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言
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和中国家庭人口结构的小型化、核心化发展,老年人所占比重越来越大,失能老人数量在持续增加,失能老人长期照护财务总需求也呈现不断上升趋势,长期照护的财务风险已经成为个人或家庭沉重的经济负担,长期照护财务风险已经逐步演变为社会风险,需要政府从制度层面加以设计,以制度化方式化解失能老人长期照护的财务风险。但是长期以来,中国失能老人长期照护财务供给主要依赖家庭互助和政府、社会救助制度,还没有形成系统的、稳定的、制度化的应对措施,目前政府、家庭、市场、社会组织等多元主体的供给处于分离状态,还没有实现融合,资源使用效率低,失能老人长期照护需求没有得到适度满足。因而研究中国失能老人长期照护财务供给多元主体融合机制、模式与制度架构,有助于防范失能老人长期照护财务风险的发生,有助于保障失能老人的生活品质。
本书以福利多元理论和协同理论为理论基础,认为失能老人长期照护财务需求通过多元主体供给、多元主体之间协同供给可以形成新的、稳定有序的财务供给体系,可以实现长期照护财务供给多元主体融合的目标。本书构建了失能老人长期照护财务供给多元主体融合的概念、分析框架和分析工具,认为融合是财务能力和制度供给两个方面相互结合的状态,提出了多元主体融合机制可以通过财务能力融合与制度供给融合两个维度来分析。本书运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以及比较分析法,分析多元主体融合机制、模式与制度架构。
本书得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结论。(1)2020~2050年中国失能老人数量大、长期照护财务需求总量大、平均照护成本高且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而政府、家庭、市场、社会组织等单一主体的财务供给能力不足,无法独立承担失能老人长期照护财务供给的责任,需要多元主体的融合才能实现。(2)建立“政府主导,长期照护保险为载体”的多元主体融合模式。失能老人长期照护财务供给多元主体融合的模式有分层替代型融合模式、任务主导型融合模式和多元主体协同型模式。中国失能老人长期照护财务供给多元主体融合模式应该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建立“政府主导,长期照护保险为载体”的多元主体融合模式,其基本精神就是“以权力、资源和责任作为多元主体深度融合机制的纽带,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的长期照护保险为载体的融资机制,以家庭、市场为载体的私人融资机制和以社会组织为载体的社会融资机制的融合”,以保障多元主体深度融合机制的实现。(3)由核心主体确定机制、责任分担机制、相互渗透机制和法律保障机制构成的四维机制共同作用,才能实现长期照护财务供给多元主体融合。(4)中国失能老人长期照护财务供给多元主体融合的制度架构由政府的制度安排、家庭的支持系统、市场的供给系统和社会组织的补充系统构成。其中政府的制度安排包括强制性长期照护保险制度、长期照护救助制度;家庭的支持系统包括个人储蓄支持和个人财产支持;市场的供给系统由市场自愿性的长期照护商业保险和市场竞争构成;社会组织的补充系统由社会组织非营利性机构和慈善募捐构成。(5)提出了多元主体财务供给融合的政策建议,认为政府应该加大多元主体内部资源和主体之间资源整合力度,明确政府、家庭、市场、社会组织在长期照护财务供给中的责任,加快构建长期照护保险制度,搭建多元主体信息共享平台,提升多元主体融合程度和效率。
本书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创新。(1)提出了长期照护财务供给多元主体的融合是财务能力和制度供给两个方面相互结合的状态,从财务能力融合与制度供给融合两个维度来分析长期照护财务供给多元主体融合机制、模式与制度架构。(2)提出核心主体分析方法。运用单一主体长期照护财务供给能力的比较分析法,得出政府作为多元主体的核心主体具有经济上和政治上的优势,以此构建“政府主导,长期照护保险为载体”多元主体融合的模式,提出了长期照护财务供给多元主体融合机制。(3)发现单一主体长期照护财务供给能力与财务需求不均衡。本书中通过定量预测的手段,对单一主体财务供给能力进行分析,发现即使是中国政府作为单一主体也无法满足中国失能老人长期照护财务需求,需要多元主体共担失能老人长期照护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