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提问的主管更高效
录用新员工时,我会遵循下面这样的流程。首先,我会说:
作为你的上司,我的职责就是帮助你实现职业理想,不管你今后是否还在我们公司就职。因此,你的哪些话语、行为、状态是好的或者不好的,我都会告诉你。
你明确表示将关注员工的表现,并且会及时给他一些提示或指导。说起来大家可能不相信,很多管理者从来不会这样做。如果你已经工作过好几年,你肯定遇到过这样的管理者,他会告诉你:“你做得不错,继续保持。”虽然很中听,但对于你的能力提升毫无帮助。
告知员工你会关注并且随时给他一些建议,在一定程度上就建立了双方之间的信任感。作为员工,我们有时会对上司的意见左耳进,右耳出,毫不在意。而如果把他们作为自己信任的人,我们就会接纳他们的建议,相信他们是为了我们好。如果不能与员工建立这种互信的关系,你给员工的反馈无异于自言自语,他们一个字都听不进去。
然后,我会说:
我希望与你建立良好的关系,如果你愿意的话,我们可以好好沟通一下。请你先看下这些问题,一周之后我们可以针对这些问题聊一聊。你也可以想一想有什么问题想要问我,我会尽可能地回答你,如果有的问题我不便作答,我会告诉你,并且让你知道原因。加深对彼此的了解,能够帮助我们在之后的工作中更好地相互配合。
我建议管理者安排一次90分钟或两次45分钟的面谈。听起来好像很浪费时间,但仔细想想,修复一段被破坏的关系需要花多少时间?发现一名不合格的员工,然后辞退他需要花多少时间?培训新员工需要多少时间?在这次对话中,你会获得很多信息,这些信息本来在面试阶段就可以而且应该加以了解。在开展工作之初,花时间明确要求和期望能够帮你免除后患。
经常有很多公司请我为他们做“反馈培训”(feedback training)。这些公司的负责人担心他们的管理者没有给员工足够的反馈,导致员工进步缓慢,或者员工根本不知道自己的表现是好是坏。
不管你们的性格多么直率,你和员工的关系如何亲密,指出员工的不足之处确实不好开口。在最开始就明确要求期望,可以降低正面冲突的概率。员工不必猜测上司的期望,而更有机会通过努力达到上司的预期。正如威廉·尤里(William Ury)在《谈判力》(Getting to Yes)中所说:“磨刀不误砍柴工”。投入时间,从一开始就建立高效的工作关系,日后会受益无穷,我保证。
与新员工面对面沟通,我会坦率地问下面这些问题(Candor Questions):
1. 你选择我们公司的三大理由是什么?
2. 你会因为什么离开公司?
3. 你为什么选择这份工作或这个项目?你希望从这份工作或职责中获得什么?
4. 你的工作满足感来自于哪三个方面?
5. 接受表彰时,你喜欢私下肯定你的表现,还是公开表扬你?
6. 你最想培养哪方面的技能?
7. 你今年以及今后三年的目标是什么?
8. 你最喜欢做什么?
9. 你最想做但一直没有机会做的是什么?
10. 你有什么顾虑?
11. 我要怎样才能知道,你感觉不太好,需要我的帮助?
12. 你还希望我了解你哪方面的情况?
13. 你想了解我的哪些情况?
14. 你还有哪些问题?
这些问题都很简单、浅显。你可能在想:“我当然应该问这些问题,我以前为什么没有这样做?”
近15年内,我就职过许多不同的公司,也遇到过很多很出色的管理者,但没有一个管理者问过我这些问题。每次我都要反复摸索与他们每个人的相处之道,琢磨他们对我的期望。即使我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违背他们的期望,都可能造成尴尬局面和失望情绪,而弥补这种失误,可能需要数月,甚至数年。我希望以积极的方式开始一段新的工作关系,不想违反不成文的规定而不自知。于是几年后,我尝试主动与上司交流,自己问这些问题。
员工刚刚入职时,询问上述问题可能有些冒险,你的下属回答时可能犹豫不决。也许工作几个月之后,员工才感觉可以自如地回答这些问题,但这不意味着你不应该提问。很少有管理者会问这些问题,所以光是你问的举动就能够得到员工的“认可”。更重要的是,你在尝试建立一种融洽、稳定、充满信任的关系。如果你觉得其中某些问题有些敏感,可以调整提问的方式。你可以这样说:“如果其中一些问题你不愿意回答,也没有关系。我知道我们还在相互了解的阶段。我只想让你知道我期待你的进步和成功,并且会不遗余力地帮助你。我希望你可以毫无顾虑地告诉我你的需要,在这里愉快地工作。”
当然,你也可以选择其他合适的表达方式。针对每一位员工,管理者都应该能够回答下面两个问题。如果你回答不上来,我会认为你还不是一位优秀的管理者。可能员工已经离职,你都不知道为什么。
1. 你选择我们公司的三大理由是什么?
2. 你会因为什么离开公司?
哪怕是跟你关系比较密切的下属,也非常清楚地知道你是上司。有些事情他们是不会告诉你的,因为害怕言多必失。他们通常不敢表露他们最迫切的需要,即使这种需要若没有得到满足,甚至可能让他们离职。
随堂案例
在上司面前不自在,就要辞职吗?
希拉里在一家大公司找到一份工作,但她最后意识到这个工作不适合自己。起初,希拉里有一位相处得非常好的上司,她在这位上司面前非常轻松、自然。后来这位上司转岗另一个部门,希拉里则成为公司CEO的直接下属。她不是特别了解CEO,在他面前也很不自在。
几个月后,希拉里越发觉得这份工作不适合自己。因为她在CEO面前仍然觉得不是很自在,情绪变得越来越抑郁,但她对自己的抑郁情绪只字未提。
最后希拉里实在无法忍受,决心改变这种状况,于是提出了辞职。CEO非常惊讶,感觉受到了背叛,因为他刚刚安排希拉里管理另外一个部门。
“如果你打算离职,为什么还要接受更高的职务?”这位CEO问道。
希拉里告诉他,很长时间以来,自己做这份工作都很不开心,而且越发觉得这份工作不适合自己。
“那你为什么不早点告诉我?”
“因为我担心这样说可能会带来不好的结果。”她说。
希拉里没有向上司坦白自己心里真实的想法,其实很多人跟她一样,都这么想:如果上司知道我工作得不开心,又不能给我安排其他职位,他可能会辞退我。如果没有辞退,这也会在他心里留下阴影。我可能因此无法加薪,进而失去发展的机会。如果在我还没准备辞职之前,公司先将我辞退,我该怎么办?如果我要离职,我希望是自己主动提出,而不是被辞退。
CEO从来没有问过希拉里是否喜欢所做的工作,对公司有何满意或不满意之处以及什么因素会促使她一直留任。他猜想既然她仍然在岗,并且工作努力,那么什么问题都没有。
我们从中能得到什么教训?大多数成熟的员工(30岁以上)不会告诉你他们的需要,在工作不开心时也不会告诉你。相反,他们会咽下苦水,希望情况有所好转。与此同时,他们的工作热情和效率会下降。因为不开心的员工无法像开心的员工那样保持高效率,他们最终还是会离开。大多数年轻的员工不会为等待转机出现而坚持几年。如果接连几个月他们都觉得不开心,或者没有发现任何转机,他们就会跳槽。
赶在这种可预见的结果出现之前,定期询问员工留任或离职的理由,了解员工对现有岗位和公司的看法。这些信息对你大有帮助,可惜大多数管理者不会这样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