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基于中国精准扶贫战略的寻甸县脱贫攻坚特色与经验
第一章 世界减贫背景下的中国精准扶贫战略
第一节 联合国《2030年议程》反贫困目标与中方落实方案的对比
一 联合国《2030年议程》反贫困目标
贫困是全球面临的最严峻的挑战之一,反贫困是世界人民共同肩负的一项历史任务。1992年第47届联合国大会把每年的10月17日确定为“国际消除贫困日”。1997年10月17日,时任联合国秘书长的科菲·安南在“国际消除贫困日”发表的文告里指出:“1987年至1993年,每天生活费不足1美元的人口增加了近1亿人。在发展中国家,目前有13亿人生活在每天生活费不足1美元的贫困线以下;在发达国家,也有1亿多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贫困人口都集中在农村,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农村地区”[1]。2000年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明确提出了以消除贫困为核心内容的人类发展目标。十多年来,在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的积极倡导和协调下,各国政府和相关组织加强了扶贫领域的合作,扶贫工作取得了积极的进展。然而,实现全球减贫和发展的目标任重道远。2015年9月,联合国召开的可持续发展峰会上通过了《变革我们的世界: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Transforming Our World:The 2030 Agenda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以下简称《2030年议程》)。该议程设定了2030年的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提出到2030年在世界各地“消除一切形式和表现的贫困”(End poverty in all forms and dimensions)[2]。
二 中国反贫困目标方案
消除(或减少)贫困,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要求[3]。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同样面临严峻的农村贫困问题,肩负着反贫困的重大使命和艰巨任务。2014年以来,我国开始实施精准扶贫战略。联合国制定《2030年议程》反贫困目标之后,我国政府及时制定了《中国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国别方案》[4],提出了精准脱贫中国方案[5][6][7]。《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中发〔2015〕34号)(以下简称《决定》)和《“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明确提出了脱贫攻坚的总体目标:到2020年,稳定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有保障(简称“两不愁、三保障”),确保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8][9]。这也是《中国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国别方案》中关于消除贫困目标的落实方案(见表1-1)。
表1-1 联合国《2030年议程》反贫困目标与中方落实方案的对比
表1-1表明,与联合国《2030年议程》反贫困目标相比,中国反贫困目标方案(精准脱贫中国方案)呈现四大鲜明的特色与创新:一是减贫目标上的超前性,中国反贫困目标方案在时间上比联合国《2030年议程》反贫困目标整整提前了10年;二是扶贫的精准性,坚持按照“六个精准”(即扶贫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的要求,对农村贫困人口实行分类精准扶持;三是扶贫标准的多维性,中国方案不仅仅消除极端贫困(联合国《2030年议程》反贫困目标对目前极端贫困的衡量标准是每人每日生活费不足 1.25美元),让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稳定超过国家贫困线标准,还要稳定实现“两不愁、三保障”。
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政策,已经成为我国推进、落实“十三五”规划和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时代使命[10]。中共十九大报告将精准脱贫列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三大攻坚战之一[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