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论
“移民实边,驻防之职务所使然也。”[47]康熙年间,清廷出于充实东北边疆的需要,将一部分随龙入关的八旗兵,派往盛京龙兴之地及周边驻扎。洼尔达家族驻防凤凰城的时间是在康熙二十六年(1687),“长白山人,半系清初子弟兵,世有战绩,及定鼎,拨还盛京入旗当差。康熙二十六年,复拨驻凤城,编入八旗,名佛满洲”[48]。
同一时期,被派往驻扎凤凰城的,还有瓜尔佳氏、纳喇氏、佟佳氏等满洲家族。例如,凤城瓜尔佳氏,“及至圣祖仁皇帝充实边疆,复将我八世祖于康熙二十六年,由京师拔(拨)回奉天府,遂卜居于东边凤凰城镶红旗界,旧有之红旗堡,古名乐善屯”[49]。纳喇氏,“于康熙中叶,拨往凤凰城正蓝旗驻防,故于城南六十里石柱子占地为家。吾祖第三世那朗阿,原系骁骑校,复南迁六十里至今凤城县六区蓝旗村,迄今已历二百余年矣”[50]。佟佳氏,“康熙二十六年,先祖一支,奉旨移防辽东凤凰城守柳条边门,隶佛满洲正黄旗石门牛录下当差,今辽东凤凰城石门乡之佟家窝棚是也”[51]。
凤凰城的这些旗人家族,并非仅仅被派往一地,同一家族的不同分支会被派往不同地区。例如,赫舍里氏乌海家族,其成员的驻防地集中在凤凰城、北京、盛京三处。在凤凰城地方驻防的是乌海的一子,东山。从第二代东山开始,该家族开始在凤凰城地方繁衍。[52]再如纳喇氏奇玛瑚家族,其成员的驻防地集中在北京、盛京、辽阳、开原、复州、熊岳、凤凰城等地。其中,奇玛瑚的第九子羊山,康熙中期被拨往凤凰城地方驻防,住蓝旗那家沟。[53]
清廷在东北派驻八旗兵,也有解决八旗生计问题的考虑。康熙年间,八旗生计问题虽不如乾嘉时期明显,但京师八旗兵丁的生计问题已经凸显。将这些满洲家族迁出京师,让他们在驻防地衍生人口,“驻防而以为家”[54],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京师的八旗生计问题。乾隆十年(1745),御史柴潮生上《理财三策疏》,称:“今满洲、蒙古、汉军各有八旗,其丁口之蕃昌,视顺治之时盖一衍为十,而生计之艰难,视康熙之时已十不及五,而且仰给于官不已。”[55]同样的,被派驻到东北地方的旗人家族,在驻防地也存在八旗生计的问题。驻防甲缺是有限的,而八旗户口不断繁滋,由此也带来了生计问题。清代中后期的八旗生计问题,带来了八旗驻防制度的衰落。凤凰城赫舍里氏家族以军功起家,家谱中呈现了该家族人口变化、充任八旗官兵情况、事功、文化程度等方面的信息,这展示了清代东北驻防旗人家族发展的缩影,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八旗驻防制度的兴衰。
(作者单位:北京市社会科学院满学研究所)
[1]定宜庄:《清代北部边疆八旗驻防概述》,《中国边疆史地研究》1991年第2期;刘小萌:《清前期东北边疆“徙民编旗”考察》,《中国边疆史地论集》,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1,第210~230页;田志和:《论清代东北驻防八旗的兴衰》,《满族研究》1992年第2期;赵维和:《清代盛京旗地研究》,《满族研究》1999年第1期;任玉雪:《从八旗驻防到地方行政制度——以清代盛京八旗驻防制度的嬗变为中心》,《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7年第3辑;柳泽明:《清代东北的驻防八旗与汉人——以黑龙江地区为中心》,《吉林师范大学学报》2014年第1期;朱永杰:《清代盛京地区驻防城的创建及其演变述论》,《兰台世界》2015年第1期;李小雪:《论清初盛京地区住屯旗人管理方式的调整》,《辽宁大学学报》2016年第2期;刘佺仕:《清初盛京总管与盛京八旗驻防体制确立》,《赤峰学院学报》2019年第2期。
[2]定宜庄:《八旗驻防研究》,辽宁民族出版社,2003;关亚新:《清代凤凰城边门考》,《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14年第2期;张其卓:《岫岩、凤凰城城守尉之沿革》,《满族研究》2005年第3期。
[3]《清仁宗实录》卷62,嘉庆五年三月戊寅,中华书局,1985,第830页。
[4]姜庆元:《〈凤城县志〉序》,辽宁省地方志办公室编《辽宁省地方志书序跋选》,1985,第148页。
[5]〔朝鲜〕徐浩修:《热河纪游》,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51册,韩国东国大学校出版部,2001,第351~352页。
[6]〔朝鲜〕《昭显沈阳日记》(作者未详),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25册,第292~293页。
[7]〔朝鲜〕朴来谦:《沈槎日记》,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69册,第40页。
[8]《清圣祖实录》卷246,康熙五十年五月癸巳,中华书局,1985,第440~441页。
[9]参阅关亚新《清代凤凰城边门考》,《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14年第2期。
[10]〔朝鲜〕李在学:《燕行记事(利)》,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59册,第21~22页。
[11](清)博明希哲:《凤城琐录》,金毓绂主编《辽海丛书》第1册,辽沈书社,1985,第274页。
[12]〔朝鲜〕李宜显:《庚子燕行杂识》,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35册,第348页。
[13](清)博明希哲:《凤城琐录》,金毓绂主编《辽海丛书》第1册,第273页。
[14]兴京边门、碱厂边门、英莪边门、旺清边门(后裁)、威远堡边门、叆河边门。
[15]辽宁省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辽宁旧方志·盛京通志》卷51《兵防一》,乾隆四十九年影印本,辽宁民族出版社,2013,第927页。
[16]〔朝鲜〕吴道:《丙寅燕行日乘》,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29册,第176~177页。
[17]〔朝鲜〕申濡:《沈馆录》,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21册,第12页。
[18]〔朝鲜〕朴来谦:《沈槎日记》,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69册,第34页。
[19]〔朝鲜〕徐长辅:《蓟山纪程》,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66册,第84页。
[20](清)曹廷杰:《东北边防辑要·盛京险要考》卷上,于逢春、厉声编《中国边疆研究文库初编·东北边疆卷》卷2,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14,第18页。
[21]费光国:《〈凤城县志〉序》,辽宁省地方志办公室编《辽宁省地方志书序跋选》,第148页。
[22]沈国冕等:《凤城县志》卷1《地理》,1921年石印本。
[23]《清高祖实录》卷513,乾隆二十一年五月戊子,中华书局,1985,第484页。
[24]沈国冕等:《凤城县志》卷2《职官志·城守尉》,1921年石印本。
[25]沈国冕等:《凤城县志》卷9《人物志·名宦》,1921年石印本。
[26]《清圣祖实录》卷256,康熙五十二年十月壬寅,中华书局,1985,第537页。
[27]《东北人物大辞典》编委会:《东北人物大辞典》,辽宁人民出版社,1992,第1004~1006页。
[28]雍正朝《大清会典》卷217《盛京兵部·盛京驻防官员》,线装书局,2006,第3600页。
[29]〔朝鲜〕徐浩修《热河纪游》,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51册,第352页。“乾隆戊戌,修缮盛京所辖邑镇城池十八处,予限五年,至癸卯工竣,凡用帑银一百三十一万两。”
[30]沈国冕等:《凤城县志》卷2《职官志·城守尉》,1921年石印本。
[31](民国)沈国冕等:《凤城县志》卷2《职官志·九旗》,1921年石印本。
[32]巴尔虎人,在康熙年间,一部分人编入八旗,分布在蒙古各部中;还有一部分人在今蒙古国、俄罗斯境内。
[33]《清朝文献通考》卷182《考六四二五·兵四》,商务印书馆,1936。
[34]兴京边门、碱厂边门、英莪边门、旺清边门(后裁)、威远堡边门、叆河边门。
[35]辽宁省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辽宁旧方志·盛京通志》卷51《兵防一》,第927页。
[36]参阅拙文《赫舍里氏“巴克什”家族与清初政治文化》,《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12年第4期。
[37]明良等:《康族世谱——满洲赫舍里康族世谱》,何晓芳主编《清代满族家谱选辑》上册,辽宁民族出版社,2016,第258页。
[38]沈国冕等:《凤城县志》卷9《人物志·氏族》,1921年石印本。此处记载乌尔度为凤城第一人城守尉,有误。前文所述,据《清圣祖实录》的记载,乌尔度的前任为白济。
[39]“汉都将军”(罕都将军),笔者在清代政书等文献中,未找到相关记载。顺治初年,绿旗营武职的封赠中有“将军”称谓的有:骠骑将军(正二品)、骁骑将军(从二品)、昭勇将军(正三品)、怀远将军(从三品)、明威将军(正四品)、宣武将军(从四品)、武德将军(正五品)、武略将军(从五品)。乾隆二十年,上谕中提到:“向来武职封阶,自二品至五品均得授为将军,此沿袭汉唐以来散官名号之谬也。”此后,武职封阶,不再用“将军”,“将军”单指实职的将军。参考嘉庆《大清会典事例》卷462《兵部三十六·恩锡·封赠》。赫舍里家族的始祖洼尔达称谓“汉都将军”,应该是武职的封赠号。
[40](清)墨林等:《赫舍哩氏宗谱书》,何晓芳主编《清代满族家谱选辑》上册,第182页。
[41]该家谱并未明确标注八旗旗籍,在凤凰城,与赫姓同族的康姓家谱提到赫族洼尔达隶属正白旗。明良等:《康族世谱——满洲赫舍里康族世谱》,何晓芳主编《清代满族家谱选辑》上册,第257页。
[42](清)僧格林沁:《科尔沁郡王藏档》,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编《晚清文献七种》,齐鲁书社,2014,第271页。
[43]《清文宗实录》卷157,咸丰五年正月庚寅,中华书局,1985,第3册,第721页。
[44]秦国经:《清代官员履历档案全编》第5册,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第313~314页。
[45](清)博明希哲:《凤城琐录》,金毓绂主编《辽海丛书》第1册,第273页。
[46]明良等:《康族世谱——满洲赫舍里康族世谱》,何晓芳主编《清代满族家谱选辑》上册,第259页。
[47]《瓜尔佳氏宗谱》,李林主编《满族家谱选编》(一),辽宁民族出版社,1988,第278页。
[48]沈国冕等:《凤城县志》卷9《人物志·氏族》,1921年石印本。
[49]《瓜尔佳氏宗谱》,李林主编《满族家谱选编》(一),第278页。
[50]《那氏族谱》,李林主编《满族家谱选编》(一),第246页。
[51]《那氏族谱》,佟明宽、李德进编著《满族佟氏史略》,抚顺市新闻出版局,1999,第139页。
[52]作新等:《赫舍里氏宗族谱书》,北京图书馆编《北京图书馆藏家谱丛刊·民族卷》第43册,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3。
[53]《那氏族谱》,民国印刷本,何晓芳主编《清代满族家谱选辑》上册。
[54]作新等:《赫舍里氏宗族谱书》,北京图书馆编《北京图书馆藏家谱丛刊·民族卷》第43册,第525页。
[55](清)柴潮生:《理财三策疏》,贺长龄、魏源辑《皇朝经世文编》卷26,中华书局,1992,上册,第63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