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章 中长期经济增长的国际经验
高增长经济放缓的国际经验研究要回答两个问题,一是高增长经济是否和何时出现增长率急剧下降或台阶式下降的情况;二是影响增长率何时出现急剧下降的因素与特征,这些特征将有助于判断预测增长率下降的时点。从研究方法上看,一类国际经验研究是对典型国家的经验总结。如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根据日、韩、德等国的情况得出成功追赶型国家在人均GDP达到1万国际元后将由高速增长转向中速增长的结论。基于典型国家的研究,数据要求量较少,较易开展,但结论易受到样本国家特殊情况的影响,较少具有普遍意义。同时由于样本较少,结论一般由直接观察得出,不能进行统计检验,结论的可靠程度较低。另一类国际经验研究是对大样本的统计计量分析,结论经统计检验可靠性高,具有普遍意义。但大样本长时期的数据可得性较差,同时指标在不同国家间的可比性往往存在问题。考虑到研究方法的优劣和数据的可得性,我们主要基于国际较为公认的conference board世界经济数据库(前身为麦迪逊数据库)进行大样本统计计量分析,并综合整理国内外以往的相关研究结果,得到有关高增长经济放缓的一般性规律。
一 高增长经济体在中高收入阶段增速明显放缓是一个普遍现象
我们利用conference board世界经济数据库对125个国家的经济增长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125个国家中,以购买力平价计算的人均GDP达到1万国际元(1990年美元)且经历过3.5%以上高增长的国家有36个。在这36个国家中,有34个都经历过经济增长率急剧下降[1],出现概率高达94.4%。在经济增速放缓前后经济增长率平均由6.5%下降到0.2%,经济增长率下滑平均6.3个百分点。出现经济增速急剧放缓时,人均GDP约为11000国际元,中位数为9500国际元。但围绕均值,出现经济增速放缓时的人均GDP有很大的波动区间,5000国际元以下出现经济增速急剧放缓的占14.4%,5000~10000国际元时占40.4%,10000国际元及以上时占45.2%。绝大多数经济增速急剧放缓出现在4000~15000国际元,约占全部国家的3/4。

图2-1 高增长经济体GDP增速出现明显下降时的人均GDP分布
如果以经济发展的相对水平衡量,则高增长经济体的人均GDP平均达到领先国家(美国)56%的水平时出现经济明显减速。具体来看,高增长经济体在达到领先国家30%以后,经济出现减速的可能性开始明显上升,在达到50%和80%两个时点时,经济出现急剧减速的可能性最大。
以上情况表明,高增长经济体在达到中高收入阶段后出现增速明显放缓是一个普遍现象。

图2-2 高增长经济体GDP增速出现明显下降时的人均GDP占美国比重分布
二 经济增速放缓主要是由全要素生产率增速放缓所致
从增长核算角度来看,高增长经济体的增速放缓主要是由全要素生产率增速放缓所致。Eichgreen等人的计量结果表明,就平均情况而言,在经济增速放缓前后资本存量增长的贡献由2.4%下降到1.79%,劳动力投入增长的贡献由0.89%下降到0.86%,而人力资本增长的贡献由0.44%上升到0.51%,变化最大的是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由之前的3.04%下降到0.09%。也就是说经济增长率下降的85%都是由全要素生产率下降引起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速之所以下降,一方面是由于经济的成熟度提高,由农业向工业的劳动力再配置进程结束或显著减缓;另一方面则是由于和领先国家的差距缩小,技术引进的效应降低。
三 影响经济增速放缓出现时点的主要结构性特征
尽管高增长经济体在中高收入阶段出现增速明显放缓是一个普遍现象,但出现经济增速放缓的时点仍有很大的不同。如平均来看,高增长经济体在11000国际元出现增速放缓,但实际上也有超过1/3的经济体在超过11000国际元以后经济才减速,超过15000国际元以后经济才减速的经济体比例为23%。是什么因素导致了不同经济体出现经济减速的时点不同呢?或者说一个经济体具有何种特征时其经济高增长持续的时间将更长?这里我们主要检验一些结构性特征的影响,如消费率、投资率、外贸依存度、城市化率、汇率低估程度、农业/工业产值和就业比重以及抚养比等。
根据计量检验结果,对经济高增长可持续性有显著影响的结构性特征有消费率、农业产值和就业比重、工业就业比重、外贸依存度、汇率低估程度以及抚养比等。这几个因素可以解释经济减速时人均GDP变化的95%。各结构性特征和经济减速时的人均GDP关系如下:消费率越高,经济减速时的人均GDP水平越低,这是由于高消费率经济中资本供给的增长潜力受到限制;农业产值比重越高,经济减速时的人均GDP水平越低,这是由于农业占重要地位的经济增长潜力较小;农业就业比重越高,经济减速时的人均GDP水平越高,这里由于高比重的农业就业能够提供更多地可供转移的劳动力,劳动力再配置效应就越强,从而更长时间的支撑经济增长;工业就业比重越高,经济减速时的人均GDP水平越低,工业就业比重高意味着工业就业继续上升的空间减小,来自劳动力再配置的效应相应减弱;外贸依存度越高,经济减速时的人均GDP水平越高,外贸依存度高意味着一个经济体能够更多地利用国际资源与市场,因而其高增长的持续期将更长;汇率低估程度越高,经济减速时的人均GDP水平越低,过度依赖汇率低估导致增长潜力过早地被耗竭,因而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较差;抚养比越高,经济减速时的人均GDP水平越低,抚养比高意味着劳动力增长与储蓄率提高的可能性都小,从而经济高增长的可持续性降低。
[1] 我们使用此类研究常用的急剧下降定义,即任一时点上在其之后7年平均经济增长率比之前7年平均经济增长率降低2个百分点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