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首语
在本辑中,我们设置了数字网络空间的知识产权治理、新时代知识产权司法革新、新时代专利疑难问题探讨、自贸区知识产权制度创新、域外学术译介五个专题,共收录10篇优秀论文,研讨主题、视角各有千秋。有对新领域新业态知识产权保护(个人数据保护、人工智能)的学术洞察,也有对知识产权司法实践的有益探索。具体介绍如下。
《个人数据的保护与利用研究综述》一文,梳理了个人数据保护与互联网产业的发展进程,总结出相关研究的三个阶段:个人数据私法保护模式的演进,个人数据保护向公法领域的延伸,大数据时代个人数据保护与利用的新发展。如何应大数据时代的需要,平衡数据保护与数据利用二者的关系,是学者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所关注的重点。《未来已来、将至已至:人工智能视域下法律的忧患与理性——“人工智能:科学与法学的对话”研讨会综述》,整理了2019年5月11日“人工智能:科学与法学的对话”学术研讨会的会议成果,为制度顺应人工智能的发展提供思考空间。
建立国家层面知识产权案件的上诉审理机制是新时代我国完善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的重要举措。在新时代知识产权司法革新专栏,《国家层面知识产权案件上诉审理机制构建:美国经验与启示》以美国联邦巡回上诉法院的知识产权案件审理机制为镜鉴,总结出其在案件管辖、法官队伍建设、审判监督等方面的经验教训,对我国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法庭的制度设计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滥用知识产权行为保全的法律规制研究》一文中,作者多维度分析了知识产权行为保全规则的诸多问题,总结美国禁令制度中的有益经验,为完善我国知识产权上诉救济制度提出中肯建议。《商标协议共存研究》一文认为,商标权与一般民事标的存在性质上的区别,因此不能以一般民事行为成立生效要件来判断其效力。司法审判应当对其特殊对待,承认在一定条件下允许商标协议共存无疑是以经济生活的灵活性弥补法律制度的稳定性,以保持法律制度的生命力。
新时代专利疑难问题探讨专栏,主要聚焦专利法第三次修改中的热点问题。《论药品专利链接制度在我国的推行与完善——基于美国实践的视角》一文指出,制药行业性质特殊,药品专利链接制度能有效降低仿制药风险从而保障药品的可及性。作者通过研究美国的药品专利链接制度,探索药品链接制度的核心理念,提出针对我国制度的完善措施,回应了专利保护与公共健康的冲突。《专利权保护范围的功能性限定研究》一文主要集中于我国功能性限定理论与实践研究,指出由于制度缺陷部分在权利要求中使用了功能性限定特征的专利权的保护范围不明确或不合理,相关审批程序、诉讼规则等存在明显疏漏,提出相关制度完善的具体方案。另外,《禁止反悔原则在专利侵权诉讼中的适用》关注禁止反悔原则在中国的司法实践,特别总结分析了我国理论界对“完全排除规则”与“弹性排除规则”的研究,指出该原则适用过程中存在的误区。最后指出为完善该原则在专利侵权诉讼中的适用,立法者应完善法律规范,法院统一适用排除规则,专利局更有效公开专利档案。
自贸区知识产权制度创新专栏特别刊发《自由贸易区临时过境货物知识产权行政保护研究》一文。自由贸易区是改革开放的新高地,知识产权制度创新对于发挥自贸区的“试验田”作用具有重要意义。作者聚焦自贸区临时过境货物知识产权行政保护,通过比较法视角探讨自贸区过境货物的行政执法模式,指出我国自贸区应在维护国家利益的前提下,坚持过境货物的知识产权保护和促进贸易自由兼顾以及行政有限介入原则,区别过境货物在出口国、过境国、目的国的不同知识产权权利状态,灵活处理。
域外学术译介专栏特别刊发剑桥大学莱昂内尔·本特利教授的《现代商标法的诞生:商标法律概念的建构(1860~1880)》一文,该文从概念史角度梳理了现代商标法律概念的形成。本特利教授认为1860年至1910年这一时期见证了现代商标法诸多典型特征的发展:在法律上将商标解释为指示商业来源的标志;1876年建立中央注册局;商标作为财产客体的概念化;承认双重保护系统——一种基于注册,另一种(未注册的)基于市场使用;以及为了在外国领土保护商标而作出的国际性安排。虽然1860年之前和1910年之后商标法有重大发展,但现行商标制度的大多数最显著特征都是在这一立法、司法、外交和学术活动涌现的时期发展起来的。
本辑得以付梓,不仅要感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编辑们一丝不苟的辛勤工作,还要感谢学界前辈与后起才俊一如既往的支持。《西南知识产权评论》专题设栏,敬请赐稿。
《西南知识产权评论》编委会
2019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