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新天:上海解放亲历者说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开战

5月12日,第29军占领浏河,当晚向月浦进击;第28军占领太仓、罗店等地,继续向杨行、刘行进击;第26军攻占昆山。13、14两日,我军连续向月浦、杨行、刘行之敌猛烈攻击。但敌钢筋水泥碉堡林立,构成了许多子母堡群,并配以众多的副防御障碍。以这些子母堡群为核心,筑成多道阵地,依托阵地进行顽抗,我军攻克一个地堡群,往往要付出重大代价。而且敌在海军舰炮、空军飞机的支援下,以坦克、装甲车为掩护,频繁对我军发起反冲击。因此,争夺十分激烈。15日,敌又调第21军及第99师增援。经几天激战,虽然我军付出较大的代价,但没有大的进展,仍对峙在月浦、杨行、刘行一带。

我仔细地考虑了这种情况,觉得要加快战斗进程,就必须以锥形队形力求打开几个口子,由缺口透入敌之纵深。因此,16日我们调整了部署,并且下达了战术指示,指出:对敌永久性设防阵地的进攻,必须周密组织,选择敌突出、薄弱部与接合部,楔入其纵深,从敌侧背或由内向外打;集中火力轰击其一点,挖交通壕接近碉堡,以小群动作,轮番攻击;充分发挥炸药的作用,以炸药包开路;发挥孤胆精神,纠正集团进攻的方式。我进攻吴淞外围的部队,研究了这一指示,总结了前一段的经验教训,改变了进攻方式,收到了一定的效果。第28军以小的伤亡,攻占了刘行等要点。

第9兵团之第20军于12日攻占平湖、金山卫后,进至松江地区。第27军进占青浦以东地区。第30、第31军于14日攻占奉贤、南汇。15日,攻占川沙。16日,攻占周浦。18日,逼近高桥。19日后,敌调其第75军增援高桥。在飞机及舰炮支援下,对我军频繁地进行反击。因这一地区河流多,桥梁多被敌人破坏,我炮兵跟不上去,仅靠轻火器与敌反复冲杀,部队伤亡较大。23日,我炮兵赶到,对高桥以东海面之敌舰猛烈轰击,击中7艘,余舰远逸。我控制了高桥东北的海面。

自我钳击吴淞以来,敌采用拆东墙补西墙的办法,陆续从市区调来吴淞及高桥3个军,市区更加空虚了。这对吸引敌人在郊区作战,保持城市的完整是很有利的,完全符合我们在战前的设想。但吴淞口两侧濒江临海,正面狭窄,河流纵横,我兵力展不开,优势难以发挥出来。所以每攻克一点,伤亡消耗很大,战役时间拖长,而市区虽然已经空虚,因受接管准备时间的限制,不能乘虚攻占。

有鉴于此,5月18日辰时(旧式计时法指上午7:00至9:00的时间),我与张震联名向中央军委、总前委建议:如对沪攻击已不受时间地区限制,我们意见是四面八方向市区发起攻击。北线力求楔入吴淞,而以第9兵团主力先解决苏州河南与南市之敌,尔后会攻苏州河北。如此实施,则我楔入敌之纵深不致被动,“惟不知接管准备与其他方面是否已准备完毕”。

当日,总前委复示:“进入上海的政治准备业已初步完成,攻占上海的时间不受限制。”19日,又得到中央军委电示:“在上海已被我军包围后,攻城时间似不宜拖得太长。你们接收准备工作已做到何种程度,是否可于5月25日前后开始攻城。”于是,我们制定了总攻的部署,并于21日午时(旧式计时法指中午11∶00至13∶00的时间)上报了军委。部署将总攻分为三步:第一步全歼浦东之敌;第二步夺取吴淞、宝山及其外围阵地,完成对苏州河以北地区敌军之包围,攻占苏州河以南并沪西区及南市区全部;第三步聚歼可能溃缩在苏州河以北、吴淞、宝山以南的江湾地区之敌,达成全部攻占淞沪全区之目的。这个部署上报后,军委于22日复示:同意21日午电所述之攻沪部署,望即照此执行。

23日,我侦悉汤恩伯已率其一部兵力逃到吴淞口外的军舰上,苏州河以南仅剩下7个交警总队。根据这一情况,我们判断敌将撤离上海,便决定当晚发起总攻。第一步和第二步攻击计划,同时进行。

24日,第20军攻占浦东市区;第27军攻占虹桥及徐家汇车站;第29军攻占月浦南郊之小高地。敌为保住海上的逃路,以4个营的兵力在8辆坦克支援下,向我月浦南郊之小高地反扑,并将已调至高桥的第75军一个师,调回月浦增援,但未能阻止我军之攻势。

24日夜,第27军由徐家汇、梵皇渡路(今为万航渡路。)之线攻入市区;第23军由龙华附近攻入市区;第20军主力从高昌庙西渡黄浦江攻入市区。25日晨,我军攻占了苏州河以南的市区。当晚第30、第31军攻克高桥。敌殿后部队指挥官派员与我接洽投降。我一面派人与其接洽,一面令各部迅速向各攻击点猛插。

26日,各部攻占吴淞、杨行、宝山、江湾、大场及苏州河以北之市区。当日,敌淞沪警备副司令刘昌义率残部向我投诚。27日,肃清了在市区的残敌。至此,上海战役胜利结束。6月2日,我军解放崇明岛。总前委在《京沪杭战役实施纲要》中,赋予我第三野战军的任务全部完成。

这次战役,在上海外围特别是吴淞口地区,打得十分激烈,用的时间也较长。但在市区打得并不激烈,用的时间也较短,这样,既歼灭了大量的敌人,而市区也没有遭受大的破坏。这正是战前我们期望的最佳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