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2019年诺贝尔化学奖颁给了约翰·古迪纳夫(John Goodenough)教授、斯坦利·惠廷汉姆(Stanley Whittingham)教授和吉野彰(Akira Yoshino)教授,以奖励他们为锂电池的发展所做的贡献。三位杰出科学家的获奖,让锂离子电池这项技术再次成为社会焦点,也表明锂离子电池在推动人类社会科学技术进步中所做出的贡献得到了科学界一致认可。锂离子电池是一种可再生的二次能源装置,相对于铅酸电池等二次电池而言,锂离子电池更清洁,加之其具有工作电压高、能量密度大、质量轻等优点,短短十几年的时间,锂离子电池已经占领了消费电子市场,并扩展到了电动汽车领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锂离子电池从根本上改善了存储和使用能源的方式,它不仅适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还可以储存太阳能和风能,让无化石燃料成为可能。
绿色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环境保护对人类未来的命运影响深远。当前,从传统依赖于石油、煤炭转向构建以清洁能源为主的能源结构成为解决环境问题的共识,因此,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倡导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是全球主要经济体的共同使命。能源是现代经济的重要支撑,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对经济、社会发展起着不可或缺的推动作用。进入工业化时代以来,以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为主的能源更成为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迅速增长,对能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能源消耗大幅增加,传统能源资源日益减少,已经不能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此外,能源消耗所导致的生态环境恶化日益显现。随着国际社会越来越关注二氧化碳排放问题,中国未来能源使用也受到了来自外部压力的冲击。在这种情况下,中国迫切需要新能源来满足国内日益增长的能源消费需求,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建设环境友好型国家。中国必须抓住新能源与中国复兴和崛起的契机,大力发展新能源,做足新能源这篇文章,下好新能源这盘棋,将新能源发展上升到国家战略,解决好新能源问题,排除中国的能源安全问题,让中国经济在新能源经济带动下继续快速发展。
锂离子电池为清洁能源的转化和利用提供了新的载体,解决了储能和动力问题,成为新能源产业的核心部件,为能源结构的变革奠定了基础,因此,锂电行业发展可期。
过去二十多年,中国锂电产业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2019年,锂电池产业规模占全球产业规模的50%,而21世纪初只是3%。大到电站,小到手机,无处不见锂电池的应用,涌现了包括宁德时代等在内的一大批“独角兽”企业,并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超过百万辆,已连续五年居世界首位。这些数据都说明了一点,锂电产业在中国有巨大的市场,已成为国际市场最重要的力量。
在政策方面,锂电新能源产业是我国“十二五”和“十三五”期间重点发展的新能源、新能源汽车和新材料三大产业中的交叉产业,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支持锂离子电池产业的政策,直接带动中国锂电池产业保持高速增长态势。目前已经逐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政策体系,从宏观统筹、推广应用、行业管理、技术扶持等方面推动了我国锂电产业快速发展。
在产业链方面,中国锂电产业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再到完备的过程。1997年天津力神注册成立,标志着锂离子电池国产化的开始,紧接着比亚迪介入锂电业务,TCL金能、邦凯、精进能源、比克等于1999~2001年陆续成立,锂离子电池生产队伍迅速扩大。随着电池产业的集群化和规模化,材料、原材料和资源端的国产化进程也很迅猛。2000年中信国安盟固利成立,最为关键的正极材料开启了国产化进程;几乎与此同时,上海杉杉的负极材料项目实现量产,标志着负极材料国产化的开始。此后,电解液、隔膜、六氟磷酸锂、碳酸锂等材料陆续实现了国产化。伴随着国产化的深化,中国拥有了完善的锂电产业链。中国在关键材料领域涌现出了一批世界级企业,实现自给自足的同时,还有相当一部分出口到了海外市场。在应用方面,消费市场创新产品不断、动力电池市场销量领先全球、储能市场应用曙光初现,锂电池三大应用市场在中国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也有着更加广阔的应用空间与未来。
我们看到,在国家的高度重视下,政策体系不断完善,监管制度不断加强,体制机制也在不断规范,促进产业从培育期进入成长期和发展提速期。与此同时,整个产业也面临较大挑战。
一是国际市场环境不容乐观。对外,中国的外部贸易环境正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在国内,国家取消专用车、新能源汽车外资股比限制等政策的出台,“特斯拉们”将纷纷进入中国,新能源汽车生产行业竞争加剧。
二是科技创新方面仍然有待突破。国内锂电产业的基础研究仍然薄弱,与国际先进地区相比仍有不小的差距。仅2019年,国内就发生了几十起电动汽车起火事故,说明电池技术稳定性和产品安全性仍需要提高,基础研究的投入仍需要持续加大。
尽管面临挑战,但中国完善的产业链体系、持续对外开放的决心、科技创新活动的日益频繁等都为中国经济发展、中国锂电产业发展提供了巨大的产业活力。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步入2020年,补贴政策延续、多部门联合促进新能源汽车消费等政策,为锂电产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在国家战略及政策指导下,中国锂电行业的前景会更加光明。
为了推动深入开展对我国锂电新能源产业投资的研究,中国建投投资研究院与中国投资咨询、中咨华澍资本共同编写了本书。本书分为三个部分,前两章主要从宏观层面系统研究了锂电新能源产业发展现状、发展特点、产业格局、产业政策及走向。第三章至第七章通过分析锂电新能源产业细分领域发展情况、竞争格局,对锂电新能源产业链各个环节的技术及发展趋势、投资方向做出判断。最后一章重点分析锂电新能源产业投资环境和隐含的投资机会,并对产业链细分领域龙头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做出梳理和剖析,企望能提供把握锂电新能源产业投资机会的思路与工具,为金融投资机构、研究机构以及社会各界人士提供参考和智力支持。
需要说明的是,本书内容只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所在单位。据此投资,风险自担。此外,限于编写者的认知不足及篇幅,难免挂一漏万,权当抛砖引玉,不妥之处,望得到专家指正。最后,我们对一直以来关心和支持本书研创工作的各位领导和专家表示衷心的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