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系统优秀调研报告(第十五辑)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一、怒江州的基本特点

怒江是我国西南重要跨界河流,流入缅甸后称为萨尔温江,全长3673公里。我国境内的怒江长度约2000公里,流域面积约13万多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径流量为700多亿立方米,水能理论蕴藏量近4500万千瓦,技术可开发量3000多万千瓦,基本上处于未开发状况。怒江上游基本在西藏境内,中下游在云南境内。怒江州位于怒江中下游,是全国唯一的傈僳族自治州,地处中缅边境,集边疆、民族、直过、山区、贫困为一体,是全国最贫困的地区之一。通过调研,我们感到怒江州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自然资源丰富。怒江州具有丰富的水能资源、矿产资源、生物资源、旅游资源。水能资源蕴藏量大,怒江干流仅在怒江州境内可开发装机容量达到1500多万千瓦;矿产资源储量大、品位高,其中兰坪铅锌矿储量位居世界第四;生物资源富集,是世界三大生物多样性中心之一,其中草果、漆树等具备大规模发展的条件;旅游资源独特,是云南旅游产业最后一张尚待开发的王牌。由于各种原因,这些优势资源至今尚未得到有效开发。

二是地形地貌特殊。怒江州位于横断山脉纵谷地带,呈“四山夹三江”的典型高山峡谷地貌。全州98%以上的国土面积是高山峡谷,江河纵横,坡陡流急。可耕地面积少,垦殖系数不足5%。103万亩已耕种土地中,15度以上的坡耕地占84%,25度以上坡耕地占50%以上。相当数量的村寨“看天一条缝、看地一条沟、出门靠溜索、种地像攀岩”,生产生活条件极其恶劣。特殊的地形地貌在空间上对怒江州的发展形成了制约。

三是生态环境保护任务重。怒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功能区,尤其怒江州境内61%的面积被纳入各种自然保护区范围,森林覆盖率达72%。“三江并流”保护区被世界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自然遗产,有2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怒江水系水质长年保持在Ⅲ类以上,生态环境状况指数等级排在云南全省第一。但贫困使怒江生态环境不断遭到破坏,维系怒江良好生态环境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

四是民族文化多样。怒江州少数民族众多,境内居住有傈僳族、怒族、独龙族、普米族等22个少数民族,其中独龙族和怒族为怒江特有民族,傈僳族和普米族主要分布在怒江。全州少数民族人口共有49.8万,占全州总人口的93.6%,是全国少数民族族别最多和人口较少民族最多的自治州。民族的多元性、地理环境的差异性、社会发展的不均衡性造就了怒江州各民族在民风民俗、宗教、艺术、饮食等文化上的多样性,“一山不同族,十里不同音”,便是这种多样性的突出反映。

五是稳边安边要地。怒江州地处滇缅、滇印、滇藏结合部,国境线全长450公里,是藏东南、川西南、滇西北地区通往缅甸、印度的必经之路,是中国面向印度洋的重要前沿,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境内少数民族人口比重大,信教群众多,独龙族、怒族等许多民族跨境而居,境外各种势力渗透活动频繁,稳边安边任务十分繁重。做好怒江州扶贫开发、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对加强民族团结、维护边疆稳定十分重要,对体现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增加国际影响力、加快推进实施“一带一路”战略具有重要政治意义。

六是贫困问题突出。由于发展起点低、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发展空间和条件受限等原因,怒江州贫困面大、贫困比例高、贫困程度深,全州总人口54万,贫困人口达17.33万,深度贫困人口5.89万,6万多农户处于人畜混居状态,贫困发生率38.65%,特别是96%的独龙族、90%的怒族、89%的普米族群众处于贫困状态,白族支系“拉玛人”“勒墨人”和景颇族支系“茶山人”整体处于深度贫困状态。