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竟的告白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1章 如果我还有五百万次的人生

亲爱的K:

不知道你有没有看过一部电影叫《一一》,一部很长很闷的电影,但我却非常喜欢。今天我坐在从北京回上海的高铁上,旅途闷困,列车带着低鸣驶过,窗外的景致便如同铅纸上素描的线条般,被一笔轻轻带过。列车上没有吵闹的熊孩子,都是带着疲弱神情的大人。

很奇怪诶,K,就是这样一节普普通通全无特别的车厢,就是这样一帧日常到不能再日常的场景,竟让我想到了杨德昌的电影。说来也不算奇怪吧,K,或许艺术就是真实生活的投射,而好的作品,则帮助两者完成了一种重叠。

我曾向我的一位朋友推荐过这部电影,他也曾认认真真试着点开过很多次,但每次都卡在前半部分就进行不下去。“太闷太闷了。”他是这样对我说的。确实,快三个小时的片子,毫无任何动荡起伏,讲的是一家人细碎的生活。冷色调的画面阴郁而沉重,湿漉漉的,淡淡的,絮絮叨叨的,都是俗世,皆是人生。

电影里有一幕是NJ在酒店的大堂偶遇了自己多年未见的初恋。电梯门开,两个毫无准备的人,就这样和自己的前尘往事打了个照面。这个场景很打动我,因为这是属于日常生活中神性降临的时刻。而生活本身是无常又无聊的,这一点根本毋庸置疑。

K,我不是那种很喜欢在社交网站上展示自己日常生活的人,这并不是说喜欢展示的人不好,只是我会更喜欢有选择性地输出。对于那些别人的目光根本丈量不了的生活,我选择自己默默过滤。

其实也有过很长一段写日记的经历,但最后还是没能坚持下去。不记录可以吗?但如果真的不记录的话,我总觉得过往的日子会像烈日下的水渍,一下就无形消逝了,一下就白白过去了。

不记录还是不行的。就像《一一》里的洋洋,他学着大人的样子去拍照,照片洗出来之后清一色全是别人的后脑勺,舅舅问他,你为什么要拍别人后脑勺呀,他说“你自己看不到,所以我拍给你看”。这是他记录下来的东西。

那么我呢?其实在不写日记之后,我就换了另一种方式记录。我发很多私密可见的朋友圈,写很多备忘录,标记很多照片。我试图用这种方式告诉自己不要遗忘,但等过了一段时间,再回头去看那些明明是自己当时亲手写下的字句,竟经常完全想不起来当时的心境。

有时候,“记录”并不是在抵抗遗忘,而是在顺从遗忘。记下了之后,便可以更加安心地忘记了。就像有个喜欢的女作家写过:“人最是无情,总觉得自己不会忘的,但等到突然想起来的时候,才发觉之前竟是忘了。”

这样想来,那些能够毫不记录地去生活的人,才是勇敢的。大多数人的生活还是需要刻度,需要坐标系,需要为那些已经逝去的、自己又抓不住的东西赋形。

而且,大多数人的生活还是无聊的,虽然看似荒诞无常,但事实上却极尽无聊,还无聊得如此雷同。你的生活毫无转机,刚好我的也是。此时你被卡在这里,那么,我也同样摆脱不了自己的困境。人生和人生之间真的并没有什么大的不同,我们都和列车上的其他人一样,都和电影中的NJ、洋洋、婷婷一样,因循着一条差不多的轨迹在生活。

记得有人说过,“命运只是在流淌,命运并没有偏见。”大概我们都是这样,在同一条命运的大河中泅渡。

K,在这里我想问你一个问题,这样的人生,如果可以的话,你还想重新再活一次吗?如果能够重新再活一次,你的生活会有什么不同吗?如果重新活五百万次呢?

你可以不用急着回答我这个问题,我可以先告诉你NJ的答案,还有我的答案。NJ是这样说的,“你不在的时候,我有个机会去过了一段年轻时候的日子。本来以为,我再活一次的话,也许会有什么不一样。结果还是差不多,没什么不同。只是突然觉得,再活一次的话,好像真的没那个必要,真的没那个必要。”

而我的答案也是否定的。

因为我知道,就算还有五百万次的人生,我依然会选择爱上同一个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