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谷文集(卷六 散文)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9章 王赵民《平常心道》序

王赵民这本散文集中的乡情篇章,是在年逾半百时,沉静地回望自己的来路,以平常心叙说苍茫往事的。

面对这笔与生俱来且不可多得的精神财富,忌修饰,无炫耀,不卖排,不痛说家史,实实在在地表达出内心的回响。从中可以读到,童年近乎苦难的朴素的生存方式,变形的社会状态和匮乏的物质境遇,并没有掩蔽一个曾经快活聪颖的乡村少年的心灵。

庄稼人说,虫吃过的果子是好果子,连虫都不吃能是好果子吗?虫比人聪明。西语说,上帝偏爱你的芳香,多咬了一口,你便是那一只缺陷的苹果。童年经历中的割草、养羊、挖药材,体力的重荷,寒门之子读书的困窘,那一幅幅生动而凄美的情景,是真心的重现,是人生的底色,从而绘出了成年后的品行和修为的精神图景。

假如说,对一只小羊羔的爱怜,是崇尚人与自然并理解生命的开始,那么,中年后跪拜父亲时的膝盖与心灵的酸楚,则无疑是传统宗法文化得以遗存的体现。羔羊跪乳,人何以堪。生老病死,伴随着的是温馨而感伤的亲情,有了这些质朴情感的磨砺,自身也就渐渐确定了对待生死和尘世的态度,世界观趋于丰沛而成熟。朝闻道,夕死可矣。

叙写任教的学校和工作生活的老区及新区的见闻,总是以普通人的视角,饶有风趣地看待周围的风物和所发生的事情。珍重平常的地理物象,甚至是阳光抹上带露的草尖的一瞬息,琐碎生活中的一颦一笑,都有一种享受存在的满足感。即使写出行和游历,也以平民的眼光思古论今,时常牵出旅途中的啼笑皆非的遭际,透露出社会生活一角的斑驳气息。看似闲来之笔,却摆脱了一般游记随笔的拘束,不那么按部就班,为做文章而做文章,显出了个性体察的真实而随意的一面。

作者的平常心,有一个机缘巧合,大抵是从涉猎唐玄奘的考究和写作中加深领悟的。披阅古纸而梦寻千年,踏勘故地以沐浴风物,甚至结交佛界高僧以领悟真谛,往来于缥缈的历史与活生生的现实之间,为自我的心经洗礼。于是,在文章中便有了心性的痕迹,为人低调,认真做事,当和尚念经,矜持且坦诚,不咋呼,懂谦让,重自在,平和地善待周围的事物,侧目滚滚红尘,看开,放下,一笑了之。

面对成败、贫富、荣辱,心存仁爱,淡薄处之,便获得了宁静和幸福。平常心,其实是一种纯正而内在高蹈的精神处境,是值得借鉴的生存哲学。中国的儒道文化,外圆内方,玄妙却也简单。无为不等于无所作为,无争不等于回避反抗,平常心与庸俗、世俗是保持距离的。人生活在柴米油盐、衣食住行的现实中,功名利禄欲望无处不在,如何保持自我的真性,不陷于贪欲和争斗,从而方能赢得人格的尊重。

何为平常心?喜好佛学的人说:一是为善不执,二是老死不惧,三是吃亏不计,四是逆境不烦。充分认识和判断自己,不卑不亢,不妄为,不贪欲,知足常乐。这种心理常态,被视为一种处世哲学。

我猜测,王赵民也许是受到如此学说的抚慰,给自己的散文集起名为《平常心道》。

佛说:握紧拳头,你的手里是空的。伸开手掌,你便拥有了世界。

2012年2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