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心理咨询的基本技术
心理咨询是指对有心理困扰或社会适应方面出现问题并寻求解决问题的来访者,利用人际关系的互动,运用心理学的理论与方法,通过一定的技术来提供心理援助与劝导的过程。这种交流是通过语言和非语言的形式来进行的,它不仅仅是交流信息的过程,更重要的是在一定程度上包含了使来访者感悟的成分。
从罗杰斯的观点来看,每一个人都有自我实现和成长的潜在力量,咨询师只需提供给来访者一个“精神修养”的条件,让来访者充分接触自己真实的自我,便可以得到成长。为能够有效地促进来访者的变化,咨询师应该学会运用心理咨询的基本技术。当然,心理咨询一切技术的使用都必须是在和来访者建立了咨询关系以后才可能发生的。
第一节 建立咨询关系
关于心理咨询的基本技术,在不同的教科书和心理咨询专业书里面有不同的论述,虽然在框架和结构上有所不同,但总的来讲没有原则上的差异。结合国内外一些经典教材,可以将心理咨询的基本技术概括为:建立咨询关系的技术和实施咨询过程的技术,下面具体来阐述。
一、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
咨询关系是指心理咨询师与来访者之间的相互关系,良好的咨询关系是开展心理咨询的前提条件,是咨询达到理想效果的先决条件。然而咨询关系的建立与维护受心理咨询师和来访者的双重影响。一方面心理咨询师的咨询理念、咨询态度、个性特征等等对咨询关系的建立与维护有着重要的影响;另一方面,来访者的咨询动机、合作态度、期望程度、悟性水平、自我觉察水平、行为方式以及对心理咨询师的反应等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咨询关系及咨询效果。虽然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是心理咨询师与来访者双方的共同责任与任务,但是咨询师在其中占有的主导地位和作用是不容置疑的,所以咨询师必须更加注意这一点。
二、良好咨询关系的意义
1.良好的咨访关系是咨询的第一步,是心理咨询成功的首要条件,也是咨询顺利进行的保证。建立融洽、和谐的咨询关系,是取得良好咨询效果的基础。
2.良好的咨询关系可以减少来访者的心理防御,使来访者在咨询过程中提供真实、全面的信息。来访者的防御心理也只有在他们与咨询师建立良好的关系,充分信任之后才会消除。
3.良好的咨询关系还能够促使来访者接受咨询者的建议,并积极配合咨询者。咨询要想取得效果,来访者必须实施咨询者的咨询建议和措施。再好的咨询建议和措施,如果来访者不遵照执行,也是不会取得任何效果的。只有建立了良好的咨询关系,才能让咨询师的专业身份得到来访者的承认和接纳,咨询效果才有可能实现。
4.良好的咨询关系有利于咨询的顺利进行。来访者必须坚持一段时间的咨询才能取得成果。然而,实际上来访者中断咨询的比例非常高,因此良好的咨询关系能够让来访者对咨询充满希望。
具体建立良好咨询关系的技术有尊重、热情、真诚、共情和积极关注等。
三、建立良好咨询关系的技术
(一)尊重
1.尊重的含义
尊重,意味着把来访者作为有思想感情、内心体验、生活追求和独特性与自主性的活生生的人来对待。尊重来访者,不仅是咨询师职业道德的起码要求,也是助人的基本条件。尊重,应当体现为对来访者现状、价值观、人格和权益的接纳、关注和爱护。罗杰斯非常强调尊重对咨询的意义,为此提出了著名的“无条件尊重”的观点,并将其列为使来访者人格产生建设性改变的关键条件之一。
2.尊重的意义
尊重是建立良好咨访关系的重要条件,是有效助人的基础,可以给来访者创造一个安全、温暖的氛围,从而最大程度地表达自己;也可使来访者感到自己受尊重、被接纳,获得一种自我价值感,从而产生帮助的价值。
3.表达尊重的要点
(1)尊重意味着完整接纳
咨询师应把来访者看作是有人权、价值、情感和独立人格的人,这是互相尊重与平等的前提。尊重意味着接纳一个人的优点和缺点,而不是仅接受来访者的光明面,排斥消极面。尊重意味着接纳一个价值观和自己不同甚至差距很大的来访者,并与之平等交流。咨询师应充分了解自己的价值观,也应该充分地尊重对方的价值观。
(2)尊重意味着一视同仁
无论来访者相貌美丑、地位高低、经济贫富、脾气好坏、年龄大小、性别为何,咨询师都应一视同仁,予以尊重,不能轻视或奉承。
(3)尊重意味着以礼待人
对来访者要不嘲笑,不动怒,不贬抑、不惩罚。即使来访者的言语举止有些失礼,也应以礼相待。
(4)尊重意味着信任对方
信任是尊重的基础,缺乏信任就很难有尊重。有时来访者在涉及某些敏感问题时会有所顾虑、掩饰或犹豫,咨询师应予以理解,并借助于尊重、理解、温暖来消除顾虑。
(5)尊重意味着保护隐私
对来访者的隐私要尊重,不能作为谈资,更不能四处扩散来访者的隐私。
(6)尊重应以真诚为基础
若咨询师发现自己实在难以接纳来访者,可以考虑把来访者转介给合适的咨询师,这也是对来访者的尊重和负责。
咨询师对来访者的接纳、尊重程度,往往与他对人的看法即他的人性观有关。而且,即使同样是对人抱有积极看法,也会有层次差异。它会影响到咨询方式的选择。
(二)热情
1.热情的含义
热情与尊重相比,使咨询师与来访者的距离更近些。尊重是以礼待人,平等交流,富有理性的色彩,而热情则充满了浓厚的感情色彩。在心理咨询中,热情体现在咨询的全过程中,从来访者进门到离去,咨询师都应热情、周到,要让来访者感到自己受到了最友好的接待。
热情是心理咨询师助人愿望的真诚流露,咨询师热情、耐心、周到、细致的态度能使来访者感受到咨询师的关心、温暖,感到自己得到了最友好的接待。
2.热情的表现
(1)来访者初次来访时适当询问,表达关切。
(2)注意倾听来访者的叙述。
(3)咨询时耐心,认真,不厌其烦。
(4)咨询结束时使来访者感受到温暖。
3.表达热情时的注意事项
(1)始终都充满热情。
(2)认真热情帮助来访者。
(3)倾听,循循善诱,不批评指责。
(4)遇阻碍或者来访者出现反复时要有耐心。
(三)真诚
1.真诚的含义
真诚,是指在咨询过程中,咨询师以“真正的我”出现(不以“职业的我”出现),没有防御式伪装,不把自己藏在专业角色后面,不戴假面具,不是在扮演角色或例行公事,而是表里一致,真实可信地转向于与来访者的关系之中。
2.真诚的意义
真诚可以为来访者提供一个安全自由的氛围,能让他知道在这里可以袒露自己的软弱、失败、过错、隐私等而无须顾忌,使来访者切实感到自己被接纳、被信任、被爱护。咨询师的真诚坦白为来访者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榜样。
3.表达真诚时的注意事项
(1)真诚不等于说实话
咨询师表达真诚应遵循一个基本原则:即对来访者负责,有助于来访者成长。这一原则适用于整个咨询过程。而且真诚不仅仅表现在言语中,非言语行为尤其是咨询中的实际表现更是表达真诚的最好方法。实话实说不利于表达真诚。
(2)真诚不是自我发泄
在早期的咨询关系中,真诚的表达只要求“不要虚伪”,在这期间,咨询师可保持静默或避免表达出自己主观的评价。随着咨询关系的发展,咨询师亦可表达对来访者的不足、缺点的反馈,但以不损害咨询关系为原则。
(3)真诚应适度
真诚是内心的自然流露,不是靠技巧所能获得的,真诚建立在对人的乐观看法、对人有基本的信任、对来访者充满关切和爱护的基础上,同时也建立在接纳自己、自信谦和的基础上。真诚应是咨询师的基本素质,这种素质是潜心修养、不断实践的结果。
(四)共情
1.共情的含义
共情,被人本主义心理咨询师认为是影响咨询进程和效果的最关键的咨询因素,这个词有多种中文译法,比如又称为投情、神入、同感心、同理心、通情达理、设身处地等等。
根据罗杰斯的观点,共情是指体验别人内心世界的能力。它包括三方面的能力:
(1)咨询师借助来访者的言行,深入对方内心去体验他的情感、思维。(演员角色)
(2)咨询师借助于知识和经验,把握来访者的体验与他的经历和人格之间的联系,更好地理解问题的实质。(观众角色)
(3)咨询师运用咨询技巧,把自己的共情传达给对方,以影响对方并取得反馈。(导演角色)
2.共情的意义
(1)咨询师能设身处地地理解来访者,从而更准确地把握材料。
(2)来访者会感到自己被理解、悦纳,从而会感到愉快、满足,这对咨询关系会有积极的影响。
(3)促进了来访者的自我表达、自我探索,从而达到更多的自我了解和咨询双方更深入的交流。
(4)对于那些迫切需要获得理解、渴望情感倾诉的来访者,有更明显的咨询效果。
3.缺乏共情时的表现
(1)来访者感到失望。
(2)来访者觉得受到伤害。
(3)影响来访者自我探索。
(4)影响咨询师对来访者的反应。
4.共情时的注意事项
(1)咨询师应走出自己的参照框架而进入来访者的参照框架。
(2)咨询师必要时要验证自己是否做到共情。当咨询师不太肯定自己是否达到了共情时,可使用尝试性、探索性的语气来表达,请来访者检验并做出修正。
(3)表达共情要因人而异。
(4)表达共情要善于使用躯体语言。
(5)表达共情要善于把握角色。
(6)表达共情应考虑到来访者的特点和文化背景。
(五)积极关注
1.积极关注的含义
积极关注是对来访者的言语和行为的积极面给予关注,从而使来访者拥有正向价值观。罗杰斯常用“关怀”“无条件关注”“无条件接纳”一类字眼来表达这个概念,咨询者不依据来访者行为的好坏,而是无条件地从整体上接纳对方,给予关怀。罗杰斯把这种态度看作促成个人成长的一个重要条件。
艾维等对“积极关注”这一特质的定义中,则强调下面两点:
(1)以积极、肯定的态度看待来访者,相信他身上总有一些积极因素,相信他有改善和成长的潜力。
(2)在反应上,选择性地注意来访者言语和行为中积极的方面。在现在的定义中,无条件接纳对方,肯定对方作为一个人存在的价值这一色彩被淡化了,另外加强了反应上的操作性(选择性注意)。
2.积极关注的意义
积极关注涉及对人的基本认识和基本情感。凡是助人工作,首先必须抱有这种信念,即受助者是可以改变的。
积极关注不仅有助于建立咨询关系,促进沟通,而且本身就具有咨询效果。积极关注这一特质对咨访关系和咨询效率是非常重要的。
3.积极关注的评定
水平一:治疗师积极地给予劝告,或者给予负面评价。
水平二:治疗师对来访者的反应非常机械,很少显出积极关注并因而很少表现出温情。
水平三:治疗师显现出对来访者的积极关注,但是一种半占有的关注,给来访者的感觉是“你的行为我很在乎”。治疗师觉得自己对来访者负有责任。
水平四:治疗师清晰地传达着这样的信息,他对来访者的幸福有着深深的关切,对来访者显露出无微不至的、非评价的、无条件的温情。
水平五:治疗师无保留地传达着温情。
4.积极关注时的注意事项
(1)避免盲目乐观。
(2)反对过分消极。
(3)立足实事求是。
促进来访者自我发现与开发潜能,达到心理健康的全面发展,是咨询的最高目标。咨询师应把积极关注贯穿于整个咨询过程。
第二节 个体心理咨询技术
心理咨询实施过程中咨询师采用的基本技术叫会谈技术,主要从参与性技术和影响性技术两方面来加以区分,即主要从求助者和咨询师两个角度来分析会谈技术对咨询的影响,这有助于学习者更好地理解会谈的概念、作用、重要性以及应注意的问题。其中,参与性技术包括倾听、提问、鼓励和重复、内容反应、情感反应、具体化、参与性概述和非言语行为的理解与把握。影响性技术包括:面质、解释、指导、情感表达、内容表达、自我开放、影响性概述和非言语行为的运用。但在实际的咨询工作中,各项基本技术的使用并没有明显的时段划分,而是贯穿于整个咨询过程中。
一、参与性技术
(一)倾听技术
1.倾听技术的概念
倾听是咨询师获取信息的基本手段,是指咨询师专心地听取来访者对求询问题的诉述。对于咨询师,倾听能使其了解来访者有关求询问题的事实内容、情绪表现及所持态度,这是成功进行心理咨询的必备条件。对于来访者来说,倾听能使其消极情绪得到疏泄和释放,这本身就是心理咨询要达到的目的之一。因为人的天性是喜欢听自己喜欢的话,而不愿意听别人诉苦或诉说他们的难处。(咨询职业是出租耳朵)
倾听是心理治疗的基本功夫,要来访者学会自我探索,治疗师便要懂得倾听。真正的心理治疗,应该是来访者说给治疗师听。如果是治疗师说给来访者听,则比较像是上课或说教。在心理咨询中,倾听又常常是最困难、最容易出问题的环节之一,善于倾听不仅在于听,还在于参与。不仅是为了向来访者传达自己的倾听态度,鼓励来访者叙述,促进咨询关系,同时也是为了澄清问题,促进咨询师对来访者的情况和对自身的了解。
倾听并非仅仅用耳朵去听,更重要的是用心去听,去设身处地地感受。不但要听懂来访者用言语和非言语行为表达出来的东西,而且还要听出来访者在交谈中所省略和没有表达出来的内容。
2.倾听技巧
咨询师要专注地听来访者述说自己的事情,必须放下手边的工作,以及心里的事情,全神贯注地倾听。倾听的时候,不仅眼睛看着来访者,身体要微微倾向来访者,用专注的神情和模样倾听。当咨询师做到身心一致、专注地倾听时,来访者将很容易感受到来自咨询师的尊重与付出。当咨询师越能倾听的时候,来访者也就越能表达自己,并且有机会倾听自己的心声、想法与感觉。
为了帮助咨询师做到倾听,在晤谈时,咨询师尽量不去接电话,不去做笔记,在门口挂上“请勿打扰”的牌子,眼前摆一个时钟,避免依赖看手表来决定时间,座椅尽量调整到可以看到来访者的正面。
3.有效倾听的注意事项
(1)要全神贯注
咨询师在倾听的大部分时间里要与对方保持目光接触,认真地听取来访者的谈话内容,并适当地报以点头、微笑等反应,以使对方感觉到自己的真诚、专注和尊重。咨询师不能对对方的谈话表现出漫不经心甚至是不耐烦的样子,如打哈欠、东张西望或任意翻阅材料,这些表现都可能中断对方的诉述。
(2)要对来访者的谈话内容持非评判性的态度
在来访者诉述的过程中不要随意加入自己的主观看法,不要用自己的经验和偏好对材料进行过滤,在听的过程中要抛开自己的价值观、兴趣爱好等主观因素,力求全面、客观地获取来访者提供的信息。
(3)要留意来访者诉述时所表露出来的非言语信息
注意来访者的面部表情是否自然,目光是否呆滞,声音是否颤抖,动作是否呆板等,有助于正确把握来访者的情绪感受,全面了解求询问题。
4.无效能的倾听
(1)不充分的倾听(陷入自己的思维或开始考虑如何回答对方的问题等原因可造成倾听不充分)。
(2)评判性的倾听(暂时将判断搁置一边,以便更好地理解当事人的世界)。
(3)过滤式的倾听(社会文化、专业知识)。
(4)以事实为中心而不是以人为中心的倾听。
(5)预演(为自己的回答进行预演而停止倾听)。
(6)同情性的倾听(从某种意义上说,同情某个人就成了他的同伙。当事人以自我怜悯的方式处理问题时,助人者可能就成为其支持者了)。
(7)良性插话(你已说到了几点,我想确定一下我是否理解了它们)与恶性插话(有重要东西要说而打断当事人思路)。
(二)提问技术
1.提问技术的概念
咨询师依据咨询的目标,通过向来访者发问的形式,激发来访者对某一问题进行澄清、具体化以及积极思考的一种技术。
2.提问技术的分类
提问一般分为开放式提问和封闭式提问两种方式。
(1)开放式提问
开放式提问,通常使用“什么”“如何”“为什么”“能不能”“愿不愿意”等词来发问,让来访者就有关问题、思想、情景、情感等给予详细说明。通常的做法是,咨询开始或转换话题的时候大多采用开放式提问。提问技术被一些咨询师认为是一种十分有用的咨询技术。它能促使来访者主动地、自由地敞开心扉,自然而然地讲出更多的有关情况、想法、情绪等。
咨询师以不同词语进行提问,来访者的回答也是不同的。具体如下:
①包括有“什么”在内的提问:“那么以后又发生了什么事情呢?”“当时你有些什么反应呢?”“还有什么人在场?”这样的提问,可以帮助咨询师找出某些与问题有关的特定的事实资料。
②带有“怎样”“如何”等词语的提问,往往会引导来访者对事情经过的描述以及对问题的想法和情绪反应。如:“对这件事情你是怎么看的?”“你是如何知道别人的看法的呢?”
③通过问“为什么”,可能得到多种较为具体的解释和回答,从中找出来访者对某事所产生的看法、做法、情绪等的原因。如:“为什么你觉得不公平?”“为什么你说别人都看不起你?”“你当时为什么这样做?”
④以“能不能”“可不可以”“行不行”开始的提问,可以说是最为开放的提问方式,这种问题可促使来访者进行自我剖析、自我探索。如:“能不能告诉我,这件事情为什么会使你感到那么生气?”“可以不可以告诉我,你是怎样想的呢?”
开放式提问时的注意事项:
①开放式提问要建立在良好的咨询关系的基础上,否则,来访者可能会产生被询问、窥视、剖析的感觉,从而产生怀疑和抵触情绪。
②注意提问时的语气、语调、词汇的选择,既不能过于随便,又不能有咄咄逼人或指责的成分,尤其是涉及来访者的隐私时更是如此。
③提出开放式问题以后,要给来访者足够的时间回答问题。
④提问是咨询本身的需要,绝不是为了满足咨询师的好奇心或窥测隐私的欲望。
(2)封闭式提问
封闭式提问,通常使用“是不是”“要不要”“有没有”“对不对”等词汇发问,而回答多是“是”“否”式的简单回答。这种询问常用来搜集资料并加以条理化,澄清事实,获取重点,缩小谈论范围。当来访者的叙述偏离正题时,用来适当地中止其叙述,并避免会谈过分个人化。
封闭式提问使用的注意事项:在晤谈时,这种询问虽然必要,但由于它限制了来访者进行内心探索和自由表达,因而不宜多用。
使用提问技术应注意的事项:
①多用开放式提问。
②适当回应。
③封闭式提问不可连贯使用。
④开放性的问题慎用“为什么”。
⑤不要连续提问。
⑥要善于应用积极提问。
⑦避免判断性提问。
(三)鼓励与重复
1.鼓励
鼓励是指咨询师直接、简明地重复来访者的话,尤其是重复来访者回答中的最后一句话,或者仅以某些词语,比如“嗯”“接着说”“以后呢”“别的情况下如何”之类的过渡性短语来强化来访者叙述的内容,并鼓励其进一步讲下去。
2.重复技术
重复技术是指咨询师就来访者描述的内容,选择重要的部分,将该部分重复一次,让来访者就讲述的内容进一步说明,或是顺着重复内容的方向继续会谈。
(1)重复技术内容说明
来访者叙述的内容,开启了一个谈话的方向,咨询师的重复,可以将谈话引导到某个关键的问题上,并且深入探讨,否则话题容易发散。
(2)重复技术的适用时机及注意事项
咨询师重复的地方,必须是来访者叙述中的关键主题、来访者此时此刻的感觉和想法,而且复述是重复来访者的话,而不是用自己的话重复。通常而言,来访者叙述中最后面的讯息,一般是最重要的,咨询师可以选择那部分来重复。重复技术可用于咨询过程的任何阶段。
(3)重复技术的功能
①协助咨询师进一步了解来访者。
②协助来访者进一步了解自己。
③决定谈话方向。
(四)内容反应
1.内容反应技术的概念
内容反应技术,也称“释义技术”或“说明”,指咨询师把求助者陈述的主要内容经过概括、综合与整理,用自己的话反馈给求助者,以达到加强理解、促进沟通的目的。
咨询师选择来访者陈述的实质性内容,经过概括整理后,用自己的语言将其表达出来,最好是引用来访者最有代表性、最敏感、最重要的词语。
2.内容反应技术的作用
(1)内容反应技术的目的是加强理解、促进沟通,在收集资料时咨询师常常使用开放式提问,就其中的问题,通过来访者的修正,可使咨询师达到深入、准确理解来访者的目的。
(2)内容反应技术使得来访者有机会再次剖析自己的困扰,重新组合那些零散的事件和关系,深化会谈的内容。
(3)内容反应技术可以使来访者所表述的内容更加明朗化,可以使来访者清晰地知道自己所要解决的问题,还可以达到帮助来访者更清晰地做出决定的目的。
3.内容反应技术的步骤
(1)了解来访者告诉了我什么。
(2)选择适当的语句进行释义,选择一种接近来访者所使用的感官词汇的语句。
(3)将来访者信息的主要内容或概念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陈述句)。
(4)通过倾听和观察来访者的反应来评价自己释义的效果。
4.内容反应技术的注意事项
(1)内容反应技术可以使用在心理咨询的任何阶段,但是咨询师所反馈的内容不要超出来访者叙述的内涵,避免加入个人主观看法,也不要遗漏来访者重要的想法与感觉。
(2)尽量使用自己的语言,以免由于使用来访者已经使用过的语汇而招致他们的反感。
(五)情感反应技术
1.情感反应技术的概念
情感反应技术是心理咨询中的重要参与性技术,是指咨询师把来访者所陈述的有关情绪、情感的主要内容经过概括、综合与整理,用自己的话反馈给来访者,以达到加强对来访者情绪、情感的理解,促进沟通的目的。
情感反应技术和内容反应技术很相似,内容反应技术是将陈述的内容综合后予以反馈,而情感反应技术着重于对求助者情绪的反应。一般情况下,内容反应和情感反应是同时进行的,情感反应技术的最有效方式是针对来访者此时此地的而不是过去的情感。
2.情感反应技术的功能
(1)促使来访者觉察情感
在来访者语言与非语言行为的牵引下,咨询师流畅地跃入来访者的感情世界,融入来访者肝肠寸断、悲愤扼腕的经验中,回旋在来访者爱恨交织的呜咽与挣扎中。在来访者的主观世界里体验、逗留,感同身受地与来访者的感觉亦步亦趋。
咨询师跳出来访者的内心世界后,用自己的语言,将自己的体会传达给来访者。咨询师走进来访者的经验后,反应的情感,自然能引起当事人的共鸣,帮助来访者觉察自己的情感。
(2)协助来访者重新拥有自己的感觉
来访者通过否认或隔离情感,可以忽略经验中关键性、伤害性的信息。再重大的伤害,也只剩下浮光掠影、微不足道的细节,激不起来访者内心的伤痛。这种方式虽然可以帮助来访者逃避经验带来的痛苦,可是受伤的伤口不会因来访者的自我欺骗而自动痊愈。
要协助来访者跳脱原有的窠臼,改写创伤经验对来访者的意义,就必须协助来访者觉察自己的情感,重新拥有过去否认、隔离的情绪。当这些被隔离的情感重新被接受,成为生命的一部分后,人格会因为被重新统整、扩大而更加完善。情感反应技术可以带领来访者面对自己的情感,觉察自己的情绪,进而接纳自己的情感,让被否认的情感成为生命的潜力。
(3)让咨询师正确了解当事人,或让当事人了解自己
有时候咨询师的敏感度不够,误解了来访者的感觉,以至于反应的情感,并非来访者真正的感觉。透过来访者的修正,咨询师得以正确地了解来访者。当咨询师反应来访者的情感时,提醒了来访者回头去统整自己的经验,觉察自己的感觉,核对咨询师反应的情感是否正确。这个过程,让来访者有机会进一步了解自己、表达自己。
(4)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
来访者来找咨询师寻求帮助之时,已在问题中载沉载浮多时,内心的焦虑与无助,无法言喻。咨询师对来访者的情感反应,除了协助来访者觉察自己的感觉,更清楚知道自己的状态外,还传达出咨询师对来访者的关心与用心。这种设身处地的体贴,足以让来访者因为被了解、被重视、被支持而感动,进而愿意打开心扉,让咨询师进入他的内心世界。换句话说,情感反应技术可以帮助咨询师与来访者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
3.情感反应技术的注意事项
(1)这一技术可以使用在心理咨询的任何阶段。
(2)所做的情感反应,要准确反应来访者的感受,不能超过或减少来访者表达的情绪。
(3)不仅反应来访者言语所表达的情感,更要反应非言语传达的情感。
(4)所用言语,尽量不要重复来访者的用词。
(5)焦点放在此时此刻的情感上。
(6)反应来访者的多种情感。
(六)具体化技术
1.具体化技术的概念
具体化技术也称为具体性技术、澄清技术。具体化技术是指咨询师在聆听来访者叙述时,若发现来访者陈述的内容有含糊不清的地方,咨询师以“何人、何时、何地、有何感觉、有何想法、发生什么事、如何发生”等问题,协助来访者更清楚、更具体地描述其问题。
有的来访者叙述思想、情感、事件时常模糊不清,矛盾、不合理,使问题变得复杂,这也常是困扰来访者的重要原因之一。咨询者协助来访者清楚、准确地表述他们的真正意图、观点,所用的概念、所体验到的情感以及所经历的事件。
2.具体化技术的重要性
(1)可以澄清来访者所表达的那些模糊不清的观念、情感以及遇到的问题,明了来访者的真实感受、真实事件。
(2)让来访者弄清自己的所思所感,明白自己的真实处境,这本身有助于改善来访者的状态,提供具体性的榜样。
3.具体化技术的适用范围
(1)将模糊问题具体化
来访者用含糊的字表达其心理问题。如“我烦死了”“我感到绝望”等。咨询师设法将模糊的情绪、思想清晰化。例如:
来访者:今天我真是倒霉死了。
咨询师:你能告诉我都发生了什么事吗?
(2)将过分概括化的问题具体化
将过分概括化的问题具体化即改变以偏概全的思维方式。来访者常常将个别事件上升为一般结论,将对某一事件的看法发展成对某人的看法,把过去扩大到现在和未来。例如,“他们都不喜欢我”“我很蠢”“他坏透了”等。这就需要咨询师予以澄清。
【案例】
咨询师:你说班上同学们对你不好,是谁对你不好?在哪些事情上对你不好?能举些例子吗?经过来访者讲述咨询师发现只是个别同学喜欢开他的玩笑,有两次让他有些难堪,此外他想有一两个知心朋友,都未如愿。
通过具体化分析,发现根源在过分概括化的思维,一是把个别人扩大到全班同学,二是把开玩笑当作是对自己不好,从而影响到他对同学的看法,对人际关系产生不良评价,进而影响到情绪,出现抑郁、不信任等心理。这是一种认知的偏差,需用认知疗法来改变其错误的认知。
(3)将概念不清的问题具体化
概念不清的解决方法就是对概念进行解释,澄清。有些来访者没有真正了解某些“疾病”,乱给自己贴标签,如“更年期综合征(焦虑)”“神经病”“精神分裂症”“心脏病”等。
【案例】
来访者声称自己得了神经衰弱症,担心会影响学习、损害健康,甚至发展为“神经病”。
问:有何症状?
答:睡不着。
问:要过多少时间才能睡着?
答:半小时左右。
他听说睡不着就是神经衰弱。咨询师通过询问,了解他的睡不着与神经衰弱并没有必然联系。同时了解到这种现象他原先就有,一直也没当回事。前些时候,听说系里有个同学因睡眠困难,得了神经衰弱而休学了,他忽然觉得自己似乎也会在躺下后翻来覆去,而不能安然入睡。当晚,他睡觉时老想着这个问题,觉得特别难以入寝。之后的几个晚上也是如此,后来发展到白天也提心吊胆。
3.具体化技术的注意事项
(1)咨询师须专注于倾听来访者的叙述,才能发现来访者叙述中含糊不清的地方。
(2)有时候具体化技术搭配其他技术,更能贴近来访者的感觉,让来访者愿意进一步说明。
(3)如果来访者的叙述有一个以上含糊不清的地方,咨询师可以选择关键性的部分,让来访者具体描述该部分的细节。
(4)不要怕给来访者留下“理解力不强”“缺乏领悟力”的印象而不愿意提问,只是自己去猜测、判断。最简单而有效的办法是做具体化反应。
(5)不要乱给来访者贴标签:因对来访者有暗示、强化、批评的作用,应谨慎。如“你是个悲观主义者”“你的性格过于内向”“我觉得你太自卑”。
(6)常用开放式提问来解决。如,“你能说得更具体点吗?”“你怎么知道的?”“能给我举个例子吗?”
(七)参与性概述
1.参与性概述的概念
参与性概述:指咨询师把来访者的言语和非言语行为包括情感等综合整理后,以提纲挈领的方式再对来访者表达出来,相当于内容反应和情感反应的整合。参与性概述可看成是一个谈话段落或一次会谈的总结。通过概述把前面讨论的来访者的各种情况(情感、事实、观点看法等)系统清理一遍。可以形象地把它的作用比喻为梳辫子、穿珠子。
2.参与性概述的目的
将来访者信息中的若干元素联系在一起,几次咨询之后在来访者信息中识别出明显的主题或模式。可以通过此技巧打断来访者喋喋不休的重复信息的内容,可以调整咨询的节奏,使咨询不至于太快,因而提供了咨询过程中心理喘息的空间。
3.参与性概述的步骤
咨询师回忆来访者表述的信息,并在心中复述这些信息。通过向自己提问,来识别出信息中存在着的明显模式、主题或多种元素。选择合适的开始语句进行总结,尽量使用与来访者的感觉词相匹配的语句。使用所选择的语句和词汇描述信息中的主题,把多种元素联系起来,并用自己的语言将总结复述给来访者(陈述),评估总结的效果(肯定还是否认)。
4.参与性概述的作用
主要在于给来访者一种运动感,感到在探索思想、情感以及问题原因方面正取得进展。同时,概述也让咨访双方对前一段会谈的内容有一个重新审视的机会,来访者通过这次审视也许能更好地认识自己,或得以补充资料,或得到反馈以确定咨询者是否正确地理解了自己。另外,概述往往自然地构成会谈的一次单元式收效,让双方有一个喘息之机。
5.参与性概述的注意事项
(1)当来访者讲述时留心其各种主题和情绪性表现。
(2)把关键性的观念、情感的基本意思加以综合,用概括的语句表述出来。
(3)不要增添新的东西。
(4)确定是否需要做出概述,或者请来访者自己来概述。
(5)确定时考虑咨询师自己的意图:是为了在会谈之初调动来访者的积极性吗?是为了使散漫的思想和情感集中吗?是为了结束这一话题的讨论吗?是为了检查你对会谈进程的理解吗?是为了鼓励来访者更全面地探索自己吗?是为了在结束咨询关系前做一个改进的总结吗?是为了向来访者确认会谈正很好地进行吗?
(八)非言语行为的理解与把握
1.非言语行为的理解与把握的概念
指咨询师应该正确把握来访者通过非言语行为而传递出的信息,从而全面了解来访者的心理活动,这有助于更好地表达对来访者的支持和理解。
2.非言语行为的理解与把握在咨询中的作用
(1)加强言语、声音、手势和面部表情与言语一起出现,可使言语的意义更丰富,情绪色彩更鲜明。
(2)配合言语。例如,来访者如果想继续说下去,那么他会把手停在空中。
(3)实现反馈。咨询师对来访者做出持续的反应,如用嘴和眉毛表示同意、理解、惊讶、不满等。
(4)传达情感。交流双方常用非言语形式表达自己对对方的喜欢、理解、尊重、信任的程度,像面部表情和声调这样的非言语暗示比言语信号影响更大。
(5)非言语行为也是表达共情、积极关注、尊重等的有效方式之一。
二、影响性技术
(一)面质技术
1.面质的概念
面质技术又叫对质技术,意思是不掩盖、不回避问题和矛盾,将问题和矛盾挑明,使人不能逃避,必须做出反应。艾维等对对质的定义是帮助当事人面对自己的态度、思想以及行为的矛盾之处。
面质是咨询师对来访者言语或非言语行为反应不一致的质疑。目的是为了澄清来访者表述中的矛盾之处,更好地了解来访者的问题。面质技术的使用一般在只有当咨询关系比较稳定的情况下,或者咨询过程中咨询师认为有必要澄清某些问题,或提醒来访者咨询过程中的一些阻抗行为和无意识错误,或旨在挑战来访者的思维方式、价值系统时才使用。
2.面质的功能
(1)协助来访者觉察不一致的地方。
(2)协助来访者探讨不一致的地方,进一步了解自己。
(3)协助来访者了解自己的优点、缺点、资源与限制。
(4)协助来访者看到妨碍自己与他人权益的行为。
【案例】
当事人(长期酗酒):酒这个东西真是碰不得,一碰就着迷,甩也甩不掉,这就是我不让我儿子喝酒的原因。可是,他偏偏要跟我作对,三天两头喝得醉醺醺的,我实在很生气。我父亲以前就是常常喝酒,害得我也跟着他学,结果,我一辈子都毁了。我一定要救我儿子。
咨询师:你一生被酒所误,如今你的儿子重蹈覆辙与酒为伍,你觉得很担心。(初层次同理心技术)我不解的是,你既然恨你父亲做了个坏榜样,害了你一生,为何你却重蹈覆辙,像你父亲一样,给了你儿子不好的示范,让你的儿子学你的模样。我不知道你有没有看到这其中的关联?(对质)
3.面质内容
(1)言语与言语之间。即来访者前后说话有矛盾的地方,不通过面质澄清会影响问题的确定和解决。
(2)非言语与非言语之间。即来访者肢体语言之间所存在的矛盾的地方,不通过面质澄清会影响问题的确定和解决。
(3)言语与非言语之间。即来访者说话与肢体语言之间的矛盾地方。咨询师认为有必要予以澄清。
4.面质的步骤
(1)仔细观察来访者,确定矛盾或含糊信息。咨询师没有必要把来访者所有陈述中的漏洞全部指出来,尤其在咨询初期咨询关系还没完全建立起来之前,这样做是相当有风险的,会因此影响来访者继续陈述的兴趣,可能让来访者对陈述本身感到拘谨或紧张,感觉自己不是在自由陈述,而是受到另外一个人的严厉挑剔和监视。通常情况下,咨询师只有在认为有必要时才对来访者的陈述予以面质和纠正。
(2)用陈述句将矛盾内容表述出来。咨询师使用自己的语言对来访者讲述过程中的言语、非言语的矛盾之处予以质疑。
(3)评估质询效果。同样,来访者对面质所做出的言语非言语反应是对咨询效果最好的评估。
(二)解释技术
1.解释技术的概念
解释即咨询师运用有关理论描述来访者的思想、情感和行为的原因、过程、实质等,以加深来访者对自身的行为、思想和情感的了解,从而使其产生领悟,提高认识,促进变化的效果。
解释是将来访者的主要言谈、思想予以综合、整理,再反馈给来访者的技术。实际上是将来访者信息中与情境、事件、人物和想法有关的内容进行重新编排,即咨询师将来访者的谈话进行实质性的说明。在运用这一技术时,最好是选用来访者用过的最具有代表性、最敏感、最重要的词语。这种反馈一般是比较简明扼要的。直接引用来访者原话中的关键词句是经常使用的方法。
2.解释内容
(1)是否有心理问题及其性质。
(2)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演变过程。
(3)心理咨询的过程、方法和效果等等。解释被认为是面谈技巧中最复杂的一种,是一项富有创造性的工作。咨询师水平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理论联系实际的程度。
布拉默提出释意反应要掌握三个要领:
(1)听取来访者的基本信息。
(2)提纲挈领地向来访者复述基本信息。
(3)观察来访者的反应或线索,看来访者是否感到被准确理解了。
3.解释的步骤
首先,来访者告诉了我些什么?问自己“在来访者的信息中存在什么样的情境、人物和想法?”以此来辨别信息中的内容部分。接着,选择适当的语句进行释义,释义可以由许多语句引出,要选择一种接近来访者所使用的感官词汇的语句,如“他似乎是”“从我的角度看”“我明白你的意思”“听起来像”“我听到你正在说”“你正在告诉我的是”“你感到”“我感到”“我有种感觉是”等。然后,运用所选择的语句将来访者信息的主要内容或概念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陈述句)。最后,通过倾听和观察来访者的反应来评价自己进行释义的效果。如果你的释义是准确的,来访者会以某种方式(言语或非言语)来肯定它的正确与有效性。
4.解释技术的注意事项
第一,咨询师在进行解释时,首先应了解情况,把握准确,否则,解释势必偏离。如果咨询师对来访者的问题还没有足够的把握,就不宜随便地发表看法,更不能做缺乏科学性的随意的解释。这是有危害性的。可以采用咨询技能来进一步把握问题。
第二,咨询师应明了自己想解释的内容是什么,若自己也模糊不清或前后矛盾,则效果就差,甚至起反作用。
有些咨询师凭感觉和经验知道来访者的问题所在,但难以从理论的高度给予系统的分析解释,他们的解释或过于表面化,或叙述不清,或缺乏说服力。这就需要提高理论修养,否则会影响咨询效果。
第三,做解释是必要的,但应该是必要的解释。
咨询师应视情况而做出合适的解释,也就是说,咨询师掌握的信息并不一定都要告诉来访者。会增加来访者心理负担的解释,来访者不能很好理解的解释,与来访者信奉的理论矛盾的解释,不利于来访者面对现实的解释等,都不应该被解释。解释的原则是有利于咨询的顺利进行,有利于来访者问题的解决和成长。
第四,要灵活地运用解释技巧。
怎么才能做到灵活应用呢?需要考虑的因素有:文化程度、理论修养、个性特征、领悟能力、问题特征、理论特点。
第五,咨询师的解释不能强加在来访者身上。
一方面不能在来访者还没这种心理准备的时候就匆忙地予以解释,过早往往会使来访者不知所措,难以接受;另一方面不能把来访者不同意或有怀疑的解释强加在他的身上。
5.解释与释意的区别
解释不同于释意,释意的要义是准确地表达来访者的原意,它不改变来访者的参考系,解释则是提供咨询者自己的理解,它提供了新的参考系。解释有很强的影响力,但这取决于来访者是否接受这个解释。
解释的层次(深度)也是一个要斟酌的问题。一些初学者往往唯恐解释不深,恨不得把心理分析的最深的底蕴一下全抖搂出来。结果在解释时不得不先给来访者上一堂弗洛伊德的理论课,再来“联系实际”。这除了把来访者弄得云里雾里之外,没有任何积极价值。
好的解释应该是:
(1)不离开来访者及其当前问题。
(2)适合来访者的接受理解能力和接受心向。
(三)指导技术
1.指导技术的概念
指导是告诉来访者怎样做。可能是一般性的简单建议,也可能是来自某一流派的特殊技术、程序。期待来访者按指导要求去实践认知、情感和行为的改变。指导建立在咨询者判断来访者愿意实践的前提条件上。指导实际就是改变建议或训练指导语;简言之就是直截了当地指示来访者做什么和说什么,或者如何做和如何说。
指导的本质在于直接造成行为改变,它明白地指示改变什么,学习什么,以及如何改变,如何学习。所以指导有强烈的行为取向色彩。行为疗法中很多技术方法都可归于指导这一类别,例如行为管理、情绪性想象、放松训练等等。但也有一些派别反对使用指导,如以人为中心疗法。但不管怎样,多数咨询者还是或多或少地运用指导。
对怎样行动、怎样思考等提供建议,提供有助于来访者看待、思考的,他不曾了解的信息。
2.指导技术的作用
(1)主要影响来访者的认知变量,也涉及新的可能的行动途径。
(2)自我揭示,咨询者把自己过去的或现在的经验、体会、感受告诉来访者。
有助于分享经验,并有助于建立和发展信任的、坦率开放的咨访关系,促进来访者自我剖析及开放。
正因为指导主要是行动定向的,单纯的指导是有局限的。对于不习惯满足于“知其然”而希望“知其所以然”的来访者,指导应该配合一定的解释。
(四)情感表达
1.情感表达的概念
情感表达是准确而有效地向他人展示自己的价值关系,以便求得他人有效的合作,是通过识别他人的情感表达来及时、准确而有效地了解他人的价值关系,以便更好地与他人进行合作,是人通过面部表情、语言声调表情和身体姿态表情等方式向他人表达自己的情感特征与情绪变化的技术。
2.情感表达的方式
人的情感表达主要有三种方式:面部表情、语言声调表情和身体姿态表情。
(1)面部表情
咨询师在运用和处理面部表情时,应该强调内心的真诚、同情等态度特质,面部表情要显得轻松、舒展、自然、真诚而富于变化。咨询师面部表情的基调应该是积极的而不是消极的,是生动的而不是刻板的,是自然的而不是做作的,特别是面部表情中的目光接触是咨询中常用的非言语技术之一。在会谈中,来访者的目光可以提供丰富的信息。咨询师与来访者保持目光接触,表示对来访者的关注和尊重,对对方的谈话感兴趣,并有支持鼓励的意味,但这种目光应该自然、亲切、柔和。目光不要始终注视对方,要视情形而定,恰当地控制目光的注意范围。一般情况下,目光落在对方的额头、面颊和下巴构成的区域比较好,这样显得亲切、轻松、自然。目光范围过小会使对方有压迫感,范围过大则会显得散漫、随便。
(2)身体姿势
身体姿势能有效地传递来访者的思想、情感和行为信息,咨询师要善于把握。从咨询师方面来说,一般要求在会谈过程中身体微微前倾,自然放松,对来访者保持开放、亲切的姿态,这是咨询师运用和处理身体姿势的总的基调,另外,要求咨询师点头、手势等动作能恰当地配合语言和表情。
(3)声音特征
对这些声音特征的准确把握,既要结合当时的谈话内容,又要联系整个会谈中的前因后果。咨询师不但要对来访者声音特征的改变保持敏感,善于把握来访者声音特征所表露出来的信息,而且要有意识地利用这些特征,自觉运用声音的效果来加强自己所表述内容的意义及情感。做解释、指导、概括时,语气平和,语速中等,可给来访者稳重、自信、可靠的感觉;做情感反应时,应使用与情感内容相吻合的语气。
(五)内容表达
1.内容表达的概念
内容表达是指咨询师传递信息、提出建议、提供忠告、给予保证、进行褒贬和反馈等。内容表达是个体心理咨询技术的影响性技术之一。
2.内容表达的功用
其实咨询过程中各项影响技巧都离不开内容表达,都是通过内容表达起作用的。广而言之,指导、解释、影响性概述、自我开放等都是一种内容表达。反馈也是一种内容表达,反映咨询师对求助者的种种看法,借此可使求助者了解自己的状况,也可以使咨询师从来访者的言语和非言语反应中得知自己的反馈是否正确,从而相应地做出调整。提出忠告和建议也是内容表达的一种形式,但应注意措辞要和缓、尊重。
3.内容表达与内容反应
(1)内容表达是咨询师表达自己的意见,内容反应则是咨询师反应来访者的叙述。
(2)虽然内容反应中也含有咨询师所施加的影响,但比起内容表达来,则要显得隐蔽、间接、薄弱得多。
(3)求助者中心学派、非指导性咨询师多用内容反应,而希望直接施加影响、表达自己观点的咨询师则多喜欢内容表达。
(六)自我开放
1.自我开放的概念
自我开放又叫自我暴露,这个名词是由焦若德在1958年提出来的。自我暴露的意思是指把自己个人的有关信息讲出来,使别人知道的这样一个过程。心理治疗会谈中,最初只重视来访者的自我暴露,认为这在治疗中是必须的,是使治疗成功的必备条件。后来人们也开始重视咨询师的自我暴露,认为这与来访者的自我暴露是同样重要的,许多文献认为这是一个治疗的双方交互作用的过程。拉扎勒斯指出,咨询师的言语性的自我暴露具有开辟治疗的交流渠道的功效。
自我暴露对咨询师来说是一种有助于与来访者建立相互信任和开诚布公的良好关系的影响技术。咨询师的自我暴露在会谈中起着非常积极的作用,会使来访者感到咨询师对他的吸引力增加了,也提高了来访者积极参与会谈的兴趣。而且数量适中的咨询师的自我暴露比那些咨询师几乎没做什么自我暴露的治疗会谈更能吸引对方再次来访。
2.自我开放的形式
咨询师的自我暴露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向来访者表明自己在治疗会谈当时对来访者言行问题的体验,另一种则是告诉对方自己过去的一些有关的情绪体验及经历、经验。
第一种形式的自我暴露在治疗中经常出现。这种自我暴露传递给来访者的是积极的信息,有时也有负性的信息。所以,咨询师一定要注意,不能只顾表述自己的情绪而不体恤对方的心情。注意到这一点,负性的暴露方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在来访者看来,咨询师也是一个有血有肉、有自己感情的人,他表达负性情绪说明对自己有一定程度的接近,而与此同时又能体恤理解自己,则来访者更易感到对方值得信任。
第二种形式的自我暴露是咨询师谈及与来访者所谈话题有关的过去经验。咨询师在讲述自己的过去经验时,应注意做到简明扼要。如讲得过于冗长、过于详细,则咨询师会使会谈偏离帮助来访者的中心。咨询师要很快把话题转回到来访者身上,进一步提出一些开放性问题,这样有助于咨询师更深入地了解来访者。
总的来看,上述两种形式的自我暴露都有利于治疗关系的建立与巩固。一般来说,咨询师的自我暴露越多,来访者的相应行为也就越多,他就越愿意谈他自己的所思所想所言所行。但也有人认为这二者的关系并非线性增长的关系,认为咨询师的自我暴露是有一定限度的,低于或超过这个限度的自我暴露对治疗不但不能起到推动作用,反而会对对方的感情和治疗关系具有破坏性作用。如咨询师几乎不做任何自我暴露,就可能也得不到来访者的自我暴露反应;而咨询师自我暴露过多,则使来访者在会谈中可以利用的时间减少,而且这样可能会使来访者感到咨询师也不是一个心理健康的人,而可能会转而关心咨询师的问题了。
(七)影响性概述
1.影响性概述的概念
影响性概述是心理咨询师在咨询过程中常用的技术之一。咨询师将自己所叙述的主题、意见等经组织整理后,以简明扼要的形式表达出来,即为影响性概述。通俗地讲,影响性概述相当于内容较多的内容表达。
2.影响性概述的功能
影响性概述可使来访者有机会重温咨询师所说的话,加深印象,亦可使咨询师有机会回顾讨论的内容,加入新的资料,强调某些特殊内容,提出重点,为后续交谈奠定基础。
影响性概述既可在面谈中间使用,也可在结束时使用。有时常和参与性概述一起使用。比如,当用于面谈结束时,咨询师可总结来访者的主要问题、原因及影响等,然后小结咨访双方所做的工作,概述自己所阐述的主要观点。这样会使整个咨询过程脉络清楚,条理分明,有利于来访者把握咨询全局,加深印象。
3.影响性概述与参与性概述不同
影响性概述是咨询师表达的观点,参与性概述的是来访者叙述的内容。因而,前者较后者对来访者的影响更为主动、积极和深刻。
(八)非言语行为的运用
1.非言语行为运用的概念
咨询过程中会出现大量的非言语行为,这些非言语行为或伴随言语内容一起出现,或对言语内容做补充、修正,或独立地出现,代表独立的意义,在咨询活动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咨询师的非言语行为对咨询过程有重要影响。正确把握和运用非言语行为技术,有利于促进会谈的进行。
2.非言语行为运用的意义
人类之间信息的传递主要靠言语表达和非言语行为来实现。人类的非言语行为非常丰富,它所表达的内容、情感比言语更多、更准确,能对言语表达的内容做补充、修正,或独立地出现,代表独立的意义。
因此,在心理咨询中,咨询师绝不能忽视来访者的非言语行为所传递的信息,这些信息可能无法从言语交流中获得,但一旦错过,往往不能准确地了解来访者的内心体验,难以对来访者进行准确的心理分析并做出正确的判断,延误咨询的最佳时机。因此,在心理咨询中,咨询者应加强对来访者非言语行为的观察,以准确、及时地获取信息。
咨询师应重视把自己的非言语行为融入言语表达中去,渗透在咨询过程中,因为通常非言语行为传达的共情态度比言语还多,影响力更大。因此来访者并非只是嘴在参与咨询,而是整个人都在参与咨询。
咨询师的非言语行为受到其价值观、品德修养、信念等诸多因素影响。因此,它是理论和技巧之外的东西,但对咨询成败举足轻重。
非言语行为能提供许多言语不能直接提供的信息,甚至是来访者想要回避、隐藏、作假的内容。借助于来访者的非言语行为,咨询师可以做到:
(1)更全面地了解来访者的心理活动。
(2)更好地表达自己对来访者的支持和理解。
总之,在心理咨询和治疗中,咨询师应该充分理解和把握会谈技术,能够恰到好处地运用会谈技术,促进会谈的进行,使咨询得以顺利进行。
第三节 团体心理咨询技术
团体心理咨询是一种助人的过程。目前,在学校教育、临床治疗及其他社会机构中已受到广泛重视,并逐步被推广应用。为了使团体心理咨询发挥其应有的效用,作为一个团体的领导者除了必须要有团体动力的知识和团体咨询的理论外,还必须了解和掌握团体咨询的各种技术和方法,才能有效地引导团体的发展方向,达到团体咨询的目标,促进团体成员个人的成长与改变。团体心理咨询的方法与技术多种多样,团体咨询过程中既使用个别咨询的技术,也使用团体特有的技术。本小节将介绍团体心理咨询中独特且常用的方法与技术。
一、团体心理咨询常用的基本技术
无论是国外专家还是国内专家都一致认为:团体领导者为了达成团体目标,发展团体动力,促进团体成员互动,提升学习效率,适时地采用某些技术非常有必要。但是,团体进行过程中,技术、策略、方法、态度其实很难严格区分,所以方法、态度、策略或手段,都可以视为“技术”。团体领导技术运用的目的是促进团体成员间的互动,让团体依其特性与需要运作,发挥团体最大的效能。
团体咨询与个体咨询最大的不同在于团体内所自然呈现的人际互动,团体经验的关键也在于团体成员之间的互动。促进团体成员互动的技术较注重从整个团体层面与人际层面考虑做必要的介入,并推动团体动力的发展。
徐西森将基本技术分为初层次领导技术(同理心、积极倾听、澄清、支持、解释、摘要、反应、发问、反馈、非语言、促进)和高层次领导技术(保护、目标设定、建议、面质、立即性、沉默、自我表露、阻止、联结、折中、评估、设限、调律、整合);吴武典将团体过程的技术概括为3类24项,如反应技术:倾听、真诚、同理心、澄清、尊重;互动技术:联结感受、认知解释、支持鼓励;主动技术:解释、面质、自我开放、询问。
二、使用技术的原则
无论团体领导的技术如何分类,重点都在于为什么要使用这项技术。柯里曾指出,我们不希望任何一位团体领导者一成不变地使用我们所提到的技术,并且在没有思考是否合适你的团体成员和你与每个成员的独特关系之前就使用它们。任何技术的运用都是为了更有效地协助团体成员不断成长。所以技术的学习与应用重点在于:对团体发展有什么影响,对成员成长有什么影响,技术的使用时机是否恰当,技术使用是否适合领导者的个人特质和领导风格等。
三、团体中的特有技术
(一)建立关系
建立关系是互动技术的基础。团体领导者必须具备无条件积极关注、真诚、共情、尊重等基本态度,使成员感到温暖、安全,从而在团体中开放自己,形成良好的团体气氛,形成尊重、接纳、关怀的人际关系,互相信任。
(二)解释
解释是互动技术之一。解释指团体领导者对团体成员言语行为或非言语行为的陈述给予意义的过程,目的在于帮助成员自我了解并引导成员改变自我的行为。当成员对自我的行为有所曲解时,解释是必要的,但解释不是说服而是提供思考。解释必须采用清晰、准确、简洁的语言才能使成员领悟。
【案例】
领导者:“今天的团体活动进行了20多分钟,大家看上去谈得很热闹,但是谈论的内容却是与团体无关的人和事。大家没有谈自己的事,这是否与我们彼此信任程度有关系?”或“我认为团体这样长时间沉默的原因之一是我们可能缺乏对团体目标的讨论,导致大家因害怕所谈论的事不太适当而有所迟疑。”
(三)联结
联结是典型的团体技术,领导者将成员间所表达的观念、行为或情绪相似之处予以衔接、使之产生关联。或把成员未觉察到的一些有关联的片段资料予以串联,以帮助成员了解彼此的异同之处,增加彼此的认同感,同时提示成员重新检视个人资料的机会,使之领悟,并走向改变行为的积极方向。或者更进一步找出团体中产生的主题,予以联结,以促进团体讨论共同关心的问题,提升团体效能与凝聚力。运用联结技术时,同时可鼓励成员间彼此进行直接自由地沟通,以促进团体的互动与效能。
【案例】
成员A:“我交友是很慎重很认真的,对时下流行的所谓‘不求天长地久,只求曾经拥有’的说法不敢苟同,毕竟是人生大事嘛,需三思而后行。”
成员B:“如果我遇到那种满嘴甜言蜜语,行为却极不负责的人,我是不会与他交往的。”
领导者:“你们两人对交友的看法好像有一些共同的地方,都是态度认真、重视人品。可以多说一些你们的考虑和各自的感受或想法吗?”
(四)促动
促动也称催化,是协助团体成员增加有意义的互动的技术,也是贯穿团体咨询整个过程的技术。促动是指团体领导者采取行动促使团体成员参与,如热身、破冰,或介绍重要的资料给团体的一种技术。团体咨询过程中,资料的提供极其必要,包括程序的说明、各种指引以及与团体咨询有关的知识介绍。
(五)阻止
阻止的技术是团体领导者防止团体或部分成员的不适当行为所采取的措施,非针对个人,也避免贴标签。例如攻击未出席的成员,讨论某成员的闲话,穷追不舍地逼问等。当出现这类情况时,领导者需要用坚定但温和的语气加以制止。
【案例】
成员A:“晓琳今天没来团体,肯定去收拾她新买的房子了。上次在团体中,她讲了买房子的维权经历,花了那么多时间,一点都不顾及我们的感受。”
领导者:“晓琳今天没来是有点意外,大家有一些情绪想表达也是可以理解的。但她真正缺席的原因还不清楚,建议大家不要做没有根据的推测,这样不合适。我们可以在团体下次聚会时再当面与她讨论,请她告诉我们。还有,她今天不在,我们先不谈论她的事情,我们需要等她在时,直接与她沟通。”
(六)保护
保护技术的使用是为了确保团体成员在团体中免于不必要的心理冒险,或者不必要的身心伤害而采取的必要的、安全的反应。因为在多人参加的团体中,难免会出现冲突或其他负向行为,领导者要及时觉察,并安全疏导。
【案例】
某成员因为求职失败而十分沮丧,其他成员七嘴八舌地盯住她问这问那,使她有点难堪,明显表现出不耐烦。
领导者:“大家好像非常关心她,很想帮助她,但现在她看上去心情不太好,一定很难过。有谁愿意先来分享自己类似的经验,给大家参考?”
(七)支持
支持的技术是指团体领导者给予成员鼓励,增强其信心,也有助于提高团体凝聚力。团体成员在开始面对自己的心理困扰时,往往会表现出抗拒或不愿意坦率地表达,团体领导者要多鼓励、多支持,肯定成员的优点,表扬其已有的进步,让他们感到安全、有信心。
【案例】
领导者:“刚才小文讲出了她小时候的成长经历,让我很感动,感谢小文对团体的信任、对大家的信任。看到大家都那么用心地听,积极地反馈,团体内彼此互相信任,我相信大家可以成长更多。”
(八)反馈
反馈也称回馈,给予反馈是团体最重要、最有效的技术之一,是领导者基于对成员的行为过程的了解,表达对成员具体而必要的反应,以利于成员利用这些信息改变自己的行为。反馈的时机要适宜,尽量用非判断性的语言。反馈也可以是成员之间自发地给予,也可以由领导者邀请成员给予。
【案例】
领导者:“京生,听你讲你读书的不寻常经历,我看到了你的毅力和坚持,让我很感动,也很佩服你。”
(九)自我表露
自我表露也称开放自我,指团体领导者在适当的时机,有意义、建设性地分享个人类似的经验、感受和看法。领导者自我表露的内容必须与团体的主题有关,与此时此地成员关注的问题有关。自我表露有助于领导者与成员建立良好的关系,促进团体气氛,同时增强成员示范性学习的效果,激发成员的思考。
【案例】
领导者:“团体中三个人都谈到了儿时的生活与经历造成今天与父母关系的紧张和互相不理解。我也有同样的经验……但我现在明白了我父母其实很关心我,只是他们不会表达。我自己主动一些,情况就会改善很多。”
(十)折中
领导者以客观公正的立场,邀请团体中的成员表达不同的看法,以确保所有的意见都有一个被听到的公平的机会。
【案例】
领导者:“似乎团体里对这件事有两种看法。我们刚听完反对学生宿舍晚上集中熄灯的意见,另外赞成熄灯意见的人,你们的意见是否也可以给大家说说?”
(十一)聚焦
聚焦包括建立、维持或转移焦点的技术。团体领导者要有能力判断此时团体的焦点是什么,以及了解此时此地最适合的焦点,才能恰当地运用聚焦技术。团体的焦点有时是个人,有时是一个主题或是活动。通常,领导者可以运用活动或练习来建立团体的焦点,灵活使用绕圈或配对的方法,使成员们有效聚焦。如果团体中有太多成员的话,领导者就要有技术地引导其他成员参与,阻止个别成员占用团体太多时间,巧妙地转移焦点到其他成员身上或是转移到主题上。
【案例】
领导者:“小李,你刚刚已经说了很多你自己对网上交友的看法,我们是不是也听听团体中其他人的看法?”或“刚才平平谈到他个人的兴趣时,我发现大家转移了话题,热烈地讨论自己喜欢的歌星和他们的作品,我们的主题是探讨自己,我们还是把话题拉回到主题上,好吗?”
(十二)引话
引话技术一般用在面对一些较害羞或较沉默的成员,领导者需要适当地鼓励他们发言的时候。团体领导者可运用活动,直接邀请所有成员,指名,或用眼神或其他手势等非语言技术引导成员讲话。使用该技术的关键是领导者对团体的准确判断。引话时要让被引导者感觉到他们发言很重要,领导者与其他成员非常有兴趣,想了解他们,但要注意,不要强迫他们,以免他们因为紧张反而更加退缩。
【案例】
领导者:“小燕,我注意到你一直没有说话,我不知道刚才所谈的主题是不是也与你有关,如果有关的话,请你可以自由地谈一谈你想谈的。”
(十三)运用眼神
团体进行过程中领导者常常需要用目光环视整个团体,即使团体注意力集中在某个成员身上时,领导者也需要自然地运用余光来观察团体,这样能搜集到许多宝贵的信息,例如有谁对说话者同意或有异议、谁好像有话要说、谁的情绪反应强烈、特殊非口语的信号等,均为领导者随时介入的依据。另外,领导者也可运用眼神鼓励成员说话或有意转移视线阻止成员说话。
【案例】
领导者:“小张,我注意到刚刚小文在谈她的时候,你一直在点头,是不是你也有类似的经验?如果有的话,愿不愿意也跟小文分享一下呢?”
(十四)观察
对团体过程的观察是领导者自始至终都需要使用的技术。同时,引导成员增进对团体过程的观察力与敏感性,也是领导者重要的领导技术之一。如果一直将团体停留在成员们所谈的内容上,而忽略了团体进行的过程(即此时此刻团体正发生的事情、互动模式和程序),将会忽略许多宝贵的资料。
【案例】
领导者:“我想指出我已经观察到的现象,这对我们来说很重要。我已经注意到,每当在团体当中谈及我们这个团体要做某项活动时,好像大部分人都会看着我,由我来解决这个问题,我想是不是大家会假设团体要做什么是我的责任。还记得团体中很重要的一个观点就是——团体是我们大家的。”
四、行动的技术
(一)起始
起始技术也称开启技术,是领导者用来在适当的时机介入团体,让成员进入活动状态的技术。一般在团体之初、团体动力停滞、团体从一个方向转向另一个方向时使用。起始技术可以带动成员的参与感,并将之转化为积极的团体动力。
【案例】
领导者:“期中考试刚结束,从你们的表情上看得出大家都很努力也很疲劳,为了彼此鼓劲,请大家站起来,围成圈,互相拍打穴位,帮助团体伙伴放松一下身体。”
(二)询问
询问是一项重要技术。询问的问题需与成员的自我资料有关,如与成员目前的生活有关的内容,成员愿意努力并改变的内容,成员愿意冒险并承担责任的内容等。询问可以引导成员深入思考,帮助成员探索自己的内心世界,明确成员个人可以改变的领域。询问包括开放式和封闭式两种。询问过程中,领导者应该尽量使用开放式语句引导成员对自己行为的内涵及原因进行自我探索,从而增进自我了解。
【案例】
成员A:“我最近心情不好,总是打不起精神,什么都不想做。”
领导者:“你能不能说说你从什么时候开始出现这种情况的?当时发生了什么事情?”
(三)面质
面质是个体咨询和团体咨询的一种常用技术。当团体领导者认清成员在思想、感觉、行为方面的矛盾和不一致时,应明确指出,并要求回答。这就是面质。面质时要善用实际的资料,并表现接纳与认可的态度,目的是促进成员自我思考、勇敢面对现实,有助于成员的成长。面质运用不当时,成员会感到受攻击和受威胁。
一般在以下几种情况时需要面质:
1.成员现在所说的与所做的不一致。
2.成员所说的与所感受的不一致。
3.成员现在所说的与过去说的不一致。
4.成员所说的与领导者所觉察的不一致。
面质最好是在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后使用,面质时态度要尊重关怀,内容要具体正确。使用得当对成员的改变非常有效。
【案例】
成员A:“现在的研究生教育水平很差,学生在混,老师在忙自己的事,学生们根本学不到真本事,简直就是浪费生命。”
领导者:“你觉得现在的研究生教育水平不行,读研究生在浪费你的生命。但你仍然继续读着,能告诉我这是为什么吗?”
或者,领导者:“你一直在说对同学远离你不在乎,没什么了不起,但你的语气却提高许多,听起来好像很生气,你有没有觉察到?你愿意说一说吗?”
(四)调停
调停是指当团体的时间使用不恰当,团体进行的方向与步调偏离主题时所采取的干涉行动,如团体发展速度太快、成员不习惯或难以忍受团体气氛、团体讨论跑题的时候。
需采取调停行动的情况有:
1.成员反应含有敌意。
2.大部分成员的意见不正确时。
3.团体成员被迫接受团体的决定。
4.团体制造过分的紧张或顺从的压力等。
技术使用的目的是把团体咨询的焦点集中到与团体有关的内容上。在团体咨询过程中,如果有人漫无边际地聊天、高谈阔论、袖手旁观、漫不经心,领导者必须采取行动集中焦点,把漫谈拉回到某一有意义的内容上。
【案例】
领导者:“刚才小B在谈自己童年的经历时,小A情绪反应非常强烈,以致大家都去关注她,说明我们的团体成员之间非常关心。但是,小B还没说完,我们还是把注意力先集中到这里,继续支持她自我探索。”
(五)示范
示范是指通过电影、录像及治疗者同龄人的适应行为,为团体成员提供仿效的榜样,以矫正不适应行为。在团体咨询中,团体领导者无论愿意与否,他的言行都为团体成员起到示范作用。有些领导者还专门邀请与团体成员有相类似的背景,但适应良好的志愿者为团体成员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和模仿的榜样,这往往能产生十分特殊的疗效。
五、团体技术的具体应用
(一)结识技术
结识技术就是指尽快地、轻松地、有效地使团体成员相识,并建立对团体的信任所采取的方式与技术。例如以结构式“柔软体操”方式进行,使大家拉近距离,减轻焦虑和不安感,彼此了解。起始技术有语言的形式和非语言的形式,活动方式也有多种。采取哪种最合适,要根据团体的结构、成员的特征而定。例如不同形式的自我介绍、互相介绍、信任之旅、信任跌倒、信任圈等。
(二)分组技术
在团体心理咨询过程中,常常需要将团体分成6~8人一组,如何分组看似简单,其实并不容易,适当的组合方法不仅会为促成适合谈话的小团体,产生积极的功能。例如,在新生适应团体中,如果按照来源地分组,如北京、上海、东北、西北等,团体成员会惊讶地发现原来自己的周围竟然有老乡,马上会增添几分亲切感,少了几分孤独寂寞感,更容易融入团体。下面介绍几种分组方法:
1.报数随机组合法
这种方法最简单,用得最多。首先确定几个人一组,共分成几组,然后成员报数,报l的组成一组,报2的组成另一组……以此类推。
2.抓阄随机组合法
成员进入团体时,每人抓阄,可以用不同颜色的纸、不同形状的纸、不同的词组等方法,事先按人数分组的要求准备。比如分成四组,每组六人,可以将团体名称“你我同行”四个字拆开,各写六张“你”“我”“同”“行”,抓到纸条后,相同字的人在一组。
3.生日等随机组合法
领导者还可以按成员生日的月份分组。例如,1~3月出生的人一组,4~6月出生的一组,7~9月出生的一组,10~12月出生的一组。也可以按照个人特征组合,如戴眼镜的、长头发的等。
4.同类组合法
为了某些目的,同类组合法更便于成员交流,例如按照职业分组,如大学教师、中学教师、小学教师各成一组;按照身份分组,如父母、子女各成一组;按照性别分组,如男、女各成一组;按照行业分组,如教育界、企业界、公务员各成一组;按照出生地分组,如东西南北中各成一组等。利用同类分组可以使具有相近和相似特征的成员一起讨论问题。
5.分层随机组合法
在某些团体的特别设计中,希望成员混合,有差异的人能在一起讨论。如希望每组有男性和女性,可以先请男性报数,再请女性报数,然后随机组合。还有不同行业的人组成的团体也需要专门的分组安排。
6.内外圈组合法
内外圈组合法也可称为金鱼缸式。将团体成员一分为二,一半在内圈,一半在外圈,内圈讨论,外圈观察或者倾听,十分钟后交换;或者内外圈的人一一对应,进行交流。还可以固定内圈,移动外圈,使成员可以在短时间内与更多的成员交流。
7.活动随机组合法
团体在热身阶段,采取一些活动,如无家可归、刮大风、松鼠与大树、成长三部曲等,成员在团体中可以自由活动,自由选择,就近组合。随机组合的好处是不管成员之间的差别有多大,都有可能分到一组,让参加者感到每一组都是平等的,没有地位高低之分。
(三)建立与强化团体契约或规范的技术
团体心理咨询基于团体领导者和成员之间的互相尊重与配合,为保证团体正常发挥功能,双方都要遵守一些团体的规则,因此建立团体契约和规范是必不可少的。
1.团体契约和规范的作用与形式
团体契约和规范给予团体领导者与成员共同努力的目标并对他们将在一起工作的方式进行协定、约束,它可以是书面形式的,也可以是口头形式的。一般书面形式更为有效,白纸黑字一目了然,可以常常复习,提醒领导者和成员。
2.团体契约与规范的制定
可以采用开放方式,邀请成员共同讨论团体规范,并在团体过程中不断地引导示范,例如,前述所提希望成员如何参与的建议,都可以在团体规范中具体讨论。另外保密、守时、不可身体攻击等也需要强调说明。为避免团体成为给出一大堆无谓建议的场所,团体规范中也可以让成员了解,团体可以以探索个人问题为规范,而非以寻求问题解决为规范来运作。
3.团体契约和规范的内容
团体契约和规范的订立必须包括领导者和团体成员两个方面。
对成员的要求一般为:
(1)参加每次的团体聚会。
(2)遵守不迟到、早退的规定。
(3)团体中发生的事件绝对不在团体外描述。
(4)完成团体交代的任务和要求。
(5)每次聚会完全投入参与所有活动。
对团体领导者的要求一般为:
(1)准备每次团体聚会。
(2)每次团体聚会准时开始,准时结束。
(3)提供每次团体聚会所需活动、器材等。
(4)只与相关同事和督导讨论团体聚会内容。
(5)自己评估每次聚会是否符合成员目的,满足成员的需求。
(6)提供相关资源以协助成员达成其目标。
除了规范的内容外,还需要领导者和成员各自签名并写上日期。
(四)处理成员负面情绪的技术
1.处理成员焦虑、害怕的情绪,建立信任感
成员面对陌生的人与团体情境,难免有些担忧,领导者应注重信任感的建立,适当地示范、引导,甚至运用具有催化性的活动,让团体打破陌生感,鼓励表达个人感受(不论正向、负向),适当地让成员了解其他人也如此。
2.处理防卫或抗拒
团体初期,成员自然会有些防卫或抗拒的行为,如将重点放在他人而少谈自己、问别人问题、用概括性语言“大家都”“我们”“你们”或不参与、沉默等,领导者需敏锐地觉察并尊重成员的此类行为,提供给成员表达此类行为的内在情感的机会,主动带头示范自己的感受,但不责备成员。另外直接引导成员用适合的行为方式或直接而温和地面质成员也是不错的选择,如:“小明,你常常很详细地叙述事情,甚至太烦琐,让我很难专心,我反倒是很想知道你是怎么受到这些事情影响的,我不知道是不是其他人也有这样的感觉?”“你对这件事分析得很有道理,但我更想知道这件事与你的关联是什么?”
六、过程技术
过程技术是指维持和发展团体并有效地促进成员改变的技术的总称,一般指团体工作阶段常用的技术。前面所述的三种基本技术(反应技术、互动技术、行动技术)都包括在内。如果从过程的发展看,还可以细分为引导参与的技术和解决问题的技术。此阶段技术的特色,在于使成员有机会面对自己,产生更深的了解与顿悟,发现过去与现在的经验与行为的关联。领导者采用咨询理论的取向将影响其运用的技术,如完形学派的领导者常用空椅法、幻游等增进成员的觉察能力。但一般而言,领导者常视团体需要运用多种学派的技术,但不论用哪种已发展的技术,要切记的是成员所给予的讯息,而准备随时放弃我们所谓的技术……
(一)引导参与的技术
引导参与的技术是指团体领导者能依照团体成员个人的需要去引导他们,能提供足够的背景资料,刺激成员思考、沟通,以确定解决问题的行动。为此,团体领导者必须鼓励并协助团体内各成员讨论和决定团体的事务,鼓励并提供给每一个团体成员民主参与的机会,不使过于活跃的人剥夺他人的机会,也不使拘谨的人袖手旁观,失去参与活动的机会。引导参与的技术还包括以事实为中心,避免无谓的纷争,增进团体的向心力。
(二)解决问题的技术
解决问题的技术是指帮助团体成员正确评估自己的能力与环境的变化,积极地做出符合自己人生目标和价值观的选择、决定,减轻由于在生活中遇到问题而产生的心理压力,使身心有效地适应社会,达到生活愉快的目的的一种技术。
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思考和运用科学方法的过程。一般步骤有:
1.了解问题的存在,确认有解决的必要。
2.分析问题的性质,直接面对问题的目标,开始搜集有关资料。
3.分析资料,列举解决问题可能的办法。
4.评估每个解决问题的办法的可行性及预期效果。
5.运用观察或实验的方法来尝试解决问题。
6.选定最合宜的可行方法,去解决问题。
在团体咨询中,领导者若提供给成员比较客观而合理的解决问题的原则,将有助于成员处理生活问题。这些原则是正确而完整的观察,以分析与综合的方法解释观察的结果,证明结论的正确。团体成员在团体中运用这些原则,不断学习与改进解决问题的技术,将会使自己多方面受益。
(三)角色扮演的技术
当成员无法清楚地陈述有关自己与他人的沟通或关系上的困扰,或有必要做沟通方面的技术演练、行为预演时,领导者可使成员以角色扮演的方式,深入探索问题,并从中有效介入或示范。
(四)变换形式与体验的技术
1.内外圈交流的方式
在团体中的成员有不同的意见或特质时,领导者可让团体成员分为内外圈,增进成员对彼此的了解,探讨彼此间的差异。如:请较沉默的成员与投入较多的成员分为内外圈,或请赞同与否定某种意见的成员分成内外圈,彼此谈论,倾听个人感受与想法,最后再归纳整理。
2.增加体验的方式
当团体有必要聚焦某一成员或某一主题时,可以通过夸大其情绪、想法或行为,让他体验和感受,从而达到领悟。此方式可以根据需要和情景灵活运用。如,一成员一直觉得负担很重,可以让该成员拿电话簿压在自己头上,感受此负担,或者背着一个成员并绕圈,然后逐一在每位成员面前说:“某某,你……让我觉得负担很重。”或者夫妻沟通团体中,让男性成员一整天抱着大书包(替代怀孕)做事,体验怀孕的妻子的感受和经验等。
3.雕塑的方式
领导者若发现只是交谈或叙述没有办法深入探索,可通过借助肢体上的静态动作的方式,使成员更强烈地感受某一种情绪或状况。如某成员描述丈夫总是对自己发号施令、高高在上,她不喜欢这样,事实却又如此,令人很无奈,此时,可让该成员邀请几位成员就其家庭关系的性质,依位置高矮、远近、姿势等来代表彼此间的关系,让该成员对夫妻关系看得更清楚,从而达到领悟,以引发进一步的改变或探索。
(五)及时介入的技术
团体进行过程中当领导者发现以下现象出现,应尽快介入,加以引导:
1.一个成员为另一个成员说话。
2.团体中某人打断另一个成员说话。
3.团体成员集中注意在团体之外的人、事、物时。
4.成员中有人在说话的前后常先寻求他人的认同。
5.有人说:“因为我不想伤害他,所以我不说了。”
6.成员中有人认为其问题是由某人引起的。
7.某成员认为,“我一直都是那样”。
8.某成员认为,“我只要等待,事情就会转变”。
9.团体中有不一致的行为出现时。
10.团体变成无效率的漫谈式。
(六)家庭作业或行动练习的技术
改变行为或想法的承诺常需配合家庭作业或行动练习来增强,因此领导者若采取此技术,可用此阶段在团体中教导或示范作为练习的方式。
七、结束技术
结束的技术包括每次聚会结束的技术和团体整个历程结束的技术。团体训练咨询的结束应是自然而顺利的,也应是领导者可以预期的。怎样使团体愉快地结束需要运用一些技术。一般而言有三种方式:第一是结束之前,成员互相赠送小礼物,道别祝福;第二是领导者在结束时对团体咨询做一简要的回顾与总结;第三是团体成员检讨自己在团体中扮演的角色,是否达到期望,自己切身的感受;第四是成员展望未来,明确今后应该怎么做,如何巩固团体咨询的效果。
(一)每次聚会结束的技术
每次团体聚会,领导者都需要留出至少十分钟时间,采用一些技术顺利结束团体。可以通过邀请成员总结的方法、领导者总结的方法、安排家庭作业、预告强调下一次聚会的时间和内容、安排结束的活动(如大团圆等练习)等。邀请成员个人总结,就是鼓励成员说出此次聚会对自己的意义。可以问以下的问题:
1.你能简短地说明这次聚会的感受吗?
2.在下一次聚会之前,你愿意采取什么具体方法使你的生活有所改变?
3.这次聚会中,你经历到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
4.今天,别人的表现最令你感动的是什么?
5.你从中学到了什么?
(二)预告结束的技术
团体将结束,领导者最好在结束前一、二次团体活动时先告知成员,让成员提早做心理准备,处理想解决但未完成的问题,也可先讨论分离的情绪、整理所得、制订或修改行动计划。
(三)采用活动的技术
通常领导者可直接告诉成员,或以一些活动,如真情告白、留住你的心、水晶球、未来同学会、互送卡片、大团圆、化装舞会、茶话会等方式引发成员回顾所学,互相反馈与展望未来,若是自发性强的团体,可让团体决定最适当的结束方式。
(四)评估团体效果的技术
团体结束后的追踪聚会、问卷或访问等评估团体能力的技术,也是领导者需具备的,在评估团体效果时需依据团体目标及成员个人成长等方向来做适当的评估。
(五)追踪技术
追踪技术是指团体结束以后的一段时间内,追踪团体成员,了解咨询效果所采用的方式与技术。团体咨询的真正目的是希望团体成员在团体中所学到的一切能扩大到生活领域中,长久地发挥积极影响。因此,衡量团体咨询的效果,不能只看团体结束时的问卷。采用什么方式能准确地了解到成员的改变状况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涉及许多影响因素,有待于从事团体咨询的人员深入研究。
总之,不同团体阶段适用不同的技术是非常重要的。
参考文献
[1]樊富珉,何瑾.团体心理咨询的理论、技术与设计.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14.
[2]韦志中.团体心理学:本会团体心理咨询模式理论与实践.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
[3]张小乔.心理咨询的理论与操作.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4]姚本先.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新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5]路坦.团体心理咨询的理念与实践探析.聊城大学学报,2007.
[6]温金梅.体验式心理教育理论与实践.北京:国防大学出版社,2015.
[7]汪瑞林.周洪宇代表访谈:教育如何应对第三次工业革命.中国教育报,2013. [8]樊富珉.团体咨询的理论与实践.北京:清华大学学报,2008.
[9]Dreikurs, R.Grouppsychotherapy from the pointofview of Adlerian psychology. In H.M.Ruitenbeek(ED). Group therapy today: styles, methods, and techniques.Chica: Aldline.
[10]韦志中.本会团体心理咨询实践.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2008.
[11]梁东标.团体心理辅导模式综述.教育导刊,2001.
[12]张静.团体心理辅导在高职生生活适应中的应用.山东师范大学学位论文,2009.
[13]刘琼珍.班级团体辅导对高职新生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华中师范大学学位论文,2017.
[14]刘萍,孟庆铂,吴亚军.团体咨询在高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的应用.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08.
[15]周蓉.体验式心理健康活动课的实践.科技创业家,2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