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对象及框架
一、研究对象
美国著名汉学家艾兰(Sarah Allan)教授在中国古代历史文化和思想研究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艾兰教授在甲骨文、青铜器等领域的出色研究,使其成为国内外学术界一位著名的学者。她潜心研究甲骨文、青铜器和竹简,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她曾多次与国内学者合作,把流入国外的极其珍贵的甲骨文和青铜器资料介绍到国内,从而为国内的研究学者开拓了新的研究领域,也为解决史前历史的疑惑问题提供了诸多第一手佐证材料。她在简帛方面也有很深的造诣,在简帛研究方面,她非常注意同国内学者互通有无,互相学习,互相借鉴,曾邀集一批著名的国内外学者在其任教的达慕思大学成功举办了第一届国际简帛研讨会——郭店老子国际学术研讨会。
艾兰教授不仅在中国上古史、古文字和青铜器领域取得杰出成果,而且在先秦哲学研究领域也有独到的研究,特别是她选择论题的角度和研究问题的方法,因对国内学者颇多启示而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其重要著作《水之道与德之端∶中国早期哲学思想的本喻》一书,运用隐喻理论研究中国早期哲学,可谓独辟蹊径。作为中国早期哲学的先秦诸子哲学,对于一些哲学范畴或者概念的理解也是从哲学范畴分类,或者按照一个思想家、一个学派的范畴体系进行解释,或者按照哲学范畴的逻辑顺序进行阐释。也就是说,国内学者多是从体系或者发展的角度来解释的,当然这是无可非议的,因为每一个范畴都有一个提出、演变、分化的过程,并且范畴之间也存在一定的逻辑关系。艾兰教授却运用了西方哲学研究界的认知语言学隐喻理论,从对哲学著作的语言研读开始,对哲学经典出现的哲学概念和范畴做了隐喻学的阐释,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让人真切地感受到这一点∶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她认为,中国早期哲学概念都是以自然界的物质为原型的,古代的哲学家通过对自然实体的思考来表达对世界和人类的理解与主张。而在中国,重要的哲学概念是以"水"为隐喻的,"水"和"植物生命"是哲学概念的根本的隐喻对象。许多古代哲学概念和范畴的提出与表达,同隐喻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而这个隐喻的根本就是人们赖以生存的"水"。古代哲学家思考世界的方式和表达对世界看法的方式,都是具有隐喻性质的,也就是思想与语言是统一的,语言是用来组织和表达思想的工具。艾兰通过对中国先秦哲学的研究,也意在强调了语言和思想的关系。她说这是一部关于语言以及语言组织思想方式的著作。值得注意的是,她关注的是哲学文本语言的隐喻性,以及隐喻是怎样在哲学家那里如何发挥组织哲学思想的作用的。
同时她对中国早期历史也怀有浓厚的学术兴趣,对先秦诸子哲学和中国古代历史传说特别是禅让制的传说的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其研究方法及其新颖独到的学术观点同样值得我们关注。艾兰的中国古代历史观受到了列维—斯特劳斯的结构主义学说,以及顾颉刚先生疑古思潮的影响,在广泛占有已有历史材料的基础上,运用结构主义学说对禅让制传说进行研究,提出了一套关于禅让的结构,禅让就是在这样的结构下进行更替和延续的。
艾兰对中国早期历史及先秦哲学的论著虽已相继介绍到国内,但国内尚未对艾兰的研究成果进行细致的梳理和再研究。本研究在系统研读艾兰有关先秦诸子哲学和古史传说研究论著的基础上,着重从方法论的角度,研究其运用当代西方的隐喻理论和结构主义理论以解读诸子哲学和古史传说的方法和主要观点,旨在揭示艾兰研究的独特个性和价值,并对艾兰研究中存在的不足提出自己的看法,希望能给国内学界提供某些参照。
二、研究框架
本研究分为五章。第一章,为绪论,简要介绍研究的内容以及研方法;第二章,简述艾兰的学术经历及其学术成就;第三和第四章,对艾兰先秦哲学和古史传说研究的再研究,力求梳理与揭示其在上述个研究领域的独到见解,以及理论方法的源流。通过对其研究成果的究,揭示这位善于独辟蹊径的学者的新颖观点和研究方法给予我们启发。第五章是结论。
本书在写作过程中得到了艾兰教授的悉心指导。她给笔者寄来了她关于哲学和古史传说两方面最新的研究成果,不仅使本课题研究获得了宝贵的新的第一手英文资料,也使笔者平添了克服学术难点的信心。艾兰以隐喻理论研究先秦诸子哲学,笔者认为,她的成果给国内学者以诸多启发,而对她所提出的"古代所有的哲学范畴都起于水的隐喻"的观点,本书也提出了质疑。本书认为,艾兰从中国汉字的特点以及中国传统思维特点———类比思维两个方面揭示中国先秦哲学范畴的隐喻性,有其合理成分;但是,"水"只是一个重要的隐喻,所谓中国哲学的所有范畴都基于水的结论,有失偏颇。本书对艾兰中国哲学研究所进行的再研究,把其对先秦哲学概念的阐释与国内学者的阐释相比较,分析了两者研究侧重点的异同。她的古史传说研究旨在通过古史传说来探究中国早期的历史存在,这种探索和尝试具有积极意义。艾兰教授以结构主义方法解读和分析古代的禅让传说和权力的转换,相信会给国内的神话传说等领域的研究提供"他山之石"性的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