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社会发展报告.2021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总报告

2020年宁夏社会形势分析与2021年社会发展展望①

李保平

2020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我们有效控制了疫情,经济社会快速恢复,创造了中国奇迹,彰显了制度优势;这一年,我们顶住了外部环境的压力和不利影响,以更加开放的姿态面对困难和挑战,对全球经济贡献率超过30%,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新引擎;这一年,我们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入,法治国家建设扎实推进,取得了许多实实在在的成果,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安全感、满意度持续提升;这一年,宁夏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宁视察讲话精神,全面落实党的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脱贫攻坚取得历史性成就,经济社会发展成效显著,开创了政治稳定、经济发展、社会和谐、基层治理的新格局,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为实现宁夏“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一、2020年宁夏社会发展总体情况

如果说经济建设是做大蛋糕的话,社会建设主要是如何分好蛋糕,解决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利益问题,为经济建设提供动力支持,进一步促进经济的发展。2020年,宁夏社会发展形势总体稳定,社会和谐,民族团结,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显著提升。自治区党委、政府奉行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理念,进一步加大社会建设和民生领域内的投资,充分发挥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法治保障、科技支撑在社会建设中的作用,着力构建社会治理新体系,推动宁夏社会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一)民生领域取得了历史性成就

1.脱贫攻坚任务全面完成,历史性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

宁夏虽然地域偏小,但贫困面较大,长期以来,是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关注的地区。宁夏南部山区“西海固”有“苦甲天下”之称,摆脱贫困、走向富裕是宁夏贫困人口多年的期盼。2020年,宁夏如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实现“十三五”规划确定的目标,取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重大标志性工程的伟大胜利。经过全区各族人民和广大干部的不懈努力,截至2020年11月,宁夏9个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62.4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实现了宁夏历史上第一次“绝对贫困人口”清零的巨大飞跃,彰显了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巨大优势,开启了宁夏扶贫工作和社会建设新的篇章。

2.教育发展成效显著,教育资源均等化持续推进

2020年,宁夏新建扩建城市中小学和乡镇学校70所、校舍35万平方米,改善普通高中学校办学条件45所,安排新建幼儿园40所,统筹下达民办园纾困资金1.9亿元。2020年,宁夏教育事业积极顺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在教育资源“均等化”、“互联网+教育”、教育扶贫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积极成效。一是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取得积极成效。在全国率先出台《关于深化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师生头脑工作实施方案》,加快推进大中小幼德育一体化发展。为夯实高校德育工作基础,自治区党委、政府出台《关于加强高校党的政治建设的具体措施》,有力推进高校德育工作落地落实。二是教育资源“均等化”持续推进。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也是群众普遍关心的民生问题。2020年,宁夏在教育资源下沉,集团化、联盟式、共同体等联合办学的基础上,从招生环节入手,推进义务教育学校免试就近入学全覆盖。严格禁止以各种考试、竞赛、培训成绩证书作为招生的依据,不得以面试、测评等形式选拔录取学生。民办义务教育学校招生纳入当地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管理,与公办学校同步招生,对报名人数超过招生计划的,实行电脑摇号随机录取。三是“互联网+教育”工作取得积极进展。2018年,宁夏被批准为全国首个省级“互联网+教育”示范区,在全国率先建成省级教育资源大平台——宁夏教育云平台,集资源共享、教学教研、教育治理等功能于一体,打破时间、空间的束缚,有效满足全区学生的教育需求。2020年,宁夏进一步统筹和优化义务教育资源配置,完善农村教育配套设施,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城乡共享,弥补农村教育短板,缓解农村薄弱学校教师结构性短缺问题,全面提升城乡教育质量。随着宁夏教育信息化水平的整体提升,为突发的应急教育模式打下坚实基础。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全区组织开展“空中课堂”,近1/4的人口接受在线教育。这是一场史无前例的教育信息化大课堂,既是对宁夏教育信息化水平的一次检验,也促进了宁夏教育信息化水平迈上新的台阶。四是教育扶贫成效凸显。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方式。国内外研究证实,不同学历的人,特别是高中以上与初中以下学历的人,在人生发展各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多年来,宁夏关注贫困地区适龄儿童辍学问题,通过政策支持,保证不让一个孩子因贫失学,因贫辍学。紧盯义务教育有保障,小学六年巩固率100.3%,初中三年巩固率99.8%,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安排营养改善计划膳食资金2.35亿元,下拨学生资助补助经费8.44亿元,资助学生73.47万人。大学是人生的重要阶段。宁夏充分利用财政、社会、信贷等手段,较好地解决了贫困家庭因学致贫问题。实施职业院校内涵建设提升工程,加大对高职院校经费投入和高职学生的补贴力度,为社会培养了大量高技能人才,高职招生突破6万人。强化对农民的技能培训,充分发挥技能培训在农民工就业创业中的作用,助推精准扶贫取得实效。

3.随着企业复工复产,就业形势持续向好

根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于2020年9月16日发布的最新全球经济展望报告,2020年全球经济衰退将达到4.5%,欧元区更是高达7.9%。我国有可能是二十国集团(G20)经济体中今年维持经济正增长的唯一国家,但受疫情影响,第一季度各项指标下降明显,经济面临几十年未有之冲击,其中,就业影响尤为明显。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也是社会稳定的关键。中央提出的扎实做好“六稳”工作,确保完成“六保”任务,都把就业摆在非常突出的地位。2月,我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上升到6%,最高时达到峰值6.2%,后期逐月回落。2020年全国“两会”期间,李克强总理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的就业目标是新增就业900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6%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5.5%左右。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全年1—11月,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099万人,超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2020年初,宁夏受新冠疫情影响,劳动力市场需求和劳动力求职意愿明显减弱,劳动力市场活跃度下降。根据月度劳动力调查结果,2月,宁夏劳动参与率和就业人口比达历史最低点,分别为38.1%和36.3%。3月后,疫情影响逐渐减弱,社会生产秩序逐步正常化,各行业复工复产。同时,随着农忙季节和旅游旺季的到来,市场吸纳就业能力增强,宁夏劳动力市场保持活跃,就业人口比、劳动力参与率均呈V型回升,后趋于平稳。截至11月,劳动参与率和就业人口比分别为63.5%和60.8%,与上年同期基本持平。1—11月,宁夏城镇新增就业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分别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00.7%和114.7%,表明全区经济社会运行稳步回升、持续向好态势进一步明确。

4.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高

根据2019年宁夏经济社会发展公报披露,截至2019年末,全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226.6万人,比2018年末增加10.28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人数194.66万人,增加13.29万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633.74万人,增加7.49万人。其中,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141.11万人,增加9.18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数492.63万人,减少1.69万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97.36万人,增加5.39万人。参加工伤保险人数119.58万人,增加26.26万人。参加生育保险人数94.69万人,增加6.62万人。截至2020年10月底,全区各险种年度参保任务均已超额完成,全区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含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236.97万人、135.98万人、101.7万人、213.73万人,分别完成目标任务的103.57%、111.46%、101.7%、109.77%,参保总人数达到688.4万人,社保基金累计结余258.88亿元(不含失业保险基金)。全区建档立卡贫困人员已参保52.72万人,参保率100%。其中,已领取待遇10.61万人,发放率100%;已代缴养老保险费42.11万人,代缴率100%,实现了建档立卡贫困人员应保尽保、应发尽发、应缴代缴完成率的3个百分百。全区参加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离退休人数57万人,企业退休人员月人均养老金水平达到3236元,机关事业单位月人均养老金水平达到5511元。在疫情防控期间,失业保险制度在确保失业保险金及时足额发放的同时,还通过扩大失业保险受益范围、延长领取期限、提高补贴标准、稳岗返还失业保险金、减免或缓交事业保险费、提供便捷服务等措施,有效抵御了疫情对就业的影响。

5.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健康宁夏取得积极进展

2020年的新冠疫情,在对经济社会产生重大影响的同时,也对宁夏医疗卫生、疾病预防体系以及传染病预防制度机制提出重大挑战。疫情既是政治考验、业务检验,对近年来宁夏医疗系统推进信息化建设成果也是一次全新“体检”。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宁夏全面打赢了疫情防控阻击战,在自身面临疫情严峻考验的情况下,派出多支医疗队驰援国外、湖北,展示了新时代宁夏医护工作者的高超技艺和医者仁心的时代风采。2020年6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开始实施,国家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写入法律,为健康中国建设提供了坚强法治保障。健康中国着眼于大健康、大卫生理念,全方位干预健康影响因素、维护全生命周期健康、防控重大疾病,实施健康中国行动。2020年,健康宁夏行动在实施疾病预防和治疗的同时,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和肥胖,推广戒烟限酒、适量运动、合理膳食、心理平衡的健康生活习惯,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显著提升,认知健康、关注健康、追求健康的生活方式、社会氛围初步形成,为健康宁夏创造了有利的社会条件。同时,2020年,宁夏加大对饮用水、食品、饮料、药品、酒类等关系民生的行业和生产厂家的监管力度,增加巡查频次,有案必查,保证人民群众吃得安全、喝得放心。

(二)统筹推进城镇化与乡村振兴

一般而言,虽然世界各国城镇化过程或有不同,但城镇化是一个国家现代化进程中的必经阶段。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城镇化率不高, 2019年城镇化率首次突破60%,但户籍城镇化率只有44.38%。2020年城镇化率将超过60%,但与发达国家70%以上的城镇化率相比,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城镇化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我国未来发展最具潜力的领域。

1.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高质量推进城镇化建设

在人类历史上,城市的出现往往被认为是文明起源的标志之一,城市的发展也经历了古代城市、近代城市与现代城市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近代以来,我国城市发展加速,形成了许多较大规模的城市,开启了近代城镇化的历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城镇化快速发展,为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打下坚实基础。改革开放后是我国城镇化发展的重要阶段,也是我国城镇化超常规发展的时期,对吸纳农村劳动力、聚集发展要素、改善人民群众生活条件发挥了重要作用。按照国际标准,一个国家城镇化率达到60%,就意味着已经基本实现城镇化,迈入城市社会。宁夏与全国一样,城镇化发展也非常迅速,截至2019年末,宁夏城镇化率为59.86%,虽然低于全国水平0.74个百分点,但与宁夏相对落后的区情相比,成绩依然来之不易。党的十八大以来,宁夏在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同时,更加重视城镇化质量,走出一条高质量推进城镇化的新路子。一是科学规划,不盲目攀比,城市规模发展适中,城市布局更加合理。二是大力发展小城镇,使小城镇成为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第一站,把城镇化建设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三是注重城镇化内涵式发展,着力提升基础设施条件和公共服务质量,把产业发展、扩大就业、增加消费作为城镇化发展的主要考核指标。

2.统筹推进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取得积极成效

城镇化是一种发展要素资源向城市聚集的过程,而乡村振兴是一种发展要素资源向乡村下沉的过程。表面上看来,两者之间相互矛盾、相互对冲。如何处理好城镇化与乡村振兴的关系,最大限度减少公共资源浪费,不但是一个理论命题,也是一个实践课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城镇化、逆城镇化两个方面都要致力推动。城镇化进程中农村也不能衰落,要相得益彰、相辅相成。这为我们正确理解两者关系指明了方向。一是要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高度理解城镇化与乡村振兴的共时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是一条全新的道路,没有底版,也没有模板,更没有翻版,中国的现代化不可能重复资本主义国家现代化的老路,必须立足于中国国情,走出一条高质量城镇化的新路子。农民就业、粮食安全、社会稳定等都是我们在推进城镇化过程中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也是实施乡村振兴的重要理据。二是统筹推进是理解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共时性推进的一把钥匙。城镇化与乡村振兴的核心要义在于统筹推进。统筹推进各项工作是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方法论,也是我们处理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关系应遵循的基本方法。三是要明确乡村振兴是城镇化的一个重要环节,是逆城镇化发展趋势的必然要求。城镇化依然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主要方向,也是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构建体系合理、功能互补的城镇化格局既是城镇化的发展方向,也是乡村振兴的必然选择。

3.乡村振兴与精准扶贫有效衔接,助推精准扶贫可持续发展

2020年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精准扶贫工作也将告一段落。虽然中央屡次提到脱贫不脱政策,扶贫力度不减,并规定了相应的过渡期,巩固精准扶贫成效,但从国家整体宏观政策而言,我们即将进入以乡村振兴提升巩固精准扶贫成果的新阶段,乡村振兴与精准扶贫有效衔接成为一种逻辑必然和现实要求。党的十九大以来,宁夏在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一是做好农村村庄信息搜集和分类工作。2019年,自治区党委农办、农业农村厅、自然资源厅、住房城乡建设厅、发展改革委和财政厅联合印发《统筹推进村庄规划工作实施方案》,全面摸排农村村庄基本信息,按照集聚提升、城郊融合、特色保护、搬迁撤并等分类确定各村庄类型,为实施乡村振兴做好基础工作。二是以“厕所革命”为抓手,大力改善农村环境卫生和人居环境。出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扎实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垃圾治理、污水治理、村庄清洁行动等工作,取得积极成效。截至2020年11月,全区共完成农村卫生厕所改造28万户,建设农村公厕443座,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58%,农民群众“如厕难”问题明显改善。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方面,构建户、村、乡、县四级垃圾治理体系,实现了从保洁人员到收运中转处理,全区生活垃圾得到治理村庄达到95%,开展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村庄川区达到43%、山区达到19%。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方面,全力推进污水治理项目建设,其中2019年组织实施治理项目111个,覆盖农户12万余户,完成川区农村污水处理率达到30%、山区农村污水处理率达到15%的目标任务。2020年,实施项目107个,覆盖农户10万户,项目总投资8.37亿元,开工率达到85.7%。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自治区建制村基本实现道路硬化,自然村通硬化路比重达95%,太阳能热水器实现农户全覆盖,4G网络覆盖率达98%,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90%,农村基础设施得到明显改善。①三是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为抓手,大力实施农村文化富民工程。通过打造融理论宣讲、教育服务、文化服务、科技与科普服务、健身体育服务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平台,改变乡村精神风貌,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落地落实,凝聚起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磅礴之力。截至2020年8月,试点工作已在全区22个县(市、区)普遍推开,涉及141个乡镇562个村(社区),组建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伍1196支,培育特色志愿服务项目301个,开展志愿服务活动10832场,受益群众达47.51万人次,对提升农民精神文化素质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基层社会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进一步提高

社会治理的重点在基层,难点也在基层,只有完善好基层治理体系,提高基层治理能力,整个社会治理才会基础牢固,临危不惧。

1.党中央和自治区党委高度重视基层治理工作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国家治理体系更加优化科学,治理能力显著提升。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为进一步坚持和完善社会治理体系,提高治理能力提供了基本遵循。自治区党委高度重视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为贯彻落实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自治区党委十二届十次全会专门研究加强基层治理工作,出台《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关于完善基层治理体系,提高基层治理能力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为进一步加强基层治理做出明确安排部署。

2.开创宁夏基层治理新格局

时代在变,技术在不断发展,人的思想也在不断变化。治理要与时代同步,才能抓住问题要害,破解治理难题,取得实质进展,所以,新时代对基层治理提出更高要求。社会治理重点是基层治理。为贯彻落实《意见》,保证《意见》精神落到实处,自治区党委针对宁夏基层治理的重点,配套制定乡村、社区、宗教、校园、企业、社团等六大领域治理的“实施意见”,形成“1+6”基层治理政策体系,用于指导基层治理工作,开创了宁夏基层治理的新格局。

3.完善体制机制,保障基层治理制度供给

从以往经验看,基层治理一方面存在制度供给不足问题,导致治理资源稀缺;另一方面,制度执行是基层治理的顽疾,如何提高基层治理绩效和行政效率,是基层治理面临的重大课题。自治区党委十二届十次全会通过的《意见》,针对宁夏基层治理中存在的问题,特别是治理资源不足问题,从工作任务、制度保障、体制机制建设等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内容全面翔实,措施有力,法治化程度高,有较强的针对性、可操作性,必将对推动宁夏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发挥重要作用。

4.疫情防控检验了基层治理成效,彰显了制度优势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对宁夏经济社会生活产生重大影响,在抗击疫情斗争中,基层组织发挥了重要作用。基层党组织是基层治理的领导核心,企业、社会组织、志愿者服务队等都积极参与到疫情防控工作中,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疫情防控态势,不但有效控制了疫情蔓延,而且检验了基层治理能力。更重要的是,通过疫情防控这样一个现实的场景,可以发现我们在基层治理中存在的问题,为下一步做好工作打下基础。回顾疫情防控期间的感人事迹,突击队临阵出发的场景,志愿者无怨无悔的身影,我们深深感受到,正是这一个个鲜活的普通身影,彰显了伟大的时代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勇气。

(四)民族团结谱写新篇章

民族团结是宁夏一张亮丽的名片。2020年,自治区党委、政府全面落实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宗教会议上的讲话精神,民族团结工作迈上新的台阶。全区各族人民,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谱写了一曲新的民族团结赞歌。

1.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一步增强

民族国家建构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征程中一项重大任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启了民族国家建设的新的历史阶段。在民族国家构建的历史过程中,经济共同体、政治共同体与文化共同体的三维建构是民族国家建设的重要方面,虽然它们所要解决的问题有所不同,但都服从服务于民族国家建设的伟大事业。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是国家认同的基础。其中,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文化认同的重要方面,体现为一种国家意识和家国情怀。2020年,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通过强化思想政治引领,深入推进民族团结制度化和宗教治理法治化,宁夏的民族团结工作不但有量的提升,更实现质的飞跃;治理体系不断优化,治理能力显著增强,“两个共同”“三个离不开”“五个认同”思想更加巩固,为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2.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取得实效

自治区十二次党代会提出宁夏要打造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为宁夏民族团结工作指明了方向。民族团结示范创建活动是推进民族团结的重要抓手,为做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自治区成立了统战工作领导小组,出台《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十三五”规划》,制定《关于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的实施意见》等文件,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引向深入。多年来,宁夏坚持每年命名一批先进典型,每3年组织一次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人物评选,每5年召开一次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据不完全统计,宁夏共有国家级示范单位48个、模范集体124个、模范个人148名,自治区级示范单位600个、模范集体789个、模范个人2223名,较好地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

3.宗教治理法治化进一步推进

宁夏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民族团结工作和宗教治理任务较重。从历史与现实的经验看,法治化是做好民族工作和宗教治理的重要手段,也是全面依法治国的应有之义。近年来,宁夏在大力加强涉及民族宗教立法的同时,进一步强化促进民族团结和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制度机制建设,取得显著成绩。通过落实排查化解机制、省际协作共管机制、抵御境外宗教渗透协作机制、领导包抓督办宗教工作机制、宗教活动场所财务审查机制、宗教活动场所民主管理机制等,进一步完善宗教团体内部管理制度机制,对提高治理能力和宗教界自我管理、民主管理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

4.社会持续保持稳定,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条件

秩序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稳定的社会秩序,不但为经济发展创造条件,而且能提升人民群众的安全感,还会对社会生活产生重大影响。民族团结、宗教和谐是宁夏社会稳定的基石,通过民族团结教育和深入开展民族团结创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不断拓展,为社会稳定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社会治安是衡量一个地区社会稳定的晴雨表。2020年,宁夏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打掉涉黑涉恶犯罪团伙118个,抓获涉黑涉恶犯罪嫌疑人2063人,查封、扣押、冻结涉案资产47.3亿元,34名境内涉黑涉恶目标逃犯全部到案。宁夏的涉黑涉恶线索核查成效在全国排名第二位。截至2020年10月底,全区共立命案44起,破案43起,破案率97.7%;公安部规定的8类刑事案件468起,同比下降13.8%,破案率92.9%,同比上升2.7个百分点。紧盯多发性侵财犯罪,侵财类案件同比下降10.8%,破案率36.5%,抓获嫌疑人同比上升33.7%。传统盗抢骗案件同比下降27.8%,破案率45.6%,同比上升4.6个百分点。电信网络诈骗案件7541起,同比上升58.0%,破案数同比上升99.6%,抓获违法犯罪人员数同比上升434.1 %,人民群众对社会和治安的满意度逐年上升。群众安全感是衡量一个社会社会治安水平的重要指标。据调查,宁夏居民安全感普遍得分较高,得分从高到低的领域依次为财产安全、教育安全、人身安全、住房安全、村庄治安、医疗安全、饮水安全、交通安全。安全感得分最低的领域是网络安全,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经验观察基本一致。

二、2020年宁夏社会发展中的挑战与困难

2020年,宁夏社会建设在取得显著成效的同时,也存在一些值得关注和重视的问题与难题。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深入贯彻落实中央有关文件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讲话精神,立足区情国情世情,不断改革创新,转变发展理念,破解发展难题,逐步建立和完善与市场经济相匹配的社会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实现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的良性互动,推动宁夏经济社会发展行稳致远。

(一)经济形势对社会建设提出新挑战

受新冠疫情影响和一些国家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冲击,我国经济发展外部环境发生深刻调整,世界经济不确定性增大,间接地对我国经济发展构成潜在威胁。我国虽然及时控制住了疫情,但产业链和消费的恢复还需要假以时日。宁夏地处内陆,经济总量较小,经济结构单一,抗风险能力较弱,经济形势变动对社会发展的影响较为明显。

1.受疫情和国际经济形势影响,就业面临较大压力

就业是民生之本,也是2020年落实“六稳”要求,确保“六保”任务的重点工作。3月后,疫情影响逐渐减弱,社会生产秩序逐步正常化,各行业复工复产。随着农忙季节和旅游旺季的到来,市场吸纳就业能力增强,宁夏劳动力市场保持活跃,就业人口比、劳动力参与率均呈V型回升,后趋于平稳,从整个就业曲线看,呈现出明显的先降后升态势。虽然随着经济恢复,就业人数逐月增加,但就业形势仍然不容乐观。一是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的矛盾仍未缓解,就业压力仍然较大。二是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就业难与招工难同时出现,反映出在就业观念、教育体制和人才培养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三是重点人群就业形势呈现新的特点,就业压力凸显问题仍然存在。四是政府就业政策不完善,服务能力有待提升。

2.社会保障面临一定的支付压力

疫情期间,为减轻企业负担,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国家实施大规模减税降费措施,延迟企业缴纳社会保险的期限,最大限度支持企业复工复产,为保住市场主体、稳住经济基本盘发挥了重要作用。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减税降费是一把双刃剑,随着政府收入减少、支出增加,特别是像社会保障这样的刚性支出,政府财政面临较大支付压力。加之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到来,社保支出呈逐年递增趋势,导致支付压力逐年增大。2020年宁夏全区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基金预算收入205.38亿元,落实阶段性减免社保费政策将造成当年基金减收22.3%,当期收不抵支,需从基金历年累积结余中弥补,确保待遇发放,社会保险制度和基金可持续性面临挑战。

3.外出打工收入减少,部分脱贫人口存在返贫可能

虽然宁夏脱贫攻坚任务已经圆满完成,但脱贫不脱责任,脱贫不脱政策,防止脱贫人口返贫是当前扶贫工作面临的重要任务。在脱贫攻坚过程中,出现了一个游离于贫困边缘的群体,就是农民工群体,这部分群众的脱贫,受外部经济形势影响较大。从农民的收入结构看,近年来,劳务收入占比逐年增加,有的地方已经为60%~70%甚至更高,新冠疫情使得年初农民工外出打工受到一定程度影响,后期,随着企业工地复工复产,就业率有所恢复。但与往年相比,收入减少已经成为既定事实,部分脱贫群众存在返贫可能,需要引起高度关注。

4.受经济发展大环境影响,居民消费能力有所下降,消费意愿不强,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有限

2019年,宁夏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7.5%,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2.3%,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50.2%。第三产业已经占到国民生产总值的半壁江山。2020年具体数据还没有发布,但在2019年基础上有所增加已成定局。第三产业的快速增长说明,消费成为拉动经济发展的第一动力。2020年,宁夏居民消费仍然保持在合理区间,但与往年相比,下降趋势明显。据统计,2019年12月,国内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8%; 2020年10月,国内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为-5.9%,消费增长动力不足,压力较大。2020年前三季度全体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2222元,同比下降5.6%,增速较上年同期降低15.9个百分点。从消费结构看,八项消费“两增六降”,仅食品烟酒、居住支出有所增长,分别增长13.9%和6.1%,衣着、生活用品及服务、交通通信、教育文化娱乐、医疗保健、其他商品和服务等支出仍呈负增长,其中降幅最大的为教育文化娱乐和衣着,分别下降38.3%和18.4%。分季度看,一季度、上半年和前三季度宁夏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分别下降14.7%、11.4%和5.6%,消费降幅逐季收窄,但与上年水平还差距较大。为扩大消费,特别是推动消费的升级换代,政府出台大量政策,也做了大量工作,如打造夜市街区,鼓励消费升级换代,但受制于收入水平和对未来住房、教育、医疗支出的担忧,居民的消费意愿普遍不高。

5.解决相对贫困问题已经提到议事日程,但还缺少顶层设计

从“十四五”开始,我国将从整体上消除绝对贫困,进入解决相对贫困的历史新阶段。解决相对贫困,根据国际经验,对整个社会经济发展要求更高,也需要更长的历史阶段。当前,宁夏刚完成绝对贫困问题的解决,对相对贫困问题还缺乏认知,政策储备也不足,缺乏顶层设计。整个“十四五”时期,相对贫困治理是“三农”工作的重点任务,需要我们积累经验,在实施“劳动密集型经济增长+人力资本投资+社会保障”战略基础上,不断完善和提升扶贫战略和政策体系,通过包容性增长、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社会保护等制度设计,加大对边缘户的扶持力度,提高扶贫绩效,持续推进扶贫工作不断前行,走向新的辉煌。

(二)民生建设存在短板和弱项

民生问题牵涉到千家万户的利益与幸福,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2020年宁夏民生事业取得积极进展,但与人民群众的期盼和要求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

1.教育问题仍然是老百姓关注的焦点之一

教育是国之大计。从大的方面讲,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之间的竞争,一定是人才的竞争。教育是人才的生产过程,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是发展的首要要素。从小的方面讲,一个家庭、一个人的发展,都与教育程度、教育水平密切相关,教育也被公认为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手段。正因为如此,国家、社会、家庭、公民都非常关注教育,特别是教育公平问题。宁夏教育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一是教育资源均等化水平仍然有待提高,特别是城乡之间教育资源配置还存在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二是由于优质教育资源稀缺,存在群众教育支出负担过重问题。城市孩子报各种补习班,农村孩子在县城租房上学,花费了大量人力财力,对有些家庭造成较重负担。三是教育行政管理水平有待提高,一刀切的管理思维和维稳的政治思维,使得教育管理与教育规律之间张力明显,教育管理部门、学校、教师、社会、家庭之间关系在认识上存在误区,管理上的漏洞引发社会、家庭和教师的不满,影响政府公信力。

2.健康宁夏仍然面临许多困难

健康宁夏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方面共同努力,才能取得实效。从健康宁夏推进情况看,我们还存在许多问题:一是从认识角度看,人们的健康意识、健康理念有待提高,健康不单纯是身体健康问题,还包括健康的生活方式、健康心理等方面。二是健康宁夏建设中引入了大量信息化技术,建设了远程诊疗系统,但受制于人力物力财力约束,特别在基层,存在使用效率不高的问题。三是作为一种公共资源,医疗资源均等化问题仍然存在,医疗资源向大城市大医院倾斜的趋势依然没有改变。四是涉及医疗管理和医疗保险政策的科学性、有效性、可持续性有待进一步提升,制度机制建设还有较大改进空间,药价虚高,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仍然不同程度存在。

3.基层治理多元化格局还没有形成,社会协同作用不明显

一是基层组织承担了许多上级部门职责,导致负担过重,职责定位不准,自治能力也受到一定影响,与人民群众的联系不紧密,反映人民群众意愿不及时、不彻底。二是在基层治理环节,乡村治理、社区治理、宗教治理、校园治理、企业治理、社会组织治理方面问题尤为突出,成为影响政治稳定和发展环境的重要诱因,对宁夏社会稳定和经济社会发展形成隐患。三是对基层治理中的多元主体结构认识存在误区。党的十九大报告和十九届四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都把建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基层治理体系作为加强基层工作的重点。强化社会治理并不意味着基层治理的行政化,行政权向基层延伸也不意味着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弱化,基层治理事务庞杂,不可能由政府一家独自完成,对此要有清晰认识。

4.养老问题日渐凸显,但社会普遍关注不够

人口老龄化是一种事实,也是一种趋势。应对人口老龄化需要从战略角度做出部署和安排。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养老问题逐渐成为一个社会问题,必须给予高度关注。当前,宁夏养老问题虽然不是特别突出,但问题依然不少。一是养老人数与养老机构床位数之间存在较大差距,优质养老机构一床难求问题不同程度存在。二是从中国的历史传统文化角度看,家庭养老仍然是一种较为现实的选择,但家庭养老需要政府政策、社区服务、医疗保健、志愿者服务的配套支撑,在这方面还存在政策缺位问题。三是对失独老人、独居老人、失能老人等特殊群体,我们更多的是给予物质方面的支持,对他们身心健康特别是精神需求问题还没有引起高度重视,政策措施不多。

5.法治社会建设还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

一是法治社会建设还存在一些短板,公民的法律意识、权利意识、义务观念有待进一步提升。二是整个社会的诚信意识,守法观念还存在一定差距,社会征信体系还没有完全建立。三是普法宣传实效性有待进一步提高,普法责任制和普法形式需要进一步优化,普法内容需要进一步创新。四是法治文化建设任重道远,让法治成为一种生活方式还需要较长的时期。

(三)社会不稳定因素依然存在

1.社会治安形势有待进一步向好

据统计,截至2020年10月底,全区各种刑事案件发案率下降,但抓获犯罪嫌疑人同比上升,侵财类案件抓获嫌疑人同比上升33.7%。电信网络诈骗案件抓获违法犯罪人员数同比上升434.1%,嫌疑人数量增长非常快。一降一升,反映了宁夏社会治安形势在稳定中还存在一定隐患,社会治安还存在薄弱环节。特别需要指出的是,随着国家对新疆“三股势力”打击力度加大,“三股势力”存在外溢可能,宁夏将面临国家安全较大压力。

2.由经济问题引发的社会矛盾和纠纷时有发生

经济问题与社会问题具有较为密切的相关性。受世界经济形势不确定因素增加和新冠疫情影响,一些企业生产经营出现困难,引发了一些社会问题。一是受疫情和经济形势影响,拖欠农民工工资时有发生,由欠薪引发的群体性事件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二是非法吸收存款,到期无法还本付息或跑路引发的群体性上访事件,成为新的不稳定因素。三是市场行为引发的矛盾纠纷,对社会稳定构成潜在威胁。四是特殊群体就业困难引发的小规模聚集活动,干扰了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

3.公民法治素养、诚信体系建设和营商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和改善

营商环境是自治区党委、政府关注的重要工作,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2020年,宁夏营商环境有较大改善,许多指标在国内处于领先位置,但也存在一些短板。一是对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认识存在误区,导致政府职能转变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存在放权不实,服务不到位问题。二是行政执法领域存在“最后一公里”问题,行政诉讼案件败诉率高,直接影响法治政府建设成效。三是社会诚信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政府诚信、社会诚信、公民诚信建设存在不同步问题,政府公信力有待提高。四是公民法治素养不高,还没有从传统的权力观念、人际关系中摆脱出来,遇事想法、解决问题靠法的意识还需要进一步提升。

4.民族宗教工作仍然存在短板,法治化治理有待深入

民族宗教工作是宁夏社会治理的重要场域,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出台了许多法规制度,推动了民族工作和宗教治理法治化不断深入。同时,我们也发现,在维护民族团结和宗教依法治理过程中,也存在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一是较为重视法规政策制定,不同程度地忽视了相应的制度运行机制保障,导致基层在涉及民族宗教问题时行政执法存在盲区,不敢管、不会管、不愿管问题较为突出。二是民族宗教工作重心在基层,但对基层在经费投入、人员保障、岗位职责方面供给不足;加之基层事务繁忙,民族宗教工作属于“慢工出细活”,自然会被消解在其他工作任务当中。三是专业化民族宗教工作人员缺乏。民族宗教工作更多的是做人的工作,对工作人员的政治素质、业务能力都有较高要求,在初步解决基层民族宗教专职干事有没有的基础上,提升素质,向好不好、专不专、能不能方向转变。

5.社会的风险意识普遍不强,风险应急处置制度机制存在疏漏

经过近代工业化过程,人与自然的关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人类在不断征服自然的同时,自然界也在无时无刻地不报复着人类。看似人类征服自然的能力在增强,但与此同时,人类社会也迈入了新的风险社会之中,面临更大的风险。除传统的政治风险(主要表现为战争和意识形态安全)、自然灾害风险外,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面临的新的风险不断增加,诸如经济发展风险、社会治理风险、生态环境风险、公共安全风险、公共卫生风险、核泄露风险、安全生产风险、生物安全风险、文化安全风险等都对人类社会生产生活构成严重威胁,发生在2020年初的新冠肺炎大流行就是最好的例证,也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观察公民风险意识和应对风险能力的较好视角。在应对疫情过程中,从初期的慌乱无序、部分公民不配合不服从、社会“硬核”防疫中的非法治现象、各地方政府采取的相关措施,反映出处理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经验的匮乏。

三、2021年宁夏社会发展态势与政策建议

2020年10月,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系统阐述了未来五年乃至十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国家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2021年,作为“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宁夏要全面落实总书记来宁视察讲话精神和十九届五中全会关于“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建议的要求,对标对表做好工作,为建设经济繁荣、民族团结、环境优美、人民富裕的美丽新宁夏,为“十四五”发展开好头、起好步做出新的成绩。

(一)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来宁视察讲话精神,全面贯彻落实自治区“十四五”发展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建议,推进宁夏经济社会发展迈上新台阶

2020年6月8日至10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宁夏视察指导工作并发表重要讲话,提出宁夏要走在全国前列,努力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为宁夏新时期推进各项工作指明了方向。在刚刚闭幕的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十二届十二次全会上,审议通过了《中共宁夏回族自治区委员会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十四五”时期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在经济方面,提出经济实力明显提升,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个百分点,改革开放明显突破,营商环境走在全国前列;在社会文化建设方面,提出民生水平明显提高、社会文明明显进步,居民收入水平走在西北前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全民思想道德素质明显跃升、科学文化素质持续上升、身心健康稳步提升;在生态建设方面,提出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森林覆盖率达到20%,空气环境质量稳定达到国家二级标准。这些新要求,为宁夏经济社会发展擘画蓝图的同时,也对经济社会发展提出明确要求,是2021年乃至今后一个时期宁夏经济社会发展的总抓手。

(二)充分发挥社会政策的导向作用,做实做细做好民生工程

民生是最大的政治。2021年,自治区党委、政府将以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引,全面落实自治区党委十二届十二次会议提出的各项任务,推进宁夏的民生建设迈入新的发展阶段。

1.切实解决教育公平问题,打造高质量教育体系

大力实施基础教育质量提升工程,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是自治区“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所确定的重要任务。基础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居于基础地位,只有高质量的基础教育,才会为高质量的教育体系奠定基础。发展好基础教育,涉及教师、学生、课程、管理、社会、家庭等诸多方面,需要久久为功才能显出成效。当前,影响基础教育质量整体提升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教育资源配置问题,如何把优质教育资源均等化做实做细,发挥真正作用,是提高基础教育质量的重要环节,也是从根本上解决教育公平问题的途径。教育资源均等化并非是单向地往基层延伸的问题,在城市中,教育资源公平配置也非常重要,任务也非常艰巨。大力实施基础教育提升工程,虽然重点在基层,难点也在基层,但关键点还在于科学的制度设计和政策支撑。建设高质量的教育体系,需要在观念更新的基础上,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巩固基础教育成果并不断提升,进一步完善幼儿教育体制机制,彻底解决上学难、上学贵问题,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优质人才保障。

2.关注全民健康,推进全民健康水平提升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民小康,健康是小康的重要基础。2021年,我们将在告别绝对贫困的基础上,全民健康水平会有一个大的跃升。一是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全民健康工程,全民健康水平提升工程已经成为宁夏“十四五”规划提出的“四大行动”计划之一。随着“十四五”规划的实施,全民健康水平将会不断提升,与发达地区之间的差距将会逐渐缩小乃至持平。二是人民群众的健康意识和健康理念将会不断提升。经济快速发展和收入的不断增加,人们更加关心自身的健康问题,随着健康知识的普及,人们对健康的理解也在不断深化,身心健康、运动健康、养生健康等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主题,健康的生活方式将会成为更多人的选择。三是政府投入将对提升宁夏全面健康水平发挥重要作用。在宁夏“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建议中,提出在整个“十四五”规划期间,宁夏基本公共服务水平要达到全国中上水平。要实现这一发展目标,政府财政资金将会大量投入全民健康领域,对推进全民健康水平提升将发挥重要作用。

3.进一步建立健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社会建设水平

社会保障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事关社会稳定大局,事关经济社会发展。2021年,宁夏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将会进一步完善,保障水平将会进一步提高。一是落实“十四五”规划任务,全面推进社保制度改革和全民参保计划,进一步强化社会保险政策落实,加强基金安全防控。二是优化经办服务流程,积极推进社保信息化建设、数字化转型,推动更多社保业务多渠道便捷办、网上全程可办、“跨省通办”。三是推进第三代社保卡扩展跨部门“一卡通”应用和“一卡通”创新应用示范省区建设,加强社保经办基础管理,不断提升社保经办服务效能。四是继续做好特殊群体的社会保障工作,发挥社会保障的兜底作用,助力乡村振兴。

4.全面促进消费,积极推动消费升级,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

整个“十三五”期间,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超过60%,在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如何进一步扩大国内消费市场、优化消费结构、提升消费水平就显得格外重要。从目前情况看,随着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居民消费信心和消费能力得到一定程度释放,但与2019年相比,还有较大差距。2021年,随着经济逐渐恢复,居民消费也会恢复正常,并在一定时期有较大提升。在国家和自治区“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建议中,均对消费给予高度关注,提出了许多消费导向的政策,全面促进消费、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顺应消费升级趋势,提升传统消费,培育新型消费,适当增加公共消费,同时,通过促进经济发展、扩大就业,增加居民收入,发挥社会政策稳定预期的作用,推出鼓励消费政策,使老百姓有钱花、方便花、敢花钱,才能形成有效消费市场,真正把消费市场做大做强。

5.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创造条件扩大就业,积极鼓励创新创业

就业是民生之本,没有高质量的就业,就没有高质量的民生。自治区“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建议把推进就业特别是高质量就业放在非常突出的地位,强调要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可以预见,2021年宁夏城乡居民创业就业将会出现较大幅度增长的局面。一是宁夏经济发展基本面为就业夯实了基础。经济增长速度高于全国平均增速1个百分点的经济发展目标,为稳定就业打下坚实基础。二是宁夏“十四五”期间通过实施“十大工程”项目,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为就业注入强劲动力。三是通过就业政策、创业政策、社会保障、基层社区治理等政策体系,为就业增长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推动就业人数、就业结构、就业质量的较大提升。四是对互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要适度,防止所谓“创造性毁灭”,要考虑到疫情背景下就业实际和阶段性发展特征,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避免新技术过度使用而淘汰更多劳动岗位,加剧就业难度,增加就业压力。

(三)不断完善治理体系,以治理体系现代化推进治理能力现代化

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发展目标,标志着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现代化成为法治国家建设的重要任务。

1.夯实基层治理体制机制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础,也是国家治理的难点与重点。基层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体现了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效度,具有重要的标志性意义。2021年,宁夏基层治理将会进一步深入。自治区党委十二届十次全会通过的《中共宁夏回族自治区委员会关于完善基层治理体系提高基层治理能力的若干意见》,针对宁夏基层治理中存在的问题,从任务、制度、体制、机制等方面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落实好自治区党委十次全会精神,是2021年宁夏基层治理的重要内容,必将对推动宁夏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发挥重要作用。

2.完善治理主体结构,推动形成党组织领导的多元治理格局

党的十九大报告在谈到社会治理时,提出加强社会治理制度建设,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制,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在基层治理中,要理顺法治、德治、自治的关系,更好发挥党组织领导的多元主体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防止基层治理行政化趋势。另外,2021年宁夏基层治理,将更加重视制度机制建设,在政策落实上下功夫,保障中央和自治区有关规定在基层不打折扣、落实落细,让人民群众更加有获得感。

3.关注互联网空间治理,打造法治化网上空间

互联网在方便人们交往交流的同时,也产生了各种各样的弊端和问题,如何加强对互联网的治理,维护广大人民群众合法权益成为摆在我们面前一项重要任务。2021年,随着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共同建设,网络法治化程度将会有一个较大提升。一是网络治理的法治化、制度化水平将会不断提升。2020年3月,《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开始实施,《规定》坚持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明确了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的根本宗旨、责任主体、治理对象、基本目标、行为规范和法律责任,为依法治网、依法办网、依法上网提供了明确可操作的制度遵循。二是对人民群众各项权利的保护将会更加有力。网络不是法外之地,必须遵守国家法律法规。2021年,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实施,对公民权利特别是隐私权的保护会更加完善,力度会不断加大。防止大型科技公司对信息技术的垄断,形成对公民权益的侵犯,坚决制止网络暴力、网络色情,是互联网监管应重点关注的方向。三是网络服务会更加便捷高效,服务会更加精准。加大对网络数据搜集、储存、应用管理,防止公民个人信息泄露。在网络服务方面,当前存在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是对老年群体关注不够,无纸化、非现金化以及各种APP的普及应用,给老年人生活带来诸多不便,老年人被边缘化趋势明显。网络服务在快捷高效的同时,照顾到社会不同年龄、不同层级社会成员的关切,实施更加精准、更加人性化的服务,是进一步优化网络治理需要努力的方向。

4.努力做好《民法典》的实施工作,推进法治社会建设

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这是我国法治建设中的一件大事,作为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基础性法律,将为保障公民权利、规范公民行为发挥重要作用,也为法治社会建设提供基本法律遵循。《民法典》共7编1260条,分为总则、物权、合同、人格权、婚姻家庭、继承、侵权责任,以及附则,是一部涵盖整个民事领域、各种民事活动的基础性法律规范。随着2021年1月1日《民法典》开始实施,宁夏社会建设法治化程度将进一步加深,公民的人身权益、财产权利和人格权益将会受到全方位保护,公民的行为也将受到法律的规制。我们将迎来一个新的《民法典》时代。

5.统筹推进民族宗教治理法治化进程

统筹推进各项工作是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方法论。从经济现象着眼认识复杂的社会现象,包括民族宗教问题,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方法。经济建设解决的是做大蛋糕问题,社会建设解决的是利益分配问题,政治建设解决的是政治权利以及国家认同、公民意识问题。民族宗教问题的解决与政治、经济、社会建设关系密切,它们都属于民族宗教治理的基础性工程。同时,也要看到,民族宗教也是一种文化现象,民族宗教文化对社会秩序和社会生活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从文化视角看待和认识民族宗教问题,研判民族宗教问题治理的文化进路,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是新时期统筹推进民族宗教治理的新视角和新要求。实际上,政治法律共同体的建设也为文化共同体以及文化认同奠定了政治法律基础,构成民族国家建设的重要内容,也必然是统筹推进民族宗教治理的重要内容。

(四)做好乡村振兴与精准扶贫的有效衔接工作,持续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乡村振兴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在全面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后,如何做好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是进一步巩固脱贫成果,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基本实现农村农业现代化的重大任务。中共中央《建议》提出,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推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宁夏“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建议也提出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夯实农业发展基础,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持续深化农村改革,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中共中央《建议》和自治区党委十二届十二次全会精神,为我们做好农业农村工作,实施乡村振兴指明了方向和具体路径,是我们下一步推进乡村振兴工作的行动纲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乡村振兴与精准扶贫有效衔接牵涉到方方面面,我们认为,以下几个方面可能是我们在2021年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必须要给予高度重视的。一是要扎实做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规划以及实施工作。乡村振兴不同于精准扶贫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在质和量上都有显著区别。乡村振兴是精准扶贫的“升级版”,但又不可能有像精准扶贫一样的规模,实际上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因此,做好乡村振兴规划和落实工作,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基础。二是政策延伸、转化与联通。主要是将以前以精准扶贫为目的的产业政策、转移支付、就业支持、易地搬迁等政策融入到乡村振兴战略中,保持政策的相对稳定性、连续性。三是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最大限度减少城乡差距。基础设施条件和公共服务水平是衡量城乡之间差距的最大变量,也是影响乡村振兴的重要原因,只有实现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均等化,乡村振兴才能够真正实现,对此中共中央《建议》有明确要求。四是产业布局与产业发展要衔接。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工程,只有产业兴旺,才能最大限度地聚集人流、物流、现金流,为乡村振兴夯实基础。要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为底线,实施农业振兴,推进农业现代化。通过发展县域经济,提升农村工业化水平,形成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格局。五是要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增强内生动力是做好“三农”工作的基础,也是乡村振兴的必然要求。要在农村人才振兴上下功夫,在推动农民科技文化素质提升的同时,关注农民人素质养成和人文环境打造,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

结 语

即将到来的2021年,是我国“十四五”发展规划实施的开局之年。受疫情冲击以及国际政治经济不确定性因素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出现新的特征,面临新的挑战。中共中央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建议和自治区党委十二届十二次会议精神,为我们谋划了整个“十四五”乃至更长一段时间内经济社会发展蓝图。随着2021年的到来,“十四五”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正式开始进入实施阶段,开启了我国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新的征程。虽然面临许多困难,但我们也应看到,中国经济有强大的活力和韧性,有14亿人口的庞大消费市场,有近4亿中产阶层,有世界上最强大最完整的工业门类和制造能力,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没有任何势力能够阻挡中国人民前进的步伐。只要我们一张蓝图绘到底,不断提高驾驭各种风险挑战的能力,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自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持之以恒推进改革开放,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宁夏的经济社会发展一定会取得更大成绩,宁夏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作者简介 李保平,宁夏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法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①本文在写作时参考了本书部分篇章有关数据。

①周一青. 宁夏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取得“三个明显改善”[N]. 宁夏日报,2020-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