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序言
词语搭配使用作为语言运用和理解的重要组织形式,是句法结构规则、语义组合规则、使用频率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语言单位。因此,语言的搭配就是一套以搭配词语为核心的完整的知识体系,在学习者语言习得过程中逐渐丰富发展,可以称之为搭配知识,搭配知识可以看成词汇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二语言学习者在习得目的语的过程中,不仅需要习得单个的搭配结构,更需要习得目的语中以搭配词为核心的搭配知识体系,而在习得搭配知识的过程中,又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目前,把搭配作为一种词汇知识体系的研究还不够深入,特别是对于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者来说,汉语特有的搭配特征和学习者的母语背景知识之间的相互作用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视角。李梅秀博士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搭配知识习得机制研究》就是一部对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搭配知识习得机制进行系统研究的代表性著作。
李梅秀博士本科就读于北京语言大学人文学院,受到良好的语言学和语言教学等专业的基础知识训练,硕士阶段就跟着我攻读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主要进行汉语二语习得方面的研究,硕士毕业后继续跟着我攻读北京语言大学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下自设的首届汉语国际教育学术性博士学位。从本科到博士阶段,她一直致力于语言习得研究,主要进行汉语母语习得过程和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习得过程等方面的研究工作。硕士期间作为主要参与人,参加了我的博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舒华教授主持的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学生语言能力发展研究”,有幸得到了舒华教授的亲自指导。博士期间争取到国家留学基金委的联合培养博士支持基金,赴美国马萨诸塞大学阿默斯特校区,跟随王志军教授学习语言习得相关研究方法,在学术视野上得到了很好的拓展,并积累了和搭配知识习得过程研究相关的重要资源,为搭配知识习得过程研究打下了基础。李梅秀博士期间一直致力于第二语言词汇知识习得方面的研究,研究成果曾在核心期刊发表,在毕业论文的答辩过程中,5位评阅专家中有4位专家推荐她的博士论文为优秀博士论文,应该说李梅秀的博士论文已经具备了很高的创新性,为将来的学术道路打好了坚实的基础。
李梅秀博士的这部专著《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搭配知识习得机制研究》是在她的博士学位论文的基础上形成的系统的研究成果。该专著将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搭配知识习得过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语料库分析方法,考察留学生汉语搭配习得过程中影响习得的相关因素,在此基础上采用实验研究方法,考察留学生词语搭配知识的习得情况,考察了搭配频率、近义词、语义选择限制等影响搭配习得的重要因素,并从搭配知识的理解和产出两个通路进行了影响模式探讨,研究视角非常独特。最可贵的是,该研究构建了二语学习者词汇知识体系构造模型,具有很重要的理论价值,对搭配知识习得及教学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对于语言能力评价也有重要的潜在价值。我认为该专著具有这几个方面的特点。①理论支撑完备。该研究是一项基于联结主义理论的研究,非常符合联结主义理论浮现的特点,在研究过程中注重频率和特征的相互作用。②研究方法科学。该研究采用基于大规模语料库进行知识获取的研究范式,获取目的语的知识体系,在此基础上从心理认知的特点出发,采用心理学的实验研究方法,考察了不同加工通路的加工机制。③研究的系统性强。该研究考察了多种参数,统计数据和实验结果构建了静态关系模型和动态影响机制模型两种认知加工模型,为将来的研究提供了很好的理论支撑。
李梅秀博士毕业后作为云南民族大学引进的人才回到家乡工作,工作期间刻苦努力,在承担大量专业课程教学任务的同时,继续科研探索,入选了云南省青年人才项目,并获得了教育部科研项目的支持。在短短几年时间里,在教学和科研方面已经取得可喜的成绩,这些成绩的取得和她扎实的专业基础、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科学的研究方法和认真刻苦的工作态度都有着密切的关系,这本专著的出版也证明了这些。在李梅秀博士的著作即将付梓之际,作为导师,我也倍感欣慰。我相信李梅秀博士在将来的教学和科学研究中,会取得更好的成绩。
邢红兵
2020年11月1日
于北京语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