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语
综上所述,五代时期军功集团对于保持家族的兴盛有着巨大的自觉和压力,由于时代的限制,他们努力的方式无外乎为子孙谋求良好的出仕途径而令其出任牙职或内职。出任内职者多被限制在狭窄的使臣、诸司使副这一职官序列中,升迁极为缓慢。最终转为军职或地方州郡长官者,多数仕途发展也并不如其所愿。宋初统治核心继承并发展了五代对军功集团的限制政策,新朝军功勋贵家族迅速衰落。其中取得成功者实属凤毛麟角,其原因则在于父祖受重用与皇权支持。
[1] 刘冲,太原师范学院历史系。
[2] 关于婚、宦对于维持家族兴盛的意义,参见陈寅恪《元白诗笺证稿》,北京:三联书店,2001,第116页。对宋代世家大族发展中这两项因素所起作用的个案研究,见柳立言《北宋吴越钱家婚宦论述》,《宋代的家庭和法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第109~152页。
[3] 陈峰:《宋代军功集团在政治上的消亡及其影响》,《中国史研究》2008年第4期。
[4] 陈峰:《宋代军功集团在政治上的消亡及其影响》,《中国史研究》2008年第4期。
[5] 关于军功集团联姻方面的研究,参见刘冲《五代宋初军政职官制度与人事变迁研究》,博士学位论文,西北大学,2016,第84~90页。
[6] 因后梁存在时间甚短,多数官员未延续至第二代即被纳入新政权的政治秩序中,故而朱梁政权军功集团后代的仕宦途径对后世影响很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加之相关史料的损毁,故本节的分析对象为后唐及其之后的相关人员。
[7] 《旧五代史》卷91《周光辅传》,北京:中华书局,1976,第1207页。
[8] 《旧五代史》卷88《李从温传》,第1156页。
[9] 《旧五代史》卷123《安审信传》,第1617页。
[10] 《宋史》卷250《高怀德传》,北京:中华书局,1985,第8821页。
[11] 《宋史》卷252《杨承信传》,第8857页。
[12] 《宋史》卷253《冯继业传》,第8868页。
[13] 《旧五代史》卷125《王守恩传》,第1640页。
[14] 《宋史》卷255《康延泽传》,第8926页。
[15] 《旧五代史》卷91《康福传》,第1201页。
[16] 《宋史》卷252《王景传附王廷义传》,第8847页。
[17] 《宋史》卷274《侯赟传》,第9360页。
[18] 《宋史》卷309《常延信传》,第10154页。
[19] 《药元福墓志铭》,录文见仇鹿鸣《药元福墓志考——兼论药氏的源流与沙陀化》,《敦煌学辑刊》2014年第3期。
[20] 《药元福墓志考——兼论药氏的源流与沙陀化》,《敦煌学辑刊》2014年第3期。
[21] 赵冬梅:《文武之间:北宋武选官研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第298页。
[22] 《宋史》卷255《宋偓传》,第8905页。
[23] 《宋史》卷274《田钦祚传》,第9359页。
[24] 《宋史》卷1《太祖纪一》,第14页。
[25] 王安石:《王文公文集》卷83《检校太尉赠侍中正惠马公神道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4,第892页。
[26] 《宋史》卷280《白守素传》,第9506页。
[27] 王称:《东都事略》卷29《李允则传》,台北:“国立中央图书馆”善本丛刊影印宋绍熙眉山程舍人刊本,1991,第477页;曾巩撰,王瑞来校证《隆平集校证》卷16《李允则传》,北京:中华书局,2012,第476页。
[28] 《宋史》卷273《李允正传》,第9339页。
[29] 《宋史》卷250《石守信传附石元孙传》,第8811、8812、8814页。
[30] 《宋史》卷250《王审琦传附王承衍传》,第8817页。
[31] 《宋史》卷250《王审琦传》,第8817页。
[32] 见《宋史》卷250各传,第8823、8824、8825、8827页。
[33] 《宋史》卷251《慕容延钊传附慕容德丰传》,第8835页。
[34] 《宋史》卷251《符彦卿传附符昭愿传》,第8841页。
[35] 关于此系列官职的升迁途径,见赵雨乐《唐宋变革期之军政制度——官僚机构与等级之编成》,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4,第122页。
[36] 王禹偁:《王黄州小畜集》卷29《故商州团练使翟公墓志铭》,《中华再造善本》影印宋绍兴十七年黄州刻递修本,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4,叶1。
[37] 王禹偁:《小畜集》卷28《前普州刺史康公预撰神道碑》,《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086册,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第276页。
[38] 《宋史》卷255《康延泽传》,第8926页。
[39] 参见赵雨乐《唐宋变革期之军政制度——官僚机构与等级之编成》,第197页。
[40] 《宋史》卷275《田仁朗传》,第9379页。
[41] 《宋史》卷259《袁继忠传》,第9368~9369页。
[42] 《宋史》卷309《常延信传》,第10154页。
[43] 《宋史》卷254《侯益传附侯延广传》,第8883~8884页。
[44]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以下简称《长编》)卷22,北京:中华书局,2004,第490页。
[45] 《宋史》卷250《高怀德传》,第8821~8822页。
[46] 《宋史》卷271《马令琮传》,第9283页。
[47] 《旧五代史》卷123《安审琦传》,第1615页。
[48] 《宋史》卷275《安守忠传》,第9369页。
[49] 《宋史》卷250《石守信传附石保兴传》,第8811页。
[50] 《宋史》卷251《慕容延钊传附慕容德丰传》,第8835页。
[51] 《长编》卷4,乾德元年闰十二月乙卯,第112页。
[52] 《宋史》卷250《石守信传附石保兴传》,第8811页。
[53] 《宋史》卷250《王审琦传附王承衎传》,第8818页。
[54] 《宋史》卷248《公主传》,第8772页。
[55] 《宋史》卷250《石保吉传》《王承衍传》,第8812、8817页。
[56] 《宋史》卷250《王承衍传》,第8817页。
[57] 《宋史》卷255《石保吉传》,第8812页。
[58] 《宋史》卷250《石保兴传》,第8811页。
[59] 《宋史》卷249《魏仁浦传附魏咸信传》,第8805页。
[60] 《宋史》卷250《石保吉传》,第8814页。
[61] 《宋史》卷250《王承衍传》,第8818页。
[62] 如韩重赟之子韩崇业因娶赵廷美女遭牵连而致仕途不畅,《宋史》卷250《韩重赟传附韩崇业传》,第8825~8826页。
[63] 《宋史》卷250《王审琦传》,第8817页。
[64] 关于曹氏家族的发展,参见王善军《武功显赫的外戚——真定曹氏家族》,《宋代世家个案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第211~244页。
[65] 《宋史》卷258《曹彬传附曹璨传》,第8983页。
[66] 王安石撰,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编辑《临川先生文集》卷90《彰武军节度使侍中曹穆公行状》,北京:中华书局,1959,第928页。
[67] 《宋史》卷258《曹彬传附曹琮传》,第8989页。
[68] 《宋史》卷258《曹彬传附曹玮传》,第8984页。
[69] 此据《宋史》卷258《曹彬传附曹玮传》,第8984页。王安石在《彰武军节度使侍中曹穆公行状》中记作“知渭州”,似不确,今不取,见《临川先生文集》卷90,第928页。
[70] 《临川先生文集》卷90《彰武军节度使侍中曹穆公行状》,第928页。
[71] 《宋史》卷258《曹彬传附曹璨传》,第8983页。
[72] 《宋史》卷258《曹彬传》,第8992页。
[73] 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183,绍兴二十九年七月癸巳,胡坤点校,北京:中华书局,2003,第3519页;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第3册,第590页。
[74] 《宋史》卷257《李继和传》,第8969页。
[75] 《宋史》卷278《王德用传》,第9467页。
[76] 《宋史》卷254《侯益传附侯延广传》,第8883~888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