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导读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5章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导读

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以下简称《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马克思主义诞生170多年了,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也在曲折中走过了170多年的岁月,无论这个世界怎样变换,被誉为马克思主义“歌中之歌”的《宣言》却始终闪烁着它真理的光辉。

一、《共产党宣言》写作的社会历史背景

(一)《宣言》是19世纪初西欧资本主义经济社会发展的产物

19世纪30、40年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欧洲主要国家已占据统治地位。产业革命在英国已经完成,在法国正在进行,在德国也已开始。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发展和工厂制度的普遍建立,使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日益暴露出来,导致经济危机频频发生。经济危机使社会生产力遭到极大破坏,给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带来深重灾难。资产阶级为了摆脱经济危机的困境,不断加紧对无产阶级的剥削和压迫。随着各种社会矛盾不断暴露,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也日益激烈,斗争的规模越来越大,斗争的形式也已经从早期自发地反对个别企业主、破坏机器的斗争,发展为有组织的、大规模的政治斗争。1831年和1834年法国里昂工人举行两次起义,提出了“工作不能生活,毋宁战斗而死”的口号。英国工人发起了以实现普选权为中心内容的宪章运动,自1836年开始,持续了12年之久,吸引了成百万工人和劳动群众参加,充分显示了工人阶级的力量。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1844年发动了大规模的武装起义,宣布反对私有制社会。这些斗争虽然都被镇压下去了,但是却开辟了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斗争的新纪元,显示出无产阶级已经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

工人阶级斗争的经验,为马克思恩格斯进行理论研究提供了宝贵的材料,也使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成为可能;三大工人运动的失败,从反面提出了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迫切要求。马克思恩格斯认为,首先要从组织上把各国分散的工人运动统一起来,其次要批判各种错误思潮,为统一的工人运动提供行动纲领。

(二)《宣言》是国际工人运动发展的产物

《宣言》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写于1847年12月至1848年2月,同年2月在伦敦出版。

随着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矛盾的尖锐化和工人运动的兴起,工人组织也相继出现。1840年,英国成立了宪章派全国协会,称为宪章党。这是近代第一个工人政党。在德国也出现了最初的一些工人组织。1834年在巴黎成立了德国流亡者第一个秘密组织“被压迫者同盟”,后来该同盟发生了分化,1836年由分裂出来的激进民主派创立了“正义者同盟”。1837年布朗基(法国早期工人运动活动家、革命家、空想社会主义者,主张依靠少数革命家的密谋活动来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少数人的专政,一步跳到共产主义)领导成立了“四季社”。1839年5月,“四季社”在巴黎发动起义失败,“正义者同盟”因为参加这次起义而遭到严重打击,处于瘫痪状态,1840年在伦敦得到恢复,其后,“正义者同盟”在英国、德国、法国、瑞士相继建立了支部,成为国际工人组织。

1844年之前,魏特林主义在“正义者同盟”活动中占据统治地位,1844年后,“正义者同盟”又受“真正的社会主义”(又称“德国的社会主义”,19世纪40年代流行于德国知识分子中的一种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思潮)和蒲鲁东(法国政论家、经济学家、小资产阶级思想家、无政府主义的创始人之一。反对一切政党、国家和权威,反对工人进行政治斗争,主张绝对自由)主义的影响。马克思恩格斯非常重视“正义者同盟”所具有的国际性工人组织的特点,于1846年建立了“共产主义通讯委员会”,以此来联系各国共产主义者。他们的工作重点之一,就是用科学共产主义对“正义者同盟”进行改造。他们用了大量精力对工人运动中流行的各种错误思潮和观点进行了批判,这种批判使许多工人组织日渐相信马克思恩格斯观点的正确性。1847年1月,“正义者同盟”领导成员邀请马克思恩格斯加入同盟,对同盟进行改造。马克思恩格斯接受邀请于1847年2月加入了同盟,同年6月,同盟在伦敦举行了第一次代表大会,恩格斯出席了这次代表大会(马克思因为缺少旅费未出席会议)。在恩格斯的指导下,大会制定了新的章程,将同盟的名称更改为“共产主义者同盟”,同时用马克思恩格斯提出的“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口号代替了同盟的“四海之内皆兄弟”旧口号,大会讨论了恩格斯为同盟起草的第一个纲领草案——《共产主义信条草案》。代表大会后,恩格斯起草了第二个纲领稿本,即以问答形式写成的《共产主义原理》。

1847年11月29日至12月8日,“共产主义者同盟”在伦敦举行第二次代表大会,马克思恩格斯参加了大会。大会根据马克思恩格斯的意见,对第一次代表大会拟定的章程做了一些原则性的修改,并再次讨论了纲领问题,并委托马克思恩格斯起草纲领的最后定稿。大会结束后,马克思恩格斯就如何起草纲领交换了意见,并统一了认识,起草工作主要由马克思承担。马克思在写作过程中,曾把自己的写作计划告诉恩格斯,恩格斯在表示同意的同时也提出了自己的意见,马克思还参考和采纳了恩格斯两个纲领稿本的一些观点,《宣言》起草完后,恩格斯又提出了修改意见,可见,《宣言》所表达的基本思想,是马克思恩格斯共同的思想和理论成果。

“共产主义者同盟”是世界上第一个共产党组织,《共产党宣言》是共产党的第一个“周详的理论和实践的党纲”,它的问世,为世界无产阶级解放事业指明了方向,提供了理论指南。

二、《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

《宣言》由序言、引言和正文三部分组成。

(一)《宣言》序言的主要内容及其启示

《宣言》共有七篇序言,分别是:1872年的德文版序言、1882年的俄文版序言、1883年的德文版序言、1888年的英文版序言、1890年的德文版序言、1892年的波兰文版序言和1893年的意大利文版序言。其中,前两篇是马克思恩格斯合写的,后五篇是恩格斯单独写的。这些序言涉及《宣言》的形成、性质、基本思想、无产阶级斗争的新鲜经验、对原有内容的补充或修正等。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宣言》是一个历史文件,我们已没有权利加以修改”。马克思恩格斯这种对历史负责任的严谨态度值得我们学习,同时也提示我们,学习“序言”对于我们全面、深入、科学地理解《宣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从1872年到1893年间,马克思、恩格斯先后为《宣言》几种文字的版本写了七篇序言,重读这些序言,给我们的启示主要有:

第一,序言充分体现了马克思恩格斯与时俱进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在1872年德文版序言中,马克思、恩格斯指出“不管最近25年来的情况发生了多大的变化,这个《宣言》中所发挥的一般基本原理整个说来直到现在还是完全正确的”。但是,“这些基本原理的实际运用,正如《宣言》中所说的,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所以这个纲领现在有些地方已经过时了”“关于共产党人对各种反对党派的态度问题所提出的意见(第四章)虽然在原则上今天还是正确的,但是就其实际运动来说今天毕竟已经过时”[79]。这些话语里包含着这样的思想:即《宣言》中的基本原理、基本思想是正确的,但个别的结论、对某些问题的分析和看法不是不可更改的教条。在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的前提下,在新的实践基础上不断进行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才是我们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

第二,序言阐明了《宣言》的性质和任务。1872年德文版序言和1888年英文版序言指出,《宣言》是共产党的一个“周详的理论和实践的党纲”,是世界各国“千百万工人公认的共同纲领”。1882年俄文版序言中明确指出:“《共产党宣言》的任务,是宣告现代资产阶级所有制必然灭亡。”共产党人不但要消灭资产阶级生产资料私有制,而且要消灭一切生产资料私有制。只有如此,才能杜绝产生剥削和压迫的根源。

第三,恩格斯在1883年德文版序言中指出:“《宣言》中始终贯彻的基本思想,即:每一历史时代的经济生产以及必然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的和精神的历史的基础;因此,(从原始土地公有制解体以来)全部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即社会发展的各个阶段上被剥削阶级和剥削阶级之间、被统治阶级和统治阶级之间斗争的历史;而这个斗争现在已经达到这样一个阶段,即被剥削被压迫的阶级(无产阶级),如果不同时使整个社会永远摆脱剥削、压迫和阶级斗争,就不再能使自己从剥削它压迫它的那个阶级(资产阶级)下解放出来。——这个基本思想完全是属于马克思一个人的。”[80]从这段文字中我们可以了解《宣言》的基本思想,又可以感受到恩格斯的博大胸襟和高尚品格。

第四,序言在对1848年革命和1871年巴黎公社革命经验总结的基础上,对《宣言》提出了重要的修改和补充。1872年德文版序言中,马克思、恩格斯明确指出:“工人阶级不能简单地掌握现成的国家机器,并运用它来达到自己的目的。”[81]即无产阶级要想夺取革命的彻底胜利,就必须通过暴力革命,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建立无产阶级专政。这是对《宣言》中基本原理的重大发展。

第五,序言提出了落后国家的无产阶级可以取得革命胜利以及胜利的条件问题。在1882年俄文版序言中,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假如俄国革命将成为西方无产阶级革命的信号而双方互相补充的话,那么现今的俄国土地公有制便能成为共产主义发展的起点。”[82]显然,马克思恩格斯修正了“社会主义革命只能在发达国家取得胜利”的观点,列宁在领导俄国无产阶级革命的过程中发展了这一思想。虽然这一思想不能成为落后国家率先革命的根据,但也不能把马克思曾经认为经济文化发达国家会首先发生革命作为反对经济文化落后国家进行革命的理由。

序言还论述了民主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关系的原理以及马克思主义的策略思想等。

(二)《宣言》正文部分的主要内容

引言部分共有6个自然段,介绍了写作《宣言》的原因、目的和任务。

《宣言》的正文包括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资产者和无产者。这部分的关键词是“阶级”。

在这部分中,马克思恩格斯运用唯物史观理论和阶级斗争学说,分析和阐述了资本主义社会两大基本阶级产生、发展和斗争的过程,进而揭示了资产阶级必然灭亡和无产阶级必然胜利的历史规律。

这一部分包括54个自然段,讲了三个问题,得出一个结论。

第一,(前5个自然段)“至今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83]说明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以及阶级斗争的规律和结局。

第二,(第6到第28自然段)阐述了资产阶级产生、发展、灭亡的历史过程,揭示了资产阶级必然灭亡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

第三,(第29到54自然段)阐述了无产阶级发展壮大的过程、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利益的对抗性,以及无产阶级的伟大历史使命——资本主义的掘墓人,共产主义的创造者。结论: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

第二部分:无产者和共产党人。这部分的关键词是“政党”。

在这部分中,马克思恩格斯主要阐明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特点、指导思想和基本纲领,并对当时恶毒攻击共产党人的谬论进行了无情的批判,阐明了共产党的一些基本观点和革命道路。

这一部分包括86个自然段,讲了三个问题。

第一,阐明了共产党的性质、特点和基本纲领。共产党是无产阶级的政党,是代表无产阶级整体利益,而不是代表某个宗派利益的组织。共产党不同于工人党的特点是:共产党坚持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原则,在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中,具有彻底革命精神,是最坚决、始终推动运动前进的部分;在理论上,它以科学社会主义作指导,能够认识社会发展规律,正确判断革命形势,了解周围事变的内在联系,预察事变的进程和结果。因此,共产党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组织。共产党的基本纲领:最近目的是使无产阶级形成统治阶级,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由无产阶级掌握政权。最终目的是彻底消灭私有制,消灭一切阶级和阶级差别,在全世界实现共产主义。共产主义革命的特征,就是要废除资产阶级私有制,彻底消灭剥削制度。

第二,批判了反动派诬蔑和攻击共产党和共产主义的各种谬论。主要涉及要不要消灭私有制、要不要消灭私有观念、要不要废除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等问题。

第三,论述了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基本思想,即实现社会主义的道路问题。《宣言》指出:“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84]这是马克思恩格斯最早表达的无产阶级专政思想,它包含着无产阶级专政就是无产阶级民主的伟大思想,说明无产阶级专政是新型专政和新型民主的统一体;《宣言》指出:“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列宁认为,这是给国家下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定义;《宣言》指出:“无产阶级将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里,并且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85]马克思恩格斯在此阐述了对资本主义私有制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以及建立公有制后,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主要任务等思想。马克思恩格斯指出了无产阶级完成历史使命的三大步骤:夺取政权——对私有制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发展社会生产力,奠定共产主义得以实现的基础。

第四,分析了阶级消灭和国家消亡的条件以及长期性问题。指出未来理想社会“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86]这是马克思恩格斯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思想。

第三部分,社会主义的和共产主义的文献。这部分的关键词是“主义”。

在这部分中,马克思恩格斯主要分析和批判了各种假社会主义和空想社会主义。

这一部分共有56个自然段,分析了三类社会主义流派。

第一类,(第1到34自然段)反动的社会主义。这一类社会主义包括封建的社会主义、小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和德国的或“真正的”社会主义。其主要特点是违反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妄图复辟和维护封建制度的社会主义流派。

第二类,(第35到42自然段)保守的或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反映了资产阶级中的一些人企图在社会主义幌子下,用改良来缓和阶级矛盾,以保障资产阶级社会的生存。这一类社会主义,是在资产阶级社会内部矛盾日益尖锐、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不断发展的情况下产生的。

第三类,(第43到56自然段)批判的空想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主要指19世纪初三大空想家的社会主义。这类社会主义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历史发展的要求。马克思恩格斯充分肯定了这类社会主义的历史贡献。

第四部分,共产党人对各种反对党派的态度。这部分的关键词是“策略”。

在这部分中,马克思恩格斯主要阐述了共产党的策略原则。

这一部分共有11个自然段,讲了四个问题。

第一,关于党的政治斗争策略的基本原理。《宣言》指出:“共产党人为工人阶级的最近目的和利益而斗争,但是他们在当前的运动中同时代表运动的未来。”[87]列宁认为,这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政治斗争策略的“一个基本原理”。共产党人在为远大理想奋斗的同时,必须积极参加一切有利于无产阶级眼前利益的运动,即我们今天所说的,共产党人是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统一论者。

第二,阐述了要坚持不断革命和革命转变论的思想。《宣言》以德国资产阶级革命为例,指出:在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共产党一分钟也不忽略教育工人尽可能明确地意识到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敌对的对立,以便德国工人能够立刻利用资产阶级统治所必然带来的社会的和政治的条件作为反对资产阶级的武器,以便在推翻德国的反动阶级之后立即开始反对资产阶级本身的斗争”“德国的资产阶级革命只能是无产阶级革命的直接序幕”[88]。因此,无产阶级政党不仅要积极参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而且要努力促成其向社会主义革命的转变。

第三,《宣言》概括了党的策略原则:共产党人到处都支持一切反对现存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的革命运动;在运动中要特别强调所有制问题;无产阶级政党到处都努力争取全世界的民主政党之间的团结和联合。

第四,对《宣言》进行总结。阐明了共产党的最终目的和怎样实现这一目的。最后提出了“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国际主义思想。

(三)《宣言》阐述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第一,《宣言》关于人类社会结构及社会运动规律的思想。正如《共产党宣言》1883年德文版序言中指出的:“贯穿《宣言》的基本思想:每一个历史时代的经济生产以及必然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的和精神的历史的基础。”在1888年英文版序言中,又进一步指出,“构成《宣言》核心的基本思想”,即“每一历史时代主要的经济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以及必然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的和精神的历史赖以确立的基础,并且只有从这一基础出发,这一历史才能得到说明”。

第二,《宣言》关于资产阶级所有制必然灭亡的思想。《宣言》是马克思恩格斯用正在形成的唯物史观,深刻剖析和探索资本主义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规律及其前景的杰作。《宣言》指出:“随着大工业的发展,资产阶级赖以生产和占有产品的基础本身也就从它的脚下被挖掉了。它首先生产的是它自身的掘墓人。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两个必然”的原理。在1882年俄文版序言中,更明确地指出:“《共产党宣言》的任务,是宣告现代资产阶级所有制必然灭亡。”这一结论也促成了资产阶级在其发展的不同阶段不断改革和完善其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缓和了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推动了资本主义文明的发展。

第三,《宣言》关于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的思想。资本主义社会两大阶级的斗争,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在阶级关系上的表现;无产阶级只有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自己的阶级统治,才能获得整个阶级的彻底解放。但是对于无产阶级反抗资产阶级压迫的形式,恩格斯在1895年做了这样的反思:“历史表明我们也曾经错了,我们当时所持的观点只是一个幻想。……一八四八年的斗争方法(注:指《宣言》中说的暴力革命),今天在一切方面都已经陈旧了……历史清楚地表明,当时欧洲大陆经济发展的状况还远没有成熟到可以铲除资本主义的程度……在一八四八年要以一次简单的突袭来达到社会改造,是多么不可能的事情。”恩格斯对于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进步,无产阶级选择走议会民主道路做了充分肯定和赞赏,指出:“资产阶级和政府害怕工人政党的合法活动更甚于害怕它的不合法活动,害怕选举成就更甚于害怕起义成就。”[89]

第四,《宣言》关于共产主义基本特征的原理。《宣言》阐述的共产主义原理体现在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方面,核心首先是关于消灭私有制的思想。《宣言》指出:“共产主义的特征并不是要废除一般的所有制,而是要废除资产阶级的所有制。”因为,现代资产阶级私有制是建立在阶级对立之上、建立在少数人对多数人的剥削之上的产品和占有的最后而又最完备的表现。废除资产阶级的私有制,是无产阶级获得解放,进而解放全人类的基础条件。《宣言》以最鲜明的语言向世人宣告:“共产党人可以把自己的理论概括为一句话:消灭私有制。”《宣言》还特别强调:“所有制问题是运动的基本问题,不管这个问题的发展程度怎样。”

第五,《宣言》关于人的自由解放和全面发展的思想。《宣言》指出:“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这一基本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区别于其他任何主义和思潮的本质所在,是无产阶级前赴后继为之奋斗的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三、《共产党宣言》的历史与现实意义、理论与实践意义

(一)《宣言》的历史与现实意义

1.《宣言》的历史意义

第一,《宣言》明确指出并科学分析了资本主义制度及其文明发展的矛盾、问题和前景,为变革资本主义、推动人类文明向更高阶段发展指明了方向。《宣言》在考察资本主义发展进程中两大阶级——资产者和无产者从产生、发展到矛盾、斗争的全过程,指出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在阶级关系上表现为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阶级斗争,这一斗争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随着社会发展带来的巨大矛盾,由于资产阶级在体制内无法解决生产的计划性和无政府状态的矛盾,导致周期性经济危机频繁爆发,使得无产阶级群众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最终导致无产阶级反抗资产阶级野蛮统治的阶级斗争不断升级,暴力革命成为自由资本主义发展阶段无产阶级反抗资产阶级剥削和压迫的主要手段。马克思恩格斯由此得出资本主义必然发展到社会主义的科学结论。170多年来,这一结论的科学性在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同阶段都得到了相应的检验。

第二,《宣言》为人数最多的受压迫阶级的解放指明了道路、提供了科学理论武装。《宣言》是马克思恩格斯为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19世纪30、40年代,资本主义在西欧有了较大发展,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和斗争也日益激化,英国、法国、德国先后爆发了无产阶级反抗资产阶级压迫的工人运动,提出了“不共和,毋宁死”的思想,表明无产阶级已经形成了一股强大的政治力量,但是工人运动因为缺乏科学理论作指导,最终都以失败而告终。马克思恩格斯加入具有国际性的工人团体“正义者同盟”,将该同盟改组为“共产主义者同盟”,并为之起草了《共产党宣言》,阐述了工人阶级的历史使命和实现历史使命的根本途径——暴力推翻现存政权,建立工人群众当家做主的无产阶级政权,进而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实现共产主义理想社会打下坚实基础。正是由于《宣言》的问世,国际工人运动走上了有组织领导、有科学理论指导的正确道路。

2.《宣言》的时代价值

第一,《宣言》关于世界市场和世界历史的论述对我们今天理解经济全球化具有指导意义。《宣言》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展变化和发展进程的考察,具有宽广的历史视野、世界视野和发展视野。这为我们今天探求全球化与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了理论参考和方法论指导。

第二,《宣言》关于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论述是我们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重视“以人为本”和“科学发展观”的理论依据。《宣言》的核心思想,即《宣言》第二章最后一段:“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90]这一著名论断所表达的基本思想,是我们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遵循,也是我们在新的实践基础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崇高价值。

第三,《宣言》对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的论述是我们进行加强执政党建设的理论指南。《宣言》对共产党的性质、宗旨、任务、纲领和实现纲领的途径分析等,是我们今天加强执政党自身建设,从严管党治党的理论基石。

(二)《宣言》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1.《宣言》的理论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宣言》的问世是人类思想史上的一个伟大事件。《宣言》是第一次全面阐述科学社会主义原理的伟大著作。《宣言》深刻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深刻阐述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品格,深刻阐述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政治立场,深刻阐述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崇高理想,深刻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革命纲领,深刻阐述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国际主义精神。在此,习总书记从“一个全面阐述、六个深刻阐述”的角度,明确指出学习《宣言》的理论意义,同时为我们在新时代通过深入学习《宣言》,深刻体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21世纪马克思主义新发展的意义提供了理论指导。

习总书记指出:《宣言》是一部科学洞见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经典著作,是一部充满斗争精神、批判精神、革命精神的经典著作,是一部秉持人民立场、为人民大众谋利益、为全人类谋解放的经典著作。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和革命性源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为世界社会主义指明了正确前进方向。《宣言》是一个内容丰富的理论宝库,值得我们反复学习、深入研究,不断从中汲取思想营养。

2.《宣言》的实践意义

到2018年2月,《宣言》发表整整170周年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共产党宣言》及其时代意义进行了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是共产党人的必修课。我们重温《共产党宣言》,就是要深刻感悟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追溯马克思主义政党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的理论源头,提高全党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当代中国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水平,把《共产党宣言》蕴含的科学原理和科学精神运用到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的实践中去,不断谱写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篇章。习总书记指出: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学好用好《共产党宣言》等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坚持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原原本本学,熟读精思,学深悟透,熟练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不断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

(三)学习和研究《宣言》需特别关注的几个问题

第一,马克思恩格斯对待《宣言》的与时俱进的科学态度,也是我们在如何对待马克思主义问题上应该持有的态度。这一态度的基本点是:《宣言》中的一些基本原理至今仍然是正确的,因此,任何时候都要坚持;随着时代的发展,《宣言》中的个别观点已经过时了,因而必须随时随地从现有社会历史条件出发,对《宣言》中阐述的个别观点加以修正。

第二,过去我们在学习《宣言》时,更多地强调了马克思恩格斯对资本主义的否定,而对马克思恩格斯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规律的揭示,以及资产阶级对推动人类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发展的历史作用重视不够。资本主义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历史阶段,没有这样的阶段,社会主义文明就无由出现。

第三,在《宣言》第一章结尾处,马克思恩格斯得出了一个著名结论——“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与此相关,有两个问题需要我们进一步思考:

一是,怎样理解这一结论的科学性?马克思恩格斯是在分析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资本主义社会两大基本阶级各自的形成、发展的过程以及相互对立的关系后得出的上述结论。这一结论的科学与否,决不能用资产阶级当时或现在是否灭亡来检验,而应该从规律的层面看,它是否符合历史发展的总的趋势。资本主义从诞生至今,经历了自由竞争、一般垄断、国家垄断、国际垄断这样几个发展阶段,应该说今天的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进步程度与早期资本主义发展的景象相比,有着天壤之别。恩格斯在1845年所著的《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一书中揭露了英国资本主义发展的种种罪恶和一幅幅惨状。1892年,这本书再版时,恩格斯为该书作序指出:他在这本书里描写的是“资本主义剥削的青年时期”“较早阶段”或“早期阶段”,英国“已经度过了”这个时期,而其他国家,如美国等“则刚刚踏进这个时期”。恩格斯着重指出:“现代政治经济学的规律之一就是,资本主义生产愈发展,它就愈不能采用作为它早期阶段的特征的那些琐细的哄骗和欺诈手段。”[91]恩格斯认为,资本家阶级认识到,哄骗和欺诈手段已不合算,为了节约时间和劳动,资本主义商业道德必然发展到一定水平,资本家对待工人的关系也有了改善。恩格斯经过几十年对资本主义社会的考察,得出资本主义比早前文明进步的结论,应该给我们以启发。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其中的含义之一是,虽然资产阶级的剥削本质、无产阶级受剥削的地位都没有实质性改变,但资产阶级确实改变了,资本主义社会朝着文明进步的方向大踏步地发展。如果没有这样的改变,资产阶级的灭亡恐怕就不仅仅是一种趋势,而会随时变成现实。《宣言》的上述结论的意义就在于,它在资本主义尚未充分发展的情况下就指出了资本主义社会必然发展到社会主义的历史趋势。

二是,学界普遍将《宣言》中的“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这一论断,解读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我们认为这两段话之间有联系,但不能在两者之间划等号。仔细分析和斟酌上述两段话,我们认为,首先是字面意思不同,含义也就不同。“资产阶级”不等于“资本主义”,“无产阶级”也不等于“社会主义”。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是资本主义社会两大对立的集团,前者占有生产资料剥削后者的劳动,后者一无所有,靠受前者的剥削为生。这样对立的阶级关系和社会关系迟早要被打破。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不同阶段。前者相对于封建主义而言,是人类文明的巨大进步,但由于它建基于资本家私人占有制基础上,因而其显著特点是历史进步性和历史局限性同在。其历史进步性的一面构成社会主义文明的基础,历史局限性的一面被社会主义文明所克服和替代,社会便由资本主义文明前进到了社会主义文明阶段。由此看见,笼统地讲“资本主义必然灭亡”是不恰当的。我们对待资本主义的科学态度,不应该是盼望其灭亡,而应该是,对内,在扬弃资本主义文明的过程中创造更辉煌的社会主义文明;对外,靠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明来引导资本主义的发展,使之趋向于社会主义。其次,将“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等同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不符合《宣言》的基本精神和马克思恩格斯的本意。马克思恩格斯是在分析了越来越社会化的生产力与相对狭窄的资产阶级占有制之间的矛盾及其性质后,得出资产阶级私人占有制必然灭亡,也就是资产阶级必然灭亡的结论。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唯有无产阶级是与社会化生产紧密结合的阶级,社会化生产不断发展的历史趋势,要求无产阶级成为生产资料的主人,即无产阶级摆脱无产状况,是生产力发展的基本要求。可见,《宣言》得出“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结论,是基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导致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与社会化大生产的矛盾不可调和这一客观历史事实,突出的是规律不可抗拒,而不是出于阶级义愤。

第四,《宣言》发表后,尤其是马克思去世后,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出现了许多新变化,恩格斯晚年对《宣言》发表前后他和马克思的思想进行了反思,尤其是对暴力革命和议会道路进行了比较和反思。但恩格斯依然强调,无产阶级通过暴力革命还是走议会民主道路夺取政权,取决于统治阶级的统治方式,暴力革命是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一般规律,尤其是在缺乏议会民主传统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