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研究报告(2020):聚焦医养结合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发展报告(2020)》,是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围绕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这个国家重大理论现实问题,以学会视野,坚持学术研究定位,发挥专家荟萃优势,服务党和政府重大决策,推出的一个重要成果。它立足当前人口老龄化实际,在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老龄化问题重要论述指导下,针对我国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一些基本问题、重点问题、热点问题和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撰写研究报告和提出对策建议,旨在让全社会了解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真实状况,为政府科学决策、行业机构掌握市场情况提供真实可靠的素材和资料。本系列报告已经连续两年在学术大会期间推出,每年聚焦一个主题,2020年的主题是“聚焦医养结合”。

(一)

我国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已经20年。截至2019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达到2.54亿,占总人口的18.1%,65岁及以上人口达到1.76亿,占总人口的12.6%。据预测,至2025年,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将达到3亿,2033年将达到4亿,2050年将达到5亿(占总人口的35%)。中国社会将从快速老龄化,发展到急速老龄化,再到深度老龄化。

中国的人口老龄化规模大、速度快、基础差、不平衡,人口老龄化进程和现代化进程基本同步。人口老龄化给我们带来了劳动人口减少、发展动能减弱、公共服务供给压力增大、社会保障负担加重、社会代际矛盾增加等挑战,同时也蕴藏着老年人力资源开发、老年需求特别是老年健康需求持续增大、老龄产业前景广阔等极大的发展机遇。应该看到,人口老龄化是社会发展进步的结果,发达国家率先进入老龄化社会,而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取得巨大进步的结果。进入老龄化社会,也使我们进入了长寿时代。1949年,我国的居民人均预期寿命为35岁,而国家卫健委发布的《2019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9年我国的居民人均预期寿命已经达到77.3岁,处于一个较高的水平。这充分说明,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与人民健康水平的提高是完全契合的。也要看到,虽然我国从整体上进入了长寿时代,但不同地区、不同人群的长寿状况是不平衡的,支撑长寿的因素是不同的,长寿而不健康的问题还比较突出。我国还有4200万失能、半失能老年人,近1000万失智老年人,心脑血管病、肿瘤病、糖尿病、呼吸系统疾病、骨质疏松病、疼痛病等各种慢性疾病患者人群规模大,每年发病人数、致死致残人数增加少则几百万,多则上千万。其中,糖尿病患者总人数近1.2亿,亚健康人数达几亿,3/4左右的老年人患有一种或多种慢病。我国人均健康预期寿命只有68.7岁,老年人带病生存期高达8年多。总体看,我国老年人患病比例高,进入老年后患病时间早,带病时间长,生活质量不高。这些都表明,长寿但不健康是中国人生命生活的一个突出问题和短板。

建立完善的老龄健康服务体系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的核心,医养结合是我国养老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医养结合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做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2015年3月,国务院下发了《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2015~2020年)》,提出统筹养老和医疗资源,加强养老服务的医疗技术支持,保证机构和社区养老内容多元化。同年11月,国务院转发了九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指导意见》,指出了医养结合的基本原则、发展目标、任务等,进一步推进医养结合发展,从政策层面进一步指导和推动医养结合发展。

医养结合养老服务已经正式成为“十三五”时期推动健康老龄化发展的工作重点,引起全社会广泛关注。医养结合政策部署提出五年来,从建立“社区居家和机构的养老服务体系”到“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体系”,从“健康老龄化”到“积极老龄化”,从“以健康为中心”到“健康中国2030”战略,中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路径越来越清晰。

在上述背景下,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成立“新时代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发展”课题组,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围绕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这一国家重大理论现实问题,以学会视野,针对我国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一些基本问题、重点问题、热点问题和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撰写研究报告和提出对策建议,能够为推动建设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增进人民健康福祉,让全社会了解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真实状况,为政府科学决策,行业机构掌握市场情况提供真实可靠的素材和资料。

(二)

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是一场重大的公共卫生事件,是对我国乃至世界各国抵御重大公共卫生灾害能力的一种检验。这场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全国人民在习近平总书记的直接领导下,万众一心,和衷共济,迅速有效地控制了疫情,取得了阶段性胜利。这次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正值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时期,二者的叠加给老龄工作者在疫情的应对与防控、诊疗与照护等方面带来了严峻挑战。当前我国已经进入疫情常态化防控阶段,快速有效地推进医养结合事业产业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我国的“医养结合”事业已经过五年的发展,政策体系不断完善、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同时也暴露出很多问题,存在一定的痛点、堵点。在中国医养结合事业产业快速推进的背后,有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值得思考:第一,医养结合在健康养老服务体系、全生命周期全人群健康等方面发挥着怎样的作用,特别是当前对国家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能做出怎样的贡献?第二,医养结合作为直接满足民众特别是中老年民众刚性健康需求的专业行业,与既有医疗服务和养老服务有何异同,内在机理与主要特征如何?第三,是否存在一种类型的实体机构或者一系列的独立服务形态叫作医养结合?第四,中国医养结合的现状与趋势究竟如何,面临哪些瓶颈,未来如何精准发力、深化改革、提高质量?第五,医养结合在国际社会“WHO健康老龄化十年行动”中有何定位,各个先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发达国家是否有可比的成熟模式?第六,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大数据和信息技术在医养结合提质增效进程中将扮演怎样的角色?

我们有必要对我国的医养结合事业产业五年来的情况做一下总结,更深入地研究我国的医养结合理论、政策、技术、产业、实践,以指导医养结合事业产业更好、更快地发展。

(三)

本年度报告主题为“聚焦医养结合”,对中国医养结合的概念、机理、特征、现状、趋势等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以期为中国医养结合事业产业更好、更快地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全书突出医养结合的体制变革、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按照“理论和逻辑自洽性的纵向‘经度’、内容和体系完整性的横向‘纬度’”这两条交织的线索来组织各个篇章。

报告的第一部分,以一章3万余字的篇幅从纵向“经度”重点回答业界普遍关心的若干开放性理论问题,对总体发展情况做出评价,提出政策建议。

报告的第二大部分,用八章的篇幅,主要从横向“纬度”分析医养结合的各种要素。坚持问题导向、分类施策的写作原则,针对医养结合要素的配置范围狭窄、联结不畅、体制机制障碍等问题,根据不同医养结合要素属性、市场化程度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分类完善要素配置体制机制。重点对医养结合的发展做全国性的平描与分析(基于全国各省份的数据、案例等),反映现实发展情况(包括现状、问题与对策)。第二章从医养结合的政策要素角度,对医养结合政策的历史脉络、基本特征、未来走向、区域协同等进行梳理,对政策的发展趋势进行了研究。第三章从医养结合服务要素角度,对医养结合的服务载体、服务内容、服务支付、服务效果等进行了研究梳理。第四章从医养结合的人才要素角度,对医养人才体系建设的现状、问题、新机遇等进行梳理,指出了医养结合人才体系建设的方向和路径。第五章从资金要素方面描述主要状况,从医保、财政、试点、个人以及商业保险等角度重点分析医养结合试点地区的资金来源,并总结失能老年人的医养结合重要资金来源——长期护理保险的发展和经验,并提出政策建议。第六章从医养结合的技术要素角度,对医养结合的科学技术创新路径和实践进行论述。第七章从医养结合的数据要素角度,论述了医养结合中的数据要素市场建设现状、问题与建议。第八章从医养结合的资本要素角度,论述了金融支持医养结合事业产业发展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第九章从医养结合的运行机制角度,总结了我国医养结合事业产业的运营平台、规则、保障等的建设现状和发展趋势,论述了各方职责划分以及医养结合的监管机制。

报告的第三大部分,用五章针对国外主流的医养结合治理体系做深度分析。第十章从医养结合的服务质量建设角度,对国际上做得有特点国家的质量管理体系进行了分析,指出我国医养服务质量体系的现状问题及发展建议。第十一章至第十四章,分别介绍了荷兰、美国、英国、日本模式。

(四)

本报告在编写组织、报告思路、写作方法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创新。首先,本年度报告是在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新一届老龄智库专家委员会的指导下,由来自学术界及行业实践一线的十九位中青年专家联袂完成,这些中青年专家从不同的专业视角,大胆地对我国医养结合现状、问题和发展情况进行了深入剖析。其次,在编写体例和内容组织方面,对研究思路、写作手法等进行了创新,既延续了2018年、2019年两年报告的传统,又在写作思路、内容编排等方面做出了创新,重点聚焦于对医养结合当前的难点、痛点、堵点的梳理上,思考问题、寻找解决方案。再次,本报告适应了学术研究和行业实践需要,在观点、数据等方面要求严谨性,在文字方面尽量通俗易懂,希望对行业一线的实践具有指导作用。最后,我们今年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合作,共同出版本年度的报告,依托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多年皮书系列及学术报告书籍的出版经验,更进一步地保证了本报告的学术严谨性和权威性。

从本次成书的报告来看,基本上达到了我们在年初做年度报告编写策划时,我提出的“要做大胆的创新,要编写一本能够全面、客观地反映我国当前医养结合事业产业发展状况的行业研究报告,要在体现权威性和学术研究价值的同时,重点体现可读性和行业指导价值”的要求。

本次报告编写工作的创新实践,充分体现了学会在学术研究体系和学术人才队伍建设方面的发展思路。近年来,学会加快完善专业研究体系的建设工作,目前已经形成了覆盖老年学、老年医学的各专业学科的50多个专业分会,组建了新一届的老龄智库专家委员会,发展和吸纳了几千名各个专业的专家,在吸引国内各相关领域权威专家加入的同时,也积极努力地吸引中青年专家加入学会,形成老年学和老年医学领域的研究梯队。

(五)

2020年是特殊的一年。疫情防控给本年度报告的策划、组织、编写工作带来了很多困难,也因为疫情带来的全民对健康的重视,我们的报告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参编的各位专家,克服种种障碍,通过网络进行了多次深入沟通交流,通过网络进行调研,也充分利用自身工作中积累的资料,积极努力地工作,完成了本次报告的编写工作。

本次报告得到了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老龄健康司的指导,得到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的大力支持。在编写过程中,也得到了学会老龄智库专家委员会专家的悉心指导。

在此,我代表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向参与本次报告编写的各位专家的辛勤工作表示感谢,向为本次报告提供支持的单位和个人表示感谢。

本年度报告就要出版了,我由衷地感到高兴。当然本书还有不少瑕疵,也有一些遗憾,但是瑕不掩瑜,总体来说,这份报告还是一份有价值、有分量的报告。我也希望社会各界能够给我们提出中肯的意见和建议,我们会继续努力,不断地推出新的成果,为我国的老龄健康事业、为我国的医养结合事业产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们相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积极推动医养结合事业产业发展,促进健康老龄化和“健康中国”战略实施,让广大老年人老有所养、生活幸福、健康长寿的目标一定能实现!

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 会长

刘维林

2020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