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河中游河道水动力数学模型及应用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1.2 气象水文

淮河流域地处我国南北气候过渡地带,淮河以北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以南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流域的气候基本特点是:受东亚季风影响,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春季天气多变,秋季天高气爽。流域内自南向北形成亚热带北部向暖温带南部过渡的气候类型,冷暖气团活动频繁,降水量变化大。影响本流域的天气系统众多,既有北方的西风槽、冷涡,又有热带的台风、东风波,也有本地产生的江淮切变线、气旋波,因此造成流域气候多变,天气变化剧烈。夏季(5—8月),淮河流域以偏南气流为主,这种盛行风携带了大量的暖湿空气,为淮河的雨季提供了必需的水汽来源,因而成为一年中降雨最多的时期。秋季(9—10月),夏季风开始南退,11月至次年2月,冬季风南压,盛行干冷的偏北风,导致干冷空气不断南侵,降水迅速减少。

淮河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898mm,其中淮河水系939mm,沂沭泗河水系795mm。降水量地区分布状况大致是由南向北递减,山区多于平原,沿海大于内陆。降水年际丰枯变化大,年内分布不均。据1953—2005年资料统计,有七成年份汛期6—9月降水量超过全年的60%,多数站年降水量最大值为最小值的2~4倍。

我国季风雨带从5月上旬开始由南向北推进,4—5月降水主要集中在华南。6月中旬,随着副热带高压第一次北跳,雨带北移至江淮流域,导致降水逐渐增多。7月中旬副热带高压再次北跳,江淮梅雨结束,华北进入雨季。淮河流域位于长江流域向华北的过渡地带,南部是江淮梅雨的北缘,北部及沂沭泗地区是华北雨带的南缘。北亚热带与南温带交界线的南北移动、年际变化、季节变化与冷暖空气活动强度都与淮河流域的洪涝密切相关。

淮河流域气候变化幅度大,灾害性天气发生频率高,降水的区域特征与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有显著的差异。无论是年降水量还是夏季降水量,淮河流域的降水变率都是最大的,表明过渡带气候的不稳定性,容易出现旱涝灾害。1961—2006年的旱涝频率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淮河旱年为2.5年一遇,涝年近3年一遇。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淮河流域夏季频繁出现洪涝,成为越来越严重的气象异常区[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