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假想伙伴:孩子幼年的陪伴者
早上醒来,5岁的雪菜发现妈妈在吃螃蟹。
“妈妈,你可不可以不要吃螃蟹了。”雪菜说。
“为什么?螃蟹很好吃的!”妈妈说。
“因为它们是我朋友的朋友。”
“你朋友的朋友?”
“是的,我最好的朋友柴龙,它是太平洋上的一只最美的巨型章鱼,它跟我说,螃蟹是它的好朋友,让我保护它们。妈妈你可不可以不要吃我朋友的朋友?”
妈妈放下了手中的螃蟹,看着走了的雪菜,妈妈的心里却在盘算,这孩子是不是病了?那如果下次我吃鱼的话,会不会也说鱼是他朋友的朋友?我的天哪!
小朋友雪菜是生病了吗?当然不是。他只是有一个想象中的章鱼好朋友而已!
假想伙伴是怎么回事
为什么小朋友会有一个假想的朋友?简单地说,就是因为有趣啊!
“孩子天生具有想象力,假想伙伴的存在对孩子的想象力和情感的成长、心理健康都有好处!”《快乐孩子与平和的父母》的作者劳拉·马克汉姆博士说,“有假想伙伴的孩子很享受假想伙伴带给他们的快乐,所以,当孩子感觉无聊或者孤独时,他们总会有个陪伴他们的朋友。我的女儿在三四岁时总是说,我要去跟贝蒂(她的假想伙伴,一头大象)去玩了。然后她可以在自己的卧室里待上半个小时。”
正如上面描述,孩子想象出来的朋友,就叫作假想伙伴。这个假想伙伴有的是真实存在的,如家里的小飞象毛绒玩具,孩子会把它想象成自己的朋友,然后跟它对话;有的是完全想象出来的,如前文提到的巨型章鱼。这些假想的朋友长期存在于孩子的头脑里,有的甚至会持续到10岁以上。它们是孩子的朋友,孩子跟它们一起玩、一起说话、一起睡觉,是孩子的陪伴者,是区别于孩子独立存在的客体。一些研究指出,有46%~65%的孩子拥有假想伙伴,高峰年龄是3~5岁,在9岁左右消失。
有假想伙伴的小朋友是病了吗
很多家长会提出这样的疑问,认为孩子跟想象的事物说话、玩,甚至有时候,在家长询问时,孩子描述得有声有色。
“妈妈,你等一下,我要先跟粉红罗宾说一下才能出门,她还在等我。”
“我不吃了,我刚才跟罗斯一起在院子里吃过了。”(罗斯是一只灰色的玩具兔。)
是不是孩子出现了精神问题?或者他们没朋友,太孤独了?或者是他们的社交能力有问题,不敢跟真正的孩子在一起玩?或者是出现了社交恐惧,只能窝在家里跟一个脑子里想出来的东西一起玩?
让我们看看一些研究成果。
假想伙伴的研究始于现代。最初以皮亚杰为代表的心理学家普遍认为,假想伙伴并不是一种好的现象,这样的孩子很奇怪,他们也许很聪明,但是在社交上会遇到问题。的确,在一些调研结果中可以证实有假想伙伴的小朋友,他们在社交能力的评分上所有的项目分数都偏低。所以,早期大多数心理学家和研究者认为,孩子是为了缓解寂寞、缓解不良的人际关系而创造了假想伙伴,这是孩子社会性发展迟滞的表现。
但近年来,很多研究者提出了新的观点,并且同样得到了证实。他们认为,有假想伙伴的小朋友更富有想象力。例如,针对4~5岁有假想伙伴的孩子进行研究得出,有假想伙伴的孩子拥有更强的符号表征能力和更不同寻常的想象资源。对童年期有假想伙伴和没有假想伙伴的大学生进行对比发现,有假想伙伴的大学生更善于使用想象,特别是女生,在想象力上存在着更明显的差异。
假想伙伴促进孩子语言能力的发展。这些有假想伙伴的孩子在互动过程中,逐渐将他人和自我分开,逐渐增强孩子的自我意识。针对148名5岁的孩子进行的一项研究发现,有假想伙伴的孩子的内部言语更加抽象化和概括化,这表明,假想伙伴可能与真实的伙伴一样,对提高孩子的语言沟通能力起到帮助的作用。
假想伙伴促进孩子的同理心发展。假想伙伴的存在让孩子可以在与假想伙伴沟通的过程中,逐渐了解对方的需求,并锻炼孩子学会满足他人需求和愿望的能力。例如,有假想伙伴的孩子在与成人互动时,会体现出更多的合作性,更愿意配合成人的互动。他们在游戏过程中具有较少的侵略性,更愿意去满足同伴的期待,更倾向于适应同伴。
假想伙伴与注意力也有着一定的关系。研究认为,有假想伙伴的小朋友善于利用想象来分散自己的注意力,在耐心等待的能力上表现突出。他们更有耐心去等待,因为他们可能在等待的过程中不断地利用想象来分散自己的注意力。
有假想伙伴的孩子更具有创造力。1990年,有研究者提出,有假想伙伴的孩子实际上在探索一种具有高创造力的游戏形式。2005年,《创造力研究》杂志上发表的一项研究报告明确证实,有假想伙伴的孩子更具有创造力。康涅狄格大学创造力研究者乔纳森·普鲁克,他致力于研究人特别是学生的创造力。他说:“无论他们是艺术家、创业者还是工程师,如果我们对他们的创造力进行挖掘,我们会发现,他们的共同点是在童年时期有一个假想伙伴。”
通过对周围孩子的观察,我们认为有假想伙伴的孩子在与假想伙伴对话的过程中,经常扮演不同的角色,设计不同的场景,发生不同的对话和故事内容。有时,他们会将刚刚发生的现实场景,融入与假想伙伴的沟通中,通过与假想伙伴的沟通,来解决他们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通过这些观察和调研,我认为这是孩子在不断地模拟和锻炼社交场景和社交技能,与他们在独立走路之前,不断地训练自己蹲下、起立、弯腰、转身等动作类似,这是他们在出现真正友谊之前,或者在真正进入社交环境之前,有目的地练习社交技能。并且,随着他们年龄的增长,孩子是可以区分出假想伙伴和真实伙伴的,他们知道假想伙伴是虚构出来的。
那么下一次,当孩子跑过来跟你说,她的红毛怪喜欢吃巧克力,需要妈妈给准备一下时,我们该怎样应对呢?
接受孩子的假想伙伴。“孩子喜欢分享他的假想伙伴。”假想伙伴研究专家马乔里·泰勒说,“当孩子跟我们介绍、分享他的假想伙伴时,我们应该感到高兴和欣然接受,这是孩子在分享他的快乐。我们应该鼓励孩子继续分享,跟孩子和他的假想伙伴一起玩,同意在餐桌上和汽车里为他的假想伙伴留出位置与零食。”
不过多干涉孩子的假想伙伴。我们不该过多地干涉孩子和假想伙伴之间的活动与对话,就好像我们不该去过多地干涉孩子跟他们的朋友那样。我们也不能去替代孩子跟他们的假想伙伴交流、活动。我们也不该去喝止或者用其他途径,渴望终止孩子和假想伙伴的关系,这有时会给孩子带来终身影响。这对孩子的影响程度,不亚于驱赶孩子的挚友并且终身禁止他们见面。
跟孩子的假想伙伴做朋友。如果可能的话,我们可以跟孩子的假想伙伴做朋友。从我个人经验中,我认为这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我们需要循序渐进地跟孩子和他们的朋友建立起关系,才能得到他们的信任,与他们的假想伙伴成为朋友。有时,可能无论我们怎样努力也不会成功。可这样做的好处是,我们可以多一个帮手,来影响孩子和引导孩子,向他们传授同理心和友谊。有时我们甚至可以获取便利。例如,当孩子不配合家务时,我们可以利用他们的伙伴,来一起引导孩子加入家庭劳动中。但我们还要记得,不要过多地干涉孩子和他们的假想伙伴的关系,要保护好他们的友谊。
什么时候我们要警惕
当孩子不断地将他的不当行为归咎于他的假想伙伴时。这时我们需要负责任地告诉孩子,无论是他还是他的假想伙伴,都需要对他或者他们的行为负责。
当孩子开始逃避真实的社交而沉浸于假想伙伴时。比起现实中的友谊,他更喜欢假想伙伴时,这可能预示着他出现了一些其他的问题,如社交焦虑、社交逃避或者在现实生活中遇到了难题,在人际交往中出现了问题。这时我们需要坐下来,跟孩子好好地沟通,了解孩子真实的内心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