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宁夏枸杞栽培的现状
枸杞作为我国传统的中药材,同时作为防风固沙和改良盐碱地的先锋树种,具备生态、经济、社会三位体的显著效益。自20世纪60年代后期,通过广泛引种栽培,逐步形成了宁夏、内蒙古、新疆、河北、湖北、青海、西藏等枸杞产区,同时也辐射到东北三省、华中、华南等地区。随着气候条件的变化和栽培技术的改进,枸杞的道地产区范围有所扩大。
宁夏作为枸杞原产地,截至2017年,全区枸杞在册种植面积100万亩,枸杞干果产量18万t,综合产值150亿元。以中宁为核心、清水河流域和银川北部为两翼的“一核二带”枸杞产业格局已初步形成,宁夏已成为全国枸杞产业基础最好、生产要素最全、品牌优势最突出的核心产区。
根据相关资料,1996~2016年,宁夏枸杞种植面积增加了33倍。在2000年以前的5年间,增长了3.9倍,平均每年的增长率为77%;2000~2005年增长了2倍多,年均增长率40.6%, 2005~2010年,增长了0.75倍,年均增长率为15%;2010~2015年,年均增长率回落到个位数的5.7%(图1-1)。2005~2010年面积增加了近3.8万hm2,年均增长43%。
图1-1 1996~2016年宁夏枸杞种植规模发展情况
在产量方面,从1952~2000年,宁夏枸杞产量从141t增加到了4 820t。20世纪70年代以前,总产量一般在300t以下,比较低的1952年、1962年的产量仅为141t、147t,1958年统计数据为502t;1975~1984年,产量在253~647t波动;1985~1995年,产量在635~1261t波动;1996~2000年,总产量波动于1155~4820t。2001~2006年,枸杞总产量从18 450t增加到65 000t;2007年,降到57 600t。变化趋势如图1-2所示。
图1-2 2001~2016年宁夏枸杞总产量增长趋势
在枸杞质量标准制定及质量安全体系建设方面:宁夏于2016年审核并通过了《再造宁夏枸杞产业发展新优势规划(2016~2020年)》,实施异地维权打假,建立健全枸杞安全质量标准体系、监督监管体系,质量追溯体系和市场流通体系,有效提升了宁夏枸杞品牌形象和产品形象。
另一方面,科技创新有力支撑了宁夏枸杞产业的快速发展,枸杞种质创新与遗传改良科技创新团队在枸杞种质资源创新与利用、良种培育及配套栽培技术、功能基因克隆与有效成分分析、提取与鉴定、枸杞产业化基地规划与建设、枸杞产品贮藏保鲜与生产工艺开发、枸杞产业化发展战略等领域开展攻关与研究。该团队成立以来,共争取各类科研项目多项,自主培育枸杞新品种10多个,新审定宁杞7号、宁杞5号、宁农杞9号等枸杞新品种10多个。宁夏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枸杞植保创新团队通过科技攻关研发了以生物防控技术、农药高效减量技术、化学农药安全使用技术和监测预报技术为一体的枸杞病虫害“五步法”安全防控技术。制定了7项操作性强的技术标准,研制出3个具有自主产权的生物农药,集成建立了枸杞病虫害监测预报及安全防控技术体系。有效控制农药残留,保证产品质量安全,提高市场竞争力,推动枸杞产业提质增效。国家枸杞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联合农业部南京农机所、枸杞研究所、宁夏大学机械工程学院、西北轴承厂建立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经过联合攻关,围绕枸杞建园、施肥、打药、除草、采摘、修剪等生产环节,研制出枸杞植保机、施肥机、除草机、定植开沟、枝条还田、旋耕碎土、采摘机等枸杞专用设备10余种类型,建立的适宜于机械采摘和机械作业的枸杞农机农艺融合栽培新模式,在不同枸杞种植基地进行了示范应用,显示出了很好的效果。田间试验表明,枸杞系列专用机械的研制应用极大地提高了枸杞生产机械化作业水平,田间作业效率提高了30%~40%。
在品牌打造与深加工方面,2015年,宁夏枸杞加工企业160多家,总产值24亿元,营业收入20亿元,枸杞加工转化率达到15%。2016年12月,宁夏推进枸杞产业发展提升领导小组分别命名本区百瑞源、宁夏红、早康、沃福百瑞、杞动力和福寿果等6个品牌为首批“宁夏枸杞知名品牌”。百瑞源标准化枸杞示范基地、宁夏杞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枸杞基地、宁夏农林科学院枸杞研究所枸杞基地、宁夏源乡玺赞生态枸杞庄园、宁夏大地生态中宁红梧山现代枸杞高新技术试验示范区暨道地中药材GAP认证基地和宁夏润德庄园6个基地为首批“宁夏枸杞优质基地”。2016年,在河南驻马店举办的第十九届中国农产品加工业投资贸易洽谈会上,宁夏源乡枸杞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的“玺赞”牌枸杞获枸杞“金质产品奖”。2017年,在河南驻马店举办的第二十届中国农产品加工业投资贸易洽谈会上,“圣峰百年”牌苦水枸杞获金质产品奖;“杞之龍”牌中宁枸杞特优、“御萃坊”牌枸杞(特优级)、“玺赞”牌原乡上品枸杞获“优质产品奖”。适宜的气候条件和传统的生产技术,再加现代科技的有效支撑,使宁夏枸杞在加工性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加工技术更为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