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青海省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的实践探索
经过五年的努力实践,创建活动取得显著成效,特别是在基础设施建设、民生工程、生态环境保护和社会治理方面尤为突出。
(一)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创建伊始,青海省委省政府就把加强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作为补短板的主要任务来抓。先后完成了大型国省道干线公路建设项目,截至2018年底,全省公路通车里程达到8.2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已达到3938公里,二级公路8558公里,三级及以下公路69639公里,基本实现了全省公路联网的目标。与此同时,铁路、民航建设突飞猛进,兰新高铁的通车彻底结束了青藏高原无高铁的历史,铁路营运里程达到2299公里。已建成和在建机场近10个,已实现大电网全省覆盖。五年来,一大批事关民族地区跨越式发展的重大基础设施陆续建成,成为服务农牧民群众、增进民族团结、促进藏区发展的民生工程、幸福工程。
(二)优化公共医疗卫生资源,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和公共服务功能
青海省委省政府针对农牧区自然环境恶劣、条件艰苦,尤其是医疗等公共服务体系和服务能力建设相对薄弱的实际,以疾病预防保健体制改革为突破口,以探索建立多种形式的合作医疗体系为途径,优化重组卫生资源。将5万人以下县的县医院、藏医院、卫生防疫站等合并,组建医疗保健中心或医疗预防保健计生服务中心,实现资源共享、服务优质、效率较高的目标。全面推行现代医院管理制度,2/3以上的县就地就诊率达80%以上。
(三)实施城乡安居工程,加速民族地区群众住房升级换代,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大力推进城镇保障房和农村奖励房、游牧民定居工程、棚户区改造等安居工程,并实施“草原新帐篷行动”,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34.07万套,惠及城乡居民50.9万户,85%的农牧民住房得到根本性改善。此外,2018年开工城镇棚户区改造3.05万套,综合整治老旧住宅小区2万套,改造农牧民危旧房6万户,大大提升了群众的生活质量。
(四)积极扩大就业门路,实现民族地区大中专学生充分就业
五年来,通过实施“春风行动”等一系列转移就业项目,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2.3万人,农牧区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113.9万人次,高校毕业生就业总量增长89.4%。特别是在组织行政和事业单位公开考录招聘工作中,坚持加强藏区基层人才队伍建设与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相结合,坚持面向社会公开招聘3118名毕业生充实到藏区基层机关和事业单位,增强了政府的公信力,夯实了党在民族地区的执政基础。
(五)优先发展教育民生工程,实现均衡发展
近年来,全省各地通过优化学校布局和调整规模,有效整合教育资源,大力改善办学基础条件,使民族地区教育得到均衡发展。义务教育巩固率提高到了96.8%,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和高中阶段毛入学率2018年分别提高了3.8个和4个百分点,控辍保学高中走在全国前列。随着青海省“两基”目标的全面完成,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不断增长,“上好学,受好教育”已成为农牧民群众的新期待、新愿望。
(六)加快经济发展,农牧民收入持续增长
始终把经济发展、收入增加、民生改善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在不断优化经济结构的基础上,大力推进现代农牧业示范区建设,各类设施农牧业、生态农牧业及水上、林下经济等特色产业规模和产能不断扩大,经济效益大幅增长,农牧业专业合作社及产业化发展趋势不断增强。同时,实施扶贫开发,近三年贫困人口累计减少60余万。2018年实现12个贫困县摘帽、526个贫困村退出、17.6万贫困人口脱贫,2019年将有剩余17个县、170个贫困村、7.7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为藏区精准脱贫探索出了一条成功之路。
(七)全面加强生态保护
各级党委政府坚持中央关于创建青海省生态文明先行区重要战略部署要求,进一步加强生态保护力度,取得显著成效。目前,三江源生态环境恢复良好,生态功能增强。经过多年努力探索,青海湿地面积不断扩大,总面积居全国第一。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生态文明建设不断向纵深发展。目前,除了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外,正在实施祁连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同时制定了国家公园示范省建设总体方案,与中国科学院共建三江源国家公园研究院,编制实施三江源国家公园5个专项规划,生态管护员实现“一户一岗”。
(八)积极探索创新社会治理,提炼出“班玛经验”
青海省果洛州班玛县地处甘青川三省交界处,由于种种原因,历史上这里经济发展迟缓、群众生活贫困、社会管理混乱、党的基层组织涣散。
从2013年起,省委下决心对班玛县存在的问题进行集中整治。经过三年多的努力,该县社会秩序明显改善,群众收入不断增加,法治建设不断健全、基层党组织建设不断加强,藏传佛教寺院管理逐步规范,社会面貌焕然一新,形成了著名的“班玛经验”,得到中央领导的充分肯定,对其他藏区有很好的借鉴意义。当前,青海藏区正在大力推广“班玛经验”,以期强化社会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