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研究综述
1.1 研究区水资源条件
1.1.1 黄河干流宁夏段水资源特征分析
(1)降水稀少、南北相异较大 宁夏地处内陆,远离海洋,位于我国季风气候区,冬季受蒙古高压控制,正当冷空气南下之要冲,夏季处在南季风西行的末梢,形成较典型的大陆性气候特征,区内降水量稀少,多年平均降水量仅为289mm,不足黄河流域平均降水量的3/4,不到全国平均降水量的50%。
受地势影响,宁夏地区降水特征呈由南向北逐渐递减趋势。2013年,南部山区(六盘山)降水量在800mm以上,而北部黄河两岸不足200mm,实测最大最小降水量相差达20倍。
(2)灌溉渠系发达、退排水沟渠纵横交错 宁夏位于黄河中上游,黄河自宁夏中卫市南长滩进入宁夏境内,蜿蜒于卫宁平原和银川平原,至石嘴山市头道坎北麻黄沟出境,全长397 km,占黄河全长的7%。宁夏地区河湖水系分布,以黄河干流为主体,自上而下沿程有清水河、苦水河、都思兔河、红柳沟及黄河两岸河沟汇入黄河,同时因引黄灌区取排水需要形成了发达的灌溉渠系和纵横交错的退排水沟体系。
(3)本地区水资源量十分匮乏,过境水资源条件丰富 宁夏水资源由本地地表水资源、地下水资源和过境水资源组成,其中宁夏全区当地水资源总量约为11.633亿m3,多年平均过境水资源量306.8亿m3,本地水资源量仅占全区水资源总量的3.79%。宁夏地区本地水资源量十分匮乏,区域内经济社会用水主要依托黄河干流的过境水资源量,本地区多年平均当地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为4.5亿m3,同时可耗用黄河干流水资源量37亿m3 (根据1987年国务院黄河水量分配方案),故宁夏可利用的水资源总量为41.50亿m3。
(4)黄河干流宁夏段水质水量差异受灌溉季节与非灌溉季节影响明显 宁夏地区多年平均年径流量约为9.49亿m3,年均径流深18.3mm,且年径流地区分布很不均匀,引黄灌区不足3mm,且70%~80%的径流均集中在汛期。引黄灌区退水沟渠的水量主要由两部分组成:基流和农田退水,其中基流由城镇生活污水、工业企业废污水和山前平原区通过地下补给退水沟的水量组成,农田退水由灌区退水和汛期形成的少量降雨径流组成。非灌溉季节排入黄河干流的水量多为基流,其水质总体反映了灌区点源负荷排放情况,与黄河干流的水力联系为单向补给;灌溉季节进入黄河干流的水量以灌区农田退水为主,其水质总体反映了灌区农田利用上游黄河水后退水携带的非点源负荷情况,与黄河干流的水力联系:从黄河上游取水,经黄河两岸灌区使用后的剩余水量再进入取水口的下游河道。
1.1.2 研究区水资源利用情况分析
根据宁夏回族自治区2013年水资源公报资料统计,2013年全区取水总量为72.127亿m3,其中地下水5.559亿m3,当地地表水0.764亿m3,引、过境黄河水量为65.638亿m3,污水处理回用量为0.166亿m3。2013年全区耗水总量35.368亿m3,满足黄河流域水资源量统一调配的分地区总量控制方案要求,其中地下水消耗量2.590亿m3,过境黄河水消耗量31.909亿m3,中水回用量0.166亿m3,当地地表水耗用量为0.703亿m3。分行业耗水量中,农业耗水量为31.352亿m3,约占总耗水量的88.65%;工业耗水量为2.965亿m3,约占总耗水量的8.38%;农村人畜耗水量为0.631亿m3,约占总耗水量的1.78%;城镇生活耗水量为0.420亿m3,约占总耗水量的1.19%。农业是宁夏地区水资源消耗的绝对主力,同时结合宁夏地区农田灌区粗放式的水资源利用方式,表明宁夏地区水资源利用量及利用效率均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
1.1.3 黄河干流宁夏段出入境水量变化分析
基于2001~2012年出入境水文资料统计,黄河干流宁夏段多年平均入境水量为260.72亿m3,出境水量为226.43亿m3,区间河段耗用的黄河干流水资源量约为34.29亿m3,符合“八七分水方案”中的宁夏配额(≤37亿m3)。受黄河干流宁夏段卫宁灌区和青铜峡灌区引水(青铜峡库区以上河段年均引水流量为211.73 m3/s)和灌区农田退水(从黄河干流石嘴山河段再次回归黄河的流量为102.99 m3/s)影响,从而出现黄河干流宁夏段入境断面流量最大(826.75 m3/s)、青铜峡断面流量最小(615.02 m3/s)、出境断面流量较青铜峡断面显著增加(718 m3/s)的沿程水文变化特点。
受宁夏地区美利渠、七星渠、青铜峡河东与河西总干渠等取水影响,从3月下旬开始灌溉引水,黄河干流宁夏段入境水量开始大于出境水量,6月流量差值高达370 m3/s, 8月灌区因有效降水量增加,出入境水量差异缩小,随着引黄灌区农田退水逐步回归下游段,且灌区退水过程明显滞后于黄河干流水流(灌区引水过程与退水过程存在的一定的相位差,大致相差5~15天),从而致使9月、10月和12月的石嘴山出境断面流量较入境断面水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