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一、《红楼梦》诗词研究之因
《红楼梦》这部文学巨著的诗词属中华古典诗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红楼梦》诗词有诗词的共性,也有其个性。我们研究的是它的特性。它有《红楼梦》的梦幻性风格,有《红楼梦》朦胧的意境,还有娴熟自然、平淡写实的诗词韵律,特别是律诗的黏对格律和拗救规则,都值得欣赏,都需要仔细研究。今天,新时代的读者在阅读《红楼梦》著作和欣赏《红楼梦》诗词的时候,还有一些文字认知上的障碍和格律上的盲区,特别需要对18世纪的民主启蒙思想进行注解。近几年中华大地上涌现的“我有一壶酒”续诗热潮及《中国诗词大会》《中华好诗词》节目的热播等一场场诗歌热潮,体现出人们对中华传统文化,尤其是对传统诗词有着深刻的民族情怀。各界读者朋友,尤其是高校的青年学子们,均希望学术界能编写一本雅俗共赏的《红楼梦》诗词欣赏读本,注释生僻的字义词义,注释诗词格律,揭示诗词意境,借此充分理解《红楼梦》诗词的特色之美。为了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助力民族文化复兴的中国梦,帮助广大读者顺利读懂《红楼梦》诗词,我们不揣冒昧,细读红楼,捉笔沉思,开始编写这部《<红楼梦>诗词译注》,以应广大读者之急需,为诗词爱好者奉献一壶红楼文化香茶,同时使之能够适合高校学生使用,改变大学生只从网络上查看碎片式诗词知识的现状,使之成为高校古典诗词鉴赏课程的教学用书。
二、《红楼梦》诗词译注之因
译注《红楼梦》诗词,就是为了深入欣赏《红楼梦》诗词之美,充分理解《红楼梦》的民主启蒙思想。对于诗词的内容,该译的要译,该注的要注。《红楼梦》这部文学巨著的故事写得美,其中的诗词写得更美。广大读者有阅读《红楼梦》的愿望,有欣赏《红楼梦》诗词的雅趣,需要有人加以译注。
《〈红楼梦〉诗词译注》就是用通俗的语言,以闲情趣话的笔调,串讲诗词大意。诗词原文全部取自《红楼梦》原著,闲情趣话出自著者平常读书所得。在深入研究中与广大读者共同欣赏诗词,享受诗情画意,提升审美情趣,这就是《〈红楼梦〉诗词译注》的阅读功能。
三、《〈红楼梦〉诗词译注》试图揭示《红楼梦》诗词的美学价值
编写《〈红楼梦〉诗词译注》的主要目的是揭示《红楼梦》诗词的美学价值。这就要根据《说文解字》(以下简称《说文》)等权威工具书,精读《红楼梦》,深入理解《红楼梦》的文化价值。《红楼梦》在艺术上的巨大成就是创造了美。《红楼梦》写出了大观园里的风景美、人物美、心灵美、语言美、诗境美。有的读者可能会问,贾府不是已经腐败透顶了吗?应该都是丑的呀,哪里还有美呢?我们说,世界是多元的,美和丑是相互依存的。有美就有丑,有丑就有美。《红楼梦》里充满了矛盾,既有贾赦、贾雨村等腐败形象,也塑造了一大群有血有肉、个性鲜明、富有进步思想的文学人物形象。这些人物形象中,诸如宝玉、黛玉、探春等,均散发着中国18世纪的青年人追求自由幸福的民主启蒙思想气质。据统计,《红楼梦》之中,有名有姓者就有480多个,其中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以金陵十二钗为代表的女性形象,活灵活现的就有几十个。贾宝玉这个人,一反中国世族家庭的常态,蔑视功名利禄,叛离仕途经济,追求人生平等,向往思想解放和爱情自由,无限钟情于真、善、美。这是18世纪民主启蒙思想的一部分。《红楼梦》在塑造文学人物的时候,充分应用了各种诗词形式。本书重点研究的就是《红楼梦》这部文学巨著中的诗词,研究《红楼梦》诗词怎样为表现书中人物性格服务,怎样为创造文学的艺术美服务。通过《红楼梦》诗词,揭示古代的美与今天的美之间的继承性。
《红楼梦》以其精湛的艺术成就到达了中国古典文学发展史上空前的高峰。鲁迅在《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一文中有言:“自有《红楼梦》出来以后,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它是中国文学艺术史的转折点。《红楼梦》以贾府这个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以及贾宝玉和薛宝钗的婚姻悲剧为线索,真实而艺术地再现了我国18世纪一个封建贵族家庭走向衰败以及仕途经济思想在贾宝玉身上发生异化的现实。这是民主启蒙思想的前兆。这种民主启蒙思想,点点滴滴都反映在这些诗词的字里行间,体现出全新的美学价值,非常值得今天的读者欣赏和研究。
四、《〈红楼梦〉诗词译注》意在揭示《红楼梦》诗词为新文学创作提供了艺术借鉴
人有别于禽兽的是人有情。情,成了中国文学的描写对象和表现内涵。《红楼梦》开头说此书“大旨谈情”,全书写的就是一个曲折的爱情故事,所以品味《红楼梦》的抒情艺术之美,成了《〈红楼梦〉诗词译注》的阅读功能。《红楼梦》的主人公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贾探春等,还都是懵懂少年,他们基本上没有参与什么政治活动,也没有参加社会经济活动,他们主要参与的是玩耍、读书以及情感交流活动,还参与了一些家庭文化活动,比如作诗、作赋、写字、绘画等,基本上是在感情世界漫游。可是他们的个性却跃然纸上,为当代文学描写青年提供了典范。在大观园这个感情之海逐浪,黛玉和晴雯早逝了,宝玉和宝钗被迫结了一次婚,宝玉勉强参加了一次科举考试,中了第七名举人,紧跟着就出家当和尚去了;迎春被折磨致死,探春远嫁,惜春出家,湘云丧偶,妙玉被抢,贾府被抄,凤姐死后回到金陵,连年幼的巧姐都被卖往瓜州……一个一个都是悲剧。我们要从他们的诗词中理出他们被迫害的线索来,理出他们思想叛逆的脉络来,也找出曹雪芹民主启蒙思想的脉络来。通过仔细品味,《红楼梦》中人物爱自然、爱人生、追求真善美的民主思想火花,品味《红楼梦》的抒情艺术,并与广大读者分享,共同提高生活中的诗词审美品味。
五、《〈红楼梦〉诗词译注》重点研究《红楼梦》诗词是怎样表现美的
《〈红楼梦〉诗词译注》品味的是诗,品味的是《红楼梦》诗词怎样表现美。那首先就要清楚何为诗。东汉许慎《说文》说:“诗,志也。从言,寺声。”这是从“诗言志”的功能来给诗下的定义。《书·舜典》云:“诗言志,歌永言。”这是古代先贤留下的关于诗的注释。现代工具书说起诗来,一般都这样讲:所谓诗,就是一种有韵律、可歌咏的文学体裁。诗,运用有节奏、有韵律的语言,抒发情感,歌咏心志,创造意境,反映生活,表现美。它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是对生活的浓缩和提炼。这是古今一致的创作原理。
换一个角度说,诗是从哪里来的?诗是从生活中来的。诗人的诗缘,也可称为灵感。宝玉、黛玉、宝钗、湘云、探春都是有诗缘的人。大观园美,林黛玉美,薛宝钗美,史湘云也美,贾探春也美,但她们的诗更美。同理,我们在今天的生活中创作出来的诗会更美。
生活中先有自然之美,诗人发现了这种美,激情震荡,创作了更美的诗词,比如崔护的“人面桃花相映红”那个诗典。诗就是这样来的,美就是这么创造出来的。
六、《〈红楼梦〉诗词译注》要探究大观园的姑娘们因何作诗
古人作诗,并不赚钱,有时还要赔钱。大观园的姑娘们因何作诗呢?为了完善自己,为了追求美,为了融入大自然,与大自然同生共灭,以自然之美为美,以自然之道为道。她们要让自己的思想在自由的王国里驰骋,创造艺术王国的理想美。今天也是这样。生活本来已经很美,为什么还要作诗?因为人们不仅要看身边的美,还要欣赏理想中更高层次的美,欣赏艺术美,欣赏天人合一的和谐之美。
七、《〈红楼梦〉诗词译注》要探究何为美
美,是一门大学问,社会上有美学。美学,有门有派,有各种体系。有的哲人说,美是物所固有的。自然就是美,生活就是美,比如俄国的车尔尼雪夫斯基。有的哲人说,美是心的产品。德国的康德以为美感判断是主观的而却有普遍性,黑格尔以为美是个别事物上见出“概念”或理想,俄国的托尔斯泰以为美的事物都含有宗教和道德的教训。
我国著名美学家、北京大学教授朱光潜先生以为,美不完全在外物,也不完全在人心,它是心物合一后所产生的结晶。美的欣赏也是如此,也是把自然加以艺术化。所谓艺术化,就是人情化和理想化。
我们认为,美是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来源于自然,融化于人心。美有民族性,美有时代性。
八、《〈红楼梦〉诗词译注》意在欣赏《红楼梦》诗词之美
《红楼梦》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文学艺术作品之一,是一部思想性和艺术性和谐统一的伟大作品。《红楼梦》诗词是中华诗词万里星空的一个小小星系,是一簇美学奇葩,《红楼梦》诗词的语言艺术已经进入了美学的殿堂,无论是诗词艺术,还是人生哲理,都堪称写作典范。用诗情画意连缀起来的《红楼梦》,就是一部人生诗话,值得铜炉烹茶,闲话品尝;值得字斟句酌地阅读,有滋有味地吟诵,享受书中的诗词之美。
为了提高全民阅读审美水平,提高全民文化自信,我们边读《红楼梦》,边赏诗词,使欣赏《红楼梦》诗词成为广大读者的爱好,成为和谐社会的一种文雅谈资。因此,读《红楼梦》,必品《红楼梦》诗词之美。高校青年学子,可深入阅读,反复吟诵,进行赏析。
九、《〈红楼梦〉诗词译注》要探究曹雪芹作为诗人的杰出之处《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生于1715年,卒于1763年。至今,距曹雪芹诞生已三百余年,我们编写出版《〈红楼梦〉诗词译注》这本书,就是对这位伟大文学家的虔诚纪念。
附爱新觉罗·敦敏赠曹雪芹诗一首,以供参考。
赠芹圃
碧水青山曲径遐,薜萝门巷足烟霞。
寻诗人去留僧壁,卖画钱来付酒家。
燕市狂歌悲遇合,秦淮残梦忆繁华。
新仇旧恨知多少,都付酕醄醉眼斜。
曹雪芹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作家之一,他不但是卓越的小说家,而且是卓越的诗人。他为书中人物代言写了许多诗词歌赋,值得后人品味吟咏。这部文学巨著实际上也是曹雪芹的一部诗词集。
近几年,随着电视剧《红楼梦》的不断重播,文化益智类节目《中国诗词大会》《中华好诗词》的持续热播,国人纷纷打开诗集,争相阅读传统诗词;很多高校大学生都投身于这场诗词热潮,争做弄潮儿。他们找出《唐诗三百首》,搬出我国古典文学的诸多著作,找寻着灵感,吟诗、诵诗、续诗、赋诗。在这一诗词热潮持续期间,青年学子们发现,在我国古典文学的诸多著作里,四大名著的诗词都运用得十分恰当,其中以《红楼梦》诗词最为经典。社会上随之兴起了“红楼诗词热”。诗社沙龙,街谈巷议,谈情论美,诵赋吟诗,黄发垂髫,尽情尽意。人人感到,有朋自大观园来,不亦乐乎?与曹公面对面谈声论韵,不亦君子乎?
十、《〈红楼梦〉诗词译注》的写作宗旨和体例
《〈红楼梦〉诗词译注》是一本以讲述《红楼梦》诗词为主要内容的闲情趣话。
本书的写作宗旨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写作内容上,以普及为主,兼顾提高。编写体例是,文艺理论阐述从简,诗词意境欣赏从细。目的是引导广大读者读懂《红楼梦》,理解《红楼梦》特别是《红楼梦》诗词的艺术美。本书不过多涉及高深的文艺理论,着重体验诗词的内涵。
对每首诗词的欣赏,均大致分解为四个层次:一是引录原文,二是串讲诗词大意,三是注解疑难词语,四是评论诗律诗意。
本书对红学界已然存在的学术争论不做过细的说明,点到为止,以示尊重。
文有文的章法,诗有诗的章法,各有体系。比如律诗的出现,最能让人明白什么叫“体系”。因为只要得到律诗第一句,就能用公式推演出全部格律。
例如: 仄仄平平仄,
根据对式律,推出: 平平仄仄平。
根据黏式律,推出: 平平平仄仄,
再根据对式律,推出: 仄仄仄平平。
再根据黏式律,推出: 仄仄平平仄,
以律重复: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这就是律诗的创作规律,也是律诗的韵律体系。创作、教学都应遵从这个体系。一般来说,学术体系都是固定的,例如律诗的黏对律;但学术体系也都有灵活性,例如律诗的拗救方法。欣赏《红楼梦》诗词的时候要注意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