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抗旱防汛
第一节 抗 旱
1991年,扶风县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始终抓紧抗旱工作,并试点成立抗旱服务队。1994年,扶风县大旱持续时间之长,受灾农田面积之大,是建国40多年来少见的。扶风县共新建多类水利工程58处,建成建和乡万亩机井群灌溉工程、宝鸡峡段1500亩水利方田和冯家山灌区配套工程。保证大旱大灾之年,全县粮食生产获得较好收成。全县粮食总产达到2.40亿千克。瓜、辣、果、菜等多经生产也获得丰收,总产值达到1.66亿元,创历史最高水平。
1995年,全县出现继1994年之后的第二个特大干旱年。全年降水仅240毫米,较常年偏少5成。全县粮食和多种经营生产受到严重威胁,部分乡镇的人畜饮水及工业生产发生困难。从春节之后到年末,全县共组织6次大规模、统一行动的抗旱灌溉行动。历时4个多月,全年共完成灌溉面积187.9万亩次,总用水量达到2.06亿立方米,是历史上灌溉次数最多,时间最长,面积最大,引用水量最多,灌溉效益最好的一年。全县完成抗旱春灌面积55.54万亩。小麦蜡熟时期抢灌麦黄水,完成灌溉面积21.01万亩。三夏工作结束后,旱象仍在持续发展,全县4.2万亩夏播秋田因干旱缺墒播种出苗困难。全县启动所有库、塘、井、站,一举完成灌溉面积32.5万亩,其中抗旱播种玉米27.2万亩,保苗保收25万亩。宝鸡峡灌区和县境内中小型灌区进行大面积保灌秋田2~3次,瓜果田浇灌3~4次,辣椒浇灌7~8次。还抓好抗旱秋播灌溉,完成灌溉面积6.3万亩。12月底抓紧完成抗旱冬灌,面积达到44万亩,保证扶风县在大旱之年粮食和多种经营生产的丰收高产。全县夏粮总产达到1.25亿千克,较1994年增长15.9%,平均亩产278千克,较1994年增长23%,为扶风县历史上第三个夏粮高产丰收年。秋粮在播种面积减少33%的情况下,总产仍然达到0.95亿千克,比1994年仅减产27%。全县多种经营生产总收入1.86亿元,比1994年增长28%。冯家山灌区抗旱灌溉的秋田,平均亩产达到600千克以上,创灌区投灌以来的最高单产纪录。
自1995年秋播到1996年4月中旬,扶风县持续干旱少雨,土壤深层缺墒达到临界状态,全县夏田作物和经济作物受旱面积达10多万亩。5月底到7月初,旱象仍未解除,0~30厘米内土壤含水量不到15%,晚秋和多种经营作物生长严重受到旱象威胁,全县41万亩玉米出苗率仅达70%。全县广大群众继续奋力开展抗旱斗争,灌溉粮食作物及多种经营作物面积137.9万亩,总用水量达1.34亿立方米。全县在一年之内3次开展大规模灌溉行动。一是抗旱冬灌,全县于1995年11月22日引水灌溉,止1996年1月5日,引水4442万立方米,共完成灌溉面积44.8万亩,其中小麦35.1万亩,油菜3.8万亩,多种经营作物5.9万亩;二是抗旱春灌,全县完成春灌面积13万亩;三是抗旱夏灌,完成灌溉面积80.1万亩次,其中抗旱播种玉米30.2万亩次,玉米抽雄扬花期灌溉49.9万亩次。1996年全县粮食总产2.56亿千克,其中夏粮总产1.23亿千克,比1995年仅减产0.025亿千克;秋粮总产1.33亿千克,比1995年增长39.6%。全县粮食生产在连续3年大旱中保持总产在2.5亿千克左右的好收成。
1995年,扶风县被列入国家级抗旱服务队试点县,到1996年,县乡两级抗旱服务队全部成立,共有队员80人,配备大小车辆12辆,抗旱设施265台(件),形成固定资产总值146万元。为提高服务队的业务技术,在两年的时间,抗旱服务队先后5次举办培训班,使服务队员的服务技术水平和独立工作能力有显著的提高。抗旱服务队立足抗旱减灾,努力为扶风县抗旱工作搞好服务工作。在1995年扶风县的持续大旱中,抗旱服务队发挥十分突出的作用,在冬灌、春灌、麦黄灌、夏灌、秋灌五灌中开动机井、抽水站、库塘、搭泵引水灌溉1.53万亩,解决水中旱田面积11万亩次,总抽水量达990万立方米。1995年冬至1996年春,抗旱服务队新打机井54眼,配套54眼;深机井16眼,配套16眼;浅井3420眼,配套3420眼;维修机井712眼,抽水站121座,并解决午井、段家、太白等4处1万多人的供水困难。
1997年,是扶风县1991~2010年间干旱最为严重的一年。全年降水量仅为324.9毫米,干旱持续139天,其中4月末到9月上旬降水量只有51.9毫米。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统一指挥下,全力以赴抗旱救灾。全县掀起“千井兴农”工程建设,一年之内打配机井292眼,有力地抑制旱象的肆虐,夺取农业的较好收成。
1998~2002年,全县打配机井478眼。2003~2010年,扶风县持续抓好抗旱工作,充分发挥各种抗旱设施,继续抓好“千井兴农”工程,至2010年,全县打配机井2687眼,确保农业生产和粮食及经济作物的丰产,推动全县经济建设的发展。
第二节 防 汛
1991~1997年,扶风县基本上没有发生洪灾。1998年扶风县虽无大的洪灾,但由于局部地区暴雨影响和石头河水库泄水,渭河出现7年来第一次洪水,洪峰流量达1700立方米/秒。由于7年来河势变化,县境之内渭河出现3处较大险情,部分堤坡滑塌,水毁严重。全县群众积极开展抢险救灾,从而使灾害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
2003年秋季9月中下旬,渭河流域发生大持续强降雨,南山各支流均出现超历史洪水,西沙河、清水河洪水直泻而下,导致渭河河水暴涨,洪峰迭起,使扶风县遭受20多年以来不遇的特大洪水,特别是“03.8”洪水流经境内时,最大洪峰流量3720立方米/秒,五号洪峰亦达到1500立方米/秒,造成多处工程水毁,不能正常发挥效益,尤以渭河堤防工程水毁最为严重。9月19日,西沙河洪水淹没绛帐镇滩上村和上宋乡渭河南岸滩地,最大水深达到1.5米。清水河洪水漫滩,淹没绛帐镇和揉谷乡渭河南岸的滩地,最大水深达到0.5米。据统计,南山支流洪水淹没土地面积达13868亩,庄稼绝收面积1920亩,淹没面积中经济作物4560亩,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086万元。10月3日,渭河大堤石家段出现堤防平台和堤坡崩塌的重大险情,堤防水毁长度450米,有150米堤防大部分冲毁,最严重的地方仅剩堤防背水坡,其余为水毁堤防迎水坡垮塌,堤身严重崩溃。北段堤防工程水毁长度348米,其中50多米堤防垮塌超过三分之二,最窄处仅剩不到2米;100米左右堤防垮塌超过一半,其余为水毁迎水坡和基础。
渭河险情发生后,扶风县抢险工作紧急而有条不紊地展开。省、市、县各级各部门领导亲临险段靠前指挥,果断处置。抗洪抢险的解放军指战员、武警官兵和县、乡机关干部职工及沿河各村抢险专业队员,全力以赴,日夜奋斗。相邻的眉县、杨陵区也发挥了“抗洪抢险一盘棋”的精神,紧急支援,调运桩木150根、编织袋2万条、铅丝3吨,确保抗洪抢险的急需。10月5日、6日两天,解放军驻宝鸡市21军及武警部队立即赶来参加石家段和南仵段的抢险。先后有解放军68210部队、96401部队,武警第四支队、武警市支队,扶风、杨凌武警中队官兵投入河堤防险段。县乡机关干部职工4400人次,沿河各村抢险专业队员6300人次全力以赴投入抗洪抢险,奋战9天,夺取抢险胜利。
第三节 防汛工程
一、渭河及水库防洪治理
1991年,扶风县重视对渭河防洪的治理工作,采取各种治理措施,加强渭河防洪保安工程。1992年,新修河堤3160米。完成绛帐镇与揉谷乡之间渭河大堤的合龙与法禧村接茬两处无堤段堤防新修工程,使县境内渭河北岸堤防和毗邻县区间全线接通;完成绛帐镇牛仓村段500米堤防除险加固任务;通过堤身培厚加宽、堤顶铺石硬化、修筑越堤路、开发整治绿化护堤地等措施,新建标准化堤防5千米,累计达到14千米。当年11月,陕西省河道管理暨“标化”堤防建设会议在扶风县召开,对扶风县治河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1993年,全县主要完成以工代赈渭河南岸绛帐镇罗家村段300米堤防新修和罗家、牛仓段1.29千米堤防续建扫尾工程。在当年汛前汛后,又及时对17处水毁工程进行抢修、维修,保证堤防行洪安全。全年共维修堤防5.7千米,绿化1000米,改造淤灌护堤地130亩,栽植水杉、梨树7600株,备防汛抢险石1400方,扩大治河效益。1994年,扶风县完成省、市统一安排的以工代赈渭河南岸2千米堤段新修堤防建设,渭河北岸堤防七处2.4千米、水毁工程修复4.2千米、维修和建设揉谷乡姜塬村段1千米标准化堤防、护堤地开发治理等任务。累计完成筑堤土方13.2万立方米,护坡砌石、基础装笼抛石8600立方米,铅丝16吨,打桩1340根,建成丁坝40座。总计投工11.8万个,投资98.6万元。
1996年,全面完成宝鸡市下达扶风县的以工代赈渭河1.5千米新修堤防和7处水毁工程修复任务。
1998年,扶风县被列为渭河中游治理项目区,投资380万元,其中财政投资270万元,新修堤防2.4千米,保险加固2千米。在河道治理中,扶风县以标准化堤防建设、堤防整修、清修和水毁修复、消灭无堤段为重点,建设标准化堤防2千米,清修、整修堤防24千米,抢修水毁工程4处2千米,整修堤顶路面13千米。1999年,新修渭河南岸堤防2千米,除险加固2千米,堤防维修1.3千米,整修堤防24.4千米,水毁修复1千米,堤顶路面硬化6.7千米的各类任务。完成投资380万元,其中国债170万元,地方债券100万元,群众自筹110万元。
2000年,防洪保安工程任务主要包括渭河绛帐镇前进村段新修堤防工程和揉谷乡法禧村段除险加固工程两大项。这是扶风县实行“四制”(即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建设监理制、合同管理制)管理的第一个水利项目。工程总投资137万元(其中,中央投资85万元,市级投资24.5万元.县级自筹27.5万元)。
2001年,扶风县渭河防洪保安工程任务是加固渭河上宋乡柳家村段和绛帐镇罗家村段,共计300米,并新修圆筒坝基36座。工程总投资640万元。2003年3月,扶风县突击70余天,于6月底渭河主汛期到来之前完成渭河绛帐镇牛仓村段1.8千米的堤防加固建设任务,在当年秋汛中发挥重要的防洪保安作用。
2004年,扶风县吸取“03.8”洪水的经验教训,重新修订完善《扶风县渭河的度汛预案》和《扶风县水库度汛预案》。县水利部门组成专业检查班子,对渭河进行实地大检查,全面落实各级防汛责任制,高标准地建设好渭河堤防水毁修复及加固工程,并赶在7月份主汛期来临之前,完成渭河绛帐镇南仵村段、揉谷乡石家村段、上宋乡牛蹄村段和南岸省苗木繁育中心段共4处2894米的堤防建设任务,确保当年渭河洪水的安全过境。2005年,特别加大对渭河河道采砂依法管理工作,继续推行河道采砂许可制度,要求具备采砂资格的16家采砂企业均于主汛期到来之前撤出渭河河道。确保7月初和10月初的两次渭河洪峰安全过境。
2007年5月下旬,县防洪抗旱指挥部对渭河及各水库进行全面检查,落实领导、值班、巡查、物资储备等工作责任,共签订度汛责任卡24份。积极实施防汛应急工程,对渭河绛帐镇前进村段至罗家村、南仵村段、揉谷乡秦丰村、上宋乡龙渠村段共计7.11千米的堤防重点水毁险段实施应急除险加固,提高防洪能力。
2008~2010年,每年5月下旬,县防汛抗旱指挥部坚持对全县的“一城两河三库”等防汛重点部位进行全面检查,提出整改意见和完成时限。3年之中共签订度汛责任卡72份,落实防汛行政责任人30人、技术责任人54人、巡堤巡库查险人员744人;储备防汛编织袋共14.5万条、铅、铁丝23吨、防汛石5000立方米、木桩800立方米、救生衣300件,所有物资专库存放,专人管理,取用方便。对渭河岸边前进村至罗家、南仵、秦丰、龙渠寺村共计7.11千米的堤防重点工段除险加固。同时,每年都坚持对五郡沟水库溢洪道实施清淤,保证库水位控制在汛限水位以下;对全县防汛道路实施拓宽、整修,以利在突发情况下防、抢、撤、救措施的有效实施。三年之中有效地预防洪涝灾害的发生,达到平安度汛。
二、县城老区东关防洪治理
县城老区东关地处低凹地带,且绛法公路和西宝公路在此交会,车水马龙,人口稠密。设立此处的县房地产开发总公司、县建行、县乡企局、城关镇北街水泥制品厂等单位在东关河床内违章建筑,乱倒建筑垃圾,随意侵占河床,破堤毁堤等危及县城度汛安全的违法行为时有发生。1997年,扶风县有关部门先后10余次进行联合执法行动,清理垃圾,清除河障,疏通河床。对县房地产开发公司、城关镇北街水泥制品厂等单位乱倒垃圾、人为设障等违法事件向法院起诉立案,以法律程序执行终结,使侵占河床、乱倒垃圾危及防汛安全的行为得到有效遏制,确保县城的安全度汛。其后多年,扶风县加强对县城东关防汛监测,对于违章建筑及时强制予以拆除,并对河道进行清淤,扩宽,对堤防进行再衬砌,因而在2004年7月14日晚,城关地区遭遇强降水(降水量达123毫米)时,能够及时排泄水流,控制更大灾情的发生。
三、扶风七星河湖建设
在加强对县城东关防洪治理的基础上,县水利局从2004年开始,以流经县城的七星河湿地为中心,开始水利风景区建设工程。
风景区北起距县城3.5千米的白家窑水库,南到县城东关的公路交会处。2008年3月,七星河城区段生态治理工程开工,工程主要包括3座橡胶坝和城区段绿化亮化工程。3座橡胶坝工程总投资600多万元,全长900米。其中主橡胶坝长21.3米,坝高2.8米,回水长483米,最大水面宽度38.5米,最大水深3米,库容1100立方米,形成3.6万平方米的生态水面,使县城环境得到优化。七星河绿化亮化工程总投资150万元,分为两期建设,一期工程为七星河两岸景观亮化;二期为展现扶风历史文化长廊。历史文化长廊按农耕文明、文治武功、旅游胜地和和谐奋进新扶风4个部分,31块展板布设,呈现扶风的历史文化。在七星河城区段生态综合治理工程建设中,平均日上劳200余人次,动用大型车辆机械100多台,完成土方工程9300立方米,浇筑混凝土2850立方米,埋设涵管980多米。装设石雕护栏2060米,建成历史文化长廊300米,安装机电设备2套。风景区内还建成体育运动场、休闲健身园地、800平方米水面的养鱼池和供游人憩息的长廊、座椅、亭台等。整个风景区碧波荡漾,绿水长流,树木成荫,花草茂盛,成为扶风县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