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班路上的沟通进修课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交谈中的“锚定效应”

几个月前,我在一次会议上演讲,坐在第三排的两位女士一直在窃窃私语。她们发出的声音让我有些抓狂,但我阻止或指责她们了吗?我要求她们不要交谈了吗?没有!

我想提出要求,但我觉得自己不应该那样做,因为演讲之初我没有要求听众不要讲话。如果我要求这两位女士停止交谈,我的批评可能就无章可循。这就好像你在绩效评估时收到令人头疼的反馈一样。整整一年没有任何人告诉你有何问题,年底突然得知,上司认为你工作不力。我们都不喜欢这样,不是吗?

开会时,有人用手机发短信,你能让他关闭手机吗?如果会议开始前没有明确行为指南,主持人如何管理与会者的行为?在这些场合指责他人,会让他们觉得受了冤枉,因为他们觉得既然没有规定,何来约束?他们觉得有理也说不清。

你可能认为根本无需提出这些基本的行为指南,每个人都应该知道在他人演讲时应该关闭手机,不要私下交谈。这个道理没错,但一直以来,很多人都没有把这些“约定”放在心上。你参加过多少次这样的会议,大家都拿着手机偷偷在桌下发短信,还以为别人都不知道他们在做什么?

无论开会、交际,还是项目合作等新举动之前都设定期望,当他人的举动令你失望时,你就可以提出抗议。通常情况下,我们承诺过,但总是疏于信守,这应该算是人性的一个弱点。多少次你需要E-mail的提示才想起参加某次重要会议?

这就是为什么在智能手机出现之前,即使狼狈不堪,我们也情愿身携2公斤重的笔记本电脑。

我们疏于信守承诺,这也是私人教练大受欢迎的原因之一。当然,我们并不是时刻需要别人在跑步机旁守着我们,或是不断重复他们的动作,只是如果没有人期望我们按时出现在健身房,不会不出现就扣款,我们当中的大多数人会不自觉地选择窝在沙发上看无聊的烂片。

与其期待他人自觉记住并遵守所有规则,还不如提前预防。有备无患才是明智之举。比方你承诺再也不吃甜食,可如果把一大盒冰淇淋放在冰箱里,几天内你就会把它吃完。相反,如果冰箱里没有冰淇淋,即使心痒难耐,你也只能开车去离家最近的便利店买,但离开家门肯定比走到冰箱前麻烦得多。也许你嫌麻烦就放弃了呢?

于是,自从那次演讲遭遇到两位不停私语的女士之后,每次演讲、培训或是会议开始前,我都会花几分钟明确要求:请听众在演讲过程中关闭手机,不许私下交谈、发邮件或发短信等。

我把这些要求写下来,打印出来,每次开会或演讲前都把它张贴在显眼的地方。在茶歇之后和继续开会之前我都会重温一遍。提前广而告之相关内容,使得管理“恶劣”行径变得更简单。我不必再充当指责他人的“坏人”,我只需提醒他们尊重之前的协定。

虽然我提出了演讲和会议的行为指南,并且把它张贴出来,但我知道还是有些与会者会跟邻座窃窃私语,或者置若罔闻地玩手机。他们控制不了自己,所以我也事先安排了惩戒措施。

惩戒是指违背事先认可的协议后,大家都愿意承担后果。一个典型的惩戒措施是,开会迟到者必须拿出一块钱放进储钱罐。当罐中钱满时,大家就拿着这笔罚金出去撮一顿!

当我为一家基金公司的员工做培训时,我提出迟到者要么放一块钱到储钱罐,要么为大家唱首歌或讲个笑话。

这些约定好的惩戒措施开始很有效,直到后来想要当众唱歌的人故意迟到。原来他们想要当明星的感觉。当惩戒变成了奖赏时,我们更换了一个更有效的措施。

我们都知道,人际关系的进展不会总是一帆风顺。只要跟你打交道的不是机器人,那么总有可能你会让别人失望,或者别人让你失望。明确期望、设法预防和惩戒、提供或接收反馈都是有意调整关系的举动。不管发生什么状况,参与协定的每个人都有权参与制定惩戒措施。希望这种做法能够帮你改善人际关系,这样你就不会无缘无故地被炒鱿鱼或遭同事排挤了。

随堂案例

适度示弱,赢得对手的“芳心”

当我想要创立一个品牌时,一家营销中介为我提供了一份相当宏大的方案,我原本打算与他们合作,但费用却高得惊人。

我们进一步沟通,讨论了方案中的一些细节,加深了解彼此的业务。之后,我说:“我们来谈谈价钱,这个方案需要支付的费用太高了,我难以承受。我很愿意跟你合作,但如果那样做,我只好把房子卖了,回去跟我妈住。”

尽管这家中介的老板一下子意识到之前的沟通可能是徒劳,因为我可能不具备跟他合作的经济实力,但他如释重负地说:“大多数人都想砍价,但又遮遮掩掩,都像你这样坦诚多好。”

就像跟其他合作的供应商一样,我告诉他:“我非常直率,我真心希望你也这样,不用担心会冒犯我。”

何不尝试一下在职场中要求他人(上司、同事、客户或供应商等)与你坦诚相待?给予彼此畅所欲言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