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起坪北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5章 莫道离殇

无法兑现的承诺

刘照军

去年11月轮休在家的时候,我就信誓旦旦地对妻子和儿子许下承诺:2018年春节一定回家陪你们过年!母子俩满心欢喜,一家人总算是有了团圆过年的希望了。他们知道,我在坪北10年了,春节都是在平台上度过的,有了这样的理由,每次逢年过节都不敢轻易许诺的我,第一次给了家人一个得偿所愿的机会。

人生很多事却不一定都能如你所愿。12月才过了一半,就到了2018年职工轮休意愿的摸底安排时间。当我挨个把每一个班员全年轮休时间的考虑和过年是回是留的意向摸底后,我就已经意识到,这唯一一次对家人的承诺难以兑现了。班里两个同事,一个是要全家回老家办事,老婆孩子也只能约好在有限的春节长假里一同前行;另一个是老人病卧在床,一旦出现特殊情况,随时都可能启程返家,即便是相安无事,做儿子的也想回家陪伴老人过一个节日以尽孝心。协商后,两个人达成了一致,一个2月,一个3月,我在坪北的第11个春节又要一个人度过了。

安排好班里的轮休时间表后,晚上,我就在电话里把情况给妻子详细叙说了一遍,电话那头的她沉默了好一会,一声叹息后道:“我知道了,我和孩子也习惯了春节你不在家的日子。你把班里安排好,别让他们产生意见,这样才有利于你的班组管理工作。”听完老婆略显无奈的语气,对妻子的感激之情瞬间就被满心愧疚取代了。妻子的生日是大年初二,也就是说她11个生日都没有我的陪伴,妻子今年满了50岁,已经办完退休手续,就等着办理退休证拿退休工资了。当初我对他们许愿回家过年,也是因为有这临门的双喜等待着我一同庆贺。

凡事都有一个逐渐习惯的过程。常年在外的我,习惯了一个人过年过节,妻子儿子也逐渐习惯了这种月圆家难圆的日子。以往,每到要过年的时候,一个班组的同事在说出有事要回家过年的话语后,我都想得很开,想着他们不可能每年过年都有事,总会轮到我回家过年的。谁曾想,班组人员调整了,当新班员给出回家过年的理由后,我只能一次次地退让。

我是一名党员,也是一名班长。我不想说那些为油大干为油奉献之类的豪言壮语,只说几句实实在在近乎人情的心里话。群众有急事难事要回家过年,我就应该把机会让给他们。只有让班员们了却了心愿,才能让我用理解换取他们的理解,有了相互的理解,才能更好地支持彼此工作,一个班组也就有了凝聚力。这种让,让得有意义,让得有价值。

(作者系采油管理一区职工)

本文刊于2018年2月1日《江汉石油报》

两天一夜的奔波

单修霞

一进家门,84岁的老父亲第一时间竟没认出我来。好在他只愣神了一小会儿,便高兴地说:呀,半年了,我小丫头终于回来了!

我不用照镜子,看见父亲诧异的表情,就知道被自己灰头土脸的形象吓着了。如果给他知道我跨省跨市地长途奔波,各种煎熬,跑了两天才回来,指不定他要老泪纵横了。

那天还没出发,部门领导便对我说,连天下雨,黄土山道泥泞不堪,第二天上午可能不会有班车发到延安,即使有车,因为路不好开得慢,也很可能赶不上我要坐的那趟动车的时间点,他让我看情况再做打算。

还能怎打算,回家的日子一个月前就订下了,延安到西安,西安到武汉,武汉到潜江,这一路的动车票我也好不容易都抢到了。一趟接着一趟,中间留的时间并不多,如果一趟赶不上,趟趟都难赶得上。怎么办?改签呗。可是,只允许改成列车票。也行,反正能回家,啥车都行。

说真的,从山里赶到延安火车站还真没太耽误事。只是感觉全世界都在下雨似的,候车室里不停地播报哪趟车将晚点多长时间,紧张得我在心里直念老天保佑。好不容易我坐的那趟绿皮车发车了,还是比正常时间晚点了一个多小时到西安。我改签的西安到武汉的车是晚上8点,离检票上车的时间还有半个小时。我便打定主意不出站,直接在地下通道等着。

到点了,仍不见列车员来验票。通道里听不清候车室的广播通知,我急得跑去问站台上的工作人员。嘿,好巧不巧,还是因雨,路基在修,列车晚点。他只说一句:“等着吧,看通道的显示牌。”我犹豫起来。我买的是软卧票,按理说应该到候车室坐着,但我怕前脚还没走到软卧包厢,这边列车来了,两头没顾着。我决定还是在通道里等。

站久了好累,我干脆一屁股靠墙坐地上。真像个乞丐,腿前放个空碗、帽子什么的就更像了。我忍不住自嘲。不过,一旦坐在地上才发现,仰着头看来往的人流会很晕,面前全成了幻影,整个人都好像要飘荡起来了似的,不知是不是累的……一双双摆动的腿从眼前走过,像踏在我的心上一样,咚咚的可响了。还有比这更讨厌的吗?一个脏兮兮的女人拿审视的眼光看着神清气爽直立行走的人活该坐地上。我在来来往往的人与我对视的眼神中读出了无声的语言。我无视,我沉默,我还注视。要不我拿啥打发时间呢。一双双眼睛在我的注视下瞟过来又迅速移开。我知道,我的脸上连一点艺术家的气质也没有,更像一个落魄不已的异乡客。

坐也坐麻了,看也看够了,还口干舌燥,肚子空空。因为不敢离开,所以不敢吃也不敢喝,总觉得车会在下一秒钟出现。我站起来活动酸麻的腿,扭扭僵硬的老腰。屏幕上仍没有显示那趟车的车次信息。看看表已经晚上11点多了,夜都很黑了,可是车子还是没影。几个同是这趟车的乘客陆陆续续离开了。所谓坚持到底就是胜利,列车终于还是让我等来了。我看了一下表,已经是次日凌晨一点半了。

在交通发达无比的今天,两千多里路程并不算远,我却用了两天一夜的时间,在许多人看来简直有些不可思议。其实一路上我也没想明白,自己怎么就那么一根筋地像个乞讨者一样坐在地下通道里受冷风侵袭数小时?照说我远离家乡在外会战打拼,请的又是30天的探亲假,不说土豪,起码兜里有钱,人有闲,我完全可以把票退了,列车晚点退票又不扣退票费,就近找个宾馆住上一晚,好好休息,第二天再想法回去,干吗弄得自己狼狈不堪?

进了家门,听到熟悉的亲人的声音,我一下明白了,因为那是回家的路。

(作者系经营管理科职工)

本文刊于2018年2月1日《江汉石油报》

我想对你说

张红梅

今天是2017年1月16日,早上起来的第一件事就是翻日历,然后用红笔在日期上重重地画一个圈。定睛一看:离回家的时间越来越近了,还有两天就要回家了,心中的喜悦之情不言而喻。

离上次回家的时间又过去了四个半月,这四个半月我每天都在努力工作,但是一到夜深人静的时候我就特别想我的母亲、儿子和我那可爱的侄女。

母亲为我们操碎了心。从儿子呱呱落地,母亲就一直帮我们带着儿子。由于我和爱人长期在外面会战,为了解决我们的后顾之忧,让我们在外面好好工作,母亲主动承担了照顾孙儿的重任。一直到儿子上大学,母亲一直照顾孙儿的饮食起居,银丝爬上了发梢,人也变得苍老了,让我们内存感激和内疚。

妈妈,我想要对你说:女儿马上就要回家了,回来后好好陪陪你,陪你聊天、陪你逛街、陪你做饭、陪你做理疗、陪你过新年……陪你做好多好多事。今年,感谢坪北实行了轮休制,回家陪你的时间也长了,你也该歇歇了,让我来照顾你,来回报你对我的养育之恩和艰辛付出。

儿子,妈妈想要对你说:你的成长缺失了母爱和父爱,但是爸爸妈妈心中一直牵挂着你,你一直是爸爸妈妈心中的骄傲。你靠自己的努力考上了大学,马上大学就要毕业了,听说你利用放假的时间勤工俭学,到数码店去打工,爸爸妈妈感到特别欣慰,看到你的成长和懂事,我们都为你感到自豪,因为我们的儿子能够自食其力了,成为一名真正的男子汉,已经长大成人了。

我那可爱的小侄女,姑姑想要对你说:你已经5岁了。姑姑和姑父给你买了好多你喜欢的玩具和新衣服。你一直是我们心中的小公主。我们回来后一定带你去游乐园玩激流勇进,带你去文化宫学跳舞,带你去动物园看动物。因为这是姑姑对你的承诺,你要每天开开心心快乐地成长,成为我们的心中的未来之星。

回家的脚步越来越近了,妈妈、儿子、侄女,我们马上就要回来了,今年我们团团圆圆过个幸福年。

(作者系车辆管理中心职工)

三儿,这是妈妈留给你的

杨文军

我很小的时候,发现周围许多小孩的胸前,总是用别针别着一块手帕。我还发现,我胸前的,是一块淡蓝色方格子图案的手帕。

一开始,我不知道它的用处。后来,每次我的鼻涕流下来,母亲用它轻轻擦拭,我就明白了。那时,我的鼻子下方经常不干净。母亲看到,总是笑着说:“三儿,鼻涕跨过长江了。”

一天,我和妹妹围着母亲,看她干活儿。母亲看看我们的小脸,不动声色地说:“妈妈给你们说个谜语,打一样孩子身上常有的东西。”我们来了兴趣,摇着母亲的胳膊,要她快说。母亲眯着眼笑着,说:“两条白狗,坐在门口,看见人来,它往上走。”我和妹妹猜呀猜,就是猜不中。看到我们犯难了,母亲拿起手帕擦了擦我的鼻涕,说:“就是它!”顿时,我和妹妹噘起小嘴,又忍不住大笑起来。从此,这条手帕,深深地印在我的记忆里。

稍微长大一些,我和周围的孩子迷上了“丢手绢”的游戏。做游戏时,小朋友围成一圈坐下,一齐唱:“丢手绢,丢手绢,轻轻地放在小朋友的后面,大家不要告诉他,快点快点抓住他,快点快点抓住他。”游戏让我和妹妹开心极了,但母亲那方手帕被无数次丢在小朋友背后的地上,不得不脏了洗,洗了晒。母亲看到,从来没说过什么,我的童年就这样无忧无虑度过了。

等我长大了,工作了,结婚了,就要忘记那块手帕的时候,它又一次出现在我的眼前。那天,我回父母家,一进门,就看见我那不满一周岁的女儿在蹒跚学步。她的头上,戴着母亲用蓝色手帕折成的“手帕帽子”。我的记忆深处,一段记忆突然若隐若现:母亲一边拍着手一边微笑,说:“慢慢走,不要怕,妈妈在前面。”我伸出小手,摇摇晃晃向她走去。

等到女儿上大学了,我快要再次忘记那块手帕时,它又一次出现在我的眼前。

这一次,母亲去世了。那天,我心里空荡荡的,心像被剜去了一般,很痛。父亲把我们几个孩子叫到一起,把母亲生前用过的戒指、镯子和耳环分给我们,留作念想。最后,父亲从怀里掏出那块我已许久不见的手帕,说:“三儿,这是妈妈特意留给你的。”

手帕里包裹着什么东西,我轻轻地打开它,那是几千元现金。我的泪水,忍不住涌了出来。母亲是个家属,每个月的退休金不到一百元。我怕她手头拮据,时常给她一百元或两百元。母亲一开始坚决不收,后来看到我有点生气,才笑着收下了。此时此刻,我才知道,我孝顺母亲的每一笔钱,她都用手帕包起来,分文未动。

再看看这块褪了色的手帕,它似乎在悄悄地对我说:母亲能给你的不会很多很多,但一定是她的全部。

(作者系曾在坪北会战职工)

本文刊于2016年6月27日《中国石化报》

母亲,跨越五代的真爱

叶艳丽

娘在,家就在。有娘的地方,就有温暖,就有烟火的味道。时常静下心来,回想母亲的点点滴滴。

母亲是最孝顺的孙媳妇

在我很小的时候,爸爸常对我说,我们家是个和谐的大家庭。我的奶奶在我爸爸十岁那年就过世了,当时姑姑只有七岁,二叔则更小。我的祖爷爷和祖奶奶又多病,尤其是祖奶奶,常年卧病不起,生活难以自理。

不知祖奶奶得了什么病,但我清楚地记得,祖奶奶不能起床,一日三餐全是我的母亲在床边一勺一勺地喂。在那个年代,特别是在河南农村,就连小麦馒头都吃不上的日子里,母亲竟能变着花样,给祖奶奶做最可口的饭菜。还记得,弟弟妹妹哭着闹着要吃祖奶奶的“小锅饭”,却没有得逞。

祖奶奶生活不能自理,所以在床上铺了沙土,祖奶奶大小便都要在床上。可母亲从不嫌弃,每天都坚持给祖奶奶换沙土,把沙土筛了一遍又一遍,唯恐里面有刺伤身体的东西。就这还要把自己的胳膊放进去,尝试一下。然后再在火上温一温,让沙土的温度正好适合身体的温度。除此之外,还坚持每天扶祖奶奶坐起来,一边给祖奶奶擦身体,一边和祖奶奶聊天,拉家常。

那时,爸爸是“二万五”那批转业军人,全部分配到现在的湖北江汉大会战,全家的重任都落在了妈妈的肩上。尤其到了秋忙时,祖奶奶就不让母亲离开她半步,好像只要母亲在身边,她才会有安全感一样。母亲骗祖奶奶说:“奶奶呀,我去趟厕所,马上回来。”然后母亲就拉着板车去地里,以最快的速度掰上一车玉米棒子,回到祖奶奶身边。

骗的次数多了,祖奶奶就会发急。母亲说,她经常从地里回来,一进门就会听到祖奶奶一边喊她的名字,一边骂着。但母亲从祖奶奶的骂声里,听出了爱。母亲还说,不管祖奶奶怎么发急生气,只要见着母亲就没事儿了,就会嘿嘿地笑。

街坊邻居,都说我祖奶奶有福气,尽管没有了儿媳妇,但上天给祖奶奶派来了一个孝顺的孙媳妇。由于母亲伺候得好,祖奶奶一直活到八十岁。最后喊着我母亲的名字,含笑离去。

这件事尽管已经过去很多年,但却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这就是我的母亲,用心照顾自己的亲人!直到现在,我们整个家族的人,都很敬佩我的母亲,都很尊敬我的母亲!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给我们上了最生动的课,让我终身受益!

母亲是最巧的裁缝

小时候,最喜欢过年,过年就可以穿上母亲亲手缝制的新衣和新鞋。邻居的小孩很是羡慕母亲给我们做的衣服。比如,衣服上总会加个好看的花边,或用废布做个小花朵锈在衣服上。鞋子更是别具一格,母亲会把不同的毛毛领改成鞋子的花丫,穿在脚上就像是从商场买的一样好看。直到搬家后我上初中,还在穿母亲亲手做的棉鞋,既好看,又暖和。所以,记得经常会有邻居大婶来我们家,用母亲的鞋样,说是她家孩子看着我和妹妹穿得好看,非要做这样的。受益于母亲巧手的,还有我的女儿,由于老公在外会战,我工作忙,女儿从小是我母亲带大的,所以女儿的棉衣棉裤都是那么的合身好看,让我的同事羡慕不已。

印象中,还有一件事最深刻。那就是在我六岁时,家里没有电灯,只有煤油灯,母亲就在灰暗的煤油灯下,一点一点地纺棉线。每天都是听着纺线机声睡去,有时半夜醒来还会看到母亲轻轻地织着。那时候真不懂事,还以为大人不喜欢睡觉,白天都干活到很晚,为什么妈妈就不困呢?

等把线纺好了,母亲会把线染成不同的颜色,最后织成各种花色的棉布。邻居都夸母亲织的布最密最细,花色也好看。直到现在,我家还有这样的纯棉布,那是我结婚时,母亲送给女儿的陪嫁妆。现在铺到床上,每晚都能享受到母亲最贴心的呵护,这是女儿一生的幸福。

母亲的巧手,说也说不完,不能用文字更好地表达对母亲的赞美。比如,母亲织的毛衣,母亲把大人的旧衣服改制成孩子的衣服,都是那么的精致!

母亲是最出色的厨娘

说起吃,母亲是最出色的厨师,我一直这么认为。我女儿也这么认为。女儿从小是姥姥带大,吃惯了姥姥做的手擀面,百吃不厌。后来女儿上了高中,功课忙,但女儿最多坚持一星期就要回姥姥家,吃上姥姥的手擀面。女儿说:“姥姥做的手擀面是天下最好吃的面!”

妈妈的爱,也许在吃上会体现得淋漓尽致。我上班的地方离家很近,这就更方便母亲不断给我送吃的。

我很少买馍,不是不吃,而是冰箱里存放得很多。素包子、肉包子、花卷、杂粮馍、豆沙包等,太多的花样,不断更新。冬天,母亲还会烙各种各样的饼,大馅饼、千层饼、韭菜盒子、鸡蛋灌饼等。母亲包的水饺和馄饨更是一绝,有空的时候,母亲就会把包好的水饺和馄饨送到我家,冻在冰箱里,说是我上班忙。

今年由于工作的需要我到陕北参加会战了。虽然湖北和陕北相距千里,可我的心却和母亲更近了。每次打电话回去,母亲总是在电话的那头千叮万嘱,在她眼里我仿佛就是永远长不大的孩子。

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感觉到有妈真好!而在母亲眼中,无论我们多大,都是长不大的孩子。

长路奉献给远方,白鸽奉献给蓝天,星光奉献长夜,我拿什么奉献给你,我的母亲?母亲,是你用满满的母爱教会了我宽容和理解,也让我学会了感恩。

(作者系员工管理中心职工)

本文刊于2017年6月24日《江汉石油报》

味道

郑爱萍

探亲的大客如期而至,回来的人个个神清气爽,仿佛都年轻了好几岁。魂牵梦萦的家乡确实是我们精神的给养站,是我们灵魂的安放处。带着家人的殷殷期盼,我们又开始了新的日复一日的生活。

尽管春节已经过完了,但年的味道依旧在心中回味:那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着团年饭,兴高采烈地诉说各自心中的酸甜苦辣,飘香的饭菜味道;那放着鞭炮,空气中弥漫着烟花和喜庆的味道,那走村串户,探亲访友的笑容满面,久别重逢的味道……许多年的场景连同年的味道,恰如家乡、故乡的味道,像流光溢彩的画卷在心中翻卷,在冬日里倍感温暖。

儿时过年才能吃到那雪枣的味道,让我至今想起都要流口水。那雪枣它是用上等糯米、白芋浆、白糖、花生油等为原料精心制作而成,它外形如枣,内如瓜瓤,色如白玉,皮薄清脆,入口即化,香甜独特,每当一口咬下去,这一年的相思就融化在口中了。

工作与石油结缘,那石油的味道,是人们常说的“油味”。来到坪北,真正进入石油人的现场生活,才发觉谁也离不开石油。从井上回来,走到哪里就把油味儿带到哪里。身上常常粘着油污,时间长了,衣服上都有石油的味道,头发甚至身体上也附带着石油的味道。那种自然的原油味道醇厚,带着一种特别的幽香,感到分外的亲切。石油勘探开发的全过程,都伴随着石油工人的荒凉、寂寞、孤独、奉献的味道。

四季的味道,是色彩缤纷的味道:春天粉色的桃花,是清新的淡香的味道,还有青草、麦苗生机勃勃的味道;夏天绿色的荷花,是清爽的馨香的味道,还有天气火热的味道;秋天金黄的菊花,是散发着淡淡的夹杂着中药的味道,加上麦田里稻穗的味道,那是收获的味道;冬天的淡黄色的腊梅,有着迷人的幽香味道,满天的雪花,演绎着洁白的味道。

岁月的味道,从孩提到暮年:童年的味道,天真烂漫、无忧无虑,像快活宽大的空气,又如一湾清澈见底的湖水;少年的味道,是青涩甜蜜的味道。那初恋的味道,唯美纯净,珍藏心中一辈子;青年的味道,是朝气蓬勃的味道。激情澎湃,敢闯敢拼,伟大而崇高,仿佛这个世界就在自己的脚下;中年的味道,是成熟的味道,从充满曲折的人生走来,多了几分自信、安然、坚定、责任;老年的味道,是历经沧桑后的心灵上的宁静,是人生的感悟与理解,是顺其自然的宽容、舒适和诚实。

走遍天涯海角,语言、外表等许多的东西都可以改变,唯有那些熟悉的味道却难以忘怀,它已经和你的血肉融在一起了,无法分割。这味道真是个神奇的东西,许多美好的味道,在岁月里伴你成长,与你不期而遇,终生难忘。

(作者系地质研究所职工)

爱,请用心守护

刘照军

相聚时,激荡起心湖的波澜,分离后,剪不断心底的思恋。都知道,两地情都有着难言的悲欢,多倾诉,两颗心传递着无声的呼唤。为了我,你承受家庭的重担;为了你,我挑起家庭的责任。为了爱,才有了远隔千里的牵绊;为了家,才有了为爱守护的信念。

你守在富饶美丽的江汉平原,我驻足连绵起伏的黄土高原。别在意,寂寞时总会有无奈的感叹;有梦想,奋斗后会看见舒展的笑脸。为了我,所有的家务你已包揽;为了你,所有的困苦我来改变。为了爱,再多的风霜雨雪都沉淀;为了家,再多的坎坷艰辛都笑谈。

为爱守护,珍惜彼此难舍的情缘;为爱守护,珍爱你我共建的幸福;为爱守护,守护彼此珍贵的情感;为爱守护,守护我们可爱的家园!

这是我为在坪北会战的男人们创作的一首歌曲,歌词其实就是很多奋战在黄土高坡的丈夫们和远在家乡的妻子们的一封两地书,是在牵挂中放飞思念,在思念中倾吐心语,更是在心语中守护爱情。

如果展开想象的翅膀随意飞翔,这首歌就是一幅画,这幅画的意境似乎有些凄美;如果开启幻想的思绪尽情挥洒,这首歌就是一种景,这种景的色彩显然有些单调。说凄美,不仅仅是因为两颗心相隔千里产生了遥远的距离,这个距离让曾经的团圆、聚会、厮守都变成了奢望;说单调,不仅仅是因为两个人分居异地滋生了难耐的寂寞,这个寂寞包含了孤独、无奈、乏味。

在坪北,大多数都是单独一人在黄土高坡里工作和生活着。因此,无论是恋爱中的男女还是已婚的夫妻,最大的敌人就是寂寞和距离。

因爱相恋。爱,需要的是呵护,呵护是增稠而非稀释。呵护好了爱,爱就是一种情感黏合剂,再多的寂寞再远的距离也可以让彼此如胶似漆。

因爱成家。爱,需要的是守护,守护是筑坝而非决堤。守护住了爱,爱就是一种亲情凝聚力,再多的寂寞再远的距离也不会让家庭破散毁灭。

呵护,守护,都需要用心。当寂寞和距离这两个敌人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袭扰你时,多想想为什么,还有什么不能理解的呢?还有什么不能消弭的呢?还有什么不能释然的呢?

爱,请用心守护。别让爱情和亲情在寂寞和距离面前不堪一击!

(作者系采油管理一区职工)

本文刊于2018年1月7日《江汉石油报》

难忘儿时红薯香

叶艳丽

冬天来了,气温降了,但是南方的冬天却充满着温情,禁不住就想邀朋友出门逛逛。学校路边飘来一股醉人的红薯香味,我陶醉其中,仿佛回到了童年时代。

冬天来临,经过长时间的太阳晒,冷风吹,这时候的红薯是最甜的了。因为那个年代缺少零食,没有脆甜的苹果,也没有酸甜的橘子,能够供我们休闲小吃的更多的是红薯。红薯可以生吃,脆甜不亚于苹果,但我总认为最好吃的还是那烤红薯。

我跟弟弟妹妹挑几个大小适中的红薯让外婆放进柴火堆中,等待的过程是焦急的、难熬的,外婆笑着摸着我的头说:“丽丽,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心急也吃不了烤红薯!”过一会外婆一声高喊:“丽丽,红薯好了!”于是,我们以最快的速度冲进伙房。

此时,外婆已经取出烤红薯,把外面的灰烬和焦糊的红薯皮剥掉递给我们,还不忘叮嘱我们:“慢点吃,慢点吃,小心烫嘴!”我们一边哈气吹着手里的烤红薯,一边剥红薯皮,一会就露出红红的、冒着热气的红薯肉,我忍不住狠狠地咬了一口,那个香啊,一直沁入人的心脾;那个甜啊,让人禁不住为之咂嘴。等红薯稍凉一些,就毫无顾忌地大口吃了起来,我们不一会就把它们消灭光了,但仍意犹未尽。

看着我们这副馋样,周末外婆也会为我们准备好几个很大的红薯,让我们去这里的一个窑厂里去烤。窑厂是专门用来烧制砖头和瓦的。窑厂烧火的洞通红一片,感觉深不可测,有点胆战心惊的感觉。不过还好,这洞上面有一个铁盖子,我们就把红薯放在铁盖子上,利用下面传上来的温度来烘烤。我们在上面到处走走看看,那个烧火的师傅,不时帮我们把红薯翻一个身。等玩到没有耐心的时候,这时候也是红薯烤熟之时。我们用布包好滚烫的红薯,就匆匆回家了。到了屋,喊来家里所有的人,拿出这酥而不焦,香喷喷的、甜滋滋的烤红薯,然后全家人美美地吃了一顿美味烤红薯。

回想着回想着……耳畔又响起了小贩的吆喝声:“卖红薯喽!卖红薯喽!又香又甜的新鲜烤红薯,包你吃了浑身暖嘞……”闻着香喷喷的烤红薯,不禁馋涎欲滴,我赶紧买了两个烤红薯以解相思之苦!热腾腾的烤红薯拿在手心,心里有一种莫名的幸福,咬了一口,啊!好香哦!最是难忘红薯香!

(作者系员工管理中心职工)

又是一年中秋节

朱建红

时光如逝,转眼又要到中秋佳节了。中秋节起源于我国古代秋祀、拜月之俗。早在《周礼》一书中,已有“中秋”一词的记载,至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从古而今,赏月都是一种很高雅的活动。一轮皎月,既是纯洁、美丽的象征,又代表着团圆、相恋的美满。月光下不只有美酒和佳肴,还有数不清的精美诗篇。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从小,我就爱过中秋节,与其说是爱节日,不如说是爱节日那晚圆圆的月饼。那时我们的住房不是现在这样的高楼,全部都是平房,一栋房子有着五、六户人家。那时的邻里关系是令现在的人羡慕的,孩子们都在一起写作业、纳凉或玩耍。夏天的时候,你家餐桌上摆的啥,他家正在吃的啥,那是一目了然的。中秋那晚,我们常常三五小友做伴,搬着小凳坐在房头,赏着月亮吃下月饼,仿佛就吃下了一份虔诚、许下了一份心愿。望着朗月清风、广袤无垠的神秘苍穹,听着“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的美丽传说,吟着“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的诗句,幻想着如丑女无盐虔诚拜月的奇迹,我们渐渐长大,就在那神秘缥缈亘古如斯的月光中,铺就了我娟丽敏感的小小情怀。舍去的,是对圆圆月饼的贪念,抹不去的,是对那生辉皓月的无限眷恋。

“明月四时有,何事喜中秋?”我想,这大概是因为秋季是一个丰收的季节,人们有着更加快乐的理由来要求团聚,更加希望获得圆满的幸福。中秋之夜,皓月当空,怀着一份浓浓的传统情结,品着一份象征团圆的月饼,于父母期盼的目光中,于爱人孩子的欢笑中,延续着流传千古的天伦佳话;或邀三五知交好友,于花前竹下庭院之中,浅斟慢酌,半醉半醒之际“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或于山巅高寒之处,长啸山谷,涤荡心胸,畅吟“古人不识今时月,明月曾经照古人”……只要你愿意,你尽可以凭借秋风、秋月、秋雨,淋漓尽致地宣泄你的情感,直抒胸臆、感悟生活。

皓月当空,我们这些在外的游子想得最多的还是江汉的亲人,“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好在现代社会通信发达,不比古时的音信杳无,大可以打电话、聊视频,以解思念之苦,虽然相隔千里,却依然如在身旁。

俗语云“年怕中秋日怕午,星期就怕礼拜三”。寓意中秋一到,一年的时光转瞬就要过去了。所以在中秋这天,我们还应回首前尘,清理思绪,安排好一年中剩下的日子。生活的艰辛、事业的挫折、离散的愁绪、心灵的失落,都让它随风飘散吧!吟唱在月光下,把盏于花丛中,我们的心儿岂不也像月儿般圆了,还有什么不能释怀的呢?

(作者系员工管理中心职工)

我的“超人”父亲

单修霞

阿基米德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起地球。”而我父亲只需要一把铁锹。只要给他一亩三分地,他绝不会让自己饿死。如果时间能一直慷慨下去,我的父亲甚至想把地球全变成菜地。

父亲那辈人在我的眼里都堪比“超人”。上班期间,从早干到晚,工资几十块,养活一大家。每天天不亮就出门,没有加班费、没有工作餐、没有班车,一切困难自己克服,就这样干得热火朝天、废寝忘食。我从来没听过父亲为工作埋怨什么,他年年被评为单位的模范。我感觉,只要小孩子不添乱,那就没有多大的事让父亲犯愁。

不过,钱是月月要愁一回的。大抵孩子多的家庭都是如此吧。每到月末,总是难熬。上东家借点儿,去李家赊点儿,零敲碎打地贴补家用,挨到下月发工资时,再挨个上门还账,有时甚至还要再欠上一个月。手头老是紧。然而,吃的却并不比现在差太多。这当然要归功于父亲的“超能力”。

父亲种过西瓜、苹果、梨子、香瓜、芝麻、绿豆、黄豆、油菜,那些寻常的辣椒、西红柿、茄子等时令蔬菜更不在话下。他种的蔬菜品相绝佳、味道纯正,种的瓜果虽个头不大,但口感超好。能生吃的蔬果摘回来我们都抢着吃,炒菜也格外大方,满满一锅,因为收得太多了。

父亲每天早上四点多就起来打鱼、钓虾,六点半赶回来骑自行车去上班,晚上下班吃完饭就打理菜地。每天桌上不是鱼就是虾,天然的、不花钱的营养品。鱼钓多了,就东家给一条,西家送一条,但总是还有很多——母亲最多一次煮了二十多条鱼,那天吃饭每个人要承包四五条——因为父亲从来都是撒网捕鱼。他不知道怎么那么有办法,每天回来,家里的两个大红面盆全给堆得满满的。

我佩服父亲极其旺盛的精力和体力。每天忙得像停不下来的陀螺,总是要到深更半夜才上床休息。

如今,父亲已是八十有四的老人,但他不服老,干活儿还是不惜力。他的能干让我万分诧异、无比佩服,简直要膜拜。我跟着去菜地锄草、松土,没二十分钟便觉得两腿沉重、手臂发酸,腰紧得直不起身来,父亲却能连续耕种十个小时,让人不服不行。

想想过去的那些年,父亲真的很辛苦。那些年,孩子太多,手头又不宽裕,时不时会有些喧闹,父亲急了眼就会举起棍棒敲打我们。饥饿和棍棒促使我们学习成长,明白世事维艰、生活不易。如今,那些饥饿中渴望美食的强烈欲望、那些出于厚爱和规劝的敲打和责骂,尤其是父亲始终忙碌着的有如超人般伟岸的身影,都无比亲切而温暖地留在记忆里,那么真实、温暖。

有时候,我真希望回到那个时代,更用心地去感受父亲,不再错过一点一滴。我要在父亲荷锄耕地、撒网打鱼、采摘蔬果、喂鸡喂鸭……每一次辛勤劳作的时刻,为他拭去额头的汗珠,对他说一声:爸爸,您辛苦了!

(作者系经营管理科职工)

本文刊于2018年6月14日《中国石化报》

平台年味沁人心

王庆兰

今年是自己在平台上度过的第几个春节,具体也记不清了,大概有七八个吧。只要老公还工作在坪北,在平台上过年,对我来说也习以为常了。伴随着年岁的增长,我也越来越喜欢在平台上过年的滋味。

或许是老天有意考验坪北人坚守的意志吧,就在过年的前几天,一场罕见的寒流侵袭坪北,温度达到零下30℃。但坪北人并没有被吓倒。我看到的是:干部职工上下一心,马不卸鞍,人不更衣,24小时不停地奋战在平台、在井场。看着他们冻红的脸颊,冻裂的手背,真的疼在心里。但他们却说:没事,嫂子,平台上油水井都很正常,有你送上的这杯热茶,我们就暖和了。看着他们离去的背影,我的眼眶潮湿了。

在平台上待久了,也就习惯了坪北,融入坪北的生活环境中。这不,新年来了,经理部上上下下也开始忙碌着,热热闹闹过一个红红火火的春节。挂灯笼,升国旗,平台上过春节,没有江汉鞭炮的喧嚣,没有人山人海的热闹,缺少家人团聚的温情,没有亲朋好友地相拥。但在平台过年,我体会到了别样的年味。过年的生活物资,不需要自己采购,只需拟好所需菜单,后勤管理部门就会保质保量送到平台上。区里的女同胞们,自动组织起来,到各平台帮助职工洗洗涮涮,整理内务,临走时还不忘为平台贴上喜庆的春联,把红红的“福”字送到职工心坎里。大年三十的晚上,经理部领导和区干部,会带上菜肴,到平台上和新分来的职工共度除夕。大家聚在平台上,一起包饺子、看春晚、做年夜饭,共庆佳节。初一的早上,经理部领导还会带上鲜花、礼包和水果,到平台上给节日期间坚守在岗位的职工拜年。这暖暖的人情味,浓浓的情怀,温暖着每一个在平台过年的职工和家属。

我喜欢坪北,更喜欢这里散发的人情味。它是那么的真诚自然,没有丝毫的虚情假意。在这喜庆的节日里,大家在QQ里、电话中、微信上,相互祝福,热热闹闹共贺新春。4G网络覆盖下的坪北,让我也能随时通过微信群,和家人和朋友视频聊天。释放久违的亲情友情。虽然千里相隔,宛若近在咫尺。发信息,抢红包其乐融融。平台上过年,虽然不能抱一抱劳累的父母,拍一拍孩子身上的尘土,举一举全家团聚的酒杯。但能在平台上,陪自己最爱的人,过一个情意浓浓的春节,也没有什么遗憾。

柔柔的爱里深情诉说,袅袅的炊烟飘着家的温馨。宁静的平台上,老公总为着平台上那12口油水井忙碌,而我可以为他做上可口的饭菜。整洁的院内,鸽子飞、狗嬉闹,这种难得的“男耕女织”的田园生活,让我生活在坪北很开心。去年,老公被经理部授予“模范共产党员”和“感动坪北十大人物”荣誉后,大家也夸我道:嫂子,老杨的军功章里有你一大半。我为老公获得如此荣耀感到骄傲。只要老公在坪北一天,我仍会当好他的“好后勤”,让他安心工作,直到他离开坪北的那一天。

我爱坪北,爱坪北的年味,更爱我平台上的“小家”。

(作者系采油管理一区)

本文刊于2016年6月20日《江汉石油报》

怀念父亲

杨婷

父亲离开我们快4年了,他的音容笑貌依然清晰如昔,深深地印刻在我的脑海之中。父亲走了,把无尽的思念和回忆留给了我。就像一首歌中唱的:这一生一世,这时间太少,不够证明融化冰雪的深情……

父亲,您感觉到了吗?我想您!

无数次在梦里见到父亲,您总是慈眉善目的样子,面带微笑抚摸着我的头对我说:“晚上喜欢看书睡觉,就看吧,我给你关灯!”那个时候,您有胃病,1米76的身高,只有110多斤,白天单位事多,回来累得不想说话,可是您,从不把单位的烦心事带回家中……

但我知道,那个时候,您作为单位的领导,家中的长子,爷爷去世早,奶奶身体不好……您兄弟姊妹多,大大小小的事情,兄弟姊妹都要找您诉苦,你总是默默地承受着,您对我们三个儿女要求严格,而对邻里们却和蔼可亲。邻里有什么纠纷,在父亲的劝解下,都会烟消云散。

您对自己总是那么节约,妈妈给您买烟的钱,您总是省一些下来,给我和哥哥们买东西,那时候,我们总是在下班的时间,跑到房头等您下班回家,因为您回家的时候,就是我们的节日,包里永远有带回的好吃的糖果……

4年前的这个时候,您病倒了。在医院的日日夜夜,如同油煎火烤,看着我最敬爱的人生命渐渐衰弱,我不能接受,也不愿去想,心被扯得痛。最终,我们拼尽力气,也没能留住您。一道铁栅栏,隔开生与死,从此,世上再没有了那个包容我、疼爱我的人了,在3月10日那天,父亲永远地走了,可是我却只愿意相信,父亲是累了,睡着了,不要打扰他……

可是每年临近清明,我置办香烛花果,才痛苦地感觉,父亲真的走了……

过年了,我又想起,父亲坐在家中客厅正对着大门的沙发上,一声不语地喝着茶,等待我回家,看见我和孩子平安到家,他老人家紧锁的眉头,才舒展开来,缓缓地站起身来,对我说:“快去给你妈帮忙,我出去转转了。”

阴阳两隔的世界,残酷而无奈。在失去父亲的这些年里,我想我怀念他的最好方式,就是学习他的宽厚与包容,隐忍与担当……报答他的最好方式,就是好好照顾母亲、家庭和睦、教育好子女……

但想想这些年,我远在外地,没能尽到做女儿的责任,我内心也充满愧疚,尤其是在过年的时候,不敢给母亲打电话,我知道,父亲不在了,母亲要的,不是电话问候,而是,我能多陪陪她,可是,我没能做到……

对不起了,妈妈!身在千里之外的我,祈求母亲不要责怪我,我衷心祝愿妈妈保重身体,待我回家,一定守在您身边再尽孝道!

(作者系采油管理三区职工)

母亲的年

单修霞

傍晚时分,年夜饭已经摆上桌了,母亲却吩咐哥姐带着我和弟弟在家门口的场院上先玩一会儿。哥把挂鞭拆成一个个单支炮竹,排成排插进泥里,用一支燃着火星的细棍一溜挨个点过去。砰砰砰,震耳欲聋的声音响彻夜空,让人兴奋。

不过,高兴归高兴,我和弟总是忍不住扭头张望窗子。屋里灯暖暖的,大人们来回穿梭的身影映在窗玻璃上,如雾朦胧。门上、窗上的大红“福”字全调皮地冲着我们眨眼,诱得人猜想屋里的人正在忙些什么。我不时停下玩耍,用劲吸气,贪婪地将窗缝中溢出的香味多一点咽进肚里。弟努力地踮脚朝窗里张望,想进屋品尝佳肴的心情已然按捺不住,急迫地跺脚连声喊:妈,什么这么香?

圆年啦!母亲欢快的声音成了催促我们冲向屋里的号角。满满一大桌菜肴腾腾喷香地呈现在眼前,杯盏碗筷圆圆正正地沿桌摆了一圈,父亲坐在首席的位置,手举着一叠小红包,一脸的平和亲切,母亲喜滋滋地捧着一摞新衣迎向我们。哇,我的新衣服好漂亮!哇,太好了,我有钱买糖喽!我和弟各有所爱。比我们大很多的哥姐不像我和弟这样夸张、兴奋,他们很含蓄,一边笑着作揖,一边说着吉祥话。

母亲在一旁提醒着我和弟:看你们乐的,想想要说些啥?哈,我和弟光顾着高兴,吉祥话忘说了。这自然是不行的。母亲极看重新年,团年前要说恭喜还要说心愿。我随口说着恭喜发财之类常听人讲的话,还在上托儿所的弟弟连蹦带跳地嚷:我要考大学第一名。他虽不认字识理,却知上大学是顶好了。果然,母亲听了笑得腰都弯了,捧着他的小脸猛亲一口,说:好儿子,你真棒……

每到年节,我珍藏在记忆最深处的除夕年夜饭前的美好时刻,便会和着泪水一起涌出。母亲走了已有18年之久,可我总也忘不了她手捧新衣的笑脸,忘不了她拥抱我们的亲吻,忘不了全家人围坐一桌的欢声笑语,更忘不了母亲节日里最爱说的话:过年,真好。自我们幼小时,便知母亲对年节是极为讲究的,她始终坚持保有的仪式感,让处在贫困家庭中的我们除了对好吃好喝心存渴望外,还会生出些别样的意趣和对新一年的美好期待。

从前家里孩子多,父亲的工资很少,仅够日常生活开销,哪怕是年关将至也少有余钱,日子一直过得紧紧巴巴。八十年代末,二十几岁的我才开始买衣服穿,此前所有的衣物都是母亲剪裁缝纫的,单鞋、棉鞋也是母亲一针一线亲手纳制。

过新年是母亲一年中最为忙碌的时期。每年才刚进入冬月,母亲就开始天天熬夜了。不熬夜是不成的。母亲白天要到被服厂上班,晚上必得连夜做衣服,纳鞋底,要不,一家六口的新年新衣去哪里讨?每年的棉袄也是母亲手缝的,非常厚实暖和。唯有一次新年没有穿上全新的棉衣,是因为体弱多病的母亲那年孱弱的身子只能坚持着为我们做一件罩在旧棉衣外的新外套。

母亲很有新年新惊喜的意趣。不到除夕团年那一刻,有着较高缝纫技巧的母亲决不会让我们知道自己的新衣是什么样的。平日里晚上起夜,偶尔会看见母亲加班熬夜分秒必争地缝制,可是成衣前后就再见不着了。说来就那么奇怪。那时家里很穷,也就两个大衣柜,几个大木箱子,全在那儿摆着,也没有上锁,但做好的新衣藏在哪里而让人找不着却一直是个谜。到如今母亲已去世18年,我也快到知天命的年纪,却仍没想出来那些年母亲手缝的新衣藏去了哪里,如何在除夕夜变魔术般崭新亮眼地出现在我们面前的。

我很惊讶母亲为何能在每一个新年里都那样的忙碌,那样的欢喜,那样的恭敬虔诚,如迎众神驾临寒舍,满脸满眼的喜气洋洋。母亲把年当作美好一年开始的吉兆,新的一年里的美好生活从年三十到十五都有所指,甚至从小年就开始。整个过年期间,母亲欢天喜地又小心翼翼地对待,不愿意出现任何岔子,更不愿发生与年不相和谐的事情。母亲的新年禁忌是那样多,那样的繁杂,弄得我们时时处处留着小心。大年初一剪刀针线全藏起来,两米高的红皮甘蔗系着红绸布立在墙角,门窗个个贴着福字窗花,蒸炸的吃食全成双成对,还没到小年就已经千叮咛万嘱咐地教我们说吉祥话,天天提醒我们约束自己张狂的举止拿出点新年新气象来……一个亲人天天在你身边,在你周围,在你目力可及的地方为新年忙得不可开交,你不能不被影响。

到如今,对年的仪式感仍无比清晰地印刻在我的脑海中,让人入迷,让人沉醉。很多次,我睁大记忆的双眼努力搜寻年的样子,却发现看见的全是母亲的样子:母亲在厨房煎炒蒸煮氤氲烟气中忙碌的背影,母亲低头在水池边濯洗衣物、在绳线前晾晒被单时沐浴在阳光下的模样,母亲喜由心来含笑带暖的眼睛的光芒……

母亲说,过年,真好!这真是一回想起来便很想落泪的幸福。

(作者系经营管理科职工)

本文刊于2017年2月17日《江汉石油报》

年货

邢佳彬

家里寄来的年货到了。

看着这装着十几节香肠、一条腌鱼、几条腊肉的小纸箱,快递费竟然花了74块,不由得苦笑着摇摇头,想起老家的一句俗话:豆腐盘成肉价了。

从2002年起一直没有与家人一起过个团圆年,而每年的年货筹办我总要煞费心思,在平台为自己,在单位为大家,那种“一年到头过个丰盛的年”的传统观念仿佛已根深蒂固,年货,那是少不得的。

其实,最让我记忆深刻的还是第一次来坪北会战的那几年,那时有江汉到坪北的大客车,每到腊月间,货仓里装得满满的都是留在坪北过年的兄弟姐妹们的亲友带来的亲情、心意,香肠、腊肉、咸鱼那是必不可少的;腌鸡、鱼丸、风干鸭、盘龙菜更是彰显湖北风味;麻花、麻糖、馓子、米酒让年味更足,甚至莲藕、甘蔗这些寓意吉祥的湖北特产也是一箱箱、一捆捆地往坪北捎。看着那堆在卫生所门前场地上小山一般的年货和那一张张满是开心或期盼的面孔,那情景,只有在年前才能看到。

清晰地记得,2002年我在坪北过的第一个春节,妻子探亲时带来的那几大箱年货让我惊诧不已。“这是搬家呢?”妻子说:“妈还要带,我怕装不下,好多东西都没拿。”

儿行千里母担忧,第一次在外过年,老太太担心我在这里将就凑合,除了腊鱼腊肉等年货外,还特地做了肉丸、鱼丸、扣肉、炸鱼等方便加工的菜,甚至连花生、瓜子、糖果、点心都一应俱全,慈母的爱让我不禁泪流,至今想起,仍旧歉意连连。

前两天给母亲打电话时,老太太说起今年给我带年货的事,不停地叨叨东西带少了,说着说着,我听到电话那头母亲的泣哭声,心里一阵酸楚,忍不住泪流满面,只好找个借口挂断电话,默默地打定主意:明年,一定回家过年!

(作者系车辆管理中心职工)

忆起父亲的那般温馨

叶艳丽

新学期开始了,朋友的女儿从学校大摞小摞捧回好多书,我急忙凑上前去:“小美女,阿姨给你包书皮吧,阿姨家有好多好看的挂历,而且阿姨包书的水平很不错。”不料她望着我回答:“现在谁还包书皮啊,真老土,阿姨你看,这多省事。”说着,她得意地从书包里掏出一摞花花绿绿的塑料书皮来。这些塑料书皮花俏好看,上面印着各种萌卡图案,还有温馨寄语,而且用起来方便,只要把书前后封面套在书皮里合上便好,像穿衣服那么简单。看着这些好看又易包装的书皮,我却总感觉缺少点什么。

忘不了刚上小学一年级时,第一次接过老师手里的书,像接过火炬一样神圣。回到家,迫不及待地打开书包,冲着正在外屋干活的父亲喊:“爸,快来看啊,我发新书了。”父亲放下手里的活,把手放在蓝工衣上抹了又抹,蹭了又蹭,直到认为干净了,才拿起书仔细端详一番。旋即,父亲起身从柜子里拿出一些牛皮纸说:“爸爸现在就给你把书包上。”不知父亲从哪儿弄来的这些牛皮纸袋,全都一张张对折好,平整地放在柜子里不舍得用。

父亲郑重其事地把吃饭的圆桌搬到朝阳的地方,找来剪刀,把牛皮纸铺在桌上对折裁剪成几个对等的四方纸片。拿出一张摊平,把书平整地放在四方纸的一半处,对折,裁剪……父亲做得那么认真,那么专注,不一会,书就被工工整整地包裹在牛皮纸里了。真不知道父亲那长年累月修汽车,长满老茧的粗糙双手,怎么此时变得这么灵活。没多久,两本书都包好了,父亲又拿来几块砖包上纸压在书上,好让上翘的书更加平整。

书包好了,父亲又拿出墨汁和毛笔,蘸饱了墨,在书的正上方工工整整地写上“语文”“数学”几个大字,在右下方写上我的名字。看着那些黑色的字在书皮上跳跃,我心里别提多开心了。书包好后,我一遍又一遍地打开,合上,再打开……弟妹们也都围拢过来,十分羡慕,叽叽喳喳吵着要上学,要父亲给包书皮,并摩挲着,翻看着,一刻也不舍得离开书本。上学后,我的书皮引来好多同学围观,他们都说我的书皮好看,字也写得好。

小孩子们刚开始爱惜书,可时间久了,书翻多了,便用旧了。有的同学没有包书皮,书面蹭得黑不说,还折损了书角,有的掉了页码,没等到学期结束,书已经惨不忍睹。再看看我的书,书皮虽也黑不溜秋,可把书皮拿下来,书面还和新发下来的一样。

弟妹们上学后,家里包书皮就更热闹了,满桌上摆的都是新书,你吵我嚷地央求父亲给包书皮,父亲从来都是耐着性子一本本地给包着。那时我大了,也学着父亲的样子在一旁包自己的书,虽说没父亲包得规整,但好歹是给书穿上了衣服,那是我自己的功劳,心里也美美的,比吃了糖块还甜。后来大家都学会了包书皮,便不再缠着父亲给包书了。但父亲还是喜欢放下手里的活,坐在旁边笑眯眯地看我们姐弟几个忙活,偶尔也伸手去折折纸,按按书,沉浸在包书皮的乐趣中。

包书皮已经成了我的习惯。工作后,即使知道自己爱惜书不会把书弄破损,可还是喜欢把新买来的名著等,用漂亮的纸一本本地包起来,每本书都仔仔细细地裁剪包装,仿佛要把自己的心也包在里面一般。

现在已经没有人再如从前那般包书皮,文具店里各式各样的书皮琳琅满目,买来往书上一套便成,既美观又省时省力。可是,看着这些书皮,却怎么也品味不出当年的味道,还是喜欢回味那时父亲和我们包书皮的日子,喜欢那时的书皮,不论是发黄的牛皮纸,还是陈旧的报纸,在我们眼里,都那么美,美得醉心。那藏在书皮里的也不仅仅是书,还有父亲的爱和一家人的温馨。

(作者系员工管理中心职工)

本文刊于2018年9月21日《江汉石油报》

暖暖的幸福

蒋平兰

正月初六是我结束探亲返回江汉的日子。在坪北经理部采油管理三区P20平台的10天,我感觉日子格外地慢,老公却念叨着:这么快你又要走了!

老公名叫文忠权,来坪北会战6年,只有一年回江汉过春节。往年春节,想到坪北陪他过年,因为担心气候和路况,他都没有同意。今年,坪桥到延安的公路已经修好,老公没再反对我来过年的要求。

相聚的日子总是短暂,团聚的幸福终将被离别的愁绪替代。初五晚上,老公帮我收拾行李。那“巨无霸”似的拉杆箱,来时装满了妈妈做的香肠、腊肉、干鱼,江汉的酱板鸭、黄婆鸡,老公想吃的鱼糕、凤爪,40多斤的重量累得我气喘吁吁。

初六清晨,老公早早地起床,煮好饺子,又热好牛奶递到我手中。吃完早饭,他将油水井、计量间、加热炉全部检查了一遍,又打电话和同事交接了一番,这才送我去坐车。

“到了延安,把行李寄存了再去吃午饭!”“天气冷,你就在火车站旁边的超市转转,别冻着!”临别前,老公成了婆婆嘴。寒风料峭,老公的叮嘱却让我感到格外温暖。

一路奔波辗转,一路叮嘱不断,到家后与老公视频通话,老公的笑容有些落寞:“昨天下午,我一个人守平台,相聚几天又分开好不适应。”

“4月份你就能探亲了,时间过得很快,过几天就能订车票啦。”我安慰道。

“今年你来陪我过年,我已经很满足了。这个春节我感觉特别幸福,每天心里都是暖暖的!”停了停,他接着说:“你走了我也该忙了。今年,管理区给我们技师下了任务,我要争取解决几个生产小难题。”

谈到工作,老公有些滔滔不绝,精神也振奋起来。查井口、测电流、平场地,眼前重又浮现出他在平台上的身影。这个春节,家人的陪伴让他倍感幸福。相聚之后,他将投入新一年的工作,相信他的付出会给平台带来新的变化,也让自己有新的收获。

(作者系采油管理三区文忠权之妻)

本文刊于2018年3月2日《江汉石油报》

回家的日子

刘照军

年复一年,日复一日,时间就在一群人穿梭往来于坪北和江汉两点之间的路途上不着痕迹地流逝了。只要看见附近平台的哪个人在群里发出已到平台请销假的信息时,就知道又是一个月过去了。

回家的日子是开心的日子。所谓开心,就是自己在坪北工作期间想好的小心愿有了去实现的机会。想体验登顶一览众山小的豪气,三山五岳任我选;想感悟入水一游强筋骨的乐趣,江河湖海随我挑;想把玩杜康一醉解千愁的滋味,白米红啤我都上;想领会泼墨一书写丹青的韵味,篆隶楷草我都来。有了与缘分相牵的人朝夕相处的分分秒秒,那种开心如糖似蜜;有了与秉性相投的人推杯换盏的时时刻刻,那种开心畅快淋漓;有了与志同道合的人推心置腹的点滴时光,那份开心回味无穷;有了与情投意合的人患难与共的片刻岁月,那份开心刻骨铭心。

回家的日子是放纵的日子。那些在江汉加入了赛车协会的人,可以毫无顾忌地骑着自行车想去哪儿就去哪儿;那些在江汉车库里存放着爱车的人,可以任性妄为地开着私家车想跑哪儿就跑哪儿;那些在江汉一直是徒步协会的人,可以无拘无束地迈开两条腿想到哪儿就到哪儿。坪北的雪不够厚,去黑吉辽感受一场大雪的纯粹;坪北的土不够旱,去新青藏经历一场沙漠的风干;坪北的水不够多,去闽浙苏经受一次海浪的拍打;坪北的山不够绿,去云贵川品赏一回生机的盎然。

回家的日子是赶本的日子。就说吃的吧,稀缺的蔬菜可以赶本地吃到看见就怕的地步,久违的龙虾可以赶本地吃到提起就烦的程度,美味的水果可以赶本的吃到想起就愁的境界。说玩的,想天天守在养鱼塘边优哉游哉的下饵垂钓也没有人管你。说乐的,有人喜欢浸润在琴棋书画当中的高雅乐,有的人喜欢陶醉在诗词歌赋当中的风雅乐,有的人喜欢痴迷在吹拉弹唱当中的韵律乐。

回家的日子是团聚的日子。你和亲人有了想见就能见一面、想聚就能聚一次的时间与空间。回家了,可以腾出一个月的时间去父母家陪陪老人了,吃顿饭,唠会嗑,顺便收拾一下家居;回家了,可以拥有一个月的空闲在家厮守爱人了,散散步、逛逛街,顺便打理一点家务;回家了,可以获得一个月的闲暇在家呵护孩子,去健身,去旅游。

回家的日子是偷闲的日子。就是把劳累了三个月的身心挪至一个能够充分放松的环境。回家了,再也不用给手机设置提醒起床上班的闹钟响铃了;回家了,再也不用每天像机器人一样填写报表资料台账了;再也不用让神经紧绷着提心吊胆那些运转的油井机泵了。

敲击键盘记录回家的那份心情,打开镜头凝固回家的画面,回家的日子才真正有了回家的意义和乐趣。

(作者系采油管理一区职工)

本文刊于2018年12月27日《江汉石油报》

读懂父亲

吴济臣

父亲在很远的坪北会战,那里我没有去过。只是通过他发送的手机图片看到连绵起伏的群山,冬季是白雪皑皑,夏季黄沙满天。一年到头,我也见不到他几回,每次回来他带很多东西,让我们很是开心一阵子。

父亲是四年前去参加会战的,许多时候,我只能在手机视频里看到他的模样。2月时他正好回家探亲一个月,临走时,学校希望家长给老师写封书信,一起为我的成长尽心尽责。那天晚上,父亲由于收拾行李、整理资料忙到很晚,直接上床睡觉了。我心里有点责怪他,一忙就把写给老师的书信忘记了呀?明天我怎么交差呀?

凌晨5点,卧室的灯亮了,父亲伏在书桌前,旁边是本字典,边认真思考着边写着什么,我突然有些感动。6点钟,他出去给我买早餐。我起床看他写给老师的书信:“为父不能经常陪伴你左右,深感内疚,我愿意时刻与你在一起,感受你的成长成熟,享受这人世间的天伦之乐。但是生活需要我去承担一些事情,离开有时候是为了更好的团聚……”看到此处,我的泪水突然夺眶而出,虽然这里面有些意思我不懂,但我能看到父亲一颗深爱我的心。从客厅的窗户里,我看到他从电动车上取下早点,有些泛白的头发被风吹得凌乱,感觉岁月一点点正催他变老。这时耳边响起筷子兄弟的歌曲《父亲》:“总是向你索取,却不曾说谢谢你,直到长大以后,才懂得你不容易……”父亲开门进来的瞬间,我冲过去紧紧抱住他哭了,泪水中饱含着眷恋与不舍。我一直以为他可有可无,直到慢慢长大,我才知道,他是我心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为我们这个家撑起一片晴朗明媚的天空。

父亲走时没有去送他,我怕车站分别的忧伤氛围。记得有句印度格言:“父亲帮助儿子时,俩人都笑了;儿子帮助父亲时,俩人都哭了……”未来有一天,我会像父亲一样做个勇敢、坚强、敢于担当生活重担的人,为自己和家人创造一个温馨的家。

(作者系信息管理中心职工之子)

本文刊于2018年12月30日《江汉石油报》

遥远的父爱

单修霞

坪北经理部采油管理二区P78平台小经理王晓东坐在回家探亲的班车上,脚边竖着一个大行李箱,里面装满了他的“心意”:大枣、枸杞、核桃、小米……都是准备送给父母和妻子的当地特产;唯独带给女儿的礼物,他单独放在随身背的小挎包里。

想到再过一天就能见到家里的亲人,王晓东的心情格外舒畅。他用手摁了摁挎包,包里是两个写满字的笔记本,是他花了几乎半年的时间完成的作品,不知能不能得到女儿的青睐。

王晓东申请到坪北会战已有八年,每年与亲人相聚的时间不足六十天,在女儿的学习上他几乎没操什么心。难得的是女儿学习不错,连老师都夸赞她好学上进。女儿马上就要进入高三,想到差不多又是小半年没见过女儿,他的心里感到深深内疚。

王晓东不由自主地从挎包里拿出一个笔记本来,一页一页地翻看。数列、三角函数、诱导公式、达人题库、实用考点、方法攻略……一行行,一项项,分门别类,清晰明了,而且,每一页都字迹工整、页面整洁。比起留在包里的那本语文笔记,他更爱翻看这本数学笔记,因为,这是他写的最为辛苦的一本。

为女儿抄写学习笔记,王晓东用尽了心思,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平台值守不能离人,油井管理工作更是繁忙,每天他都会早起晚睡,利用工休间隙,坐在桌前,抄写一位高考指导老师微信发布的关于高三语文和数学教案的要点。他抄得很是认真,即使是陌生的数学公式,复杂的几何图形,也都依葫芦画瓢地描绘,像是借助了专用工具,可以媲美书本的印刷体了。

这一点上他是颇为自豪的。值守采油平台八年,他就练了八年的书法,没有一天中断过,如今已是坪北经理部小有名气的“平台书法家”。平台值班室墙面上贴的书法创作,成为他这个党员平台小经理的一大管理亮点,多次受到上级检查团的好评。他把这个长项也发挥在学习笔记上,落笔极为工整,一横一竖、一点一捺,都一丝不苟,讲求书法艺术的精致完美。在每个笔记本的扉页上,他都工整地写上这样一句话:好运不会对坚持无动于衷。

其实,自女儿上高中那年,王晓东便开始关注高中生学习、高考必胜等微信APP,虽然离得远,但从未间断过对女儿上高中后各门课程知识的关注,希望通过自身学习了解和记笔记的过程,和女儿一起感受冲刺高考这最后几学年的辛苦。他想让女儿知道,他这个做父亲的心一直跟她的心在同一频道上,女儿学习到很晚,父亲在平台上也坚持到很晚,女儿功课很重、内容很多,父亲也跟着在学、在记。

王晓东一页页地慢慢翻看,就像欣赏一本在书店里摆放着的作品。翻着翻着,一股莫名的感动涌上心头,他的眼睛模糊起来,泪水刺痛了眼眶:手抄了两大本啊!他想,把这份特殊的礼物送给女儿时,一定要告诉她:奉献石油、扎根黄土高原、远离家乡亲人的爸爸,一直都和勤奋学习、勇攀高峰的女儿一样,为实现心中的梦想在加油努力呢!

(作者系经营管理科职工)

本文刊于2016年6月17日《江汉石油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