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谷文集(卷四 散文)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28章 补衣妇

走过都市的某一处繁华地带,行人如织,摩肩擦背,有时候陌生人因空间的拥挤而显得耳鬓厮磨。但并不因此,就显得亲密无间,依然不能改变路人的角色。

这时间,有三五成群的妇人横道拦在那儿,她们或抄着手,或你倚我靠,朝行人喊着听不清的话。这情景,我多年前见到过。常从他们身旁过,狐疑多了就产生探个究竟的想法,为她们确认一下角色,她们是都市里的什么人呢?有一回,我驻足十分钟,噢,原来是一群缝补衣服的妇人。当明白之后,即索然无味地走开了。

事隔多年,我在海岛客居回到都市,依然在这一角落,看见了那些补衣妇,听到了那种川味很浓的吆喝声。我起先一愣,这是些什么人?普普通通甚至绝少姿色甚至有几分丑陋的妇人们,风里雨里,暑天雪天,就这么伫立着,叫卖着,期待着,为行人缝缀衣裳。其实,她们已不是我见到的多年前的那些妇人了,但肯定是她们的后人,她们的继承者,她们的传人,继续着这种营生。

这是市井中微不足道的营生,补一件衣服,缀一枚扣子,所得不过块儿八毛。一根银针,一缕丝线,就可以糊口度日,温其身体,饱其皮囊,在这异乡的花花世界立足安身。这行当吸引了周围的人,她们也加入了补衣妇的行列。如今在百米之内的这一繁华地带,以此为生的补衣妇少说也有三几十人之多。而往往生意冷落,只听叫卖声,不见鱼上钩。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的诗句,作为借词可以勾画眼前的景象。往往客人不需脱下衣裤,补衣妇即弯腰弓着身子开始做活,亲切有之,却都是异乡人,都是游子,存活在这异乡都市。风尘仆仆的路人,甚至衣衫褴褛,谁在为谁缝补日子,连缀浮世的心情。行囊空空,却破旧开线了,需要补一补。凡是曾经联结起来的物质品,不耐风雨岁月,开始松散开裂,缝好了便于赶路。是谁,起初创立了这个行当呢?

最使我不解的是,她们在此经营盘踞了十多载,为什么还是操着那口浓重的川音呢?她们一直没有学会吆喝叫卖,是说她们一直不懂用普通话或自地话招揽生意,大多数行人是听不懂的。她们是否还以为是在自个儿家里,自个儿村上,固执地用母语开路,用乡音对话,用方言闯荡世界。

“补衣服不?”七嘴八舌,不绝于耳,使行人诧异。反正,她们引人注目,吆喝的广告效应便达到了。又似乎,喊的是“补衣妇”,在为自己的角色宣言。又听成是“补补补”,“不不不”,喊声尖而脆,像隔着大山大河在叫。她们的投资设备极微细,一针一线,藏在哪里是看不见的。当然,重要的是手艺,还有生存的韧性。

《海口晚报》 2000年6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