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基本概念
(一)中老年期
世界卫生组织界定45~59岁为中年,60岁及以上为老年,60~74岁为年轻老年人,75~89岁为老年人,90岁及以上为长寿老人。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认为40岁开始步入中年,也有研究把35~60岁统称为中年,35~40岁为中年初期,41~50岁为中年中期,51~60岁为中年后期。2001年《中国自然医学》第4期中的资料显示,49~59岁为老年前期,这个年龄段的人口称作中老年人,60~89岁为老年期,该年龄段的人口称作老年人,90岁及以上的人称为长寿老人[5]。
学者在研究中对中老年期的年龄界定也不统一。陈文娟(2009)在中年农村居民养老观念与养老保险有效需求的研究中,将35~59岁界定为中年,60岁及以上界定为老年。在波多黎各中老年的抑郁症与药物使用的关系这一研究中,中年被试者的年龄从50岁开始。Ploubidis和Grundy(2009)在研究欧洲中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时,研究对象的年龄也是从50岁开始。
本书主要研究生命历程事件对个体中后期健康的影响,对中老年期的界定为50岁及以上。
(二)中老年期健康
世界卫生组织关于健康的定义是“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者身体虚弱,它是人的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完善状态”。中老年期健康一般包括三个方面,即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性。目前对中老年期健康指标的测量主要分为两类,第一类是综合健康功能评估,从躯体健康、精神健康、社会心理、环境状况等多个维度测量中老年人的健康功能水平,其目的是评估老年人的医疗、社会心理、行为功能等多方面的问题,而且可以反映老年人的保健需求。评估的主要量表是老年人资源与服务OARS量表(Older American Resources and Services)、综合评价CARE量表(The Comprehensive Assessment and Referral Evaluation)、多水平评价PGCMA问卷(Philadelphia Geriatric Centre Muti-level Assessment Instrument)。第二类是对中老年期健康进行分项测量,分项测量是根据不同的测量项目来建立指标,一般包括患病率、患病情况和死亡率、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包括躯体性日常生活自理能力(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与工具性日常生活自理能力(Instrumental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健康期望寿命(Healthy Life Expectancy)、自评健康、生活满意度、心理健康等指标。
也有研究将中老年人健康测量指标分为主观健康指标和客观健康指标。主观健康指标包括自评健康,生活满意度,焦虑、抑郁程度评价等指标;客观健康指标包括患病情况(慢性病患病或特定疾病的患病情况)、日常活动能力评价等指标(Read et al.,2011)。
本书对中老年期健康进行了分项测量,使用抑郁程度测量心理健康、使用躯体性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指标(ADL,简称生活自理能力)测量生理健康、使用健康自评作为综合的健康评价。抑郁程度、生活自理能力、健康自评这三个指标能够比较全面地评价中老年期的健康状况。
(三)生命历程事件
根据生命历程理论,生命历程大体是指在人的一生中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出现的受到文化和社会变迁影响的年龄层级角色和生命事件序列。每个人都会经历儿童阶段、成人阶段、老年阶段,每个阶段由于个人、家庭和社会环境的综合影响,健康状况均有差异,例如儿童期的经历会影响儿童期的健康状况,也会影响中老年时期的健康状况。在成年期,要经历的重要的生命事件一般包括接受教育、参加工作或辞职、结婚、生育、迁移、退休等事件。这些生命事件会影响个人未来的生活状态和身心健康。
本书主要研究成年期经历的婚姻、生育和工作。婚姻在这里主要是指婚姻匹配,经历丧偶、离婚、再婚等事件;生育是指生育子女数量、是否经历早育和晚育事件;工作是指是否在体制内工作。
(四)婚姻匹配
婚姻匹配是男女双方在一定的社会经济和文化传统背景下,根据双方的家庭背景和个人特征选择合适的配偶进入婚姻的行为(Tzeng,1992;齐亚强、牛建林,2012)。婚姻匹配可以分为先赋性匹配和自致性匹配,前者指的是主要根据双方的家庭背景进行匹配,家庭背景包括父母的阶层、种族、民族、经济地位(收入、职业、教育背景)等因素,而后者主要是个人特征匹配,包括个人年龄、收入、教育、职业、外貌、能力等因素。
当前婚姻匹配中,自致性因素的重要性不断上升(Zijdeman and Maas,2010)。男女在择偶时更看重对方的条件,其中年龄和教育的匹配是重点关注部分。因此本书中涉及婚姻匹配的研究,重点研究自致性婚姻匹配中的年龄匹配和教育匹配。
(五)生育
《现代汉语词典》将生育定义为“生孩子”。根据国际人口科学研究联盟(International Union for the Scientific Study of Population)编著的《多语种人口学词典》,生育是指生育行为,对生育的研究是考察与生育有关的现象。生育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兼有三个特征,即数量、时间和性别。数量就是生育多少个孩子;时间就是什么时间生育,包括生育每个孩子的年龄(时间)、生育间隔等;性别就是男孩还是女孩(顾宝昌,1992)。本书涉及的生育包括生育的数量和生育的年龄(早育和晚育)。
(六)再婚
再婚包括丧偶后再婚与离婚后再婚。丧偶是指夫妻一方死亡而引起的婚姻关系的终止,是一种被动的婚姻终止状态。丧偶后再婚,是丧偶之后再次结婚,表现为丧偶后通过与新的配偶进行结婚登记,重新处于已婚状态。离婚是指夫妻双方通过协议或诉讼的方式解除婚姻关系,终止夫妻间权利和义务的法律行为。离婚后再婚表现为离婚者通过与新的伴侣登记结婚,再次进入已婚状态。此外还有一种状态,即虽然没有与异性正式领取结婚证书,但是本人认为自己已经结婚(比如举行了结婚仪式),也可以认为处于已婚状态(杨立新,2005)。
本书中的再婚不仅包括离婚和丧偶后与异性进行结婚登记进入已婚状态,还包括没有进行结婚登记但自认为已经进入已婚状态的情况。
(七)体制内外工作
我国的劳动力市场可以分为体制内和体制外两种,体制内劳动者主要包括受雇于政府部门、事业单位的正式员工,国有企业、集体所有制企业和集体控股企业的员工;体制外劳动者包括受雇于非营利机构、个体户、私营个体企业、私人控股企业、外商独资企业、中外合资企业以及其他联营企业等的劳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