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流广告入门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基础篇

第 1 章 信息流广告基本介绍

说到广告,大家脑中可能会浮现出电视上“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脑白金”的广告语。电视广告是我们最熟悉的广告形式之一。电视、报纸、杂志、广播被合称为四大传统媒体,和传统媒体广告对应的是网络广告。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广告数量高速增长,目前已经超越四大传统媒体,成为市场份额最大的广告形式。

而在各种形式的网络广告中,移动广告因手机的普及而成为新的中坚力量,并且衍生出一些新的广告形式,而信息流广告就是其中的代表。

在本章接下来的内容中,我们就来看一下信息流广告行业内的一些基本知识:定义、行业发展和常用术语等。

1.1 信息流广告是什么

你可能不知道“信息流广告”这个名字,但一定见过。你在刷微信朋友圈、刷微博,或者在浏览新闻资讯的过程中都可能看到过“一小条”广告,不仔细分辨可能都没注意到那是广告,这就是信息流广告。在本节中,我们先来看一下信息流广告的定义和特点。

1.1.1 信息流广告的定义

信息流(feed)广告,是在内容流中穿插展现的广告,常出现在社交网络、资讯媒体和视频平台,以文字、图片、视频或它们相结合的方式展现。它主要出现在移动端,相对于传统的网络广告,内容更加灵活、有趣,受用户欢迎程度更高。它是通过平台发出的,明确标注“广告”两个字(是平台自动给所有广告加上的标识),但是微商发的个人广告不包含在内。如图 1-1 所示,其中图 1-1a 为微信朋友圈信息流广告,图 1-1b 为今日头条 App1 信息流广告,图 1-1c 为快手信息流广告。“广告”两个字一般都在画面的小角落里,字比较小,大家可以找找看。

1本书中“今日头条 App”指手机客户端,“今日头条”指今日头条整个产品。

图 1-1 信息流广告展示

说明

为了便于区分,我们将用户自发发布的内容叫作“内容”,将给平台带来明确收益的商业推广叫作“广告”。

信息流广告起源于社交网络,在 2006 年由 Facebook 首先推出,后来被微博、微信和 QQ 空间等采用,在用户的好友动态中插入广告。广告的形式和用户发布的状态很相似,不会让用户觉得太突兀,比如图 1-1a 的微信朋友圈广告。后来,信息流广告也逐渐出现在一些非社交类的媒体上,如今日头条和百度等,现在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的广告形式。各大媒体信息流广告的上线时间如图 1-2 所示。

图 1-2 各大媒体信息流广告的上线时间

说明

《互联网广告管理暂行办法》第七条规定:互联网广告应当具有可识别性,显著标明“广告”,使消费者能够辨明其为广告。这里提到的互联网广告是指通过官方平台发出的广告,不是指用户的个人行为。比如你在微博上发一条“这个洗面奶真是太好用了”,这不算我们说的广告;但如果洗面奶公司向微博平台支付了广告费用,平台为这条微博打上“广告”标识并展示给更多的用户,这时这条微博就算是广告。

1.1.2 信息流广告的特点

要理解信息流广告的特点,先要领会两个关键词:原生和效果。信息流广告的一大优势是原生,即广告和环境内容在形式上高度相似。比如你在微信朋友

圈投广告,那么广告就要长得像“一条朋友圈”;你在抖音 2 投广告,那么广告就要长得像一个抖音视频,这就是原生。相比传统的网站悬浮广告和弹窗广告,信息流广告的用户体验更好。信息流广告因为形式上“长得很像”内容,容易在不经意间“溜”进用户的视线,降低被用户直接过滤的可能性,所以更容易被用户接受。信息流广告就像图 1-3 所示的树干上的变色龙,和媒体平台的内容融为一体了。

2本书中“抖音”指抖音短视频 App。

图 1-3 信息流广告原生性类此示意图

传统广告被大家吐槽的一个点就是“所有人看到的都是一样的广告,不管你有没有需求”。比如电视上卖酒的广告,无论男女老少,无论你喝不喝酒,看到的广告都一样。而信息流广告的一个核心在于通过对技术的应用,尽量避免将广告展现给不需要的人。之所以能做到这一点,是因为它能通过推荐算法确保广告精准匹配用户,对不同的用户展现不同的广告,也就是所谓的“千人千面”,实现广告和用户的精准匹配。

精准匹配的背后隐藏着什么技术呢?用户的每一次上网行为都会留下痕迹(点击、搜索、浏览等),媒体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对用户行为数据进行搜集分析,从而形成对用户偏好的判断。再结合具体的环境(时间、网络环境和位置信息等),向用户推荐其可能感兴趣的广告,从而提升广告和用户的匹配度,促进用户转化。现在大家到哪儿都带着手机,干什么也都用手机,这让手机软件相对于计算机软件有更多的机会了解用户,因而手机上的广告也会更精准。如图 1-4 所示,暑假即将到来的晚上,在家长使用的媒体平台上针对性地推送一条小孩学英语的广告,转化的可能性就更高一些。

图 1-4 广告和用户精准匹配示例

说明

转化也就是“转化成你的用户”的意思,获取一个用户叫作一个转化。转化可以指激活了一个App或者购买了一件商品等。无论你在哪个媒体上投广告,最终都是为了让这个媒体的用户变成你的用户,所以转化效果是大家最关心的。“你”就是指投放广告的商家,即广告主。

同时,与传统的地铁、公交广告的效果难以估算不同,信息流广告的投放都在线上,广告投放效果能够量化。你可以清楚地知道广告投放之后,有多少用户订单是由这条广告带来的。此外,用户各个维度的数据也都可以被统计到,比如英语培训课程的广告,你可以知道有多少人点击了这条广告,有多少人留了电话号码,最终有多少人报名参加了课程。因此,信息流广告一般被认为是效果广告。

效果广告和品牌广告

对于两种广告形式,我们借用《计算广告》一书中的定义:“希望借助媒体的力量来快速接触大量用户,以达到宣传品牌形象、提升中长期购买率与利润空间的目的。这种目的的广告称为品牌广告。当然,也有许多广告商希望能利用广告手段马上带来大量的购买或其他转化行为,这种目的的广告称为直接效果广告,有时也简称效果广告。”比如,在机场投放衣柜的广告,能让大家知道这个品牌,但很难当场购买;在朋友圈投放了衣柜的广告,用户就可以立即点击这条广告,然后购买。我们一般将机场广告这种长期投放才能看得到效果的广告看成品牌广告,将朋友圈这种当下立即能展现效果的广告看成效果广告。

信息流广告的原生性及对目标用户的精准匹配,提高了广告投放的效率。从 2016 年开始,信息流广告逐渐成为热门的广告投放方式,深受广告主的认可。接下来,我们看一下信息流广告的行业发展。

1.2 信息流广告的行业发展

随着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人们的注意力逐渐从报纸、电视和杂志等传统媒体转向网络媒体。网络广告也迅速发展起来,已经成为广告主们必不可少的营销渠道。信息流广告作为网络广告的一种,是近几年来的新起之秀。为了让大家能更顺畅地理解信息流广告的出现和发展,本节中我们先来看一下网络广告有哪些常见形式,再来了解信息流广告目前的行业发展和其中的一些主流公司。

1.2.1 网络广告的常见形式

网络广告是指广告主基于互联网所投放的广告。目前,大部分互联网产品是免费的,用户很多但没有利润,广告是这些公司变现的重要手段。因此,广告设计的思路就是在用户关注度高的地方拦截用户的注意力,让用户顺便或者不得不看到广告。我们看一下常见的几种广告形式。

开屏广告

开屏广告指在 App 启动时占据屏幕大部分或全部面积的广告,一般停留 3~5 秒,一闪而过,也叫“闪屏广告”。它出现在用户进入 App 的第一入口,覆盖面最广,价格一般也相对较高。基本上,各大 App 都会有开屏广告,比如图 1-5a 为小米应用商店的开屏广告,图 1-5b 为喜马拉雅 App 的开屏广告。因为开屏广告占据了整个页面,所以会有用户“误点”的情况——用户没想点广告,但不小心碰到了,或者其实是想点击右上角“跳过广告”字样,结果点到了旁边的地方,这些都会算作广告的点击。因此,开屏广告的点击率比其他广告高一些。

图 1-5 开屏广告
 

banner 广告

banner 广告就是横幅广告,以通栏或矩形框的形式出现在页面中,一般展现在用户停留较久或者访问频繁的页面上。banner 广告在形式上特别简单,就是网站或 App 里留出“一小条”的位置卖广告,是网络广告最早的展现形式,但是点击率相对比较低。图 1-6a 为新闻网站的两处 banner 广告,图 1-6b 为天气 App 内的 banner 广告。

图 1-6 banner 广告
 

插屏广告

插屏广告一般出现在 App 暂停或场景切换的时候,以全屏、半屏的方式弹出。常见的场景有视频前贴、暂停、后贴、游戏暂停、过关和图书翻页等。由于插屏广告都出现在一些比较“特殊”的场景里,所以能减少广告对 App 固定界面的占用,视频和游戏等产品多采用这种广告形式。图 1-7a 为视频暂停时出现的插屏广告,图 1-7b 为游戏内场景切换时展现的插屏广告。

图 1-7 插屏广告

注意

有的地方将贴片广告和插屏广告算作两类广告。贴片广告主要跟随视频的播放出现,包含视频播放之前的前贴片广告和播放之后的后贴片广告。

激励广告

激励广告多为视频形式,通过设置奖励来吸引用户主动观看广告。激励广告多出现在游戏里,给用户的奖励通常是人物复活机会、一些道具或者特权等。图 1-8 是用户在游戏里观看一段广告换取奖励的过程,他得到了一次免费复活的机会。用户也可以选择不看广告,那么就无法在当前关卡复活,只能从头开始游戏。图 1-9 是常见的激励广告样式,激励广告有两个主要特点。

(1) 保证广告播放时长。用户一旦选择看广告,就必须播放完毕才能领取奖励。

(2) 用户对广告的接受程度相对较高。因为是用户主动选择播放广告,并且播放完毕可以获得直接收益,所以从一定程度上确保了广告的效果。

图 1-8 用户在游戏里播放一段广告换取奖励的过程

图 1-9 常见的激励广告样式
 

搜索引擎广告

搜索引擎广告是通过用户搜索关键词而触发的广告。搜索引擎广告是典型的原生广告,广告的样式和搜索出的词条内容非常相似,并且广告的内容和用户的搜索意图相关,形式和内容上都很“原生”,因此转化效果较好。投放搜索引擎广告通常是广告主必不可少的营销手段,提供搜索引擎广告的企业主要有百度、搜狗、神马和 360 等。图 1-10 为在百度上搜索“搬家”之后展示的搜索引擎广告。

图 1-10 百度搜索引擎广告
 

信息流广告

信息流广告和搜索引擎广告是原生广告的两个典型代表,两者在形式和内容上很相似。不同的是,信息流广告是媒体主动推荐给用户的广告,可以出现在任意内容中间;而搜索引擎广告是用户搜索关键词之后才能展现的,局限性很强,所以信息流广告的曝光机会更多。图 1-11 是知乎上的信息流广告。

图 1-11 知乎上的信息流广告

从广告形式上,我们也能看出信息流广告的一些优势。它不像开屏广告和视频前贴片广告那样具有强制性,用户不喜欢就可以滑过去。同时,跟 banner 广告相比,它和用户的相关性更强,广告的展示基于用户兴趣,千人千面。比如你喜欢漂亮裙子,平台就给你推送裙子相关的广告。而且,它很适合移动端的碎片化阅读。无论是社交产品、新闻产品还是视频产品,每条内容之间的相关性都很弱,并不存在严格的上下文联系,所以在信息流中插入一条广告也不会特别干扰用户。

说明

对于网络广告形式的划分有很多种说法,这里给出的是比较简单的说法,大家知道网络广告大概有这几种形式就可以了。

1.2.2 信息流广告的规模

信息流广告基于自己的优势,近几年来迅速崛起。2019 年,中国网络广告市场规模达 6464.3 亿元,并且持续高速增长,增速达 30.2%,如表 1-1 所示。

表 1-1 2016~2019 年网络广告市场规模与增速

数据来源:艾瑞咨询。

在网络广告中,移动广告的市场份额占比达 83.8%,占绝对优势。再细分到信息流广告,据艾瑞咨询数据显示,2019 年信息流广告的市场规模为 1761.7 亿元,较 2018 年增速超 60%,具体如表 1-2 所示。1761.7 亿元是什么概念呢?我们可以看一下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的另外一组数字:2019 年中国电视广告、广播电台广告、报社广告和期刊广告的收入总和是 1911.06 亿元,如表 1-3 所示。

表 1-2 2016~2019 年中国信息流广告市场规模与增速

数据来源:艾瑞咨询。

表 1-3 2016~2019 年电视广告、广播电台广告、报社广告和期刊广告收入数据

数据来源: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这个发展速度是非常惊人的,是绝对的朝阳行业。为什么信息流广告呈爆发式增长?其根本原因是流量爆发。手机的计算能力提升但价格降低,网速变快但资费便宜,上网成本很低,大家把大量时间耗在手机上,进而催生出一批拥有巨大流量的产品。流量通常意味着收入,信息流广告是流量变现的一种高效方式。接下来,我们看一下通过信息流变现的几家代表企业。

说明

本书提到的“流量”指一定时间内网站的用户访问量,可以体现网站的人气,不是指手机的网络数据和套餐流量。

1.2.3 主要企业介绍

在信息流广告领域,比较知名的公司有字节跳动、腾讯、百度和快手 4 家,我们分别来介绍。

字节跳动

字节跳动公司的早期产品“今日头条”打破了内容分发行业的传统,利用算法智能推荐用户喜欢的内容,避免用户看到的内容千篇一律,大大提高了用户黏性。字节跳动公司的另一款代表产品“抖音”则是目前短视频领域最大的赢家,和微信、微博并称“两微一抖”。

字节跳动公司是通过信息流广告崛起的典型代表,我们可以看一下它惊人的业绩增长:2016 年营收约 44 亿元,2017 年营收约 155 亿元,2018 年营收约 500 亿元。500 亿元是什么概念呢?差不多相当于 3 个海底捞了(海底捞 2018 年营收为 170 亿元)。3
 

腾讯

腾讯的两大国民级 App——微信和 QQ,覆盖了中国大多数网民,加上腾讯视频、腾讯新闻、天天快报等产品汇聚成的腾讯生态,让腾讯拥有巨大流量。2019 年 11 月,腾讯将天天快报、QQ 看点和 QQ 浏览器 3 款信息流产品打通,整合为“腾讯看点”。腾讯的另一个优势是基于社交网络下丰富的用户行为(发动态、好友关系、支付等),对用户的了解比较精确,有利于实现广告和用户的精准匹配。
 

百度

百度以搜索起家,是国内搜索领域的绝对霸主,“百度一下,你就知道”是众所周知的广告语。百度在信息流领域起步相对较晚,2016 年第四季度才上线信息流广告业务,但基于公司的搜索业务,加上成熟的客户和销售体系,百度的信息流广告发展得很快。
 

快手

快手的人群覆盖面很广,包含很多乡村的用户。快手的商业化做得比较晚,但发展得非常快,2019 年开始,有越来越多的广告主开始在快手上投放广告。

除了这些公司,小米、OPPO、vivo 等手机厂商也有信息流广告业务,在内置的浏览器下方、新闻资讯 App 内都会插入信息流广告。其中,小米是厂商中做信息流广告比较早的,做得也比较好。大家都知道小米的硬件不怎么赚钱,那它靠什么赚钱呢?广告是它的重要收入来源。根据小米 2018 年的财报显示,以广告为主的互联网服务收入仅占公司整体收入的 9%,但毛利贡献了 46%,毛利率高达 64%,而公司的整体毛利率仅为 13%。接下来,我们看一下信息流广告在产业链中的主要角色。

3字节跳动的营收数据来自《财经》杂志 2019 年第 7 期的报道,海底捞的营收数据来自 2018 年财报。

1.3 信息流广告在产业链中的主要角色

信息流广告是围绕“用户”展开的:一个产品有大量用户,就可以卖广告;产品想获取用户,就买广告。在买卖的过程中,形成了信息流广告的产业链。整个产业链主要由三方组成,分别是媒体、广告主和代理商。

媒体:流量供给方,就是我们上面提到的腾讯、字节跳动和百度等。用户在哪儿,广告就在哪儿,每一个大流量主都是新时代的“媒体”。

广告主:流量需求方,希望通过广告来获取用户或者促进销售,是这个产业链中的甲方。比如我有一个 App,我一定很想让大家都来用。怎样让大家知道呢?投广告就是最常见的方式。信息流广告为什么能有如此快速的发展?根本上还是因为广告效果被广告主认可,广告主才是买单的那一方。

代理商:提供优化服务的一方,帮助广告主提升广告投放效果,他们一般招募大量优化师。媒体和广告主一个卖方、一个买方,看起来已经可以完成交易了,为什么还会有“代理商”呢?卖广告不像超市卖白菜,你来了就能拿走。广告需要创意,广告主希望通过广告来和目标用户沟通,告诉他们“我们的产品好,你快来用吧”,说服他们买单,这个“说服”的过程就需要创意。不只是创意,广告投放过程中还需要进行一系列管理,比如今天花多少钱,获得了多少用户,什么样的广告效果好等,我们把这一系列操作称为“优化”,做这项工作的人称为“优化师”。

媒体、广告主和代理商三方共同构成了信息流广告的产业链,他们的关系如图 1-12 所示。

图 1-12 信息流广告产业链中的三方

我们进一步来看各方的诉求。

Q1:媒体的诉求是什么?

媒体希望自己的广告都卖出去,赚足钱。想要有人买你的广告,那广告效果就得好。媒体的主要工作是通过技术提升广告效果,让广告主买单。前面我们提到,信息流广告是效果广告,能让广告精准匹配目标用户,这个匹配过程靠的就是媒体的算法,算法能力是一个媒体的核心能力。

Q2:甲方投广告的诉求是什么?

不论甲方的产品是什么,获客都是其核心诉求。通过广告增加曝光,几乎是每一个产品必不可少的营销方式。每一个风口上的 App,其背后都少不了广告的帮助。比如 ofo 小黄车、拼多多和猿辅导等,广告主在它们快速增长的阶段都投入了大把的广告费。目前,各行业都有不少公司或者产品投放信息流广告,比较知名的有京东、苏宁这类电商产品,人人贷、360 借条等金融产品,西瓜视频、好看视频等视频产品。大家是不是发现这里提到的产品都是互联网产品?确实,传统企业投放信息流广告的比较少,像意风、索菲亚等家居品牌目前还是以传统广告为主的。

Q3:代理商的诉求是什么

代理商没有用户资源,也不是出钱的一方,因此是行业里相对没有话语权的一方。但是代理商的优化能力很重要,能够帮助甲方在媒体上投放广告,优化广告效果。

Q4:必须要有代理商存在吗?

不一定。目前代理商模式是主流,但也有一些广告主直接和媒体合作,由媒体提供优化服务,这种合作模式叫“直签”,意思是直接跟媒体签合同。另外有一种情况是,广告主虽然和代理商合作,但是不需要代理商提供优化服务,他们自己有优化人员,这种合作模式叫“自运营”。行业内比较知名的代理商有云锐集团、派瑞威行、创彩和品众等。

广告主选择通过代理商来投放广告的原因,除了前面提到的代理商会提供优化服务外,还有一个理由就是代理商会借钱给甲方,业内叫“垫款”。广告行业现金流很大,很多广告主每天要花几十万元的广告费,代理商先替甲方把广告费付给媒体,之后甲方再把钱还给代理商。很多媒体不愿意“赊账”给广告主,必须先支付,而代理商可以帮忙垫款,这种短期资金周转往往会让广告主选择和代理商合作。

 

代理商的盈利模式

代理商一般根据服务的广告金额从媒体处获取佣金,称为“返点”。返点一般为6%~10%,也有部分媒体返点能达到20%以上。举例说明,代理商A在2018年给百度服务了1000万元的广告金额,百度的返点政策是6%,那么代理商A能从百度获得的佣金为1000万元×6% = 60万元。

那么,优化师的收入怎么样呢?这与各个城市的平均收入有很大关系。在北京的话,零基础的大学毕业生一般从助理开始做起,月收入是4000~6000元。积累一年左右的经验,过了新手期,月收入能达到8000~10 000元。做得比较优秀的优化师,能够获得业绩提成(一般指广告投放金额),月收入有机会达到两三万元,甚至更多。相对传统岗位,优化师算是高薪。本书在介绍信息流广告的同时,也会教你如何从0到1成长为一名优秀的优化师。

从上面的产业链中,我们不难看出,流量(用户)是这个产业链的核心。媒体拥有流量,卖广告;广告主需要流量,买广告;代理商服务买卖的过程。我们换一个角度想,媒体和广告主也是相对的,那些媒体就不需要流量了吗?当然不是。字节跳动也在花大把银子从其他渠道获取用户,比如时下热门的免费小说软件,它们先通过广告宣吸引用户来看小说,有一定用户量之后就可以卖广告获取收入,所以也是一个媒体。“先获取用户,再卖广告”是一个很强的商业模式,让很多免费的互联网产品也能赚到钱。

接下来,我们从用户的角度来看看一条广告是怎么出现在用户手机上的。

1.4 一条广告是怎么出现在你的手机上的

不知道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你在新闻 App 上浏览新闻资讯的过程中刷到了一条广告,小小的一条,是一个游戏打斗的画面。你好奇点开看了一下,随后就接连刷到了好几条游戏的广告。又比如,你读了一篇介绍 vivo 手机的文章,接下来几天都会看到 vivo 手机的广告。你猜它们之间好像有某种联系,这到底是什么联系呢?

就像你点击鼠标后,后台操作系统会运作一样,在你看得见的广告背后,还有一个看不见的后台在操纵着广告的投放。你能看到的广告,都是在这个后台里操作的,而你猜测的“它们之间的联系”,就是媒体的推荐机制,即广告和用户匹配的算法。假设你是一名 28 岁的女性,有一天你收到了一条如图 1-13 所示的广告,我们看一下它出现在你手机上背后的故事。

图 1-13 出现在你手机上的广告

首先,你是被这条广告选定的人群。广告主希望通过广告来接触目标用户,因此广告投放首先要进行人群筛选,这个过程称为定向。对于母婴类产品来说,购买可能性最高的人群是 26~35 岁的女性,你属于被选定的这部分人。

其次,广告主需要准备广告投放的物料,也就是你在手机上看到的图片和广告词,一般称为广告创意。创意是直接给用户看的,要考虑用什么样的创意能够吸引她们?奶粉、尿不湿这些刚需类产品覆盖面更广,所以我们挑选了奶粉作为宣传的产品。那关于奶粉,妈妈们首要关注的可能是奶粉安全。广告主设计了“18 道工序检验,打造妈妈们放心的好奶粉”这样的广告词,配一张亲子的照片来引起妈妈们的关注。

最后是广告之间的 PK。可能同一时间会有很多产品在进行广告投放,有关于早教的、产后修复的,你都是他们选定的人群,为什么是这条广告出现在了你的手机上呢?其实在这个时候,媒体会根据广告的点击率、广告主预算等因素综合衡量,最终 PK 胜出的广告会出现在你的手机上。广告之间 PK 的过程我们称为竞价。

因此,这条广告经过了“选定广告给谁看,给用户看什么,广告之间的 PK”3 个步骤,最终出现在了你的手机上。

这 3 个步骤就是我们做广告投放的主线,简称定向、创意和竞价。大家先有个印象,后面的章节会详细展开介绍。

1.5 信息流广告常用术语

为了方便大家理解,我整理了一些信息流广告行业内常见的术语,可以分为互联网常用语、媒体广告常用语和广告主常用语。

1.5.1 互联网常用语

在信息流广告行业,互联网常用语如下。

PV(page view)。页面浏览量,是评价网站流量最常用的指标之一。

UV(unique visitor)。独立访客数,和 PV 的区别在于去重:UV 只记录一天内第一次进入网站的 IP,PV 则每次都记录。如果某用户同一天内再次访问该网站,则 PV 会增加,而 UV 不变。

DAU(daily active user)。日活跃用户数(简称日活),也就是每天使用产品的用户数,是一个用来评价产品用户量的指标。比如 2019 年 1 月,张小龙在微信公开课上说“微信到了 10 亿的 DAU”,就是指微信日登录用户数达到了 10 亿人。

MAU(monthly active user)。月活跃用户数(简称月活),即每个月使用产品的用户数,也是反映产品用户量的指标。因为统计的是一个月内的活跃人数,所以月活通常会比日活高很多。比如在本月范围内,用户今天没用 App,过两天又用了,那今天日活就不算他,但月活会算。哔哩哔哩 2019 年第三季度的财报显示:哔哩哔哩月活 1.28 亿,日活 3760 万。

1.5.2 媒体广告常用语

在信息流广告行业,媒体广告常用语如下。

展示(show)。广告被一个用户看见一次称为一次展示,展示也称为曝光,我们在本书中会根据行业内的惯用表达来灵活地使用这两个词语。广告主投放广告时,首先需要的就是曝光量,它是广告投放最基础的数据指标,比如投放一条广告获得 1000 万次曝光。

点击(click)。点击是展示的下一步,用户只有看见了才可能点击,因此一般点击的人数会比展示少很多。点击的发生可能是基于感兴趣,也可能是点错了,多数情况下还是感兴趣。

CTR(click through rate)。点击率,用来反映用户对广告感兴趣的程度。CTR= 点击数 / 展示数。假设一个广告展示了 2000 次,有 40 个点击,则点击率为 40/2000=2%。

消耗(cost)。一般指广告花费,也叫花费或消费。投放广告得花钱,统计消耗一般精确到“分”,比如今天的广告消耗为 13 456.13 元。

CPM(cost per thousand impression,cost per mille)。每千次展示成本(也叫千人成本),也就是广告每展示 1000 次的费用(或者广告送达 1000 人所需要的成本)。为什么会有这个指标呢?因为“一次展示”的费用金额太小,通常就几分钱,不好计算,所以一般用“千次展示”来衡量广告展示的价格。CPM= 消耗 / 展示数×1000,例如一个产品投放广告花了 1000 元,获得了 50 000 次展示,那么 CPM=1000/50 000×1000=20 元。

CPC(cost per click)。每次点击的成本(即点击成本)。CPC= 消耗 / 点击数,比如一个产品投放广告花费了 1000 元,获得了 5000 次点击,那么点击成本就为 1000/5000=0.2 元。

1.5.3 广告主常用语

广告主投放广告,最关心的两个指标就是量级和成本。量级是指获得的用户量,成本是得到这些用户付出了多少钱。成本总是和用户的某个关键行为直接相关,比如下载对应下载成本,激活对应激活成本。接下来,我们以 App 下载为例,看一下广告主关注的行为。

下载:将安装包从网络复制到手机上。各个 App 的安装包大小不一,会存在部分用户下载到一半不想下载了,因此下载又细分为“下载开始”和“下载完成”两个指标。下载开始是指点击了下载按钮,下载完成是指将 App 安装包完整地下载到手机上。

安装:将程序文件和文件夹添加到硬盘并将相关数据添加到注册表中,以使软件能够正常运行。安装过程可以简单理解成“解压”——你把安装包下载到手机上了,但压缩包需要解压才能用,解压的这步就叫“安装”。

激活:一般指首次联网打开应用,通俗理解就是“戳一下”。下载完 App 之后戳了一下,就激活 App 了;没戳,就是没激活。戳一下很简单,但很多时候用户下载完成后,就再也不碰该 App 了。

3 个指标里最常用的是激活,激活成本是广告主比较关注的。我们以在百度 App 上刷到一条广告为例,看一下“下载–安装–激活”的过程,如图 1-14 所示。

图 1-14 “下载–安装–激活”过程示意图

除了上面与下载相关的 3 个行为以外,还有一些其他行为指标也常作为关键指标。

注册:一般指填写用户信息(比如昵称、电话号码和电子邮件等),成为某个产品的用户。

付费:用户在使用产品的过程中产生了实际花费。通常,盈利是产品的最终目的,因此付费是非常关键的指标。比如游戏用户充值一次就会成为付费用户,不管金额大小,充值 1 元也算付费。

用广告消耗除以这些指标,就是每一步行为对应的成本。例如,激活成本就是“消耗/激活数”。

除了以上指标,还有一个“终极”指标:ROI(return on investment,投资回报率)。ROI 的计算方法是用广告投放的产出除以广告投入。广告主常用 ROI 来判断广告投放的效果。例如一个教育产品的广告 ROI 是 3,就是指每投放 1000 元的广告,就卖出 3000 元的课程,收入/消耗 =3000/1000=3。如果只卖出去 100 元的课程,那么 ROI=100/1000=0.1,这个广告投得就太不值了。一般以 1 作为衡量 ROI 的标准,能到 1 就算没赔。(这里的收入一般是指流水,不是指利润。)

说明

跟激活相对应的还有一个指标,那就是“留存”。也就是说,通过广告吸引了一些激活用户后,有多少用户留下来了。留存和时间联系在一起,一般以“日、周、月”为单位。比如“次日留存”是指在当天新增的用户中,第2天登录App的用户数。“七日留存”是指在当天新增的用户中,第7天还登录的用户数。对于工具类产品,留存是非常重要的指标,比如小说阅读软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