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的大中小幼一体化德育体系研究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学校德育衔接的哲学意涵

■ 王 云 刘亚平

摘 要:随着国家不断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对于学校道德教育的重视日益增强,在道德衔接中出现诸多问题,呼唤新时代赋予学校道德教育衔接新内涵,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学校德育教育势在必行。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校德育衔接;哲学意涵

所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学校德育衔接,在哲学意义上是二者价值目标的统一与完善。

一、德育及德育衔接的基本属性

(一)德育及德育衔接的基本内涵

1.德育的基本内涵

广义上的德育所包含的内容主要是指:以家庭、学校、社会等主体对社会成员施加思想上、道德上、政治上以及法律等方面的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影响。在这里,主要探讨的是狭义的德育即学校德育,具体包含了大学、中学、小学、幼儿园期间各个学龄段衔接的学校德育问题。

所谓学校德育,阐释为教育者(以教师为主)按照一定的社会或阶级要求,对受教育者(各学龄段的学生)在思想各个方面进行长期持续性的目的引导。特别是希望能通过德育使受教育者获得对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等正确认知,并能够体验和实践。

2.德育衔接释义

所谓德育衔接指向德育实施过程中的必要关节,贯穿于学校德育实施的全过程。因为德育衔接是在学校教育过程中每一个发展阶段之间的,既具有独立性,又具有连续性、整体性的辩证统一关系。即注重学校的每一个学段(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大学)之间的必要联系和融会贯通问题。具体表现为:在德育体系建构上的目标、内容、路径以及评估机制,作为下一学段德育目标、内容、途径、实效评估的基础,这一学段的整个构建环节又作为下一学段德育构建的高一级基础。以此延续,形成螺旋式上升的过程,最终达到每一学段德育环节的完善和目的的有效实现,并保证和促成终极目标的达成。

(二)学校德育衔接的背景

1.在时间及矛盾表现上

学者王鲁宁认为:“明确提出大中小学教育阶段的德育衔接问题,从时间上来说大致应该被认定为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① 并且,他发现德育衔接问题主要出现在学校德育工作中,各种各样不衔接导致了学校道德教育弊病频发。换言之,在学校德育实际操作中出现缺项、错位以及断层的问题。认识是来源于实践,理性认识上升为理论来指导实践,然而目前实践中出现了问题,这就必然需要在理论上反思,尤其在哲学意涵上思考,深究其本质原因,并且再经过实践的检验。

2.新时代赋予新内涵

2017年5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意见》中明确指出:“构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的大中小幼一体化德育体系,注重培养学生终身学习、创新性思维、适应时代要求的关键能力,统筹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使各级各类教育更加符合教育规律、更加符合人才成长规律,更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② 这是当前我国对于学校德育衔接的纲领性指导思想,明确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学校德育衔接的引领作用和旨归。

①王鲁宁:《学校德育衔接方法的形成及发展过程的实质——关于大中小学德育衔接问题解决方法的哲学思考》, 《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2010年第1期。

②习近平:《认真谋划深入抓好各项改革试点 积极推广成功经验带动面上改革》, 《人民日报》2017年5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