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财政家庭调查报告(2019)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一 全国家庭教育支出情况

(一)全国家庭教育支出水平、负担和结构

全国生均家庭教育支出为8375元/年。分学段来看,普通高中阶段的家庭教育支出平均水平最高,为17723元/年,学前和小学教育阶段相对较低,分别为6501元/年和6119元/年。全国平均的家庭教育负担率为12.9%。[2]高中阶段,普通高中家庭教育负担率达到25.3%,中职较低,为16.4%;义务教育阶段,小学为9.9%,初中为14%;学前班和幼儿园的负担率与小学相近,为9.4%。分省来看,负担率较低的省份平均为7%~11%,负担率较高的省份为17%~26%。分学段来看,学前阶段负担率较低的省份平均为6%~8%,较高的为12%~19%;小学阶段较低的为4%~8%,较高的为12%~20%;初中阶段较低的为5%~13%,较高的为16%~36%;普通高中较低的为18%~23%(见附录1)。

用变异系数、基尼系数、泰尔系数、平均对数离差、生均教育支出最高20%与最低20%之比、生均教育支出最高10%与最低10%之比六个指标来衡量生均家庭教育支出的差异,各指标的数值越大说明差异越大。在全国范围内,生均家庭教育支出的差异较大。其中,义务教育阶段,尤其是小学生均家庭教育支出的差异最大,学前阶段和普通高中阶段家庭教育支出的差异程度相近,而中职学生生均家庭教育支出的差异最小。从生均家庭教育支出最高组和最低组的支出水平来看,最高20%家庭是最低20%家庭的108倍。分学段来看,义务教育阶段最高组和最低组相差最大,小学阶段达102,初中为64。而学前、普通高中和中职阶段的生均教育支出差异大幅下降,学前为29,高中阶段则低于20。可见尽管义务教育阶段支出水平低于其他各学段,但义务教育阶段内部,尤其是小学阶段存在较大差异(见表2-1)。

表2-1 生均家庭教育支出的水平和差异

随着家庭经济水平的提高,生均家庭教育支出明显增加,家庭教育负担率呈现先减后增的趋势。将样本按家庭人均支出由低到高排序并划分为十个等分组,分别计算各组生均家庭教育支出和家庭教育负担率。[3]从生均家庭教育支出来看,收入最高10%家庭组家庭为收入最低10%家庭组的11倍。从家庭教育负担率来看,呈现中等收入组较低(11%~12%),低收入组(12%~14%)和高收入组(13%)略高的趋势(见图2-1)。

图2-1 家庭人均支出十等分组生均家庭教育支出与家庭教育负担率

将基础教育阶段的家庭教育支出分为校内支出和校外支出两个部分。校外支出部分占生均家庭教育总支出的比例随着学段升高呈现明显递减趋势,校外支出中的补习兴趣班支出也呈递减趋势。在小学阶段,校外支出的占比约为28%,初中阶段约为23%,普通高中阶段约为16%,中职阶段最低,约为4%(见图2-2)。

图2-2 家庭教育支出中校外支出和校外补习兴趣班支出占比

(二)户主特征与家庭教育支出

按照户主的年龄将样本划分为五组。在基础教育阶段,生均家庭教育支出水平随着户主的年龄增加呈先增后降的趋势,家庭教育负担率随户主的年龄增加也呈先增后减的趋势(见表2-2)。生均家庭教育支出最高的是户主年龄在41~50岁的家庭组(10742元/年),其次是31~40岁家庭组(8979元/年),最低的是户主年龄为61岁及以上家庭组(6367元/年)。不同户主年龄组内部的生均家庭教育支出差异都较大,户主年龄越大的家庭之间生均教育支出差异越大。从校内外支出结构来看,校外支出占生均家庭教育总支出的比例,在户主年龄相对年轻的家庭组较高。校外支出占比最高的是户主年龄在31~40岁的家庭。

表2-2 生均家庭教育支出与户主年龄

按照户主性别来看,户主为女性的生均家庭教育支出(11590元/年)高于户主为男性的家庭(8395元/年),家庭教育负担率也高于户主为男性的家庭。从不同户主性别组生均家庭教育支出的差异来看,户主为女性的家庭组内部生均家庭教育支出的差异略大于户主为男性的家庭。从校内支出和校外支出的结构来看,户主为女性的家庭校外支出占比高于户主为男性的家庭,但差异不大(见表2-3)。

表2-3 生均家庭教育支出与户主性别

按户主受教育程度分为没有上过学、小学、初中、中专职高、高中、大专高职、大学本科、研究生八组。在基础教育阶段,随着户主受教育程度的提高,生均家庭教育支出和家庭教育负担率、校外支出占比呈明显的递增趋势。户主受教育程度为没有上过学的家庭,生均教育支出最低(3816元/年),户主受教育程度为研究生的家庭最高(33345元/年),后者约为前者的9倍。从家庭教育负担率来看,户主受教育程度为没有上过学的家庭,生均教育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例为8.41%,户主受教育程度为研究生的家庭占比为21.76%。而随着户主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家庭之间的教育支出差异程度也在不断缩小。除了家庭教育负担率随着受教育程度的增加而上升,校外支出在生均家庭教育支出中的占比也随之提高。户主受教育程度为研究生的家庭,其校外支出已经占生均家庭教育支出的近一半(见表2-4)。

表2-4 生均家庭教育支出与户主受教育程度

(三)家庭特征与家庭教育支出

1.家庭规模

生均家庭教育支出和家庭规模呈负向关系,家庭教育负担率也随着家庭规模的增大而递减。不同规模的家庭组内生均家庭教育支出的差异都较大。家庭规模越大,家庭教育支出中校外支出部分的比例越小。家庭人口数在7人及以上的家庭,生均家庭教育支出最低(3533元/年),教育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例最低(5.47%),校外支出占比最低(15.31%)。而家庭规模在3人及以下的家庭中,生均家庭教育支出最高(13433元/年),教育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例最高(19.59%),校外支出占比也最高(29.31%)(见表2-5)。

表2-5 生均家庭教育支出与家庭规模

表2-5 生均家庭教育支出与家庭规模-续表

2.家庭结构

我们分别从家庭中的未成年人口数、18~65岁人口数以及未成年子女的数量和性别结构来考察不同结构家庭的教育支出情况。

随着家庭中未成年人口数量的增加,生均家庭教育支出呈现递减趋势。生均家庭教育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例也随着家庭中未成年人口数的增加而递减。不同家庭组内部的生均家庭教育支出差异都较大。生均教育支出越高的家庭,校外支出占比越大。有1名未成年人口的生均家庭教育支出最高(10820元/年),占家庭总支出的比例最大(16.01%),校外支出占比最大,为26.81%(见表2-6)。

表2-6 生均家庭教育支出与家庭未成年人口数

根据家庭中18~65岁人口的数量,将样本分为六组。生均家庭教育支出随着家庭中18~65岁人口数量的增加呈先增后减的趋势。在有2名18~65岁人口的生均家庭教育支出最高(10259元/年),在有5名及以上18~65岁人口的生均家庭教育支出最低(4177元/年)。从家庭校内支出和校外支出的比例来看,18~65岁人口为2人的家庭校外支出占比最大(26.74%)(见表2-7)。

表2-7 生均家庭教育支出与家庭18~65岁人口数

综合未成年子女的数量和性别来看,随着家庭子女数量的增加,生均家庭教育支出呈递减趋势,有女孩的家庭生均教育支出高于有男孩的家庭。家庭教育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例也呈现相同的特征,孩子数量越少的家庭,生均家庭教育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例越高,有女孩的家庭其生均教育支出占比也更高。在只有1名未成年子女且性别为女孩的家庭,生均家庭教育支出最高(12657元/年),其次是只有一名男孩的家庭(10662元/年),有3名男孩的生均家庭教育支出最低(3186元/年)。从校内外支出结构来看,随着家庭子女数量的增加,呈现校外支出占比递减的趋势,有女孩的家庭校内支出占比更低,校外支出占比更高(见表2-8)。

表2-8 生均家庭教育支出与未成年子女数量和性别结构

(四)家庭教育支出的地区比较

根据受访者所在地所处的地区,我们将样本分为了四组:东部地区、东北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东北地区的生均家庭教育支出最高(13332元/年),其次是东部地区(10458元/年),相对较低的是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分别为7172元/年、7015元/年)。生均家庭教育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例也呈相同的趋势,从高到低依次为东北地区、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家庭教育负担率接近。从各地区内部的生均家庭教育支出差异来看,东部地区的差异最大,西部地区次之,中部和东北地区的差异相对较小。从校内支出和校外支出来看,东北地区校外支出占比最高(27.12%),其次是东部地区(25.92%)、中部地区(22.59%),西部地区最低(20.48%)(见表2-9)。

表2-9 生均家庭教育支出的地区对比

表2-9 生均家庭教育支出的地区对比-续表

在城镇地区,按照受访者所在地将样本分为了一线城市、二线城市、其他城镇三组。可以看出,一线城市生均家庭教育支出最高(22479元/年),其次是二线城市(12692元/年)和其他城镇(8557元/年)。一线城市的生均家庭教育支出是其他城镇生均家庭教育支出的2倍以上。生均家庭教育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例,在一线城市达到最高,二线城市次之,但是与一线城市相差不大,其他城镇地区最低。从校内支出和校外支出结构来看,校外支出占比相差不大,都在30%左右。其中一线城市最高,达到33.08%,二线城市和其他城镇校外支出占比都约为28%(见表2-10)。

表2-10 不同类型城市的生均家庭教育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