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百村调研·王家村卷:党风廉政建设与社会大扶贫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前言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提出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性工程。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尽快补上贫困短板。扶贫脱贫是党和国家的头等大事,也是头等难事。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排碧乡十八洞考察时首次提出“精准扶贫”。习近平总书记表示,扶贫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要精准扶贫,切忌喊口号,也不要定好高骛远的目标。“精准扶贫”理念的提出为我国脱贫攻坚指明了方向,也为脱贫攻坚提供了一种科学的实践路径,这意味着我国扶贫工作的目标由解决温饱问题转变为加快贫困地区发展、贫困人口脱贫致富并实现与全国各族人民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

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以下简称恩施州)于1983年建州,是我国最年轻的自治州,州内的农村人口超过一半,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均比较落后,贫困与返贫困现象也较严重。另外,由于州内人口多,少数民族杂居分布,严重的贫困与返贫现象会对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民族团结产生负面影响。摆脱贫困,奔向小康已经成为恩施州面临的主要任务。三岔乡王家村是位于恩施市东部的一个典型山区村落,距离恩施市市区34公里,由上村、二房、小井口、花梨树四个村民小组构成。处在武陵山区的王家村生产资料缺乏,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落后,抗击自然灾害和抵抗市场风险的能力弱,村民生活普遍困难,而且村内无集体经济,教育资源落后,社会公益事业得不到发展,贫困治理迫在眉睫。在恩施市统一制定的贫困村初选条件和贫困村确认指标体系测算、比选后确定的重点贫困村中,王家村作为武陵山片区村级精准扶贫对象具有一定的代表意义。

中国社会科学院是党中央、国务院重要的“思想库”和“智囊团”。深入基层开展国情调研是其肩负的重要科研使命。“国情调研”是中国社会科学院传统的特色“品牌”项目,受到历届院党组的高度重视,其产出成果多次得到国家领导人的批示,部分成果被直接纳入国家发展战略。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精准扶贫”的重大决策精神,中国社会科学院2016年立项国情调研特大项目“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百村调研”。本课题为该项目的子课题,课题组在问卷调查法和深度访谈法的基础上,对恩施市三岔乡王家村的精准扶贫情况进行实证研究,摸底王家村贫困概况,探究王家村致贫原因,并据此提出相应的脱贫对策。本书共五章,第一章阐述了此次调研的主题、调研的主要内容以及调研的意义,说明了本课题展开研究的具体方法和实施过程。第二章从历史的角度对调研对象基本情况进行了回顾,对恩施州、恩施市、三岔乡的自然环境、人口、民族、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等基本情况进行回顾和简介。第三章对三岔乡王家村的精准扶贫实践进行了概述,论述了王家村精准扶贫基本格局和精准扶贫主要内容,从王家村党风廉政建设与精准扶贫的有机结合以及王家村与驻村帮扶工作队的协作机制分析王家村精准扶贫的实践路径。第四章对课题组在王家村发放并回收的60份问卷调查数据进行了详细分析,即对村民的家庭、住房、健康、安全、劳动、政治参与、社会联系、时间利用、子女教育与扶贫脱贫等相关问题的量化分析。第五章是对王家村精准扶贫的一些思考,主要分析了王家村精准扶贫中面临的问题和原因,并根据调研实际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以期为武陵山区的扶贫事业做出自己的努力和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