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人士如何过周末
以经济学的眼光视之,每个人的生活方式,都是其局限条件下所能做到的最优选择。每一个人都在局限下权衡利害,选择着自己的生活方式。俗话说得好:“鞋子合不合适,只有脚知道。”是的,生活没有标准答案。
在一个周末的上午,我读着一篇题为《成功人士如何过周末》的文章。说出这样一个事实是需要勇气的。它的“信息量太大”,透露了我的很多秘密,尤其是在不经意间,它将我平日里竭力掩饰的不欲为人知的悲催人生公之于众了。首先,这一场景清楚地表明我不是一个“成功人士”,因为一个成功人士是不会或者不屑于看《成功人士如何过周末》之类的文章的。成功人士的使命,是教育或者教训非成功的普罗大众如何工作、如何生活,或者做出对成功不屑一顾的姿态,耸耸肩,轻描淡写地说道:“成功?我还在路上呢!”后者尤其令人绝望,因为这直接宣判吾等庸人永无成功的可能。其次,在当下的市场上,成功学的书籍和文章已泛滥成灾,“烂了大街”了。有人甚至将其称之为“精神毒药”,与“黄赌毒”并列,对热衷于成功学者,大有当年鲁迅之于阿Q,“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在成功学如过街老鼠人人喊打之际,我还在看什么《成功人士如何过周末》,趣味之恶劣与低下,可谓冥顽不灵无可救药。
这样惨淡的人生,无疑很“伤自尊”,但原本就是俗人一个,亦无可如何矣。成功人士如何过周末的?按照文章的说法,他们会“和平时一样按时起床”“尝试一些之前没有做过的事情”“断开所有联系”“最大限度地减少家务活”“锻炼身体”“花时间陪伴家人”……总而言之一句话,周末就是周末,周末是用来休息的,要尽可能地远离工作。
自然这是好的。不过,这样的生活方式,适用于成功人士而不适用非成功人士。非成功人士倘强而效之,吾恐其东施效颦矣。人生恰如其面,各有不同,每一个人有每一个人的生活方式。以经济学的眼光视之,每个人的生活方式,都是其局限条件下所能做到的最优选择。我也想“最大限度地减少家务活”,但没有钱雇用保姆,只能自己干家务活;我也想“断开所有联系”,但受雇于人,不得不24小时开机;我也想“花时间陪伴家人”,但因为生计四处奔波,享受天伦之乐的时间有限。工作与休闲,生计与兴趣,个人与家庭……每一个人都在局限下权衡利害,选择着自己的生活方式。俗话说得好:“鞋子合不合适,只有脚知道。”是的,生活没有标准答案。
成功人士如何过周末,区区在下其实没有任何兴趣。令人兴趣盎然的,是文章中提到的一项研究,文章说,斯坦福大学的一项新研究表明:“在一周工作超过50个小时之后,每小时的工作效率会急剧下降,而在工作55个小时之后,工作效率会大幅下降,所以继续工作已经显得毫无意义。没错,每周工作长达70个小时的人实际上和工作55个小时的人的工作量一样。那些多出来的时间就被浪费了。”
记忆所及,类似的研究成果看到过不止一次,出自不同的市场调查机构、研究所或者大学,数字上也各有差异。有的结论是,“每周工作超过40小时的人,创造力会大幅下降”;有的结论是,“每周工作60小时的员工的工作产出量有小幅度的提升,但第四周开始,工作效率会骤降”。上述的斯坦福大学研究则认为50小时是一个坎——每周工作超过50个小时,每小时的工作效率会急剧下降,工作55个小时之后,工作效率会大幅下降。
这些研究结论的具体数据并不相同,不过这种差异无关宏旨,其实质是一致的,即当一个人工作超过一定工作时间后,其产出量和工作效率会大幅下降。一天如是,一周如是,一年亦如是。因此,当工作时间超过某一个点,停止工作是合宜的,休息为上也。这其实并无任何新奇之处,不仅在现实中可以观察到,而且每一个人大抵都有切身的体会:当一个人感到劳累处于疲惫状态之时,其工作效率和产出必然是下降的。这里的真理是,人是血肉之躯,不可能一直工作而不感到疲惫。
由此忽然想到了张五常教授在其《经济解释》中的一段关于工作与休闲的分析。
纵轴为金钱收入,横轴是一个人出售的工作时间,每天工作二十四小时为极限。从工资为零开始上升,一个人供应的时间量跟着上升,即是说休闲的时间下降。到了某一点,每小时的工资升到高处时,这个人的每天工作的时间供应量会下降,也即是休闲时间的需求量会增加。反过来是说,工资上升即是休闲之价上升,到了某一点,休闲的需求量是增加了。休闲之价上升,其需求量也上升,推翻了需求定律。(几何上,工资上升,工作时间的供应曲线先向右上升,跟着转弯向左上升。后者是说工作时间减少,休闲时间的需求量增加,推翻了需求定律。)
说这传统分析错得天真,因为这分析忘记了一个人不可以每天工作二十四小时还活得久!疲倦得不能动而还有雇主是奇迹,但那是雇主需求那方面,这里可以放过。不能放过的是每个人都要顾及自己的生命可能因为工作过度而变得短暂的代价。无论时间工资升得怎样高,真实的工资收入是这工资减除了因为工作时间过长而引起病痛或一命呜呼的负值。换言之,每天工作到某一点,上升的时间工资,扣除了生命的所值,其实是下降了,代表着消闲之价下降,消闲的需求量因而增加了。
异曲同工。斯坦福大学的研究结论——在一周工作超过50个小时之后,每小时的工作效率会急剧下降,而在工作55个小时之后,工作效率会大幅下降,则从另一个角度验证了休息或休闲符合需求定律。工作的成本是休闲,休闲的成本是工作。在市场竞争下,一个人的工资向其边际产量看齐。当一周工作超过50个小时之后,每小时的工作效率会急剧下降,意味着其边际产出急剧下降。边际产出下降,其工资收入自然随之下降。工资收入是休闲的成本,工资收入下降,也就是休闲的成本下降,其需求量上升。需求定律也。
劳逸结合,张弛有度,乃生活之要义。“说到玩,自然好像有些不正经,但我们抄书写字太久了,谁也不免要休息,平常看一会儿窗外的天。假如有一幅挂在墙壁上的画,那岂不是更美好?”鲁迅曾经这样说。列宁则说得更直接:“谁不会休息,谁就不会工作。”既然如此,还写什么呀,休息去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