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社旗县县情
作为贫困村的年庄村,属于社旗县郝寨镇管辖。首先有必要了解一下国家级贫困县——社旗县的县情、产业结构及其扶贫开发的一些情况。
社旗县位于河南省西南部、南阳盆地东北部边缘。农业县的特征比较明显。地处东经112°46′~113°11′、北纬32°47′~33°19′。东与泌阳县接壤,西和南阳市宛城区毗连,北与方城县交界,南同唐河县为邻。南北长约38公里,东西宽约32公里,总面积1203平方公里,界长约202.5公里。耕地面积为130万亩,辖14个乡镇、2个街道办事处,257个行政村(社区)。
一 社旗县地貌
社旗县县境属垅岗平原向平缓平原过渡地区。丘原蔓延,形胜多姿。山埠列峙一隅,四野隆缓平夷,大体为六岗四平少量山。地势由东北向西南倾斜,比降为1∶900~1∶1500。最高海拔711米,最低海拔103米,一般海拔在130~170米。有14条岗(多系无名岗),主要分布在社旗县南部。走向大都自北向南,呈土岗与平原交织状态,越往东岗越呈陡峻之势。整个岗地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55.42%;唐河沿岸,县城北部及西部为平原,占全县面积的39.35%;东北部与方城县、泌阳县交界的下洼乡北部,浅山疏落,丘陵绵亘,占全县总面积的5.19%。全县水资源总量8亿多立方米,年利用1.03亿立方米,平均地表径流量为2.98亿立方米。浅层地下水1亿立方米。有赵河、潘河、桐河、掉枪河、珍珠河、毗河、饶良河、宴河、马河和沙河等大小河流13条,呈扇形半辐射状依势南流汇唐河入汉水。赵河、潘河自北向南环绕县城,在城南交汇,辖内长45公里,清流映带,碧波萦回,流域面积1103平方公里。
社旗县地处秦岭构造带与新华夏第二沉降带接壤地段,属常构造凹陷区,富农产而多矿藏。据地质部门勘探,有金属、非金属矿藏20余种,主要有萤石、石灰石、高岭土、花岗岩、透闪石、大理石、金、银、铜、锌、铁、磁石、金红石、水泥岩、碳酸硅、原子轴、石油、铌、钽等。其中萤石储量32万吨,大理石7个品种储量在200万立方米以上。
社旗县县境属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无霜期长。年平均气温约14.9℃,极端最低气温-19.3℃,极端最高气温40.5℃。年平均无霜期226天,日照2031.3小时。年平均降水量804.2毫米,历年平均积雪深度60毫米。有积温较高、雨热同季、降水适度的气候特征,为动植物的繁衍生长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社旗县县境土壤属豫南丘陵黄胶土区和盆地砂姜黑土区,共有黄棕壤、砂姜黑土、潮土3个大类,4个亚类,9个土属,36个土种。土层深、土质肥沃,田原平整,适宜耕作。粮食作物有小麦、玉米、绿豆、黄豆、红薯等。为全国重要的商品粮、优质绿豆生产基地。经济作物有棉花、芝麻、花生、油菜、烟叶等。瓜果有西瓜、甜瓜、桃、梨、苹果、杏、梅。蔬菜有萝卜、白菜、韭、蒜、藕等。养殖的主要畜禽有牛、马、驴、骡、猪、羊、鸡、兔。水产动物有鱼、鳖、虾、蟹等。另外,还有品种繁杂的林木、花卉、野生禽兽及品种丰富的中药材。
二 社旗县历史文化源远流长
“依伏牛而襟汉水,望金盆而掬琼浆;仰天时而居地利,富物产而畅人和。”县城所在地赊店镇古称“赊旗店”,因东汉光武帝刘秀曾在此“赊旗访将,起师反莽”而得名。清代乾嘉年间,赊店经济发展极为繁盛,被誉为“地濒赭水,北走汴洛,南船北马,总集百货”的“豫南巨镇”,是“万里茶道”的重要中转站。县城内72条古街道保存完好,构成中原最大的清代建筑群。其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山陕会馆,气势恢宏,辉煌壮丽,集中展现了中国古代建筑艺术之精华,被有关专家誉为“天下第一会馆”。1965年建县时,周恩来总理亲自更名“赊旗”为“社旗”,寓“社会主义旗帜”之意。赊店镇古码头、古城墙、古城门完成复建,“中原水乡”形成规模,初步建成“全国著名古镇旅游目的地”、“商业诚信文化教育基地”和“万里茶道国际经贸文化展示基地”,中原明清第一古镇影响力大幅提升,成功创建赊店古镇5A级景区。文化旅游、影视文化创意、酒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等文化产业蓬勃发展,年接待游客超过2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有望达到10亿元以上。
三 社旗县交通较为便利
社旗县县城距离南阳市25公里,交通和区位优势明显。距沪陕、兰南、二广三条高速公路入口和南阳机场车程均在30分钟以内,距郑州、武汉车程均在2.5小时左右。域内有1条国道、2条省道穿境而过,1条高速公路和1条快速通道即将建设,唐河复航工程列入全省“十二五”交通规划。县域内路网不断完善升级,构成了四通八达的县乡公路交通网络。全县基本形成了以干线公路为骨架、以县乡公路为支脉,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的公路网络,公路等级大大提高。有二级客车站1个、四级客车站1个、简易客车站3个。建成省级货运中心1个、汽车检测中心1个、乡级货运站8个。客运线路已开辟76条,日发400个班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