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域篇
·精神文明·
2018年宁夏乡风文明培育与践行发展报告
徐 哲
通过移风易俗的推行,宁夏乡风文明培育工作取得一定成绩,天价彩礼得到一定遏制,农民的人情负担得以减轻、铺张浪费明显减少,村容村貌明显整洁。进入2018年,宁夏培育乡风文明的工作重点转向查缺补漏、补齐短板上。通过“过筛子”,移风易俗贯彻得更加深入。但就宁夏乡风文明建设现状来看,依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乡风文明培育现状
(一)宣传教育持续发力,氛围更加优良
各市县持续发力,采用多种形式,开展移风易俗思想宣传教育工作。一是成立“新时代新民风讲习所”等宣讲团队,深入行政村、农村社区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进一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地生根。二是充分发挥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村镇文化站的宣传作用,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长廊,打造好家风好家训宣传栏,绘制中华传统美德宣传板,以抵制不良风气。三是充分发挥村干部、文化专干的入户宣传作用,将移风易俗融入每一项工作中,通过入户宣传、发放宣传彩页、签订婚丧简办承诺书等形式进行面对面宣传。四是继续发挥新闻媒体的宣传引导和舆论监督作用,不仅利用传统媒体在乡村的影响力宣传移风易俗的优良做法,还利用网络、微信等在农村逐渐成长的新媒体积极推送文明价值观念,传播主流价值,扩大移风易俗在群众中的影响力。
(二)顶层设计更加科学,机制更加完善
宁夏推进移风易俗工作的重点转移到了“查缺陷、补短板”上来。一是广泛征集意见,查找精神短板。2018年3月,宁夏文明委举办“深化移风易俗助力乡村振兴”座谈会,宁夏文明委部分成员单位和有关市、县(区)及乡镇负责人列席会议,就如何在补齐“精神短板”中助推乡村振兴积极建言献策。二是做好顶层设计,强化工作措施。为落实“一个村一个村过筛子”的要求,助力脱贫富民战略,自治区党委宣传部与自治区文明办联合印发《关于深入推进移风易俗做好对行政村“过筛子”工作的实施方案》。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确保到2018年年底,所有行政村建立“一会”(红白理事会)、形成“一约”(婚丧喜庆村规民约),做到有人管事、有章理事、规范办事,为乡村精神文明工作的顺利开展做好机制保障。
(三)移风易俗更加深入,文化生活更加丰富
各市县在贴近民心上下功夫,普遍建立移风易俗工作领导小组,指导乡村的红白理事工作,甄别不良倾向并进行规范。积极创新整改措施,使移风易俗融入百姓生活。
推动移风易俗“过筛子”,找准“短板”。各地市积极贯彻落实《关于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的指导意见》,深入各个行政村、农村社区对移风易俗工作“过筛子”,确保移风易俗工作在基层落到实处,取得实效。在“过筛子”的工程中,深入客观分析各县区在推进移风易俗工作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及原因,护牢“底板”,找准“短板”,有针对性地提出下一步推进移风易俗的工作安排和意见。推动移风易俗工作在各村镇得到进一步落实,切实减轻广大群众在婚丧喜庆和人情往来等方面的负担,不断提升农民文明素质和农村文明程度。
丰富文化生活,提升文化的感染力。各市县结合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和宁夏成立60周年,借力“三下乡”“百姓大舞台”,开展“送戏下乡”惠民文艺演出、广场文化艺术节等群众文化活动,不断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利用新媒体等创新文化活动形式,拓宽文化下乡路径,积极创作编排群众喜闻乐见、形式新颖、特色鲜明的文艺节目、文艺作品等,例如拍摄《还要过日子》等35部微电影,切实把健康文明、积极向上的文化活动送到千家万户。
(四)奖励监督机制更加长效,考核办法更加健全
积极出台移风易俗鼓励办法,选树各类典型,例如“最美致富带头人”“好婆婆好媳妇”“最美乡村教师”“最美乡村医生”“最美村官”及星级文明户、移风易俗模范户等,通过关爱、礼遇及向移风易俗示范典型提供优惠政策扶持,激励农民自觉遵守行为约定。同时,完善文明村镇测评细则,健全美丽乡村考核办法,逐步形成长效机制。
二、乡风文明培育中存在的问题
宁夏采取了多种措施推进移风易俗,目前已经取得显著成绩。但根据调研来看,不同地市移风易俗的成效差别较大,还存在群众积极性不足、村容不整洁依然明显等情况。目前,宁夏乡风文明培育中出现的问题大概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乡风文明培育尚不平衡
首先,乡风文明培育的不平衡表现在地域差别上。天价彩礼、婚丧大操大办以及男尊女卑等是乡风陋习的突出表现,也是近年来乡风建设——移风易俗突出整治的问题。通过红白理事会、乡规民约等措施,天价彩礼、婚丧大操大办、薄养厚葬等不良风气已经得到一定的遏制。但根据调研,这些习俗在不同的乡村依然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是经济发展与天价彩礼等不良乡风成反比。五市中,经济相对发达地区的乡风文明程度明显高于贫困地区,这符合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普遍规律。二是不良乡风呈现出地域性、民族性特征。也就是说经济发展程度相近的地区因文化、民族等的差异,乡风文明程度也存在一定差异。
其次,乡风文明培育的不平衡表现在问题整顿的偏颇上。当下宁夏推行移风易俗的重点在“天价彩礼”“铺张浪费”“薄养厚葬”等问题上,但在乡风培育中也不能忽略其他问题。从矛盾分析法的角度来说,移风易俗抓住了乡村问题的主要矛盾。但在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中,还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像文明意识淡薄、环保意识差、集体意识薄弱等也是严重制约乡风文明培育和美丽乡村建设的因素,要大力整治。乡风文明属于精神文明建设的范畴,看不见、摸不着,“天价彩礼”“铺张浪费”这些突出问题是不良乡风的表征,其治理效果较为明显,但不能说天价彩礼降下来了,乡风文明就已经培育好了。集体意识薄弱、文明意识淡薄的问题潜藏更深、范围更广,像赌博风气盛行、不劳而获思想严重,特别是精准扶贫过程中部分农民表现出的重物质轻技术现象严重阻碍着乡村的发展。由此可见,乡风文明建设不能仅在“天价彩礼”等问题上下功夫,还需要以现代文明、先进文化改变农民的陋习和错误观念,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地改变农民的价值观念,培养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培养懂法知法、责任心强、集体观念重的新时代农民。
(二)农民的积极性尚未充分调动
群众是乡风文明建设的主体,也是乡风文明的受益者。在建设过程中要了解群众需求、尊重群众的意愿,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这样才能激发群众的主动性,自发自觉地接受先进文化的洗礼,破除陋习。在调研过程中,中卫市滨河镇综合文化服务站的专干称,因为受教育水平低,村民们对宣传单、签订村规民约的意见书等很难做到入脑入心,反而一些以方言编排的小品等文艺形式更能促使群众反思,起到寓教于乐的目的。可见,要做好乡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必须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但现阶段乡风文明的宣传工作多是以学政策、学文件、发宣传单等形式来进行,尚未激发群众的积极性。
(三)各部门协作尚有欠缺
乡风文明涉及乡村建设的方方面面,尤其是与乡村教育息息相关,但目前的建设路径中,各部门之间的协作较少,多是各级文明办在主导工作。各乡县目前成立了移风易俗工作小组,但主要作用是监督、督查红白理事会、村规民约的组织、执行情况,尚未起到联系各部门、协调各方、统一用力培育乡风文明的作用。要从根源上解决农民素质不高的问题,显然需要协调各部门,统筹安排资源。
三、乡风文明培育的建议
新时代,文明乡风是现代与传统的融合、城市与乡村的融合、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的融合。这就要求我们在探索培育乡风文明路径时要以系统的、全面的、开放的、发展的、科学的方式方法来进行,不能就乡风而论乡风。
(一)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融合,塑造优良文化氛围
要实现乡风文明就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内涵融入到乡村优秀传统文化中,实现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有机结合,繁荣乡村文化。一是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传统美德相结合,充分发挥优秀传统文化的浸润作用。二是挖掘各村镇的文化资源,打造特色文化村镇。三是通过兴修村志、写回忆录等,挖掘、弘扬乡村民风淳朴、道德高尚的感人故事,重塑乡村礼序。四是繁荣农耕文化。提倡农耕“文化自觉”,增强宁夏上下对农耕文化的保护意识,差别化保护、管理川区与山区、引黄灌溉区与旱地耕作区等不同类型的农耕方式,实现农耕文化的动态性、整体性保护。五是要让村民在享有乡村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享受现代城市文明。
(二)贯彻基层群众自治制度,营造良好政治环境
乡风文明培育中要贯彻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充分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明确政府的宏观调控角色,引导群众自发宣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文明乡风。第一,推举新时代乡贤,组织村民自主开发培养文明乡风的新形式。“红白理事会”“村规民约”的具体内容由群众群策群议,自主商讨,报县一级文明办修缮备案。第二,在村镇集体事务中,引导村民积极参与。由此改变当下乡村正在蔓延的个体利益最大化的思想观念,引导更多村民整体地、公正地、客观地看待问题、解决问题。同时,村民自治也能利用乡村是“熟人社会”的特点,优化村民矛盾处理方式,促进乡村和谐。第三,“政府搭台,群众唱戏”。政府在完善公共文化活动硬件设施后,由群众自发组织文艺活动,宣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传统美德等。鼓励拥有民间技艺的优秀人才参与其中,创作宣扬新文化、新思想的花儿、秦腔,创作新时代惩恶扬善的皮影故事,创作包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统美德故事等的刺绣、剪纸等作品,以群众喜闻乐见的传统文艺形式与文明新风相融合,感染群众。鼓励普通群众参与创作美德故事、反面讽喻案例的小品、相声表演,在表演中加深对优秀文化的理解与认识。充分依靠群众,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使他们主动参与乡村文化、乡风文明建设,促使农民坚定文化自信。
(三)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转型,打牢经济基础
新时代乡风文明培育必须从转变乡村的生产方式入手。根据中卫沙坡头区童家园子的乡风现状可以看出,转变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对培育乡风文明至关重要。转变传统农耕方式,要以村镇的特色资源为基础,促进三产融合,加快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打造田园综合体等现代乡村新型产业。首先,要以政府为主导,摸清各个村镇的资源优势,包括农产品资源(枸杞、甘草、硒砂瓜、灵武长枣等)、自然风光资源(黄河、六盘山、贺兰山等)、农村传统文化资源(剪纸、刺绣等),并对这些资源进行整合配置,规划产品片区,打造专业合作社,开拓品牌化发展路径。其次,夯实农业基础,做强以特色农产品为主的农业经济。利用现代科技,提高特色农产品产量,保证特色农产品质量;以股份合作制形式打造新农村集体合作经济,做强做大特色农产品规模,形成辐射宁夏乃至全国的影响力。再次,将现代休闲文旅、民间演艺、民间工艺等与特色农业进行融合。依托农田、村落、水系、山地,形成农业休闲观光体验带,规划以休闲、观光、农事体验为主的农业精品旅游线路,拉长产业链。
(四)强化农村教育,提升农民素质
新时代的乡风文明建设中,只有提高农民受教育水平,才能从根源上解决不良乡风的各种问题。一是推动农村基础教育,提升农村科学文化水平。在提高乡村中小学教学水平的基础上,还要充分利用乡村公共文化平台,以大学生村官、驻村扶贫干部等受过高等教育的群体为主辅助教学,指导农民的文化课学习。二是加强思想教育,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水平。整合现有的公共文化服务资源,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以农民话语来宣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法律知识等。三是加强业务教育,新型农民要在文化水平提高的同时,提高农业生产素质,学习新科技、新手段,提高种植养殖技能,提高农业收入。
综上所述,新时代,乡风文明建设是乡村振兴的灵魂。它是一项系统的、长期的、开放的工程。既需要发挥群众的主体能动性,也要依靠政府的引导、社会各界的支持帮助。既要持之以恒地实施移风易俗,又要系统地看待乡风问题,拓宽乡风培育路径,切实扼制不良风气。持之以恒、绵绵用力、久久为功,才能打赢乡风文明培育的持久战。
作者简介 徐哲,宁夏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