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体心理服务技能(本会团体方向)培训教材(基础理论)》习题
第一部分 心理学基础知识习题
第一章 基础心理学知识习题
一、单选题
1.初中生小黄热爱班集体,学习认真,对自己要求严格,小黄的这种性格特征属于( )。
A.态度特征
B.理解特征
C.情绪特征
D.意志特征
2.小林诚实、内向、谦虚、勤劳,且具有亲和力。这些描述的是( )。
A.性格特征
B.能力特征
C.气质特征
D.认知特征
3.活泼好动、热情健谈的人的气质类型属于( )。
A.胆汁质
B.多血质
C.黏液质
D.抑郁质
4.反应迅速、有朝气、活泼好动、动作敏捷、情绪不稳定、粗枝大叶的人属于( )。
A.胆汁质
B.多血质
C.黏液质
D.抑郁质
5.神经系统的基本特性是强、平衡、不灵活的气质类型是( )。
A.胆汁质
B.多血质
C.黏液质
D.抑郁质
6.有人早慧,有人大器晚成,这种差异是( )。
A.能力的类型差异
B.能力发展水平的差异
C.能力表现早晚的差异
D.能力分布的差异
7.张三的智商是“99”,说明张三的智力发展水平是( )。
A.优秀
B.较高
C.中等
D.较差
8.一个人一般智力的核心是( )。
A.观察力
B.记忆力
C.想象力
D.抽象概括力
9.人的性格在社会评价上( )。
A.全是好的
B.全是坏的
C.有好有坏
D.没有好坏
10.人在感知、记忆、思维等认知风格方面的性格特征是( )。
A.性格的态度特征
B.性格的情绪特征
C.性格的意志特征
D.性格的理智特征
11.心理过程的基础是( )。
A.认识过程
B.情感过程
C.意志过程
D.情绪情感过程
12.下列不属于情绪状态的是( )。
A.心境
B.激情
C.应激
D.美感
13.人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属于个性中的( )。
A.能力
B.气质
C.性格
D.个性倾向性
14.“狼孩”的事件说明了人格的( )。
A.整体性
B.稳定性
C.独特性
D.社会性
15.强而不均衡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与下列( )相对应。
A.多血质
B.胆汁质
C.黏液质
D.抑郁质
16.下列选项中,( )准确地表达了心理学研究的对象。
A.个性特征
B.心理过程
C.认识过程
D.心理现象
17.张三和李四都是歌唱家,但是演唱风格不同,这是能力发展的( )。
A.水平差异
B.类型差异
C.表现早晚差异
D.素质差异
18.“人逢喜事精神爽”的现象,可以称之为( )。
A.心境
B.激情
C.应激
D.热情
19.“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说明了人格的( )。
A.整体性
B.稳定性
C.独特性
D.社会性
20.“文静、内向”是描写人的( )特征。
A.能力
B.气质
C.兴趣
D.性格
21.智力是下列哪种能力的综合?( )
A.观察能力
B.思维能力
C.一般能力
D.特殊能力
22.下列选项哪种是一般能力?( )
A.观察力
B.曲调感
C.节奏感
D.色调感
23.智力的核心成分是( )。
A.观察力
B.注意力
C.记忆力
D.思维力
24.完成活动任务的各种能力的独特结合是( )。
A.技能
B.天才
C.才能
D.智力
25.在全人类中,智力呈何种状态分布?( )
A.常态分布
B.偏态分布
C.正偏态分布
D.负偏态分布
26.遗传素质是能力发展的( )。
A.动力系统
B.自然前提
C.外部条件
D.核心成分
27.个性是( )。
A.心理过程的组成部分
B.独立于心理过程之外的心理现象
C.由心理过程构成的
D.通过心理过程表现出来的
28.个性中的各种心理特征彼此交织,相互影响,使人具有独特的精神风貌,说明人格具有( )。
A.独特性
B.整体性
C.稳定性
D.功能性
29.构成个性的主要成分包括( )。
A.情绪和意志
B.神经过程的强度、平衡性和灵活性
C.个性倾向性和个性的心理特征
D.胆汁质、多血质、黏液质和抑郁质
30.个性的倾向性和个性的心理特征是( )。
A.个性的主要特点
B.构成个性的主要成分
C.个性的动力
D.多种心理特点的独特结合
31.顺利有效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条件叫( )。
A.意志
B.情感
C.能力
D.智力
32.( )是人的认知能力,是从事任何活动都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心理条件。
A.意志
B.情感
C.能力
D.智力
33.能力和知识技能的关系表现在( )。
A.能力就是知识和技能
B.能力不包括知识和技能
C.能力是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前提
D.知识和技能水平一样的人能力也一样
34.按照能力发展的程度,可把能力分为( )。
A.认知能力和非认知能力
B.能力、才能和天才
C.能力
D.智力
35.活泼好动,反应敏捷,灵活多变的人属于( )气质类型。
A.黏液质
B.抑郁质
C.多血质
D.胆汁质
36.急躁、直率、热情、情绪兴奋性高、容易冲动、心境变化剧烈,具有外向型等行为特征的人,其气质类型属于( )。
A.多血质
B.胆汁质
C.黏液质
D.抑郁质
37.安静平衡,反应缓慢;善于克制自己,情绪不易外露;注意力稳定但难于转移。其气质类型属于( )。
A.多血质
B.胆汁质
C.黏液质
D.抑郁质
38.柔弱易倦,情绪发生慢,体验深刻,言行迟缓无力,胆小、忸怩、善于觉察别人不易觉察的细小事物,容易变得孤僻。其气质类型属于( )。
A.多血质
B.胆汁质
C.黏液质
D.抑郁质
39.能力发展的个别差异主要表现在( )上。
A.能力发展水平、类型和发展早晚
B.遗传、后天教育影响的程度
C.素质的高低和智力发展水平
D.认知、操作、人际交往等不同方面及天赋高低
40.能力类型的差异是指( )上的差异。
A.天赋条件
B.男女性别
C.智力水平
D.在感知能力、想象力以及音乐、美术、体育运动等特殊能力方面
41.( )是指心理活动表现在强度、速度、灵活性和指向性等方面的动力特征。
A.个性
B.性格
C.能力
D.气质
42.希波克利特把人划分为( )四种类型,实际上这就是最早的气质分类和气质类型学说。
A.胆汁质、多血质、黏液质和抑郁质
B.矮胖型、瘦弱型、强壮型和发育异常型
C.甲状腺型、垂体腺型、肾上腺型和性腺型
D.内向型、外向型、中间型和特异型
43.巴甫洛夫根据实验结果把高级神经活动划分为( )四种类型。
A.胆汁质、多血质、黏液质和抑郁质
B.兴奋型、活泼型、安静型和抑制型
C.甲状腺型、垂体腺型、肾上腺型和性腺型
D.内向型、外向型、中间型和特异型
44.多血质的神经过程的特征是( )。
A.强、不平衡
B.强、平衡、不灵活
C.强、平衡、灵活
D.弱
45.黏液质的神经过程的基本特性是( )。
A.强、不平衡
B.强、平衡、不灵活
C.强、平衡、灵活
D.弱
46.胆汁质的神经过程的特征是( )。
A.强、不平衡
B.强、平衡、不灵活
C.强、平衡、灵活
D.弱
47.一个人在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中表现出来的人格特征叫( )。
A.个性
B.能力
C.性格
D.气质
48.态度特征、意志特征、情绪特征和理智特征是性格的( )。
A.分类标准
B.社会道德评价标准
C.结构的组成部分
D.社会属性的体现
49.性格的态度特征主要指的是( )。
A.一个人如何对待社会、集体、他人和自己
B.一个人对自己行为进行调整的自觉性
C.一个人对自己的情绪的调控能力
D.一个人在认知活动中的性格特征
50.在性格的各种特征中能够起到决定其他性格特征作用的是性格的( )。
A.态度
B.意志
C.情绪
D.理智
51.我国古语道“忧者见之则忧,喜者见之则喜”,说明的情绪状态是( )。
A.挫折
B.心境
C.激情
D.感情
52.“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这种情绪状态是( )。
A.心境
B.激情
C.应激
D.热情
53.表情是指( )。
A.情绪变化的外部表现模式
B.情绪变化的维度
C.情绪的状态
D.情绪的不同种类
54.表情包括( )。
A.面部表情、动作表情和言语表情
B.面部表情、身段表情和言语表情
C.外部表情和内部表情
D.音调表情、节奏表情和速度表情
55.表情的产生( )。
A.是先天遗传的结果
B.是后天学习得来的
C.既有先天的,又有后天学习模仿的成分
D.是在人身上建立条件反射的结果
56.积极的情绪和情感可以调节和促进活动,消极的情绪和情感可以破坏和瓦解活动,说明情绪和情感具有( )。
A.适应功能
B.动机功能
C.组织功能
D.信号功能
57.有爱就有恨,有喜悦就有悲伤,有紧张就有轻松,说明情绪和情感( )。
A.具有两极对立的特性
B.具有不可调和的特性
C.两极是不相容的
D.两极是绝对对立的
58.情绪的基本表现形式有( )。
A.激动和平静
B.高兴与悲哀
C.喜、怒、哀、乐
D.快乐、愤怒、悲哀和恐惧
59.按情绪发生的速度、强度和持续时间对情绪的划分叫( )。
A.基本情绪
B.复合情绪
C.情绪状态
D.情感的种类
60.按情绪状态可把情绪划分为( )。
A.心境、激情、应激
B.基本情绪和复合情绪
C.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
D.快乐、愤怒、悲哀和恐惧
61.情感可分为( )。
A.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
B.心境、激情、应激
C.快乐、愤怒、悲哀和恐惧
D.基本情绪和复合情绪
62.马斯洛把人类的需要概括为下列五个层次( )。
A.生理的需要、安全需要、爱和归属的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B.物质的需要、安全需要、爱和归属的需要、尊重需要和认知的需要
C.生理的需要、安全需要、爱和归属的需要、尊重需要和美的需要
D.生理的需要、安全需要、爱和归属的需要、尊重需要和社会价值的需要
63.以下不属于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中的需要是( )。
A.权力需要
B.生理需要
C.安全需要
D.自我实现需要
64.马斯洛需要层次论中的最高层次是( )。
A.安全需要
B.尊重需要
C.爱与归属需要
D.自我实现需要
65.情绪和情感所反映的是( )。
A.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
B.客观事物的外部现象
C.客观事物之间的关系
D.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
66.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个人的需要所产生的态度体验称为( )。
A.气质
B.性格
C.意志
D.情绪
67.情绪与情感是以( )为中介的反映形式。
A.需要
B.动机
C.态度
D.认识
68.美国心理学家沙赫特认为,情绪的产生是外界环境刺激、机体的生理变化和认知过程三者相互作用的结果,而( )又起着决定的作用。
A.外界环境刺激
B.机体的生理变化
C.认知过程
D.丘脑
69.强调情绪的发生与机体内部生理变化的关系的情绪理论被称为( )。
A.坎农—巴德学说
B.伊扎德的情绪理论
C.詹姆斯—兰格情绪理论
D.沙赫特—辛格的情绪理论
70.强调情绪的产生是由外界环境刺激、机体的生理变化和外界环境刺激的认识过程三者相互作用的结果的情绪理论被称为( )。
A.坎农—巴德学说
B.伊扎德的情绪理论
C.詹姆斯—兰格情绪理论
D.沙赫特—辛格的情绪理论
71.由于缺乏准备,不能驾驭或摆脱某种可怕或危险情景时所表现的情绪体验是( )。
A.快乐
B.悲哀
C.愤怒
D.恐惧
72.个体在意外事件或危急情景出现时表现出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被称为( )。
A.愤怒
B.心境
C.应激
D.激情
73.由于遇到了与愿望相违背或愿望不能达到的情况,并一再受到妨碍后,在逐渐累积了紧张的情况下产生的情绪体验为( )。
A.快乐
B.悲哀
C.愤怒
D.恐惧
74.对于人的举止行为是否合乎一定的道德准则所产生的态度体验是( )。
A.理智感
B.美感
C.激情
D.道德感
75.在智力活动过程中,在认识和评价事物时产生的主观体验是( )。
A.理智感
B.美感
C.激情
D.道德感
76.根据一定的审美标准评价事物时产生的主观体验是( )。
A.理智感
B.美感
C.激情
D.道德感
77.个体成功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个性心理特征是( )。
A.抽象思维
B.性格
C.能力
D.兴趣
78.智力是( )的综合。
A.观察能力
B.思维能力
C.一般能力
D.特殊能力
79.下列哪种能力是一般能力( )。
A.写作能力
B.曲调感
C.节奏感
D.记忆力
80.遗传素质是能力发展的( )。
A.动力系统
B.自然前提
C.心理基础
D.核心成分
81.完成活动所需要的各种能力的结合被称为( )。
A.技能
B.天才
C.才能
D.智力
82.在总人群中,智力呈( )状态分布。
A.正常
B.偏态
C.正偏态
D.负偏态
83.一个人不依活动的目的和内容而转移的典型的、稳定的心理活动动力特性是( )。
A.个性
B.性格
C.气质
D.能力
84.巴甫洛夫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和心理学中的气质类型之间有着对应的关系,如和多血质对应的神经活动类型是( )。
A.兴奋型
B.抑制型
C.安静型
D.活泼型
85.传统上多血质的人的典型特点被描述为( )。
A.精力旺盛、勇敢果断、热情直率,但鲁莽、易感情用事
B.活泼好动、善于交往、行动敏捷,但稳定性差,易见异思迁
C.安静稳重、喜欢沉思、自制力强,但行为主动性较差、行动迟缓
D.情绪体验深刻、多愁善感、不善于交际、行为举止缓慢、胆小优柔
86.传统上抑郁质人的典型特点被描述为( )。
A.精力旺盛、勇敢果断、热情直率,但鲁莽、易感情用事
B.活泼好动、善于交往、行动敏捷,但稳定性差,易见异思迁
C.安静稳重、喜欢沉思、自制力强,但行为主动性较差、行动迟缓
D.情绪体验深刻、多愁善感、不善于交际、行为举止缓慢、胆小优柔
87.作为气质类型的生理学基础,神经过程强、平衡而不灵活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是属于( )。
A.胆汁质
B.抑郁质
C.黏液质
D.多血质
88.作为气质类型的生理学基础,神经过程强、平衡又灵活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是属于( )。
A.胆汁质
B.抑郁质
C.黏液质
D.多血质
89.个性特征中最为稳定的特征是( )。
A.能力
B.气质
C.性格
D.情绪
90.( )是人格中最重要的心理特征,是人格中最本质、最核心的部分,是区别一个人与众不同的、明显的和主要的差别所在。
A.气质
B.能力
C.性格
D.理智特征
91.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中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是( )。
A.能力
B.气质
C.性格
D.兴趣
92.一个人经常表现出来的坚定、勇敢、顽强的特点,属于性格上的( )特征。
A.态度
B.意志
C.情绪
D.理智
93.学生积极参加班级活动,与同学团结友爱,对教师热爱尊敬,表现了性格上的( )特征。
A.意志
B.情绪
C.态度
D.理智
94.从需要的角度看,人的情感主要是与( )相联系的。
A.生理需要
B.机体需要
C.社会性需要
D.安全需要
95.马斯洛把认知需要、美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称为( )。
A.生长需要
B.缺失需要
C.心理需要
D.基本需要
96.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中,社会交往需要是( )。
A.生理与安全需要
B.爱与归属需要
C.求知与审美需要
D.自我实现需要
97.阿诺德的“评定—兴奋”说与( )理论有相似之处,都强调对机体变化的感觉在产生情绪的主观感受上具有作用。
A.坎农—巴德情绪学说
B.伊扎德的情绪理论
C.沙赫特—辛格的情绪理论
D.詹姆斯—兰格理论
98.强调情绪的主观体验是动机作用的心理结构,是驱动有机体采取行动的动机力量的情绪理论被称为( )。
A.坎农—巴德情绪学说
B.伊扎德的情绪理论
C.詹姆斯—兰格情绪理论
D.沙赫特—辛格的情绪理论
99.强烈而短促的情绪状态被称为( )。
A.愤怒
B.激情
C.应激
D.心境
100.下列与自我评价有关的情绪和情感是( )。
A.害羞
B.厌恶
C.恐惧
D.兴趣
二、名词解释题
1.个性心理特征
2.能力
3.性格
4.理智感
5.自我意识
三、辨析题
1.智力水平越高,学习成绩越好。
2.液体智力属于人类的基本能力,它受文化教育的影响较大。
3.知识越多,能力越强。
4.多血质是最好的气质类型。
5.个性具有稳定性,说明人的个性是一成不变的。
6.张三的学习成绩一般,但是歌唱得很好,后来成为歌唱家,说明张三的智力发展水平较高。
7.心理学上的气质一词等同于日常生活中的气质用语。
四、简答题
1.简述传授知识和发展智力之间的辩证关系。
2.试述气质与性格的关系。
3.简述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关系。
4.简述多元智力理论。
5.简述卡特尔的流体和晶体智力理论。
6.简述能力发展的个别差异。
7.简述根据感受性、耐受性、反应的敏捷性、可塑性、情绪兴奋性、向性指标的不同组合构成的气质类型。
8.简述荣格的性格分类。
9.简述情绪、情感的区别。
10.简述情绪ABC的理论。
五、材料题
1.张红同学喜爱体育活动,表现突出,作为特长生进入某重点中学。但是,由于学习成绩较差,常被同学嘲笑为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班主任老师了解情况后,批评了某些同学的做法,并且指出:“张红同学并不比其他同学笨,因为他的体育成绩很优秀,说明他的运动智力超常,同样是一个聪明的学生。”请问:老师的说法是以什么样的理论为依据的?该理论给我们教育工作者的启迪是什么?
2.某小学有四个学生。张三热情、直率,做事果断,但有点急躁,容易发怒,常与同学争吵打架;李四活泼可爱,情绪多变,动作敏捷,说话快,写字慌,上课不专心;王五沉着有耐心,说话迟缓,对人冷漠,不好交往,学习特别认真踏实,但脾气执拗;刘六柔弱易倦,富于自我体验,爱写日记,胆小怕事,做事格外细心。请分析说明这四名学生各属于什么气质类型,如何针对他们的特点进行教育?
六、论述题
1.论述气质在实践活动中的意义。
2.论述家庭在人的性格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
3.论述弗洛伊德关于意识的分类。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A
2.A
3.B
4.A
5.C
6.C
7.C
8.D
9.C
10.D
11.A
12.D
13.B
14.D
15.B
16.D
17.B
18.A
19.B
20.B
21.C
22.A
23.D
24.C
25.A
26.B
27.D
28.B
29.C
30.B
31.C
32.D
33.C
34.B
35.C
36.B
37.C
38.D
39.A
40.D
41.D
42.A
43.B
44.C
45.B
46.A
47.C
48.C
49.A
50.A
51.B
52.B
53.A
54.B
55.C
56.C
57.A
58.D
59.C
60.A
61.A
62.A
63.A
64.D
65.D
66.D
67.A
68.C
69.C
70.D
71.D
72.C
73.C
74.D
75.A
76.B
77.C
78.C
79.D
80.B
81.C
82.A
83.C
84.D
85.B
86.D
87.C
88.D
89.B
90.C
91.C
92.B
93.C
94.C
95.A
96.B
97.D
98.B
99.B
100.A
二、名词解释题
1.个性心理特征是个体身上经常表现出来的本质的、稳定的心理特征。它主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其中以性格为核心。个性心理特征是个性心理中更加稳定的部分。
2.能力是指人们成功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个性心理特征。
3.性格就是人在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中所表现出来的个性心理特征。
4.理智感是在智力活动过程中,在认识和评价事物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
5.自我意识是对自己身心活动的觉察,即自己对自己的认识。具体包括认识自己的生理状况(如身高、体重、体态等)、心理特征(如兴趣、能力、气质、性格等)以及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如自己与周围人们相处的关系,自己在集体中的位置与作用等)。
三、辨析题
1.智力水平越高,学习成绩越好。
答:错误。智商与学习成绩之间确实存在正相关,即智商越高,一般学习成绩越好;智商越低,一般学习成绩越差。但它们并不是因果关系,一个人学习成绩的影响因素很多,比如个人的努力程度等。此外,智商不是一成不变的。虽然智力受遗传影响较大,智商保持相对稳定,但智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2.液体智力属于人类的基本能力,它受文化教育的影响较大。
答:不对。流体智力是一种以生理为基础的认知能力,凡是新奇事物的快速辨识、记忆、理解等能力,比如记忆广度等,在性质上即属流体智力。其特征是,对不熟悉的事物,能以迅速准确的反应来判断彼此间的关系。一般人在20岁后,流体智力的发展达到顶峰,30岁以后将随年龄的增长而降低。此外,心理学家们也发现,流体智力属于人类的基本能力,受教育、文化的影响较少。因此,在编制适用于不同文化的文化公平测验时,多以流体智力作为智力比较的基础。
3.知识越多,能力越强。
答:不对。知识和技能是能力的基础,但只有那些能够广泛应用和迁移的知识和技能,才能转化为能力。能力不仅包括一个人现在已经达到的成就水平,而且包括一个人的潜力。例如:一个读书很多的人可能有丰富的知识,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低下。可见,知识与能力是有区别的,如果只掌握了知识,而不进行练习,也无法掌握该技能。故该说法错误。
4.多血质是最好的气质类型。
答:不对。人的气质主要受先天因素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它不影响人的前途,不具有社会评价意义,所以不存在哪种气质好和哪种气质不好的问题。
5.个性具有稳定性,说明人的个性是一成不变的。
答:不对。个性的稳定性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人的个性是在社会实践中能动地形成的,必然受社会环境的影响,并在社会环境的影响下发生改变。如果个性是一成不变的,那么,教育的作用和功能就无法实现。
6.张三的学习成绩一般,但是歌唱得很好,后来成为歌唱家,说明张三的智力发展水平较高。
答:正确。传统的智力观认为,智力主要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和注意力等认知方面的能力,这些能力与学习成绩具有较大的相关性。现代智力观认为,智力应该与人的所有活动相关。不仅表现在学习方面,还应该包括与人交往、音乐活动、体育活动以及自我反省等方面。张三虽然学习成绩一般,但是,他具有较好的音乐才能,所以认为,张三的智力发展水平较高。
7.心理学上的气质一词等同于日常生活中的气质用语。
答:不对。心理学上的气质一词不同于日常生活中的气质用语。前者是指人的心理活动的稳定的动力特征,后者等同于人的风度。所谓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主要是指心理过程的强度、速度和稳定性及指向性等方面的特点。例如:情绪体验强度大小,知觉反应速度快慢,注意的保持时间长短以及活动指向于人的内部世界,还是外部事物,等等,都被称为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
四、简答题
1.(1)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2)智力发展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3)防止单纯抓知识教学或只重能力发展的片面性。(4)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互转化的内在机制。
2.气质与性格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它们的区别是:(1)气质主要是先天的,较难改变,也没有好坏之分;性格主要是后天形成的,有较大的可塑性,并有好坏之分。(2)气质与性格具有相对独立性,同一种气质类型的人可以有不同的性格特点,不同气质类型的人也可以有类似的性格特点。
气质与性格的联系是:(1)不同气质可以给个人性格染上独特的色彩。(2)某一种气质更容易促使个体形成某种性格特征。(3)性格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掩盖和改造气质。
3.能力与知识技能既有区别,又密切联系。
区别是:(1)它们属于不同的范畴。能力是心理水平的概括,知识是社会历史经验的概括,技能是活动方式的概括。(2)知识技能的掌握与能力的发展不同步。一方面能力的发展比知识技能的掌握要慢得多;另一方面,人的知识技能可以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积累,但是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却是一个发展、停滞和衰退的过程。
联系是:(1)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是能力发展的基础。当知识技能的掌握达到灵活运用和广泛迁移时,就能转化为能力。(2)知识技能的掌握需要以一定的能力为前提。
4.多元智力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的。他认为,人的智力是多元的,主要有7种相互独立又相互补充的智能构成。
视觉—空间智能:这种智力包括对物体的形状、结构、空间关系的精确感知能力和空间关系形式化能力,用于导航或环境中的移动、看地图和绘画等。
音乐—节奏智能:这种智力主要包括敏锐的音调、旋律、节奏感知能力、音乐欣赏和创作能力,用于演奏乐器、唱歌或欣赏和创作音乐方面等。
逻辑—数学智能:这种智力主要包括敏感的辨别能力,逻辑或数学的思维方式,归纳推理能力,用于解决抽象逻辑、数学问题以及逻辑推理等问题。
言语—语言智能:这种智力主要包括语音、语义、语法和言语表达与分析能力,渗透在所有语言能力之中,以及语言和文字的理解和表达。
身体—动觉智能:这种智力主要包括身体和动作的协调、控制能力,熟练的器械操作能力。
人际—交往智能:这种智力主要包括对他人情绪、动机、意向的辨别,明了人际关系和暗示,并做出恰当反应的能力。富有同情心,且善解人意。
自知—内省智能:这种智力主要包括明了自己的情绪、动机、意向的能力,自尊、自律的能力,对于自己的内部世界具有极高的敏感性。
后来,他又增加了两种智能。一个是自然观察智能,主要指对周围环境自然物种特征的敏感性、观察与分辨能力,以及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还有一种智能是存在智能,主要表现在哲学家、神学家、生活导师身上,指能够使用集体价值观念和本能,理解他人和周围世界的能力。
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明显不同于以往的智力理论,它已经跳出“就智力研究智力”的框架,是从智力的载体——人这个更高层次的角度来俯视智力的实质问题,确立了朴素并且非常经典的理念:与主体有关的一切活动都是智力活动的具体体现。由此带来智力观、人才观、教育观的革新,被人们称为智力理论发展的里程碑。
5.该理论由美国心理学家卡特尔提出,他把智力分为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
流体智力又称为液体智力,是指以生理活动机能为基础的、不依赖于文化和知识背景而对新事物学习的能力,通常指一般学习与行为的能力,由速度、能量、快速适应新环境的测验来度量,如注意力、知识整合力、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推理测验、记忆广度测验、解决抽象问题和信息加工速度测验等。
晶体智力是以经验为基础的后天习得的能力,它与个体的文化知识、经验积累有关。指个体已获得的知识和技能,由词汇、社会推理以及问题解决等测验来度量,如知识的广度、判断力等。液体智力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步下降,而晶体智力则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步提高。
6.人的能力发展客观存在着个体差异。由于先天素质的不同,后天环境教育水平的不同,家庭、社会等各方面的综合影响,人的能力发展必然存在个体差异。
首先,表现为人的能力发展水平的差异。
其次,能力表现有早晚的差异。有人才早熟、中年成才,还有大器晚成的。
最后,能力类型有差异。一般能力、特殊能力都具有类型差异。
7.根据感受性、耐受性、反应的敏捷性、可塑性、情绪兴奋性、向性指标的不同组合构成的气质类型,主要有四种:
胆汁质:胆汁质的人感受性低而耐受性高,不随意反应性强,外向性明显,情绪兴奋高,抑制能力差,反应速度快而不灵活。
多血质:多血质的人感受性低而耐受性高,不随意反应性强,具有外向性和可塑性、情绪兴奋性高,反应速度快而且灵活。
黏液质:黏液质的人感受性低而耐受性高,不随意反应性和情绪兴奋性均低,明显内向,外部表现少,反应速度慢而具有稳定性。
抑郁质:抑郁质的人感受性高而耐受性低,不随意反应性低,严重内向,情绪兴奋性高,体验深刻,反应速度慢,灵活性欠缺。
8.瑞士学者荣格根据“力比多”在人的活动中的倾向性将人的性格分为内倾型、外倾型。
内倾型的人处事谨慎,深思熟虑,顾虑多,处事缺乏决断力,但一旦下定决心办某件事总能锲而不舍,交际面狭窄,适应环境比较困难。
外倾型的人感情外露,自由奔放,当机立断,不拘小节,独立性强,善交际,活动能力强,但也有轻率的一面。
荣格提出的“力比多”是一种假想的本能的能量,以它作为划分性格类型的基础,并没有考虑人的性格的社会实质。而且,这种分类只有质的区别,没有量的差异,仍过于简单。
9.情绪、情感的区别主要有以下四点:
本质上:情绪通常与有机体的生理需要(如饮食、睡眠、繁殖等)相联系,为人和动物所共有;情感通常与个体的社会需要(如友谊、劳动等)相联系,如爱国主义、人道主义、荣誉感、责任感、羞耻心等,是人类所特有的心理现象。
稳定性上:情绪具有情境性和短暂性的特点,一旦这一情境发生变化,相应的情绪体验就消失或改变;情感则具有较大的稳定性和持久性,一经产生就比较稳定,一般不受情境左右,如友谊并不因朋友是否在眼前而改变。
形式上:情绪具有冲动性,并带有明显的外部表现,如悔恨时捶胸顿足,愤怒时暴跳如雷。情绪一旦发生,其强度往往较大,有时个体难以控制;情感则经常以内隐的方式存在或以微妙的方式流露,并始终处于意识的调节支配之下。
产生的时间上:情绪在先,情感的发生在后。
10.情绪ABC理论由美国心理学家埃利斯创建。认为激发事件A(activating event的第一个英文字母)只是引发情绪和行为后果C(consequence的第一个英文字母)的间接原因,而引起C的直接原因则是个体对激发事件A的认知和评价而产生的信念B (belief的第一个英文字母)。即人的消极情绪和行为障碍结果(C),不是由于某一激发事件(A)直接引发的,而是由于经受这一事件的个体对它不正确的认知和评价所产生的错误信念(B)所直接引起。错误信念也称为非理性信念。
五、材料题
1.符合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他认为,与主体有关的一切活动都是智力活动的具体体现,人的不同活动反映了人的智力的不同方面。传统智力理论过于狭窄,局限于语言和数理逻辑能力等范围,关注的是人的认知活动,忽略了对人的发展具有同等重要性的其他相关内容。我们在教育工作中,要关注每一个学生,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每一个方面。
2.张三属胆汁质,李四属多血质,王五属黏液质,刘六属抑郁质。对张三等胆汁质的学生进行教育时,应尽量避免冲突,不应激怒他们,而要耐心启发,帮助其养成自制的好品质。对李四等多血质的学生进行教育时,应严格要求,培养扎实、专一和克服困难的精神。对王五等黏液质的学生进行教育时,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不能操之过急,允许其有考虑问题的时间和做出反应的足够时间。对刘六等抑郁质的学生进行教育时,要加倍关怀和体贴他们,避免公开批评,鼓励积极进取,勇敢前进。
六、论述题
1.气质渗透在人的各项活动之中,并对人的各项活动有影响。了解人的气质特点,掌握人的心理活动规律,有助于提高人的工作效率。
(1)因材施教
由于人的气质主要受先天因素的影响,改变人的气质的教育工作收效甚微。因此,教师的工作重点应该放在了解学生的气质特征,寻找适合学生气质特点的最佳策略和教育方法方面。《论语·先进篇》中早就提出“因材施教”这一基本的教育原则和教育方法,我们要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不断提高教育质量。例如,对于多血质的学生既要大胆放手使用,鼓励思维灵活的学习状态,又要促使他们在各种有意义的活动中培养踏实、专一的精神。对于胆汁质的学生,在欣赏他们大胆、泼辣作风的同时,更要提醒他们学会控制自己,耐心帮助他们养成自制、坚韧的习惯,平稳而镇定地开展学习活动。对于黏液质的学生,在充分肯定他们有条不紊、耐心学习、踏实工作的同时,又要热情鼓励,允许他们有充分的时间考虑问题和做出反应,引导他们在学习中主动、积极地探索新问题,生动活泼、机敏地投入集体活动之中。对于抑郁质的学生,不仅要积极肯定学生学习细心、乐于思考和钻研的特点,而且还要注意不应在公开场合指责、批评他们,甚至也不宜在公开场合表扬他们,善于安排适当的工作鼓舞他们前进的勇气,提供更多的机会让他们参加集体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和磨炼意志的坚韧性及情绪的稳定性。
(2)人际交往
学习和了解气质类型,有助于提高人际交往的效果。首先,我们承认,人的气质类型没有好坏之分,任何一种气质类型都有积极的一面,也都有消极的一面。面对不同气质类型的学生,教师应该一视同仁,不能抱有某种歧视的态度,并引导学生学会尊重每一个人的人格。其次,了解人的气质特点,能够帮助自己分析自己和他人,自己具有什么优点和缺点?别人具有哪些长处和不足?在充分了解自己和他人的基础上,善于汲取别人的优点,弥补自身的不足,不断加强学习,提高自身修养。第三,知晓人的气质特点,有助于人们学习和掌握人际交往的方法和技巧。主动积极、善于倾听、真诚待人、相互理解等,营造良好的人际关系,促进自身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3)职业指导
人的气质类型具有不同的特点,不同的工作岗位需要不同的素质。如果把两者合理地匹配起来,无疑能提高工作效果。一般认为,要求持久、细致的工作对黏液质和抑郁质的人较为合适;要求迅速灵活反应的工作则对多血质和胆汁质的人较为适合。如果工作的性质与人的气质特点不相符合,不仅影响工作的效率,还会给从事工作的人员带来无尽的烦恼。特别是对于一些特殊职业而言,如飞行员、宇航员、潜水员、雷达观测员等,对人的气质特征有其特定的要求,必须经过专门的心理测定,进行严格的选择和训练,才能使他们胜任这类工作。当然,对于一般工作来说,由于不同气质类型人的各种特征之间可以互相补偿,因此,整个群体的共同活动对工作的效率影响并不明显。
2.性格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性格与气质相比较,后天环境因素的影响相对较大,因此,人们更多地关注后天环境因素在人的性格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一般认为,童年期是一个人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因此,家庭在人的性格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就显得特别重要。
(1)亲子关系和父母榜样
父母与其子女之间的关系是儿童最早建立的人际关系,直接影响儿童的身心发展。幼小的儿童离不开父母的关爱,依赖父母,寻求安全需要的满足。如果父母对子女是慈爱和温暖的,儿童就会感到安全、温馨,儿童的心理就能得到正常发展。如果父母对子女的态度是冷淡、憎恨的,甚至是敌意的,儿童就会失去安全感,还可能导致精神疾病的发生。研究表明,缺乏母爱的儿童往往会形成不合群、孤僻、任性和情绪反应冷漠等不良性格特征。缺少父亲关爱的儿童往往会在性别的社会化方面出现欠缺。
在子女的心目中,父母主要扮演三类角色:生活需要的供给者,感情的爱抚者;模仿的对象,学习的榜样;朋友和参谋。三类角色在不同的年龄段所占的比重是不同的。在子女没有能力完全独立生活之前,“模仿的对象,学习的榜样”一直在子女的身上发挥着重要的影响,以至于影响一个人的终身。社会已经达成一个共识: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是孩子学习的榜样。社会信仰、规范和价值观等首先需要通过父母的“过滤”才能传给子女。父母的一言一行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的性格发展。由于孩子可以随时随地模仿父母的言行,最终往往与父母的性格相似。
(2)教养方式
许多研究表明,父母的教养态度在儿童性格的形成和发展上发挥着特别重要的作用。一般认为,溺爱的教养方式容易养成孩子自我中心的特点,意志相对薄弱,长大后缺少为他人考虑的习惯。专制的教养方式可能带来两种极端的特点:懦弱、没有主见,或粗暴、有敌对情绪。喜怒无常的管教是最糟糕的教养方式,往往导致孩子缺少是非观,情绪不稳定等。民主型的教养方式应该让孩子有话语权,并且意见能被长辈或父母所采纳和执行。在民主型的教养方式下,孩子性格活泼、开朗,乐于与人交往,容易形成积极、良好的性格。
(3)家庭结构
家庭结构主要有三种类型:大家庭、核心家庭和残缺家庭。大家庭是指几代同堂的家庭,核心家庭是指一对夫妇和孩子组成的家庭,残缺家庭是指单亲家庭或离异家庭。大家庭由于有家风和家规等因素的影响,子女容易形成细心、稳重、顾全大局等性格特点。但是,由于人多嘴杂,教育观点不一致,导致孩子无所适从,容易形成胆小、懦弱、焦虑等不良性格特征。对于核心家庭来说,如果经济条件相对优裕,生活比较悠闲,往往营造出宁静、愉快的家庭氛围,促使孩子形成乐观、愉快、自信、待人和善等性格特点。否则,在家庭冲突、气氛紧张的氛围下,孩子情绪不稳定,容易形成紧张、焦虑、对人不信任等性格特点。残缺家庭因为给孩子造成了较大的心理创伤,往往给孩子带来不良性格影响,让孩子出现自卑、孤僻、怯懦和粗暴等特点。
(4)出生次序
孩子的出生次序对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影响,主要是因为家长对不同次序出生子女的态度不同所致。国外的许多研究表明,长子或独生子女由于较多地得到父母的重视和关爱,各方面的表现都比较优秀。但是,从国内的情况来看,由于传统观念影响,长子因为得到父母的重视,承担家族的希望,所以,责任心强,任劳任怨,但也较为霸道;最小的孩子因为较多地得到父母的宠爱,也能得到兄长或姐姐的谦让,故较为聪慧、娇气和懒惰;中间的孩子由于处于“被遗忘的角落”,在“夹缝中求生存”,往往具有忍耐、倔强的特点。
对于独生子女的看法,也有观点认为,由于父母的溺爱以及缺少与兄弟姐妹相处的经验,容易带来道德品质上的问题和性格上的缺陷。
3.弗洛伊德一反传统的哲学和心理学,把人的精神活动或心理活动分为三个不同的层次: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它们分别处于精神活动的表层、中间层和最底层。他打了一个比方:人的全部精神生活犹如一座漂浮于海上的冰山,意识只是呈现在海洋表面上的一小部分,潜意识则是海洋下面那巨大的山体,人的精神生活的这三个层次是紧密联系的,又各有不同的性质和特点。弗洛伊德认为科学的研究就是要透过人的精神生活的表层,揭示人的全部精神生活的原初基础。
意识是呈现于表层的注意中心部分,包括感性、意志和思想等精神活动,属于片段的、零碎的、暂时的东西,始终处于捉摸不定的状态,但可以用语言来表达。
前意识是意识同潜意识之间的过渡领域,属于暂时退出意识的部分,还有可能被召回到意识领域去,即可以复现或被回忆,是来自意识的东西如想法、印象等暂时储存的地方,从本质上说,它属于意识领域。
潜意识是潜伏在人的心理深处的、人们意识不到的,在正常情况下也体验不到的一种精神活动。弗洛伊德说:“无论何种心理过程,我们若由其所产生的影响而不得不假定其存在,但同时又无从直接感知,我们称此种心理历程为无意识。”潜意识主要是充满着不容于社会的各种各样的本能和欲望,它虽花费很大的气力,也极难被意识所接纳,或根本不能进入意识领域。因此,潜意识成了人的本能欲望以及与之相关的被压抑的情感、意向的贮存库,它具有强烈的心理能量,总是伺机渗透到意识领域,以求得满足,从而构成了人类一切活动的总源泉。潜意识的特点:一是原始性,无论从人类系统发展还是从个人心理发育来看,潜意识都源于人们心理中的原始与非理性的低级部分;二是冲动性,潜意识具有强大的内驱力,不顾一切追求快乐满足;三是非时间性,潜意识的活动与时间没有任何关系;四是封闭性,不受外部任何现实的制约。上述特点是互相联系的。
在人们整个精神活动中,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的关系,究竟是怎样的呢?弗洛伊德把潜意识系统比作一个大前厅,无数的本能欲望、冲动,彼此喧闹、相互拥挤地住在这里,和前厅相邻的是一个类似接待室的小房间,意识就住在这里。住在大前厅的潜意识的各种冲动都希望进入意识的房间内,于是就彼此冲撞着,争先恐后地向接待室的门口挤去。但门口有一个守门人,必须由他来传递信息并严格检查,如果没有得到守门人的允许,就不能够进入接待室,就意味着它们是不适合意识的,这样实际上就被压抑。即使有一些欲望和冲动,成功地越过了门槛,守门人允许它们进入接待室,也不一定都成为意识,它们只是前意识,只有当它们成功地引起意识的注意时,才能成为意识。从前意识到意识,或者从意识到前意识,都是转眼之间的事,二者虽有界限,但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但是,被压抑到潜意识中去的东西要想重新回到意识里来,那就极为困难了。因为潜意识和意识之间壁垒森严,守门人绝不准潜意识中的欲望、冲动随意侵入。弗洛伊德的整个精神分析学都是以潜意识的心理过程为出发点的,并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
不管三者的关系究竟如何,在弗洛伊德的眼里,特别注重的是潜意识的存在及其巨大作用。对梦的研究,就进一步论证了潜意识的存在之无疑。潜意识的作用如同一锅永远沸腾的水,无时无刻不在寻找出路,急切地想冲出来。潜意识活动虽然经常不为人所察觉,但它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人们的一言一行。弗洛伊德进而提出了压抑、转移、升华等重要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