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举凡学术研究,大抵佥以积累资料为初始。北京大学著名宋史专家邓广铭先生早就总结出历史研究必需的四把钥匙,即职官制度、历史地理、年代学和目录学,为初学者通过广泛搜集史料和精细分析史料进入学术门径提供了指南。尤其是“目录学”,堪称进入史学门径的第一把钥匙。清代硕儒纪昀领四库馆臣编纂的大型解题书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不啻为中国古典目录学的集大成之作,对誊录入库的3400余种图书和抄存卷目的6793种图书全部写出提要,以利阅读,数百年来学人无不受其恩惠。
今天,摆在我们面前的这部由宁夏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张君玉梅女史撰写的《民国时期宁夏文献提要》,其状虽不能与《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相提并论,然揆其基本思路与学术功用,则不无异曲同工之处。据本人所知,十余年来,张君及其同事不惮劳烦,陆续从全国160多个馆藏机构(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等)及私人收藏者手中共搜集到300余种民国宁夏文献,并陆续以全文影印的方式公刊于世,编印《民国时期宁夏文献集成》著作类26册、政报公报类20册、续编类10册、文选类10册,真煌煌巨制 也。
民国宁夏文献不乏学术珍品,《宁夏水利专刊》具有珍贵的历史文物价值;民国34年出版的黄震中编《宁夏机械工业 》(建设丛书)全面介绍宁夏面粉、造纸、机械、纺织等工业情况,是研究抗战时期宁夏工业情况的重要史料。民国时期宁夏所修各种志书无虑十余种,作为民国宁夏首部省志的《朔方道志》以其资料翔实、体例完备而深受学界推崇。1942年底铅印出版的《十年来宁夏省政述要》,更是一部大型综合性资料集,保存了大量的宁夏民国时期资料,为后人研究民国时期的宁夏提供了有利的学术资料价值。
民国宁夏政府公报也属难得一见之物。政府公报乃政府机关出版发行的以登载法令、方针、政策、宣言、声明、人事任免等各类政府文件为主要内容的连续出版物,颇类古代的“邸报”(又作“邸钞”或“朝报”)。作为连续性的政治出版物,政府公报在民国时期正式登上历史舞台。宁夏地处边陲,政府公报出现较内地为晚,始于1929年之建省,兹后一直绵延不断,直至1949年9月。建省后的宁夏,尤其是1933年3月马鸿逵宣誓就职任宁夏省主席后,连续推行了17年的独裁统治,政局相对稳定,这一态势为政府公报的连续刊行创造了稳定的外部环境,职是之故,大量的政府公报得以在宁夏刊出。这些文献从政务的视角真实地记录了“民国宁夏”的历史进程,具有十分珍贵的历史价值。
目前图书馆藏的各历史时期的各类文献中,民国时期文献面临自然消亡与人为流失的双重保存危险,如果亡佚不仅是文献本身和文化的缺失,也会造成史料断链、文献断层,对于后人的学术研究有一定的障碍。位于西北边陲的宁夏经济文化相对落后,民国时期历史文献留存甚少,且散存于各藏书机构中,对学术界的研究利用造成极大不便。单就这一点而言,张君及其同仁所做的文献搜集整理保存工作就足资称道。
按照通常的思维,一个刚过而立之年的美女学者能够做到这一步已非易事。书成,当高枕矣。然,张君的学术步伐却丝毫未见停滞,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以系列出版的丛刊资料作为基础,进而编纂完成这部《民国时期宁夏文献提要》,著录文献主要内容与版本流变等事项,在为当代宁夏民国史研究公刊珍贵档案的同时,进一步为学者研究利用这批史料提供方便法门,利益天下学人。兹赞此举金针度人,学术津梁,岂有过哉?
张君书成,嘱我写几句话,以志友谊,并有向学界推荐之意。本人虽研究西北历史文化有年,但重点在于古代,至于“民国宁夏”这一领域实属门外汉,本无置喙余地,但友情难却,辞之不恭,故而爰赘数语,权充为序。
杨富学
2020年8月17日于兰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