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1月}
(一)根据1月13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文化教育委员会习仲勋副主任在各大行政区文教委员会主任会议上提出的1953年文教工作的方针“整顿巩固、重点发展、保证质量、稳步前进”和会议确定的“出版事业方面要着重提高出版物的质量,组织和培养编辑人才,出版通俗读物,加强出版物的评介工作”的精神,结合西北地区的实际情况,出版社确定1953年编辑出版的方针与任务是:“配合西北地区的中心工作,向西北地区广大工农群众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和政策教育,以及生产科学知识教育。编辑出版西北地区工农群众所迫切需要的通俗读物,即关于互助合作运动、婚姻法宣传、普选运动、农村党员教育、工人教育以及生产科学知识方面的通俗读物。宣传主要面向农村,在农村宣传中,农业生产互助合作又是中心。”
(二)出版总署通知将西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通俗文艺作品《半夜鸡叫》列为书店常备书目,并要求做好该书的再版工作。
{2月}
周元青调回西北局宣传部工作,杜松寿调往北京工作。社内组织机构改四室为三部,张思俊仍任社长。原图书、期刊两个编辑室合为图书期刊编辑部,胡海任主任,余海波任副主任。原总编室改为出版部,李众成任主任,龙行、白成玉任副主任。原经理室改为经理部,郭霖任主任。
{3月}
为配合中央号召的“反对主观主义、官僚主义和命令主义”(“新三反”),出版了金照编写的《怎样做工作,群众才满意》,大量发行。
{6月9日}
张思俊在编辑部会议上提出克服出版物一般化的行动口号,即:(一)必须保证政策思想和科学知识的正确性;(二)必须解决西北地区群众思想上和工作中的主要问题;(三)必须根据读者需要,根据读者的理解程度;(四)语言必须使识字的人能看懂,不识字的人能听懂。
{7—8月}
(一)编辑出版西北农学院教授、小麦育种专家赵洪璋的《小麦良种碧蚂1号和6028》。这本书具有较高的学术性和较强的实用性,对于宣传推广优良品种,促进农业生产做出了重要贡献。小麦单位面积产量一般可以提高10%~20%。
(二)由西北艺校分配来一批毕业生,有张悟贤等十余人。
{8月20日}
《西北工人》(半月刊)创刊(原《人民西北》杂志停刊),由西北人民出版社出版,32开,每期印1万册,每月5日、20日出版。经中共中央西北局宣传部批准,《西北工人》的任务是:紧密结合西北地区工人的生活和思想实际,向工人进行共产主义教育和工农联盟的教育,提高工人群众的阶级觉悟与政治文化水平,加强劳动纪律,鼓舞生产热情。
{8月}
社里派出姜民生去蓝田农村调查西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婚姻法讲话》一书发行情况,回社后写出《蓝田调查报告》,由西北新闻出版局印发。
{10月}
(一)出版总署副署长叶圣陶、出版局局长金灿然来社指导工作。23日,叶圣陶做关于语言文字的报告。结合学习这个报告,出版社提出陕版通俗读物语言要念来顺口,听来顺耳,文字上要力求简明通俗,努力做到使具有高小文化水平的群众也能大致看懂,并为他们所喜爱。30日,金灿然做关于选题计划和出版计划的报告。结合学习这个报告,出版社研究决定每年编制统一的出版计划,然后由编辑室根据总计划制订出具体的工作计划,使全社的工作能有条不紊地按计划进行,改变过去没有计划或有计划而不严格执行的状态。
(二)总结出版通讯工作,编印《出版通讯》,通过与读者联系,及时了解读者意见与要求,有利于提高图书质量。
(三)从本年下半年开始,根据《选举法》的规定,西北地区的民主选举逐步展开。出版社先后派出何其昌等人分批参加此项工作。
{11月}
杨启伦同志参加第三届赴朝慰问团去朝慰问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军民。
{12月16日}
中共中央公布了《关于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决议》后,出版社及时编辑出版了中共中央西北局宣传部报刊处王谟处长编写的《农业生产合作社讲话》,还出版了《建立农业社的方法和经验》《王莽村七一农业生产合作社第一社》等书。
{12月}
龙行、姚三友、王福里和史鉴鲁等人去长安县郭杜区参加粮食统购统销工作。
[综述]
全年除租型出版《毛泽东选集》(第三卷)、《经济建设常识读本》等图书以外,编辑出版的图书,政治读物方面有《基层选举通俗讲话》、《农村妇女积极分子教材》、《农村政治教材》、《怎样做好优抚工作》、《怎样总结工作和写工作报告》、《中共八鱼乡支部工作介绍》、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和陕西省妇联宣传部编写的《婚姻法讲话》、马明方的《西北地区农业水利畜牧工作问题》、李敷仁的《访苏观感》、秦川的《慰问前线归来》等;经济建设读物方面有《多种苜蓿多打粮》、《1954年西北新农历》、张石秋的《怎样当互助组长》等;文艺读物方面有《民兵功臣的故事》、战斗英雄刘吉尧的《智取华山》、谢茂恭的《老谢见了毛主席》、董均伦的《刘志丹的故事》、王汶石的歌剧《战友》、戴临风的《临夏散记》、黄俊耀的眉户剧《梁秋燕》、马健翎整理的秦腔《游西湖》等;美术作品有西北文化部艺术处编的《古代装饰花纹选集》、石鲁的《少数民族热爱毛主席》等年画、连环画多种。反映抗美援朝斗争的《战友》,受到全国剧协的表扬;《梁秋燕》在西北各地广泛上演,剧本多次修订再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