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
“‘大国三农’系列丛书”序
信凯同志托我为他担任总主编的“‘大国三农’系列丛书”作序,翻阅书稿后,欣然提笔,因为这套丛书从立意到内容都打动了我。
“大国三农”,这个丛书名字气势磅礴,说明策划编写立意高远。“农者,天下之本也。”重农固本是安民之基、治国之要。“三农”问题不仅事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同时也关系到社会的安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我国13亿多张嘴要吃饭,不吃饭就不能生存,悠悠万事,吃饭为大。”他还强调:“我国是个人口众多的大国,解决好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
新中国成立70年,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三农”事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全国粮食总产量接连跨上新台阶,特别是近五年来,我国粮食连年丰收,产量已稳定在1.2万亿斤以上,解决了13亿人的温饱问题;肉类人均占有量已超过世界平均水平,禽蛋达到了发达国家水平,“吃肉等过节”已经成为历史;农村贫困人口持续减少,2018年贫困发生率下降到了1.7%;农业现代化水平大幅提高,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6.65%,靠天吃饭逐渐成为历史……
但是,我们也应该清晰地看到,我国农业的基础仍然比较脆弱,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一定要看到,农业还是‘四化同步’的短腿,农村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在“大国”小农的背景下,如何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这套丛书给出了清晰的答案:乡村振兴战略为农业农村的未来发展描绘了宏伟而美好的蓝图;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加强从田间到餐桌的风险治理,确保舌尖上的安全;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解决未来谁种地的问题;建设美丽乡村,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给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用科技创新驱动农业现代化;培育新产业、新业态与新机制,为农业农村发展提供新动能。
以信凯同志为首的丛书作者都是高等院校的中青年专家,有着丰富的研究功底和实践经验,对丛书内容的把握深浅得当,既有较强的理论性,也有丰富的实践性;表达叙述做到了用浅显易懂的语言把复杂问题讲清楚;图说、数说、声音、案例等多种多样的辅助性材料使得内容鲜活生动,避免了枯燥的说教。整套丛书对我国农业农村的整体情况进行了全景式展现,尤其是对党的十八大以来农业农村发展的新成就进行了总结,对“三农”事业的未来发展做出了前瞻性展望。
毫不夸张地说,现在的农业早已不是过去的样子了,从事农业工作再也不是“面朝黄土背朝天”了,农业是最有发展前景的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是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甚至要艺术化。现在的年轻人,尤其是学习农业专业的青年学生们,一定要了解我国农业农村的现状和未来,树立自信,从事农业不仅大有可为,而且是大有作为;一定要打心底里懂农业、爱农业,志存高远,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奋斗,这样的人生才有意义。
民以食为天,食以稻为主。从而立至耄耋,我为水稻育种事业和人类温饱问题奋斗了几十年,无怨无悔,矢志不渝。我有两个梦:一个是禾下乘凉梦,梦想试验田里的超级杂交稻长得有高粱那么高、稻穗有扫把那么长、谷粒有花生米那么大,我坐在禾下悠闲地纳凉;另一个是杂交稻覆盖全球梦,希望全世界不再有饥荒,人类不用再忍受饥饿。
我始终坚信,在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和坚强领导下,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不断激发“三农”工作者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通过汇集全社会的磅礴力量,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壮美图景必将早日实现。
实现“中国梦”,基础在“三农”。
谨以为序。
2019年5月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朱信凯为总主编,组织撰写了“‘大国三农’系列丛书”。这是首届“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研究员为丛书所做的序。丛书即将由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江南大学食品安全风险治理研究院首席专家、院长吴林海教授撰写了丛书中的《“舌尖上”的安全:从田头到餐桌的全程治理》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