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得让人睡不着的基因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癌症与炎症的关系

言归正传。最近,有人指出正常组织在发展为癌症之前,会发生癌前病变。癌前病变会通过慢性的炎症等病症引发,尤其是消化系统的癌。“炎症—化生—腺癌连续性假说”在专家当中已经成为较为普遍的共识了。

很多读者应该都听说过“炎症”。炎症发生在表皮时,患部会发红并有抽痛感。这是免疫系统在起作用,保护患部。炎症在我们体内也会发生。但“化生”这个词,大家应该有些陌生。简单来说,化生就是后天产生的器官组织。

举个具体的例子吧。

例如,也许有读者听说过“反流性食管炎”这种病。

这是一种因为压力、饮食不规律、过量饮酒等原因,导致胃液或是未完全消化的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刺激食管黏膜的病症。常见的自觉症状为胸部有灼烧感和胸痛等。这时候如果观察变性的组织,会发现食管黏膜变得像胃壁一样。这种“为什么会在这里出现不该出现的组织呢?”的状态,就叫作化生。很不可思议吧!但问题在于,化生得像胃壁一样的食管黏膜,还有化生得像肠壁一样的胃黏膜,在之后会发生癌化。为什么会这样呢?

长期处于慢性炎症之下的组织,因为种种原因会不断重复细胞分裂,而不断进行细胞分裂的组织会积累突变。突变会以一定概率发生(虽然概率极低)。而当突变的概率一定时,细胞分裂的次数越多,该组织内突变的细胞自然也就越多。

这就是“炎症—化生—腺癌连续性假说”。基于这个假说来思考,那么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可能提高患癌风险的因素,简而言之就是“可能使组织发生炎症的事物”有些什么呢?

我时常会听人说“我的家族中得癌症的人很多”。

这话说得没错,确实有人在遗传上更容易患癌症。如果突变在生殖细胞(精子或卵)中积累的话,就会遗传给后代。

不过大家可别认同得那么快。大多数情况下,个人身上发生的突变都与生殖细胞无关,不会遗传给后代。生殖细胞本身就是会频繁分裂的细胞,即便我们什么也不做,基因也会以一定的概率发生突变。不如说,它们在很积极地进行基因重组。

不变,是生命的基础。而不断改变,也是生命的基础。这话猛一听,的确十分矛盾。为了维持现有的生命活动,生命不能发生改变。但与此同时,从长远来看,一点一滴的变化才是进化的原动力。不好意思,稍微有些跑题了。

回到正题。容易患上癌症,的确和基因突变有关。因此,即便暴露于同样的致癌风险下,因为基因突变的不同,也会有人更容易患癌,有人更不易患癌。然而,即便是更容易患癌的人,也不意味着他们一定会得上癌症。这一点是有着本质不同的,请大家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