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的大中小幼一体化德育体系研究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德育回归学校教育本位的价值分析

■ 李育民

摘 要:学校教育的根本在于育人,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基本职责,立德树人是一项系统工程,既要有顶层设计,也要有实践践行,尊重教育规律,强化价值引领,以课程为载体,以品格塑造为目标,以制度为保障,推动中小学德育课程一体化建设,实现全员育人、全科育人、文化育人、实践育人,提高育德成效。

关键词:德育;学校教育;本位;价值

加强中小学德育课程一体化建设,统筹课程育人、实践育人和文化育人,是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全面深化基础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举措。近年来,各级教育部门以及广大中小学校,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把立德树人作为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学生德育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主流积极健康向上,呈现出良好的思想道德素养和精神风貌。但是,还存在不少影响德育成效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目标碎片化,各学段德育目标交叉错位、层次不清,缺乏有序性和完整性,不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成长规律;二是内容抽象化,德育内容脱离学生生活实际,存在口号化、概念化现象,缺乏针对性和感染力;三是课程实施片面化,重视了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道德与法治、思想政治等德育学科的主渠道作用,忽视和淡化了其他学科的德育功能;重视了德育理论与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学生的德育实践能力的培养等。学校是落实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的主阵地,让德育回归学校教育的本位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教书育人:践行教师的道德责任和使命

传授知识是教师的基本活动。知识本身不是道德,但传授知识的活动中是有道德问题的。知识是人对认识对象的客观反映,它反映的是“事实”而不是“应该”。传授知识活动中的道德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对知识本身要有一种庄严的敬意,要坚持知识的独立价值。其次,对知识应有诚挚的爱意。追求知识、传授知识有两种动机,一种是因为知识有用,一种是知识可爱。再次,在传授知识中要有“诲人不倦”的精神。最后,在传授知识中,要有乐知的态度。如果教师在传授知识过程中能使自己和学生做到敬知、爱知、乐知,并乐此不疲,那就是达到了教师应有的职业道德品格了。知识观会影响知识传授及其传授方式,而知识观和由知识观所制约的知识传授中也有广义的道德观、价值观问题。这里面其实也有很重要的问题。

点化灵魂是教师的更高的道德责任和使命。“传授知识给学生以事实判断能力”“点化灵魂”则是提升学生的价值观即分辨善恶的能力。所谓点化灵魂,就是唤醒受教育者内心潜伏的能力,使受教者具有分辨是非能力,使受教者获得价值判断能力,使受教育者能达到意义自立或价值自抉的自由境界。价值观的选择一个重要内容就是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选择。选择个人价值观的教师在教学中的表现是强调培养学生个性化、人性化、理想化的目标。

教书育人把“传授知识”和“点化灵魂”结合起来就是“教书育人”。“教书”主要是“传授知识”, “育人”主要是“点化灵魂”,教书育人是教师的一个综合性的道德责任和使命。教书和育人的区别就是教书的目标在于培养“人才”,育人的目标在于培养“人”。

首先,教书有助于育人。通过教书使学生掌握大量的知识和技能,有利于学生树立理想、坚定信念、辨别善恶,即有利于成人。

其次,育人有助于教书。就是说具有至善和至善追求的人,有理想、有信仰的人会对知识持以庄严的敬意、爱意,从而促进知识的发展,使自己成为一个专家、人才。

如果在这种意义上理解“仁”和“知”的关系的话,我们仍可以说“转识成仁”和“转仁成知”都有道理。教书和育人的结合统一,实质是“知”和“仁”的结合统一。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两千多年前孔子所提出的“仁且知”仍放射着夺目的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