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视我的父亲
雷宏波
我的父亲是1937年出生的,是一名转业军人。当兵的生活我真的是不知道,但是我知道他是如何做好一个父亲的。
忽然间想起我的父亲今年80多了,要在父亲有生之年写段文字,念给他听。
很小的时候,每年夏天父亲都会带我们到十几公里外的园林场去打沙枣,他的装备就是一辆大永久自行车,还有几根竹竿、几根布条和一大块儿塑料布。车子前面带着我两个弟弟,我坐在后面。到了以后,父亲在树下铺好塑料布,我们三人在上面坐下,吃着饼子喝着水,父亲把几个竹竿绑在一起,接成了一个长杆开始打沙枣,我们就在塑料布上捡沙枣,玩尽兴了,父亲又带着我们骑车赶回家。第二天,我们会把这些沙枣分给同学们吃,分给邻居亲戚们吃。我们只记得那是快乐的郊游,却从未想过父亲的辛劳。后来隔壁的叔叔也要跟父亲一块儿去,那年夏天他去了,前面带着他儿子,后面载着他女儿,结果去了一趟以后再也不去了,说太累了,而父亲一直坚持了好多年。
父亲的工作,有时候要到山里去送货。如果车上有空座,他就会带我或弟弟去。趁司机卸货的工夫他会带着我,指着对面的山,让我大声地喊,至今我还记得声音回荡在山中那种奇妙的感觉。单位到黄河边去劳动,他也带上我,告诉我黄河怎么拐弯,还吓唬我黄河决口了,让我快跑,我匆忙跑着离开时,回头一看父亲正站在河边大声地笑着。
有亲戚在粮库开车,父亲就求他啥时去银川把我们几个带上,去看看中山公园、迎宾楼、新华街。于是有一次,我们就坐上卡车到了银川,我只记得一路呕吐,但也知道了什么是迎宾楼,什么是迎宾楼的好吃的,也多了一种对银川的向往。
那个年月,我们不知道什么叫旅游,但父亲却带着我们游了很多地方。
每年的端午节、中秋节、腊八节,我们总能吃上自己家做的应景食物。端午节我们吃到了父亲包的粽子,中秋节我们吃到了父亲打的月饼,腊八节我们又吃到了由十多种原料做成的软软糯糯的腊八粥。至今仍记得有一种叫红茶菌的东西,夏天到了,当我们冒着酷暑回到家的时候,喝着凉凉的酸甜的茶水,那味道至今还记得。
六一儿童节,我的红缨枪是班里最漂亮的。父亲先把样子做好,全部刷上了银色的油漆,然后用红色的塑料条斜斜地旋转在上面,还做上了红色的璎珞,所以我的红缨枪是最美的啦!
弟弟三年级的时候,父亲不知从哪里弄来一本围棋书,他想让我们也学围棋,可是跑遍了整个县城也没有买到围棋。父亲从旁边轴承厂那里捡到了一些小圆铁片,一部分涂上白色的油漆,一部分涂上黑色的油漆,棋子做够后拿两个小盒装上。在父亲的引领下,弟弟先后学会象棋、军棋和围棋。父亲还把他在部队里学会的吹笛子和吹口琴的技艺教给了弟弟。现在有时候看到弟弟吹着口琴给女儿伴奏唱歌的场景,我忽然感觉这就是父亲的影响。如今弟弟对自己孩子的那份呵护,那份陪伴,就是来自父亲的言传身教。
记得上小学的时候,父亲不顾母亲的反对买了一个电子管收音机,那可是个大家电呢。收音机带给我们的快乐太多了,那时的我们,每天中午吃饭的时候就能在“蚕豆皮鞋咔咔响”和“上回书说到”中懂了些天文地理和历史人文知识。
小时候,每天早晨6点多,总有城郊的孩子大声喊着“苦苦菜”叫卖,父亲常出去,用5分钱买两个已经烫好的苦菜团子,他说这些孩子卖完还要赶紧上学呢。我装修房子时,父亲告诉我,别和受苦人讨价还价。房子装好后,买了花往楼上搬,我刚和师傅还价,儿子就在旁边说:“不要和受苦人讨价还价。”我吐吐舌头,尴尬地笑了。
那个年月,我们尽管不知道什么叫作素质教育,但其实父亲已经让我们有素质了。
生活中随便想起一件事,都饱含父亲对我们的关爱。
父亲的单位女多男少,重活脏活父亲干了很多,但从未听他抱怨过,因为在他眼里,生活是那么美好。“现在的生活是最好的啦!”“别给我买衣服,衣服穿都穿不完”是他的口头禅。
回首父亲与我们相伴的日子,我真切地感到,一个父亲,就算他一辈子没给你讲过一道题,查过一次作业,但他的品行将影响你一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