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好警察李忠
(代序)
赵含宁
那天,市局的领导给我打电话,让我给李忠的文学作品集写个序。我是从来没有给人写过序言的,尽管这么多年我一直从事文字工作。最后我还是答应下来了。第二天,李忠就敲响了我办公室的门。
一看到这个李忠,我敢肯定这就是我过去见过的那个李忠!
20世纪90年代初期,在银川市鼓楼步行街,原市公安局大院左侧临街的配楼就是市局刑警大队的办公地点。那里应该是我和李忠初次见面的地方。那时他在刑警大队当侦查员,而我则是《人民公安报》的驻站记者,经常要跑刑警大队采访一线侦查员,我们就是在那个时候认识的。
李忠告诉我,他刚到银川市局那会儿,刑警大队大队长是王嘉善,他还说了几个老刑警的名字,我竟然都认识。李忠的描述把我拉回到过去的岁月。那时银川市局地处繁华的闹市区,在那些狭小的办公室里,后来走出了许多优秀的基层指挥员。李忠还谈到了“2·25”案件的侦破情况,他当时是该案件侦查员之一。20多年过去了,李忠说的许多细节,我还记忆犹新。李忠还说到了在银川郊区公安分局战斗的岁月,说到那个醉酒杀人的警察的事情,一些细节至今令人震撼。
我们的警队,是走过了怎样一个艰难坎坷的历程啊!
李忠是个有心人,除了他说的,还有就是摆在我桌面上的这本《人间正道——李忠文学作品集》。这是李忠个人心路历程的记录,也是历史沧桑的记录,更是公安队伍发生巨大变化的记录。李忠说:“我还有10个月就退休了,这部作品集是我的第二部作品集。”
他的第一部作品集叫《世象警示录》。
李忠的憨厚朴实通过交谈展现得淋漓尽致。他说从部队转业后,他先当了刑事警察,后来又当过治安警察、监管警察,再后来还当过派出所副所长。我心想,李忠这一辈子真是没白干,当警察破了许多案,经历了无数血与火的考验,还写出了百万字的文学作品。
翻看他的作品,我发现他的文字和他本人一样憨厚朴实。这部《人间正道——李忠文学作品集》收录了他近年来创作的一部分小小说、散文和诗歌。开篇《善意的谎言》让人感觉到他做警察的真实写照。小说中的李警官对工作认真执着,对家人关爱体贴,最后倒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没有留下什么遗言,体现出一名平凡民警的本色。小小说《不领奖的劳模》看后令人心酸,真实地反映了警队生活和基层民警的生存状况及心理状况。
李忠创作的素材,无疑都来源于他的亲身感受和亲眼所见。他是个有心人,努力将生活的细节和工作的细节印刻在心里,展现在自己的文学作品中。他的散文充满了浓烈的乡情、亲情。他写母亲,写父亲,写他的大姐、二姐、三姐和弟弟、妹妹,这些亲人的形象跃然纸上,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还有一些小小说写的是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比如小说《林局长栽了》就颇有些《官场现形记》的味道,细细读来,竟然发现它似乎就是某个落马局长的现实写照。
李忠作品的文字表述能力令人钦佩。在闲聊中,我知道他从小就喜欢文学,而且从来没有放弃过对生活的观察和记录。李忠9岁就能将长篇小说《敌后武工队》背下来,不得不说他对文学的痴迷确实达到了一种境界。他时刻冷静地用一双犀利的眼睛观察着周围的一切,体验着人生冷暖,并时刻酝酿着用文字去表达。今天我们看到的这部作品集完全是他观察和思考的结果。
在李忠的作品中,警察的朴实形象体现在办案和服务的每一个细节之中。2020年年初以来,我们正在做一个全区警史馆展示项目,已经收集了大量藏品,有枪支、器材、交通工具,还有警察过去的工作日记。希望李忠的这部作品也能收入到我们的警史馆里,作为教育青年民警的教材。那天,在我办公室里,李忠说他现在从事公安信访工作,每天都在苦口婆心地向来访群众解释公安机关的政策和办案程序。分局领导说,把李忠放在信访窗口,组织上是放心的,他做群众工作有经验、有水平。做群众工作要有发自内心的热爱,否则是做不好的。
这不由得让我想起了被称为“社区女儿”的女民警侯金知,都是基层民警,都是在做群众工作,只不过他们的方式不一样而已。侯金知除了面对面地做群众工作,还善于用新科技手段。而李忠完全是用传统手段,苦口婆心地摆事实、讲道理,让来访群众心服口服。
李忠沟通能力强,也善于用文字表达,我们警队就缺少这样的民警。我衷心地祝愿李忠能够写出更多更好的作品。
(作者系宁夏回族自治区公安厅政治部副主任,宁夏公安文联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