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百村调研·新建村卷:乡村旅游与电商助力精准扶贫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五节 贫困村社区的社会结构分层——贫困循环与贫困风险人群

村庄内部群体也有着相当大的分化和社会结构分层,但总体上一般家庭和群体都是处在彼此相当的经济、文化发展水平中。在村庄中,调研员最容易感受到的是村庄中极其富裕和最为贫困的两种家庭和人群。尤其是从经济的层面而言,在这两个极端之外,基本上其他人群和家庭等都是处于中间,很难清晰地感受出他们之间的明显差距,村民都会抱怨自己经济条件不好、家庭困难和负担重。

在新建村这样一个贫困高发的高山区村庄中,地形和群体的低文化程度也更为普遍地影响着村庄和村民。而且,社会保障的缺失等也确实更易导致家庭贫困的发生。在村庄中,走出贫困状态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甚至需要两三代的时间。而且,贫困的传递性也明显强烈。例如,支撑家庭发展的父母生病对家庭和下一辈的发展会有极大的影响,甚至导致辍学,之后更加难以使家庭脱离贫困。贫困的循环不仅涉及代与代之间,而且影响着联系紧密的其他家庭。脱贫的动力和实际效果与贫困循环有着难以摆脱的联系。

从宏观而言,村庄内除了极端富裕的家庭之外的人群都是贫困风险人群,一旦家庭内部出现重大疾病等都会迅速陷入贫困之中。整体而言,整村村民的经济收入保障是非常脆弱的,即使脱离绝对贫困状态,也只是处于温饱糊口而已,而且社会保障又处于缺失状态,返贫的风险异常大。村民的文化程度低也导致其所从事的工作安全性不高,生产和生活风险大。基于市场化的影响,村民不可避免地被卷入市场化的浪潮之中,但其本身能够与之对抗的防护很少,故而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农户的地位和环境是高风险的。从上文介绍的贫困案例中很明显可以看出这些村民处于高风险社会,不仅是生产和生活的风险高,其社会保障也不到位,故而一旦家庭中出现劳动力缺失或者重大疾病,贫困往往随之而至,而且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存在并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