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与基因
癌症究竟是一种怎样的疾病
说到日本人的三大死因,那就是癌症、心肌梗死和脑中风(最近,肺炎排到了第三名)。每两名日本人当中,就有一人会在一生中患上某种癌症。
听了这话,大家肯定会担心“我会不会哪天也……”,但癌症究竟是一种怎样的疾病呢?它又和基因有着什么关系呢?
首先,让我们来梳理一下专有名词。“肿瘤”在病理学中被称作“新生物”。
在读的时候需要注意断词。这个词不念作“新/生物”,而是“新生/物”。也就是“(体内)新产生的(多余的)物质”的意思。当提到“癌”(或者“癌症”)时,指的就是“恶性肿瘤(恶性新生物)”。
癌症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发生于上皮组织的“癌”;另一种就是发生于上皮组织以外部位的“肉瘤”。大家把上皮组织理解为位于黏膜和面膜下方的分泌腺组织就好。因此,有很多癌会发生于消化管(食管、胃、肠)。因为定义问题,骨细胞和神经细胞即便发生肿瘤化,也会被归类为肉瘤。
需要说明的是,恶性和良性的分类是医生基于其是否危及生命而做出的判断,并非肿瘤本身的性质。决定肿瘤性质的是“分化程度”和“异型性”。分化程度是一个指标,指的是肿瘤化的原组织生长、分化的程度。
异型性指的是肿瘤化的原组织在形态上的变化程度。分化,指的是受精卵分裂后形成具有特定功能的组织的过程。这就像是人在还是婴儿的时候拥有成为任何人的可能性(未分化的状态),长大成人之后就要决定职业(分化)一样。分化程度越高,与原来的组织就越接近,反过来说,分化程度越低,就越接近原组织过去的分化状态(未分化)。分化程度低的癌细胞,也许可以说是辞职之后成了“家里蹲”吧。一般而言,分化程度越低,异型性越高,不受控制的细胞分裂越活跃,肿瘤就很可能被判定为恶性。
在这里再多说两句,ES细胞、iPS细胞这些干细胞,都是分化程度低(未分化)的细胞,会非常活跃地进行细胞分裂。
尤其是iPS细胞,它是通过对已经完成分化的细胞进行重编程而制造出来的细胞,和癌症在原理上有共通之处。针对利用iPS细胞开展的再生医学是否会有安全问题的讨论,其实重点都在于它们“是否会引起组织的癌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