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科教协同,促进产业兴农,培养农村创新创业队伍
河北农业大学
河北农业大学高度重视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建设工作,在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等领导部门的悉心指导和大力支持下,学校立足自身办学特色和优势,以服务区域创新驱动发展和现代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为出发点,以解决双创人才培养相对薄弱、科研人员创新动力不足、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困难、双创支撑服务体系不完善为着力点,以建成立足河北、面向全国、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雄安新区建设的农业双创人才集聚区和农业科技创新策源地为落脚点,积极主动作为,大胆探索实践。
一 科教兴农助力精神脱贫和产业扶贫两翼齐飞
河北农业大学双创示范基地建设高度聚焦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服务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为主攻方向,以打好脱贫攻坚战为切入点,以加强农村创新创业人员培训和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为着力点。在产业扶贫上下功夫,全力打造“太行山农业创新驿站”战略品牌。其中以“河北农业大学太行山道路第壹驿站”为样板,由学校为科技支撑,启动建设的一批苹果现代产业园区,覆盖全国4个苹果主产区的11个省份。
一是在精神脱贫上做功课,广泛开展对农村返乡下乡本乡人员的创新创业培训。治贫先治愚,治愚先育人。学校组建26支“李保国扶贫志愿服务队”,122支服务小队,入户走访3000余人次,培训农民2500余人次。承办省级“万人示范培训”综合提升班、省直驻村第一书记精准脱贫示范培训班、石家庄市农村优秀青年研修班等各类培训班。选派“三区”科技人员148名,组织专家教授2000余人次,培训农民2万余人次,培训基层农技人员、青年农场主等470名。特别是在康保县和涞源县,实现了45个深度贫困村全覆盖,占全省深度贫困村的22%。系列培训工作的深入开展,有效壮大了新型职业农民和农村创新创业人才队伍。
二是开展科技协同创新,注重人才培育培养。以创新驿站为载体,聚合河北农业大学的科技资源、人才资源、信息资源、成果资源,构建“高精尖”现代农业技术体系,使驿站成为集科研、孵化、中试、应用、推广于一体的现代农业高地。河北农业大学、现代农业园区、政府共同组建以企业为主导的农业产业创新联盟,通过共同开展科技协作攻关和申报科技项目等方式,提升农业产业结构和产品品质,增强市场竞争力和影响力。
驿站建设以高水平科学研究支撑高质量人才培养,每个驿站每年至少安排3个专业3~5个班级的本科生教学生产实习,以及3名硕士研究生、1名博士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着重提升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全面提高学生培养质量。目前,近150名40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加入驿站建设工作,800余名本科生、79名研究生到驿站开展教学实习、毕业设计,提升了本科生、研究生的创业能力和就业水平;部分驿站积极申报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已成为助力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的示范性样板。
三是在产业扶贫上下功夫,推动河北农大乃至京津更多优秀农业科技创新成果落地转化。持续深化拓展“太行山道路”,积极携手地方政府,以“六个一”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推进模式,即一个主导产业、一笔专项经费、一个承接平台、一支专家团队、一个推广中心、一批科技人才,全力打造“太行山农业创新驿站”战略品牌。联合省农技推广总站集成创新的《河北省蔬菜绿色发展十大技术》,由河北省农业厅面向全省印发,全力促进蔬菜产业转型升级。全力探索集生态建设、产业发展、脱贫致富于一体的山区发展新路径。
二 深耕“三农”领域,融入雄安新区建设发展
河北农业大学双创示范基地积极响应党中央设立雄安新区的重大决策部署,充分利用毗邻雄安新区的区位特点,深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生态环境保护、绿色生态农业、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培训等与新区建设密切相关的重点领域,从服务民生、服务“三农”的实处着手,全力融入雄安新区建设发展。
一是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将服务民生作为工作开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广泛开展以民生为重点的“雄安新区原住民需求意愿大调研”,组织200余名师生深入容城、安新两县8个乡镇65个村庄,完成调查问卷3575份,采集“乡土乡音”65份,以及其他大量的音像资料。深入机关和社区为人民群众办实事,组建“服务雄安新区研究生志愿团”派驻容城县县委办等部门进行挂职服务;组织“服务雄安新区专项社会实践”完成农业技术推广、民生调研、环境保护等各类问卷,发放政策宣讲、科技普及等各类材料,举办夏季栽培管理技术、蔬菜病虫害防治的专题讲座和科技大集,指导农民近千人。
二是“三农”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将服务“三农”作为纵深推进的支撑点和发力点。成立雄安新区发展研究院,深度挖掘整合校内科技资源,辑印《河北农业大学服务雄安新区研究成果汇编》和《河北农业大学服务雄安新区拟开展的研究汇编》,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关于梳理整合全省科技项目资源共同助力雄安新区建设的建议》;完成雄安新区农村集体产权改革制度设计和实施方案等2个主文件、9个支持文件和27个操作文件的起草;参与《河北雄安新区乡村振兴行动计划》和《保定市白洋淀上游生态环境保护条例》的研究制定;发布《雄安新区主要树种选择报告》;深度参与雄安新区美丽乡村建设相关制度和具体实施方案的研究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