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谷文集(卷十四 文论)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4章 叩问心灵的诗性写作——答记者李向红问

问:和谷老师,我们知道你最初的创作是从诗歌开始,后来你从一个著名的诗人又成了著名的散文家,同时你还写了许多著名的报告文学,不断地涉猎影视,现在又成了舞剧《白鹿原》的编剧,这在作家群中也不多见,请谈谈这方面的感受和不断成功转型的因素?

答:20世纪70年代,我从写诗入手文学写作,基于年轻时对时代和生活的敏感与激情,文字的简约,锤字炼句,思想的发现更直接,意境的营造更容易跃然纸上。到现在,我依然认为诗是文学中的文学。而散文介乎诗与小说之间,直抒胸臆,语言随意却考究。有人说,诗是酒精,散文是酒,而小说是水,有一定道理。我在转写散文后,写了《市长张铁民》等报告文学,是从个人精神的象牙塔中打开了一扇面向社会的窗口,关注身边社会文明的进程,光明与阴影是怎样浸染或腐蚀的。你关注了民众,民众才注意到了你,知道我写“铁市长”的人远比知道我写《无忧树》的人多,这是文人圈子与底层民众不同精神消费的区别,也是传媒手段和艺术形式占有文化市场份额的变异所致。电视剧《铁市长》在央视的热播,使我更体会到了这一点。同时,文学写作的文字符号一旦转换为其他姊妹艺术表现形式,就会产生新的生命力和审美效果。那么,改编舞剧则是更纯粹地接近艺术殿堂的探索,诗情画意,肢体语言的魅力,音乐的感染力,更容易创造出综合艺术的思想感召力。我在不断转型,其实也是顺其自然,性情使然,跟着感觉走,并非刻意为之。比如换笔,由纸质的书写到电脑的打字,也是这么转换的。传统而时尚,有什么不好?好。

问:关于舞剧《白鹿原》:在怎样的情况下担任编剧的?前后改了多少遍?历时多久?与作者和舞剧班子作了哪些沟通?

答:是偶然,亦是缘分。三年前,也是这个季节,中国歌剧舞剧院编导夏广兴来西安,邀请我加盟舞剧创作,这个话题其实在几年前一起做海南春节晚会时就在酝酿,《兰花花》因某种原因搁浅后,说到了改编《白鹿原》,与作曲家杨青、张大龙合计,并征求原著作者陈忠实先生意见,一拍即合。夏广兴、张大龙是西安人,开始拍电视剧《铁市长》时都是主创人员,多年的艺友。于是,我担任编剧,重新细读了几遍原著,提出舞剧基本梗概,与夏导沟通,形成了以小娥的爱情为线索浓缩再现鸿篇巨制的剧情。在北京听取舞蹈、音乐、文化传媒等方面专家教授论证意见后,与陈忠实先生交换见解,忠实于原著精髓,要有创造性,改了两三稿,在舞蹈编排过程中又反复打磨。文学剧本中,我提供的场景、独舞、双人舞和群舞篇幅空间较大,舞蹈编者编导又作了集中和调整,基本构想是一致的,公演后达到了预期的艺术效果和广泛好评。

问:请谈谈你的“诗性审美与散文境界”观?

答:诗言情,诗言志,诗与歌是人的精神的外化,是宣泄,是张扬,是诉求,它应该是真的、美的、善的,是新的富于生命活力的。从生活到文学艺术,所表达的应该是现代文明的进程,还有流逝中的田园和朴素的牧歌。所谓“诗性审美与散文境界”,是一种生活格调和艺术品位,它存在于文学写作中,存在于各种艺术门类中,也存在于人们的真正有意义有价值有质量的日常生活状态之中。“诗意地栖居”,也是这层哲理。问:请你说说《和谷文集》的编选出版和评价?

答:2006年,我年过半百,想做一件事,编选出版了六卷本文集,是想作一个阶段性总结。散文占一半篇幅,其他是报告文学、诗歌、小说、影视、评论。陈忠实先生写了序《诗性和谷,婉转与徘徊》,后来发在《中华散文》杂志上。感激忠实先生的评价:“我由衷感觉到和谷思想的力度和深沉,他对生活体验的质量,对生活景象穿透达到的层面,决然俏拔于常见的某些衣锦还乡者矫情娇气的吟诵,更迥然区别于那些猎奇者故作惊讶的妄议。我看到一个思想家的和谷,同时感受到诗性的和谷。好的散文本身就无异于诗,在和谷的还乡见闻散文里,在他抒写急骤蜕变着的当代都市生活的随笔杂感里,我都感受到一种诗性,诗的情怀,诗的情思,诗的张扬和诗的含蓄”。这是对我的鼓励。

问:你从事文学创作三十余年,请谈谈你的创作心得和体会?

答:文学写作是一条精神劳作的不归之路。开始书生意气,豪情万丈,之后愈来愈视其为快活而又艰窘的营生。写作成就的大小,有机遇及多种因素,但最重要的是“一个人的战争”,自己与自己的意志和心灵艺术的默默地搏杀。主要是依赖于思想和艺术学养的升华,基于生活阅历和生命体验的积累,也就是人生和艺术价值观的不断校正与确立,以及勤奋的劳作,除了写还是写。让作品说话,而不是其他外在的东西。作家固然是写自我生存处境的,而离开“大我”立场的写作则是琐碎的。写作的目标是明了的,也许走走歇歇,是误不了路程的。成就的高低,仁智之见,我行我素,自己不必在意别人怎么说。

问:你近年的主要作品和今后的创作打算?

答:近年来,我在《中国国家地理》杂志陆续发表了反映秦朝文化、陕北油气田、大唐长安城的大块文化随笔,从秦俑寻找中国男人的脸引起媒体和网络广泛的关注,从陕北油气田的开发敏锐地开掘环境保护的重大命题,从国际大都市的唐长安城诠释当今城市化文明进程的资源。还有地理史志人物传记,长篇史志报告文学《中国百年油矿》(2006,与路小路合作)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中篇史志报告文学《百年望云》(2006)引起反响。报告文学《你好吗,渭河》(与李容合作)2006年获中国自然学会“自然思想与生活写作奖”。舞剧《白鹿原》公演成功后,有一些院团邀请我和编导为他们创作舞剧,正在筹划一部反映历史文化的剧本。反映石油、陶瓷历史题材的电视连续剧已有大纲,陆续完成半成品的叙写故乡百年变迁的长篇作品。也尝试书法、绘画,陶冶性情,是有益于文学写作的。

《陕西日报》 200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