科技进步的八大路径
本章一开始提到技术转型的狂潮。但它到底长什么样?规模有多大?变化有多快?
讲到“科技转型”,首先应该探讨背后的驱动力。科技本质上没有转型的动力,毕竟自行车不会自动变成汽车。正确的说法是,在人类知识增长、科技日新月异的硬趋势背后,有人类的创意和巧思为引擎。
举例来说,古文字、早期文艺复兴时期的活字印刷、近几十年的数字技术都是识字率增加的主要原因,足以说明第 1 章提到的线性变化。全球人口从大多数目不识丁,到如今的高识字率,就如民主日益普及一样,并非周期性变化,而是持续上升。
随着知识的不断积累,科技不断进步,人类相互沟通与合作的能力也提高了。知识与沟通相辅相成,带动科技出现几何增长,掀起滔天巨浪。
要清楚勾勒出未来生活蓝图,不妨看看汇聚成巨浪的那几条水流。科技进步的硬趋势有八个路径,每个又自成一股硬趋势。
科技进步的八大路径:
1.去物质化(dematerialization)
2.虚拟化(virtualization)
3.移动化(mobility)
4.产品智能化(product intelligence)
5.网络化(networking)
6.互动化(interactivity)
7.全球化(globalization)
8.汇聚化(convergence)
不难想象,这八个路径可以追溯到几百甚至数千年前。以文字为例,最早刻在石头上,然后写在莎草纸上,再写在纸张上,就是去物质化与移动化的例子。网络化源自全球航线的发展,接着又有铁路、电报和电话的推波助澜。这八个路径虽然历史悠久,却一直等到 20 世纪末期,才成为科技转型的主要动力,无所不在。为它们注入生命的是:电脑。
我在 80 年代中期分析出这个硬趋势,听过我演讲的每个年代的人的反应都不同。以前,有些人觉得概念模糊难懂,如今已不可同日而语。这八个路径每天都在上演。尽管如此,它们真正的威力和影响范围何其大,我们只不过看到冰山一角。
路径 1:去物质化
1987 年,奥利佛·斯通(Oliver Stone)导演的电影《华尔街》(Wall Street)上映,由迈克尔·道格拉斯(Michael Douglas)饰演金融大亨高登·盖柯(Gordon Gekko),查理·辛(Charlie Sheen)饰演他的跟班巴德·福克斯(Bud Fox)。有一幕盖柯走在富豪度假圣地汉普顿的沙滩上,一边欣赏日出美景,一边打手机把福克斯叫醒说:“老弟,钱是不会睡觉的,金钱万岁。”他拿的手机很酷,想必也很贵。这一幕成为经典,台词也很经典。时隔二十五年再推出续集,片名就叫作《华尔街:金钱永不眠》(Wall Street: Money Never Sleeps)。
再回想那一幕,那部手机根本大得跟砖头一样,让人哭笑不得。为什么?因为手机已经经历了去物质化,材料越用越少。在电影续集中,黑金刚已被蓝牙手机取代,耳机小到看不见。
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制造工具所需的材料不断减少,容量和性能却不断提升。电脑就是现代科技的缩影,尽管尺寸不断减小,但速度与存储量却不断提升。就像电话一样,电脑更加轻薄,更加便于携带,更为经济(所用的材料更少),更加环保。在过去,笔记本电脑常常厚达几寸,重两三千克,而今天所需要的材料只有当初的几分之一,性能却要好得多,成本也低得多。
不论你拥有什么,你都能使它变得更小巧,只要你想就没问题。但是,我们不需要让所有东西都变小,而且,去物质化也不意味着迷你化。例如,我们能让轿车变得更小巧,但不需要把所有的车都变小。但是,我们可以把车变得更轻,这样可以省油。如何使某些东西变得更轻?答案就是,去物质化。
路径 2:虚拟化
虚拟化意味着转换媒介,将现在需要在有形世界从事的事务转变成能在纯粹无形表意的世界里从事。虚拟化的影响远远超出了娱乐休闲业的范畴。虚拟化的一个例子是模拟现实。随着技术的进步,人们用软件模拟极端复杂情况的能力达到了惊人的地步。现在我们可以测试飞机、太空飞船和原子弹爆炸,却不需要事实上的实现。
目前,我在和一个大公司一起探讨供应链网络的物流问题。该公司需要持续地提高从 A 点到 B 点再到 C 点运输货物的效率。我们发现很多供应链网络都能够虚拟化,这能让我们看到无形的东西,并且发现一些新的方法,让我们节省大量的时间、精力和金钱。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将物理上的功能转化成模型。这在十年前是不可能实现的。
虚拟化已经转变了整个商务世界。1990 年,只有为数不多的人认为书店可以虚拟化,然而,几年之后,亚马逊就出现了。如何让跳蚤市场虚拟化呢?通过 ebay 就能实现。不仅仅是商业,整个社会组织正在虚拟化。博客将整个新闻业虚拟化。通过第二人生(Second Life)——一个流行的网络社区,几百万人现在通过他们的化身,或者虚拟人物生活在虚拟世界中。在那里,他们玩虚拟游戏,购买虚拟物品,和虚拟的邻居进行互动。(2008 年,人们在这个虚拟社区中投入了超过 1000 万美元,这是真的 1000 万美元。)
虚拟化以我们不易觉察的方式转变着这个世界。今天,丰田的工程师在大脑中设计出一辆车到流水线装配出一辆车只需要十二个月。他们如何做到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将一辆车从构想变成现实?通过高级的模拟和虚拟化。还记得电视上看到的撞车测试用的假人吗?今天,新一代的假人十分逼真,它们有心跳、血压和其他重要的特征,这多亏了虚拟化才得以实现。我们还能对假人进行虚拟解剖,知道体内撞击后的变化。
波音最新推出的 787 梦幻客机,极为精细,较于老一代客机机种,重量更轻,材质更为坚固,而且机内空气质量更好,气压和湿度也更接近地面,搭乘体验更加舒适。此外,能源使用效率更高,飞行航距更远。787 梦幻客机由数百万的零部件组成。十年前,制造这样一架飞机无异于天方夜谭。但在先进模拟和虚拟技术的支持下,得以梦想成真。
路径 3:移动化
年幼时,我常去爷爷奶奶家玩耍,他们住在得州达拉斯市 79 英里以北一个名为“电话镇”的小镇上。这个地方如弹丸之地,你几乎能将入口和出口标志挂在一起。这个小镇因 1886 年彼得·因德曼杂货店拥有唯一的一部电话而得名。之后,家家户户陆续装上了电话。那时的电话是个大木箱子,像书柜一样固定在墙上。
我童年时,“电话镇”的许多家庭已经改用放在桌上的转盘电话:外形笨重,黑色塑料材质,粗大的电话线必须接到墙上。70 年代,电话才有了色彩,也变得更轻便。直到电话插座出现,这才可以将电话拔下,插在另一个房间。无绳电话出现后,我们能在房间里边走边通话。手机出现后,我们能够随时随地通话。
随着无线技术的进步,加上轻薄化的发展趋势,产品迅速更新换代。大型电脑变成了台式机,再变成笔记本电脑、掌上电脑,之后又有了手机。
几年前,I-Tech 推出了一款激光投影到桌面上的电脑键盘。这是一款虚拟化且完全去物质化的键盘,看似有形却无形!我还见过一款产品原型,是这项技术的深入发展。这款产品看上去是一支笔,一端是玻璃圆头,另一端是激光投影仪。把隐藏式支架打开,便成了小三脚架。摆在桌子上,打开开关,就能将画面投射在墙壁上,把键盘投射在桌面,这就相当于电脑了。兼具去物质化、虚拟化和移动化。(对了,它还可以当手机呢!)
移动设备的应用数不胜数。在某些国家,你可以用手机买汽水和支付停车费。结合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无线射频识别(RFID)等技术,加上人们能通过通信设备自动定位彼此的位置,移动广告翻开了新的一页。
十年前,软件和数据都存储在硬盘上。而现在,我们有了基于网络应用的云计算技术,例如 Google Docs、Salesforce.com、Hotmail 和谷歌日历。通过软件,我们在远端的服务器上读取数据和储存数据。个人电脑就像客户端一样。这意味着我们能在任何时候登上任何一台电脑,完成期末论文,查看会议时间,以及完成更多的事,而不必使用同一台电脑。
如今,大到平板电视,小到手机,每种通信设备都有视频功能,人人都能参加视频会议,而不受传统电话会议人数的限制。传统的电话会议逐渐移动化。
我们正想方设法摆脱现实生活对我们的束缚,工作、娱乐、运动、购物等一切都在移动化。当然还有人会在办公室工作,但在家办公、弹性时间办公的人越来越多。就像我们的设备一样,我们不必再绑在一个地方了。
信息和多媒体沟通不再受限,不再局限于任何一个网络和存储空间,而是像空气一般,充斥于生命的每分每秒。只要手中有移动产品,我们就可以获取信息。
你可能会想,移动化工作方式已经有一些年头了。的确如此。然而,移动化的程度改变了,更具操作性,生产率也提高了。随着高清的视频流,精确的语音—文本输入和其他强大的新功能的出现,移动化将取得更大飞跃。
路径 4:产品智能化
当你在路上开车的时候,仪表盘突然闪了起来,告诉你有一个轮胎快没气了。你的全球定位系统发出指示:“前面三公里的加油站有充气设备,请于下个出口换道行驶。”
你的车是怎么知道这些的?因为它是智能车。它有智能的轮胎,而且联网了,它还知道汽油不够了,所以能指示你开往最近的加油站。
20 世纪八九十年代,随着微芯片技术越来越实用,价格降到可接受的范围内。许多消费品突然增加了智能化功能。带自动清洁功能的烤箱、走廊的感应灯等。然而这只是个热身,我们现在能对任何一种产品智能化,这种智能化即将彻底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
微处理器的发明为产品智能化提供了无数个机会。不只是轮胎能够智能化,道路也可以智能化。当我将汽车停进停车场,停车场会指出三楼第二车道右侧第四格有停车位。将来还能告诉我:“车位已满请稍候,五楼有人刚买完东西要离开,请开去楼上,车位即将空出。”
现在我们已经有能力生产具有传感器的智能钢筋水泥,还有智慧型道路。试想,有条路竟然能提醒驾驶员前方有坑洼和排水口。为什么我们能够做到这种程度?原因很简单,使用了智能沥青。我们已经生产出智能水泥,它可以告诉高速公路建设部门桥梁何时需要维修。
只要加上传感器,并且让它能够通过网络进行沟通,任何事物都可以智能化。
路径 5:网络化
21 世纪的头几年,唱片产业受到一股音乐浪潮的强烈冲击。始作俑者是音乐分享网站 Napster,其创办人是 18 岁的波士顿大学学生肖恩·纳普斯特·范宁(Shawn Napster Fanning)。纳普斯特和其后创立的 Grokster、Kazaa 等网站,开创了音乐分享的新形式。不同于将文件存储在一个中心点以供用户使用,Napster 采用了文件共享技术。
唱片产业代表们极力抵制新技术,但是徒劳无功,无论他们如何搜索都无法找到储存的定点。因为根本不存在,正如美国诗人兼作家施泰因(Gertrude Stein)描述加州奥克兰市的名言:“那里空无一物。”
唱片公司的总裁们有财有势,在法律界也有影响力。但 Napster 和 Grokster 有网络力量,绝非唱片公司能敌。
在电话发明和普及之前,所谓的网络是古罗马时期的公路,是腓尼基与大不列颠帝国的海路,是美国的铁路。尽管这些网络让人们在空间上相连,但在时间上,人们仍然是分隔的。电话是第一个名副其实的现代网络,它使人实时远距离沟通,几十年来,一直是人们沟通的重要网络。后来又有了传真、电子邮件、即时通信、手机以及手机短信。如今,美国青少年能同时跟十几个朋友发短信,却完全不会漏掉任何一个会话。据说拿破仑曾同时写六封信给六个不同的部长。通过实时的电脑和手机短信,美国几百万青少年能以两倍于拿破仑的速度工作。
随着网络规模、速度以及普及程度的提升,我们正不断扩展其内涵及应用,不仅使用文本(电邮、即时通信)和声音(电话),也使用视频甚至 3D 视屏。这一加速进程,正创造新的生产力和难以想象的商机,后文将提到这一点。
路径 6:互动化
20 世纪的大众传媒都是单向静止的,网络出现后,就呈现动态化特征,点击超链接,就能立即看到更多的内容。和媒体互动的能力代表了科技向前迈进了一大步。但我们仅仅才开始理解这一技术的力量。随着动态媒体的逐渐增加,我们越来越有能力和每一样东西互动。
想象一下:你在家里看美式足球转播,比赛十分精彩,但那记失球的画面角度不够好。如果你能跑到另一边观看,换一个角度让整个场景一览无遗,那该有多好!
等一下,你真能实现这一点。好几年来,我们一直听闻交互电视。如今的交互网络电视(IPTV)让我们最终实现梦想。通过网络电视,你能够积极参与赛事,不用再当被动的观众。
互动化的趋势方兴未艾。Facebook、YouTube 和 Twitter 等社区网站之所以流行,就是因为它们提供了互动平台。互动的程度越高,参与程度也越高。这个道理看电玩就能知道。孩子以前是眼看屏幕、手拿摇杆玩电动。现在,他们可以进入 3D 虚拟空间,和其他国家的孩子们实时互动。
我们今天的交互程度比昨天高,明天的交互程度又会比今天更高。互动化不仅体现在电视和电玩上。自古登堡改良印刷术后,印刷品一直属于单向媒介,报纸杂志的投稿一栏可以引发热烈讨论,但却有时间延迟。此外,广播、脱口秀中的电话接入环节也能为观众提供互动机会。然而,这些都只是凤毛麟角,本质上,这些媒介主要还是单向传播资讯和观点。
今非昔比,Twitter、YouTube、博客和 Facebook 等社交网站撼动了新闻业的基石。互动化逐渐转变了政治和民主的本质,也改变了广告营销方式。在过去,大众广告是一种被动体验,你只能被动收看电视广告、杂志广告和公告板。当你在网络上看广告时,你可以任意点击它,这种方式前所未有。
路径 7:全球化
全球化自古就有,比如商路、邮政和电报等都是全球化的表现。广播是现代全球化的开端。不用走路,不用拉电线就能在空中传播。换句话说,符合去物质化和虚拟化这两个路径。但一直要等到宽带互联网的高速网络出现后,全球化才得以完全实现,充分发挥威力。
随着外包和分工软件的崛起,再简单的工作流程都能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我们迅速地掌握了全球化这一概念。然而,我们才刚开始认识全球化的真正影响力。
全球化并非只用于信息的传播,任何事物都可以全球化。例如,经济全球化。随着各国经济依存度提高,我们不能再彼此树敌,因为如果把对方打倒,自己也会受到牵连。自由贸易有助于避免战争的爆发,原因就在于此。有了麦当劳,这些国家都不会向美国宣战了,因为麦当劳使它们的经济跟美国联系在了一起。打仗成本高,损人不利己。这样看来,诺贝尔和平奖应当颁发给麦当劳的创办人雷·克洛克(Ray Kroc)才对。
全球化的程度各异。产品生产销售到全球市场是一回事,依照当地需求将产品定制化生产又是另外一回事。奔驰就是奔驰,不管你在哪买都一样,但亚洲版丰田跟美国版丰田是不同的。(日本版的方向盘在右边,而且车的体积更小。)
企业结构同理。董事长的护照上盖了多国出入境印章是一回事,董事会由不同国籍人士组成又是另一回事。2005 年,索尼公司开创了一个先例,聘用斯金格(Howard Stringer)为 CEO,这是索尼历史上第一次由非日籍人士担任 CEO 一职。随着各国企业的董事会与员工组成日益国际化,今后,公司属于哪里并不重要,增加就业的机会比公司的归属地更为重要。事实上,未来的全球化企业不讲出身何地,而是无所不在。
全球化不是政治趋势转变的产物,亦非由官方倡导,科技才是主要的驱动力。全球化并不是因为我们想做,而是因为我们有能力做。科技化将不可能转变为可能,有了可能,我们就能实现它。
路径 8:汇聚化
上述路径会重叠和交互,从而加快演化的速度。事实上,汇聚化本身也是技术进步的路径之一。
举例来说,各个产业都在发生汇聚化。80 年代,加油站和便利店合二为一;90 年代,咖啡店和书店合二为一。这些还只是 20 世纪的例子。当今,汇聚化的进程加快,电信、消费电子技术、信息技术三大技术逐渐合而为一。
产品也出现了汇聚化。知道手掌般大小的手机里,有多少产品整合到了一起?现代智能手机可以发送电子邮件、照相、摄像,可以三方通话,加上联系人管理和日历,就像一个全能的日程管理器,如同商务界的瑞士军刀。iPhone 将汇聚化推到了更高的境界。除了手机的基本功能之外,它还有强大的网络浏览体验(结合谷歌地图、电话本等),可以上网查找餐厅,通过地图定位,打电话预订一条龙服务。此外,电子邮件、相机、视频、YouTube 播放器,再加上 WiFi 音乐商店,就像一个全能 iPod。当然,别忘了各种各样的手机应用程序。
1966 年,我还年幼时,曾看过一部模仿 007 的搞笑电影《谍海飞龙》(Our Man Flint)。男主角的主要道具是 Zippo 打火机,它一共有 82 种功能,加上点烟,就是 83 种功能。今天,这些集多功能于一体的梦想已经在手机中实现了。
我们对看到的混合和汇聚叹为观止。以前的人绝对想象不出,汽车能和电视结合在一起。有一家汽车厂甚至将小型微波炉装在置物箱内,塞车时可以把三明治热来吃,这也要归功于去物质化。另一家汽车厂则在研发仪表盘专用 iPhone 或 iPod 底座,作为 GPS 多媒体系统的中心点,这样就可以在后座屏幕播放流媒体视频电影和 YouTube 视频。
不同的汇聚现象也正在汇聚。网络是电话和电脑汇聚的产物。谷歌地图和 MapQuest 将网络和地图汇聚在一起,GPS 又把 MapQuest 与车辆汇聚在一起,达到去物质化、虚拟化、互动化和网络化。细细一看,爱车的零件很可能来自全球各地。换言之,你每天都在开的车,背后就融合了八大科技演进路径。
这八个科技路径彼此交互,产生了一加一大于二的效应,正逐渐延伸到生活的方方面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