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落后农村公益文化设施建设研究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绪论

在本书研究中,我国落后农村是指六盘山区、秦巴山区、武陵山区、乌蒙山区、滇桂黔石漠化区、滇西边境山区、大兴安岭南麓山区、燕山—太行山区、吕梁山区、大别山区、罗霄山区等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和已明确实施特殊政策的西藏、四省藏区、新疆南疆三地州的农村。加强落后农村公益文化设施建设,对于保障落后农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宣传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政策,提高贫困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和道德素养,促进落后农村群众的全面发展意义重大。要大力加强落后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使落后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和水平有明显提高、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有效保障、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主要指标趋近于全国平均水平,使落后农村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发展差距逐渐缩小,使公共文化在提高落后农村群众科学文化素质、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一、我国落后农村公益文化设施建设的研究现状和研究价值

国内外学者专家对相关问题的研究,更多涉及的是农村公共文化管理与服务,以及公益文化设施建设与服务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有关落后农村公益文化设施建设及服务的研究不够。落后农村公益文化设施建设及服务的研究,对于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农村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

(一)研究现状

国外专家学者有关农村公益文化设施建设的研究,更多的是将其纳入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的范畴来进行,较少将农村公益文化设施建设单列研究。从研究现状来看,主要有两大方面:其一,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的理论基础研究。早在300年前,大卫·休谟就开始关注公共产品和服务。他认为,有些任务的完成对于个体没有好处,但对于全社会却大有益处,因此只能通过集体行动来执行。此后,亚当·斯密、李嘉图、马歇尔、帕累托、庇古、凯恩斯、林达尔等著名学者对此问题从各方面做了研究和探索,20世纪50年代以后形成了以萨缪尔森为代表的公共产品理论和以登哈特夫妇为代表的新公共服务理论,等等。其二,农村公共文化产品与服务的实践研究。从农村公共文化产品与服务的实践来看,美国实施的是由政府、企业和社会团体多元参与并共同生产和提供的农村公共产品与服务供给体系,而日本和韩国实施的是以中央政府为主体、通过各级农业合作组织参与的农村公共产品与服务供给体系,它们的共同点都是在政府主导或引导下的市场经济环境中运行的。国内专家学者在此方面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公益文化设施建设意义方面的研究。贺善侃认为:“公益文化设施建设,有效保障了人民基本文化权益,使其社会文化生活变得丰富多彩,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人民文化自觉的一条基本途径。”①二是对创新农村公益文化发展载体的研究,门若煜认为:“利用和创新好农村社区文化载体的特性和功能,能够更加有效地促进农村社区公益性文化建设事业的健康发展。”②三是财政支持公益文化设施方面的研究。杜方认为:“我国财政应该大力支持公益文化设施免费开放。”③四是我国农村公益文化设施建设的问题研究。郑丕甲认为:“当前我国农村公益文化设施建设存在着融资渠道狭窄、设备老旧、服务低下以及发展不平衡等问题。”①五是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方面的研究。魏希认为:“要实现农村公共文化的繁荣发展,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农村的公共文化设施的建设问题。”②等等。

总体上,学术界对于农村公益文化设施建设方面的研究主要归结为三个方面:一是把农村公益文化设施建设纳入公共文化产品供给的范畴研究;二是对公益文化设施建设的现状、问题和对策进行研究;三是对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方面的研究。至于对落后农村公益文化设施建设的系统研究还是不够的。本书的研究,有助于弥补学术界研究的不足。

(二)研究价值

从理论上讲,对落后农村公益文化设施建设等相关问题的研究,有利于弥补我国在农村公益文化建设特殊性研究方面的不足,以及对传统理论认识和研究的局限。

从实践上看,加强对落后农村公益文化设施建设的研究,有利于为国家财政优先支持落后农村公益文化设施建设提供依据,推进中国相对落后农村的全面发展。

从政策角度来说,通过对落后农村公益文化设施建设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结合我国精准扶贫的实施,给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对于党和政府调整相关政策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二、我国落后农村公益文化设施建设研究的基本观点和主要内容

公益文化设施是落后农村群众自我发展的重要平台,是满足落后农村群众过上美好生活的现实需要。加强落后农村公益文化设施建设研究,对推进落后农村公益文化设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一)基本观点

农村公益文化设施是满足农村群众文化需求的重要载体,是面向农村群众传播科学文化知识、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示范指导的物质基础,是向农村群众提供积极向上、向善的精神文化产品和提高农村群众思想道德素质的基本场所。

我国落后农村公益文化设施建设,是我国公益文化事业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实现脱贫富民和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现实中,惠及全民的、保障我国落后农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公益文化设施与服务,不能通过市场有效提供,必须由政府提供。因此,满足我国落后农村群众基本文化需求,政府需要对其予以保障。

我国落后农村公益文化设施建设,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科学发展原则。要根据农村公益文化的特质,结合落后农村群众的需求,推进落后农村公益文化设施建设与服务。

我国落后农村公益文化设施缺乏的状况总体上得到了基本缓解,公益文化的建设与发展得到了基本保障,农村群众文化生活日益丰富。但同时必须看到,落后农村公益文化设施建设的薄弱环节仍然比较明显,甚至还存在着公益文化设施落后、公益文化服务投入经费严重不足、公益文化建设人才短缺等各种问题。

我国落后农村公益文化设施建设与服务,一要依靠中央财政有计划地大量投入和监管完成;二要借助国家重点扶持和精准帮扶措施,依靠发达省区包片援助完成;三要鼓励慈善机构、企业及个人捐赠等有力支持来完成;四是提高农村公益文化管理者的服务意识;五是完善农村公益文化管理与服务的体制机制;六是拓宽农村公益文化服务供给领域;七是加强农村公共数字文化建设;八是培养农村公益文化管理和服务的人才队伍;九是加强政府对公益文化服务管理的考核和监督。

(二)研究内容

1.落后农村公益文化设施的功能与作用

(1)功能

包括凝聚人心的功能、规范教化的功能、传创整合的功能、审美娱乐的功能、推动发展的功能等。

(2)作用

我国落后农村公益文化设施,是农村群众求富、求知、求乐的首要场所,是党和国家大政方针传播的重要载体,是推进农村群众思想道德建设的主阵地,是实现乡风文明、传承地方特色文化的重要平台。

2.落后农村公益文化设施建设的相关理论依据

(1)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原理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一定时期的社会意识总是由当时的社会存在决定的,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反过来,社会意识并不完全是被动的,它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马克思认为:“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①

(2)中共几代领导集体的文化发展理论

毛泽东提出“坚持百花齐放、推陈出新、洋为中用、古为今用”的方针。②邓小平强调“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③江泽民提出“先进文化”的理念。胡锦涛强调要“在重视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的同时,坚持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等。习近平提出:“要大力繁荣发展文化事业,以基层特别是农村为重点,深入实施重点文化惠民工程,进一步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能力,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④要创新和完善落后农村公益文化设施建设的决策、投入、运行管护机制,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落后农村公益文化设施建设。

(3)公共产品理论

公共产品理论认为,公共产品是消费上不具竞争性、受益上不具排他性、效用上不具分割性的产品或服务。由于市场竞争机制的效率性、外部性或自然垄断等原因,它在提供公共产品时会存在某些“失灵”,因而公共产品必须由政府主导提供。公共文化产品同样具有消费的公众性、公用性等公共产品特征,以及公共文化产品提供的公正性、公开性和价值目标上的公益性等特征,它自然需要政府主导提供。

3.落后农村公益文化设施建设的基本类型

包括农村公益文化设施建设、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广播电视进万家工程建设、农家书屋工程建设、农村文化娱乐设施建设等。

4.落后农村公益文化设施建设的现状与问题

(1)现状

我国落后地区的县级文化馆、图书馆,乡镇文化站或乡镇综合文化活动中心已基本实现全覆盖,行政村文化室或文化活动中心已基本建成。近几年,“随着国家财政力量的增强,文化部和财政部联合实施了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送书下乡、流动舞台车工程等一些重大有影响的文化工程,总体上带动了农村公益文化资源的整合,产生了很好的社会效益”①,但落后农村公益文化设施建设总体上还明显地滞后。

(2)问题

落后农村公益文化设施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农村公益文化设施严重滞后。我国落后地区经济相对落后,农村公益文化设施也远远落后于全国其他地区。二是农村公益文化设施建设的经费保障不足。三是农村公益文化设施的管理人员编制缺少、力量薄弱。由于条件艰苦,待遇低,留不住文化骨干。四是地方财政投入农村公益文化设施建设的能力明显不足。

5.落后农村公益文化设施建设采取的主要措施

(1)加强落后农村公益文化设施建设

国家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中央财政优先对设施设备陈旧落后的农村公益文化设施建设进行资金补助,安排专项转移资金扶持公益文化设施建设,取消地方财政配套。

(2)实施落后农村公益文化精准扶持政策

国家要对落后农村公益文化建设给予特殊政策帮扶,提高落后乡镇综合文化站补助标准;统筹落后农村重点扶贫工程,鼓励发达省区包片援助落后农村公益文化设施建设。

(3)实施落后农村“文化惠民”工程

以政府为主导,“通过财政拨款、鼓励慈善机构和团体捐款、鼓励企业及个人捐赠等多种方式”①,对落后农村公益文化设施建设给予有力支持。夯实落后农村公益文化阵地,实现落后地区县有文化馆、乡镇有综合文化站、行政村有文化活动中心、自然村有文化活动室或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等,让落后地区农村群众就近快捷方便地享受公益文化服务。

(4)加强落后农村人才队伍建设

把落后农村文化人才队伍建设纳入地方政府的工作规划中,落实文化馆(站)人员编制,每个乡镇综合文化站至少配备2~3名专职文化人员,规模较大的乡镇专职文化人员编制还可以根据需要予以增加,一个行政村文化活动中心配备1名专职文化人员,以保障落后农村公益文化服务的正常开展。中央财政专项列支每年为落后农村培养(训)文化人才,落后农村县、乡、村制订农村文化队伍培训计划,按照计划举办农村文化专干培训班。

(5)试行乡镇文化站管理新体制

国家相关部委成立督导组,对落后农村进行调研,结合实际情况,在落后农村进行试点,将乡镇文化站文化专干的人事关系和工资关系放在县级文化行政主管部门,实现“管人、管钱、管事”三者相统一。

三、我国落后农村公益文化设施建设研究的基本思路和创新之处

我国落后农村公益文化设施建设研究,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就落后农村公益文化设施建设与服务的理论基础、发展脉络、现实问题及对策展开系统研究。

(一)基本思路

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公共产品理论等作为研究的理论基础。首先,界定公益文化的功能和公益文化设施建设的重大意义。其次,总结相关领域的理论和专家学者的相关研究成果,阐述落后农村公益文化设施建设的理论依据。第三,梳理我国农村公益文化设施建设的历程及国内外公益文化设施建设的经验与启示。第四,分析落后农村公益文化设施建设现状。第五,结合落后农村公益文化设施建设中出现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与对策。

(二)研究的重点与难点

我国落后农村从根本上说是文化的落后。公益文化设施建设与服务是改变贫困农村落后面貌的重要载体。加强落后农村公益文化设施建设与服务,政府要承担起重要责任。落后地区地方政府财力十分有限,真正用于公益文化设施与服务方面的投入非常少。如何加大中央财政和慈善机构、企业及个人捐赠等方面的支持力度,保证落后农村公益文化事业的发展;如何以落后地区农村公益文化设施建设为突破口,大力推进其文化发展,普遍提高贫困地区人口素质,彻底改变贫困面貌;等等,是我们研究的重点,也是难点。

(三)研究的创新之处

落后农村群众的贫困是综合性因素引起的深度贫困。从现象上看,主要是经济的贫困,表现为物质匮乏、基础设施落后、产业发展滞后等。从本质上看,他们的贫困根源是文化的贫困,表现为价值观念落后、思想保守陈旧、科学文化素质低下等。在落后地区扎实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推进落后农村、贫困人口脱贫,既要治“标”,也要治“本”,必须大力推进落后农村公益文化建设。

落后农村文化建设要突出公益性。落后地区发展基础差、发展能力弱,以及农村群众整体素质不高,决定了落后农村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后相对贫困人口相对集中的区域,因此,落后农村文化建设必须突出公益性。2020年,落后农村群众脱贫后,仍然面临发展方面的诸多困境,因此,推进落后农村文化建设尤为重要。发展落后农村文化事业,要依靠各级政府财政的大力支持和发达省区包片援助,鼓励慈善机构、企业及个人捐赠等的有力支持。

我国落后地区大部分是革命老区和少数民族集中的地区。这些地区蕴含着丰厚的历史文化、民族文化、红色文化、服饰文化、饮食文化、建筑文化和生态文化。本书旨在研究落后农村公益文化设施建设与服务,如何有效保护和挖掘落后地区特色文化资源,为农村文化内生发展提供有效支持。

落后农村地区基本覆盖了全国绝大部分农村相对贫困群体,近期相当一段时间,他们的地方财政收入还是十分有限,建议中央财政优先支持其公益文化建设。

(四)研究方法

文献分析法:通过对文献的比较分析,从相关理论文献中寻求加强落后农村公益文化设施建设的有关理论依据。

比较分析法:通过对学术界关于对国内外公益文化设施建设的经验分析,挖掘他们的好做法,并以此为借鉴,提出对落后农村公益文化设施建设的启示。

社会调研法:主要通过访谈和问卷调查的形式,与部分受访对象直接进行交流,了解落后农村公益文化设施建设的现状与存在的突出问题,广泛收集调查对象对农村公益文化设施建设的想法与意见。在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梳理落后农村公益文化设施建设的政策路径。

四、我国落后农村公益文化设施建设研究的基本范畴

公益文化设施“在我国通常是指由国家主办,不以营利为目的,面向社会、面向公众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文化事业载体”①。公益性文化设施“包括美术馆、科技馆……公共图书馆、学校图书馆、文化馆、文化宫(工人文化宫、工人俱乐部)等”②。公益文化设施承担着传播科学文化知识、宣传党的政策方针、向群众提供健康向上的精神文化产品、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的使命,这是其他一些娱乐方式无法替代的。农村公益文化设施是我国公益文化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突出政府主导、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公益性质等。

(一)文化

文化的内涵丰富,目前很难有一个大家普遍认同的文化定义。一般来说,“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和发展的进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的文化是指人类所创造的精神财富,包括宗教、信仰、风俗习惯、道德情操、学术思想、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各种制度等”①。

从马克思主义理论来看,文化属于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是由物质基础决定的。“不是意识决定生活,而是生活决定意识。”②文化一旦产生就具有强大的反作用力。毛泽东指出:“一定的文化(当作观念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给予伟大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③文化影响和反作用于经济、政治、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这种反作用集中表现在文化对政治、经济的先导性和主导性上”④。

从学术研究的角度看,由于研究的视角不同,人们对于文化概念的表述不尽相同。归结起来,主要有人类学视角、社会学视角、历史学视角、哲学视角、生态学视角和生物学视角的文化概念等。不同学者出于自己不同研究的需要,对文化的定义也不同。从世界范围看,目前已有200多种文化定义,当然有些表述具有典型意义。朱谦之说:“文化就是人类生活的表现”, “文化就是人类生活各个方面的表现”, “文化就是生活。”⑤而梁漱溟则认为:“文化是人类生活的样法。”⑥美国人类学家克洛依伯(A.Kroeber)和克勒克荷恩(C.Kluckhohn)则给出了描述性定义,他们认为:“文化作为一个描述性的概念,从总体上看,是指人类创造的财富积累:图书、绘画、建筑以及诸如此类,调节我们环境的人文和物理知识、语言、习俗、礼仪系统,伦理、宗教和道德,这都是通过一代代人建立起来的。”⑦美国社会学家保罗·布莱斯蒂德认为:“文化是一个具有多种意义的词语。这里用作更为广泛的社会学含义,即是说,用来指作为一个民族社会遗产的手工制品、货物、技术过程、观念、习惯和价值。”还有一种概念则认为“文化是指人类精神生产的能力和产品”⑧。因此,文化不仅是精神创造的成果,而且还是一种精神创造能力。

文化是人的精神性的东西,也是物质性的东西,当然这种物质性的东西也承载了人的某一领域的精神创造。综上所述,文化是人类精神创造能力和创造活动的结果,是人类社会创造的思想观念、语言、艺术、风俗习惯、法律制度等精神性的东西和历史所遗留下来的它们的载体。社会实践是创新发展的,文化是不断丰富发展变化的,文化必须与时代同步发展,与人们的社会实践相一致。

文化的作用。从文化在社会成员交往中的作用来看,文化具有中介协调功能。个体是社会群体的组成元素,把个体融入群体或把每个社会成员连接成社会整体力量的是文化,文化是社会成员之间沟通、交流,以及协调社会成员行为的力量。文化使社会成员之间消除隔阂、促成合作。从文化在人们行动中的作用来看,文化具有引领功能。文化作为人类共同生活的内在价值,是人们在特定区域生活和行动的方向引领。文化使人们认识到何种行动是合适的、是会被其他人接受和积极反应的。从文化在社会进步发展中的作用来看,文化具有维持社会秩序的功能。文化作为特定区域人们生活、学习、工作等方面经验的积累和沉淀,具有规范社会成员行为的意义。因此,一定社会的文化与该社会人们行为规范的形成具有一定的关系,而人们行为规范的形成在某种意义上是一种社会秩序的形成。从文化在自身发展中的作用来看,文化具有传递和创新功能。正因为文化的一代又一代传递和创新,一定的民族才得以延续。

文化的分类。在文化发展中,主要有三种类型的文化,一类是公益性文化,包括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科技馆等,它主要为社会大众提供无偿服务;一类是准公益性文化,包括教育、学术研究等,它可以通过产业化方式进行经营或可获取一定的经济收益,但其收益不能达到其从事文化创作所付出的劳动价值;一类是经营性文化,包括娱乐业、演出业、影视业、出版业等,它主要通过产业化方式进行运作。公益性文化和准公益性文化具有公益性质,属于文化事业,它是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渠道,是增强民族向心力和凝聚力的重要载体。经营性文化属于文化产业,发展文化产业要强调社会效益优先,体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相互补充、相互影响,共同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都是促进“五位一体”、统筹“四个全面”发展的重要力量。

(二)农村文化

农村是指居住生活在村庄或远离城市从事生产的劳动者的聚集地。本书“农村公益文化设施”中的“农村”主要是从这个意义上展开的。农村文化是以农村群众为主体,在农业生产活动中创造、形成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农村文化是建立在农村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基础上的,反映农村群众心理、信念、情感、伦理道德、价值标准、文娱活动、体育运动、习俗、生活方式、行为规范等,是农村群众智慧的结晶和情感的寄托。农村文化是农村群众的思想价值观念及其在社会实践中形成并积淀下来的生活方式、求知方式、思维模式、情感状态、处世态度、人生追求等深层次心理结构的具体体现,它表达了农村群众的心灵世界以及文明开化程度。

1.农村文化以农业为基本的经济基础

农村文化主要来源于农耕文化,建立在农业经济基础上,主要围绕农业活动、农业生产和农业生活等经济活动展开。在现代社会,农村群众的经济活动远远超出了农业社会的农业经济活动,有些农村的经济活动既包括第一产业,也包括第二、第三产业。农村文化是对农村群众生产生活的反映。在农业社会,农村居民以家庭为最重要的社会单位,在社会生产劳动中,容易形成强烈的群体内休戚与共的意识,建立起以农耕为主的生活方式、亲属制度、宗教信仰、神话传说等。在现代社会,农村居民不再完全以家庭为最重要的社会单位,有些地方的农村活动具有现代意义上的生产方式,尽管存在这样的现象,但农村居民因自然环境等生存基础的特殊性,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形成人文环境相对自然、一体化比较高的农村文化。

2.农村文化集中反映了农村群众的血缘关系和地缘关系

血缘关系和地缘关系是农村社会关系的纽带,也是农村文化较为集中反映的领域。尽管现代社会我国农村发展较快,但农村社会结构仍然明显地存在着以血缘关系、家族群体和地缘关系为主的结构形式,与这种农村社会结构相对应的农村文化,带有明显的族群或区位印迹。农村群落就是以家庭之间、家族之内,或村内交往为特征的血缘与地缘相结合的关系网络。这种背景下的农村文化具有直接性、首属性和紧密性,它涉及的范围有生产、生活、家庭关系等一切可能的方面。①

3.农村文化主要以人际交往为主要传播方式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村文化的传播方式也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发展。现代农村社会,相当一部分“60后”农村群众,基本上不再局限于传统农村的人际交流方式,至于20世纪70年代以后出生的农村群众之间相互交流和传递信息的方式已发生了巨大变化。越是年龄小的农村群众,越是接近城市文化传播的方式,只是农村文化与城市文化传递方式的多样性有所差异而已。比如,农村文化传播中借助图书馆、科技馆、博物馆等实物性载体传递相对不足。当然,在落后地区的农村,年龄较大的农村群众之间还是保留着或者习惯于传统的人际交往的文化传播方式,代际之间的文化传递更多地依靠面对面的传授。

(三)公益文化设施

公益文化设施是依照规划设计,由政府公共财政出资修建的,“免费提供给公众学习、交流,开展文化娱乐活动、体育健身活动的建筑物或设施设备等。主要包括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影剧院、文化广场、文化公园、乡镇综合文化站、农家书屋、农村文化活动中心等文化活动场所及其配套设施设备”②。

公益文化设施的性质。一是非排他性。非排他性是指公益文化机构不排除任何人免费获得享有公益文化设施的权利。二是非竞争性。非竞争性是指任何人对公益文化设施的使用,并不排斥其他人对该公益文化设施的使用。三是公益性。公益性是指公益文化设施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由全体社会成员或者大部分社会成员共同使用,是满足社会公众的精神需要,提升人们的文化素养。四是效用的外部性。分为正外部性和负外部性。正外部性是指公益文化设施的建设和使用真正能够丰富当地居民的文化生活;负外部性是指只重视公益文化设施建设,而不重视公益文化设施管理和使用,导致公共资源的浪费。五是财政依赖性。“公益文化设施主要由政府财政支付建设……特别是纯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必须依靠政府的财政支付才能得以实现。”①

(四)农村公益文化设施

农村公益文化设施在我国通常是指由国家主办,不以营利为目的,面向社会、面向农村群众提供的学习、交流、开展文化娱乐活动、体育健身活动的建筑物或设施设备等。是修建在农村地区的文化阵地和物质平台。它肩负着传播知识、宣传教育、示范指导、向群众提供优质精神文化产品、提高全民族科学文化水平的任务,“主要包括图书馆、体育馆、博物馆、篮球场、乒乓球台、乡镇综合文化站、农家书屋、村级文化活动中心及其配套设施设备等”②。

农村公益文化设施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物质依托和载体。“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可分为艺术表演、学习阅览、文化娱乐、体育运动这四类设施。艺术表演设施包括歌舞表演设施和场地、电影放映设施和场地等;学习阅览设施包括图书馆、农家书屋、桌椅、报刊、电脑等;文化娱乐设施包括村级文化活动中心、老年之家、儿童娱乐室等;体育运动设施包括篮球场、足球场、乒乓球台、秋千、吊环等运动场地和健身器材。”③

农村公益文化设施建设可以分为六个层面:一是由国家财政专项投资和地方政府财政配套形成的传播和弘扬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所需要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农村公益文化设施通过向农村群众提供公益文化产品和服务,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承担着传播科学文化知识、提高农村群众思想道德素质的重任。二是国家设立的以公共财政为主要投资方建设的农村文化活动中心、文化站、博物馆、文化馆,以及文化广场、文化公园等各类室外文化活动场所。三是由国家财政专项投资和地方政府财政配套建成的农村公益文化设施,使村民获得一定的审美享受,展示人类文明建设成就,在传承人类优秀文化过程中促进社会风气淳化。四是由国家财政专项资金和地方政府财政配套建设的、面向大众开放、用于开展文化体育运动的公益性乡镇文化中心(馆)、农村文化活动中心等综合性文化活动场所,主要是“丰富和满足人民群众基本文化娱乐需求的大众文化、群众文化活动等”①的载体。五是由国家财政专项资金和地方政府财政投资的亟须保护的优秀传统文化及遗产、地方特色文化、民间艺术等,比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保护和扶持工程。六是由乡镇、村或社会力量投资建设的、适合于免费向公众开放的、用于农村群众开展文化体育运动等活动的文化活动场所。农村公益文化设施“是文化生活的物质依托和载体,是体现一个国家生活水准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②。

(五)农村公益文化设施的类型

农村公益文化设施主要包括乡镇综合文化站、行政村文化活动室或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和置于公共空间的文化设施等。

农村乡镇综合文化站、行政村文化活动室。农村乡镇、村文化设施是集图书阅览、文体娱乐、宣传教育等于一体的乡镇、村文化活动中心;有条件的自然村建立文化活动室或社区文化活动室。农村自然村文化活动室和社区文化活动室是根据自然村的需要建立的布局合理、综合利用的基层公益文化阵地。

农村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农村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平台是关于广播电视村村通、户户通的资源共享工程,或者是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以及电话村村通、户户通等,或者是集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和村村通、户户通电话工程资源于一体的共享平台。

农家书屋。农家书屋是国家从“十一五”开始实施的一项文化惠民工程。采取农家书屋这一公益性文化惠民举措,为农民提供实用的书籍、报刊和音像电子产品等阅读视听资料,并由农民自己管理,以此解决农民买书难、借书难、看书难的问题,引导农民及时接受新事物,吸收新知识,把握新信息。各地按照“政府组织建设、鼓励社会捐助、农民自主管理、创新机制发展”的思路,不断完善农家书屋惠民工程。

文化娱乐设施。“文化娱乐设施是为了满足不同年龄结构、不同文化层次、不同性情和乐趣的人对文化娱乐的需求而提供的设施,文化娱乐设施主要是文化活动室、老年人之家、儿童娱乐室、乒乓球室、舞厅等。体育运动设施是指篮球场、足球场、小型田径场、乒乓球台和秋千、吊环等小型体育活动器械。”①文化娱乐设施还包括电视机、报刊、麻将、扑克、棋牌类等活动场所所需的设备等,有条件的地方在舞厅里配备灯光、音响等,以及在卡拉OK厅里配备相应的设备等。

农村文化遗址保护和博物馆。农村文化遗址保护和博物馆是文化遗址的保护展示与环境治理的场馆。农村文化遗址保护和博物馆是博物馆在农村延伸的标志,是农村文化遗址保护展示示范园区,是县级博物馆等单位建设的农村文物开放单位。

①贺善侃.发展公益文化与提高人民的文化自觉[J].红旗文稿,2010(10)

②门若煜.创新文化载体 促进农村公益文化事业健康发展[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0(12)

③杜方.财政支持公益文化设施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

①郑丕甲.当前我国农村公益性文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学理论,2014(13)

②魏希.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江西省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研究[D].南昌大学,2010

① 王继全.马克思主义利益观视阈中的思想政治教育[D].苏州大学,2012

② 裴植,程美东.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古为今用、推陈出新[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5(4)

③ 杨志今.坚持正确创作方向[J].求是,2011(22)

④ 这三年,习近平实践文化强国的三个思路[EB/OL].央广网,2016-01-06

① 宋建钢,狄国忠.加强贫困地区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N].学习时报,2012-04-23

① 初新刚.国内外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的经验对黑龙江的启示[J].商业经济,2014(1)

① 杜方.财政支持公益文化设施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3)

② 文化部等12部委关于公益性文化设施向未成年人免费开放的实施意见(文办发〔2004〕33号), 2004-10-13

① 罗光利.湖南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有效性研究——基于湖南省宜章县的调查[D].广西大学,2013

②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73

③ 毛泽东选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663~664

④ 苏振芳.两岸青年文化认同与两岸和平发展[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6)

⑤ 朱谦之.文化哲学[M].上海:商务印书馆,1990:4、5、11

⑥ 雷喜斌,陈宜安.乡镇文化建设[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3

⑦ 陆扬,王毅.大众文化与传媒[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0:6

⑧ 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理论热点面对面(2005)[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2005:17

① 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农业部农村固定观察点办公室.农村文化消费:现状特征及计量分析[J].中国农村观察,1997(2)

② 罗光利.湖南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有效性研究——基于湖南省宜章县的调查[D].广西大学,2013

①②③ 罗光利.湖南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有效性研究——基于湖南省宜章县的调查[D].广西大学,2013

① 孙萍.文化管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② 贺军文.兰州市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研究——以兰州市皋兰县为例[D].兰州大学,2010

① 宋建钢,狄国忠.加强贫困地区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N].学习时报,2012-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